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学习教育 > 小学课堂 > [花儿与少年阅读答案]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阅读答案]花儿与少年阅读题附答案

多做阅读题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下面是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花儿与少年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花儿与少年

  梁晓声

  有一个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多次对他妈妈说:“做好思想准备吧,你儿子考上中学的希望不大,即使是一所最普通的中学。”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疏远他不说,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逃学鬼”。

  是的,他经常逃学。他逃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贫穷。贫穷使他交不起学费,买不起新书包。都六年级了,他背的还是一年级时的书包。那书包太 小了,而且像他的衣服一样,补了好几块补丁。这使他自惭形秽,内心极其敏感。往往是,其实并没有谁成心伤害他,他却常常因为别人的某句话、某个眼神或某种 举动而表现得像是遭了暗算似的。

  妈妈不止一次地指出:“家里明明穷,你还爱面子!早知道你大小就活得这么不开心,不如当初不生你。”老师当着他的面在班上说:“有的同学,居然在作文中表示对别人穿的新鞋子如何如何羡慕。”一片肃静中,他低下了头。他那从破鞋子里戳出来的肮脏的脚趾,顿时模糊不清……

  于是,他曾打算以死来向妈妈赎罪。于是,他敌视老师,敌视同学,敌视学校。

  某日,他正茫然地走在远离学校的地方,两个大人迎面过来。他们是一对新婚夫妻,正在度蜜月。那男人说:“咦,这孩子像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他欲跑, 手腕已被拽住。他认出对方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姓刘。刘老师组织过小记者协会,他曾是小记者协会的一员……刘老师向新婚妻子郑重地介绍了他。刘老师温和 地说:“我代表我和我妻子,邀请你和我们一起逛公园。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他摇头,挣扎,没挣脱,不知怎么,居然又点了点头……

  顺从,让他得到了一支奶油冰棒作为奖品。虽然刘老师为自己和妻子也各买了一支,但他还是愿意相信是得到了奖励。三人坐在林间长椅上吮奶油冰棒。对面是公园的一面铁栅栏,几乎被爬山虎的藤叶完全覆盖住了。在稠密的鳞片似的绿叶之间,喇叭花争先恐后,开得热闹。

  刘老师说:“记得你当小记者时,写过两篇不错的报道。”他很久没听到过称赞的话了,差点儿哭了,低下头去。待他吃完冰棒,刘老师说:“老师想知道喇 叭花是花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看看吗?”他困惑,然而跑过去了。片刻,他回来告诉老师,所有花骨朵都像被扭了一下,必须反着那股 劲儿,才能开成花朵。

  刘老师笑了,夸他观察得很仔细,说喇叭花骨朵那种扭着股劲儿的状态,是在开放前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一次。为了唯一的一次开放,自 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他说花瓣儿越多的花,花骨朵越大,也越硬实,是一瓣包一瓣,一层包一层的。所以,越大越硬的花骨朵,开放的过程越给人以特别 紧张的印象。若将人与花比,人太幸运了。花儿开好开坏,只能一次。人这一朵花,一生却可以开放许多次。前一两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 生怎么也会开好一次的。

  刘老师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家贫,小学没上完就辍学了,是一边放猪一边自学才考上中学的。一联系到人,他就听出,教诲开始了。他却没太反感。因为刘 老师那样的教诲,他此前从未听到过。刘老师话锋一转,说星期一要到他的班上去讲一讲怎样写好作文。他小声说,自己决定不上学了。老师问:“能不能为老师再 上一天?明天你可以不去学校,在家写作文吧,关于喇叭花的。如果家长问你为什么不上学,你就说在家写作文,是老师给你的任务。”刘老师说:“我星期一第三 节课到你们班去。希望你在第二节课前把作文交给我,老师需要有一篇作文可以分析、点评。”

  老师那么诚恳地请求一名学生,不管怎样,都是难以拒绝的啊!他从没那么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星期一,他鼓足勇气,迈入学校的门。在第一节课前,他就 将作文交给了刘老师。他为作文起了个很好的题目——《花儿与少年》。他写到了人生中的几次开放——刚诞生,发出第一声啼哭是开放;咿呀学语是开放;入小 学,成为学生的第一天是开放;每年顺利升级是开放;获得第一张奖状更是心花怒放……他写道:每一个花骨朵都是想要开放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有荣誉感的。如 果一个学生像开不成花的花骨朵,那么,给他一点儿表扬吧。对于他,那等于水分和阳光啊!刘老师读这篇作文时,教室里异乎寻常地肃静。

  后来,他考上了中学;再后来,考上大学;再再后来,成为大学教授,教古典诗词,讲起词语与花,一往情深……

  他是我的友人,一个温良宽厚之人。

  那位刘老师,成为我心目中的马卡连柯①。

  【注】①马卡连柯(1888——1939):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

  4.小说以“花儿与少年”为题,有何好处?(5分)

  答:

  5.“他”在准备自暴自弃的时候,遇到了刘老师,命运发生了转向,最终走上了正轨,成就了自己的美好人生。刘老师成功转化“他”的秘诀在哪里?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分条作答)(6分)

  答:

  6.小说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并分别说明其作用。(6分)

  答:

  7.有人认为小说结尾两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呢?详细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4.(1)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刘老师让“他”观察花儿,并以此为契机,对“他”相机教诲,终于使“他”如花儿般绽放。(2)暗示了小说的主旨:少年如 花儿,需要呵护,需要关爱。5.要点:(1)关爱(关心、爱护);(2)尊重(平等);(3)信任。6.妈妈、班主任老师与刘老师对待“他”的态度对比; 人与“花儿”开放的对比;班主任的“预言”与“他”最终的成就对比。(作用略)7. [示例] 不赞成。理由是:“他是我的友人”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主题的说服力;“一个温良宽厚之人”说明“他”变化之大,刘老师的教诲对“他”影响终生;“那位刘老 师,成为我心目中的马卡连柯”则揭示了主旨,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作者的倾向性。 赞成。理由是:虚构性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特性,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应当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不宜太“实”太“满”。去掉之后,不影响结构的完整、主 题的阐述,戛然而止反而留有余韵,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