现在位置:首页> 学习教育 > 范文大全 > 伟大的转折三篇

伟大的转折三篇

时间:2019-10-12 07:38 范文大全
正值建国70周年之际,革命历史题材剧《伟大转折》在央视热播,该剧全景展示了红军在敌我兵力悬殊巨大的不利条件下,突破国民党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开启切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之路的历史画卷。大家创业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伟大的转折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伟大的转折1

  8月26日,由中共遵义市委、贵州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应学校要求,上学期间不能看电视的我得到恩赐,写完作业激动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伟大的作品。

  《伟大的转折》共38集,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呈现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突破乌江等场面。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以电视剧形式再现当年红军2500里长征历经贵州各地,同时在贵州各族群众的拥护和地下组织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这部剧的伟大不光是再现了历史,更是让观众了解到中国革命成功的不易,教育我们倍加珍惜美好的今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一代人接力干下去。革命先烈们创造了历史,谱写了新中国的篇章,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和平的新中国,更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伟大的转折》确立了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之后中国的未来渐见曙光,最终取得胜利。习主席教育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用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作为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更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伟大的转折2

  9.18日,光谷机电党支部组织各党员去遵义学习,在入住酒店时我观看了为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该剧是一部中国近代历史的革命历史剧,主要讲述的是毛泽东等革命元勋在红军长征的途中自通道转兵以后,指挥着中央红军以东西驰骋,南北往返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最终粉碎数十倍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而使红军重出生天的故事。

  其中讲述了1934年12月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出贵州,历经了被国民党大军层层围堵,在长征中遭受湘江惨败后的中央红军,被迫在通道转兵进入贵州,之后经历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遵义会议、土城战役、四渡赤水、扎西会议、遵义战役、等等历程。千难万险,艰苦卓绝,最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摆脱了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的计划。通过遵义会议,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央新的领导集团,通过夺取乌江、四渡赤水、攻打遵义等重大战斗战役的胜利,红军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实现了伟大的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伟大转折。

  看了三四集,有一点小小的感想。在当年那艰难的环境,险恶的时局中,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为首的革命家力挽狂澜,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之际,实现了伟大的转折,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开启了我党我军辉煌的历程!现在是建国七十周年之际,在电视屏幕上重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让我们跟随电视剧情重走长征路,寻找革命先烈无私奉献投身革命的伟大初心,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中国经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做为一名预备党员,必须要时刻牢记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自己交付的岗位上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搞好交付工作。

  伟大的转折3

  正值建国70周年之际,革命历史题材剧《伟大转折》在央视热播,该剧全景展示了红军在敌我兵力悬殊巨大的不利条件下,突破国民党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开启切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之路的历史画卷。在红军、我党、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克服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以坚毅果敢、敢于胜利的斗争勇气和应势而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突出重围,在生死攸关之际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地去奋斗,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一己之力。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对该剧中的一些场景细节记忆犹新,油然而生出一些启示和感悟:

  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以理服人”的讲话艺术

  遵义会议上,与会人员围绕“总结反第五次‘围剿’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这个主题展开讨论。首先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博古同志作报告,他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原因归之于敌人太强大,根据地的后方物资供应工作没有做好等客观原因,而对“三人团”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则是轻描淡写。这个会议,本来的目的就是为纠正军事指挥错误而召开,面对博古的报告,与会人员积压在心里的不满像决堤的洪水一下奔涌而出。

  当一个政党,一支军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必须有人敢于站出来拨乱反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个时候,毛泽东站出来了,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生死存亡时的一次自我修正,一次关键时刻的漂亮转身——结束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引导红军朝着正确的胜利的方向前进。

  毛泽东的一席发言,堪称经典的“以理服人”的案例——

  首先,他欲抑先扬开篇,首先肯定了博古报告也有可取之处,说博古点明了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客观原因,也表现出了对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遭受重创的痛心疾首。

  这话一说完,博古以及其他与会人员都感到有些诧异,这好像不是毛泽东说话的风格。稍稍停顿后,他话锋一转,说博古所做的总结报告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还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这是因为什么呢?巧设悬念,引出下面要说的话。

  接着,他针对博古报告中分析的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敌人太强大、根据地的后方物资供应工作等客观原因,展开了有理有据的辨析,以一句俗语“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开始,通过列数字、举实例来证明博古所说的敌我力量悬殊、部队补给不够等造成失败的原因是站不住脚的,全面总结分析了前四次反围剿之所以取得胜利都是以少胜多、根据地军民团结的结果,针锋相对地指出博古总结报告是在为失败找借口,进而指出博古“三人团”军事指挥上所犯的三个方面的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并用实际战例和严酷事实加以印证,并用俗语“叫花子跟龙王比宝”阐明了跟国民党军队硬碰硬哪有不输的道理,最终得出“三人团”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就在于指挥上的教条主义。

  而此时,李德站起来愤然说自己的军事指挥是完全按照苏共的战略战术来安排的,是毋庸置疑的。面对李德的突然发问,毛泽东很平静坦然的说出了大家一致认可的想法。首先,也是肯定了李德同志作为一名外国人,能到中国来跟大家一起吃苦受累不容易,继续采取欲抑先扬的发言策略,说李德也并不是存心希望红军失败,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毛泽东顺着李德的话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这里是中国,不是苏联,不能把苏共的一套作战理论完全照搬到我们中国的革命战争来,必须根据我们中国的实情来作出战争上战略安排。

  最后,毛泽东总结前述所言,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红军最高领导指挥层“左”倾军事路线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必须坚持前几次反围剿已经被实践检验的、符合当时军情的、正确的战略战术。

  细细体味,认真反思,从毛泽东话术中我们能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团队,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当面对一件关系重大的选择抉择时,如何说服别人,纠正错误,有几个关键点值得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

  ——指出别人错误时,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毛泽东在指出博古、李德的错误时,都采取的是欲抑先扬的策略,首先肯定了他们的正确一面。在现实中,我们在批判别人错误的言行时,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先给予肯定,给对方一个较好的心理预期,起到一种缓和气氛的作用,也有利于下一步的交流,为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做好铺垫。

  ——论证对方的错误时,需有理有据。这一点,毛泽东在任何发言场合总是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作为口头禅,可见他的发言都是有理有据的。这在遵义会议上也不例外。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指出别人的错误,错在哪里,必须拿出令人口服心服的例证来,这样才有说服力。

  ——光指出别人错误还不够,还得提出自己正确的主张。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义正辞严,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透彻分析了红军面临的现实困境,痛斥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也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自己的战略主张——作为中国革命仅存的“火种”,不能跟敌人拼消耗,只能通过运动战、游击战来歼灭敌人,只能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求生存、求发展,以此来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主张赢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的认可,并从此引导红军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因此,在讨论方向决策时,不仅要拨乱,更要反正;不仅要指出错误,还要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使其最终达成共识,使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