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学习教育 > 论文 > 关于疫情的论文3000字篇三篇

关于疫情的论文3000字篇三篇

时间:2021-07-21 16:20 论文 关于疫情的论文3000字大学生
  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疫情的论文3000字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疫情的论文3000字篇一篇

  摘要:防疫期间,各种相关宣传报道及新闻发布频见于各类媒体和各种场合,但在这些积极的宣传报道和新闻发布中却存在一些字音、字形及用词、用语等方面的问题,故拾之,诊之,以飨读者。

   关键词:疫情报道;新闻发布;语用问题

   庚子新春,病毒肆虐,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全面抗击疫病的战争。一时间,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及各级新闻发布可謂铺天盖地。这些宣传报道及新闻发布对于抗击疫病、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笔者发现在这些积极的宣传报道和新闻发布中也存在一些语言文字及其运用方面的问题,本着“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列举一二,与各位方家一同诊断。

   【疑似病例一】

   新冠guàn肺炎

   【典型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新闻播报及人们的言谈中常被简称为“新冠肺炎”,但奇怪的是,全称的时候一般都会读作“新型冠guān状病毒”,而简称的时候,却经常读作“新冠guàn肺炎”。

   【望闻问切】

   “冠”,是多音字,分别读作“guān”和“guàn”。“冠guān”指帽子和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guàn”则是戴上帽子、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和第一名等意思。由此可见,“冠状”之“冠”一定是读作“guān”。我们熟知的“冠状动脉”“冠状病毒”等正是如此。

   可能是“冠guān状”一词早已入耳入心,而“新冠”这一简称新词的读音尚处模棱两可、未加辨析的阶段,故而时有“新冠guàn肺炎”这样的误读。

   【诊断报告】

   多音字误读,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冠”皆读作“guān”,不能读作“guàn”。

   【疑似病例二】

   疫情防控狙击战

   【典型症状】

   各种语音播报中,我们听到的都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街道、马路上的标语也大都如此,但有个别地方却别出心裁,打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字样的标语。

   【望闻问切】

   《现代汉语词典》中“阻击”指“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狙击”指“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单从“埋伏在隐蔽地点”这一特征来看,我们这次打响的也绝不是“狙击战”。

   【诊断报告】

   形近、义近词语误用,只有“疫情防控阻击战”,没有“疫情防控狙击战”。

   【疑似病例三】

   防控的重点是湖北和武汉

   【典型症状】

   疫情发生以来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而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的疫情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常出现在新闻报道及人们闲谈中的一句话就是“本次疫情防控的重点是湖北和武汉”。如2020年2月23日中安在线的报道中就有“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这样的句子。

   【望闻问切】

   在这类句子中,“湖北”和“武汉”是两个词语,也是两个概念。从概念的内涵来看,“湖北”和“武汉”在句中皆指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但从概念的外延来看,“湖北”的外延大,是种概念,“武汉”的外延小,是属概念,“武汉”从属于“湖北”,“湖北”包含“武汉”,两者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一对概念。

   判定两个概念是否具有属种关系,关键要看其在外延上是否具有包容关系。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则可判定这两个概念具有属种关系。在以上的句子中,“武汉”的外延就和“湖北”的部分外延相同,所以二者确属种属关系。而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具有种属关系的两个概念是不能并列使用的。

   当然,因为同一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事物,表达不同的概念,所以并不是说“湖北”和“武汉”就一定不能并列。例如,在“这段时间,人们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湖北和武汉”这个句子中,“湖北”“武汉”和前面所列举的句子中新提到的“湖北”“武汉就不是相同的概念,并且此处的“湖北”和“武汉”也不是种属关系的两个概念,并列在一起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2020年2月2日的澎湃新闻中有一句话:“全国防控的重点地区是湖北省,而湖北省防控的重点地区是武汉市。”这应该就是以上错误表述的人们想表达的正确意思,可是他们只图语言的省略,却忽略了句中两个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诊断报告】

   句中“湖北”与“武汉”逻辑不清,并列不当,正确的表述为:“全国防控的重点地区是湖北省,而湖北省防控的重点地区是武汉市。”

   【疑似病例四】

   重中之重的任务

   【典型症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某相关部门发言人指出:“面对这次疫情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治愈率一直是科研攻关重中之重的任务……”类似的说法在很多新闻报道及新闻发布会上屡见不鲜。

   【望闻问切】

   “重中之重”,即重点中的重点。但“重中之重”是个省略的说法,“重点”意指“某某工作的重点”“某某事情的重点”“某某任务的重点”等等,至于是什么工作、事情或任务,则会在“重中之重”这个短语的前面以定语的形式交代出来或在“重中之重”这个短语的后面以名词中心语的形式交代出来。前者,诸如“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文明创建的重中之重”等;后者,诸如“重中之重的科研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等。如果“重中之重”前面已经交代了是什么工作、事情或任务,那么这个短语的后面就不能再加上“工作”“事情”“任务”等词语,加上“任务”“工作”等词语就构成了重复赘余。而该句在“重中之重”前面已交代出“科研攻关”这项工作,所以“重中之重”后面的“任务”就是多余的重复。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搞好街道卫生是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可以说“搞好街道卫生是当前我市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但却不能说“搞好街道卫生是我市文明创建重中之重的任务”。 【诊断报告】

   “重中之重”和“任务”重复赘余,正确的表述应该为:“如何提高治愈率一直是科研攻关的重中之重。”或:“如何提高治愈率一直是重中之重的科研攻关工作。”

   【疑似病例五】

   从……已经走向趋缓

   【典型症状】

   2020年2月20日,在武汉举行的一场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某发言人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总体上看,湖北、武汉疫情从过去的爆发式增长已经走向趋缓,如果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从前期的最高点开始逐步下行。”

   【望闻问切】

   首先,这个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湖北、武汉疫情从过去的爆发式增长已经走向趋缓”这个句子的谓语是动词“走”,“走”的前面有“从过去的爆发式增长”和“已经”这两项状语。该语境中,前者表处所,后者表时间,而按照多项状语的一般排序规则,时间状语应该在处所状语之前,所以这里应该将“已经”置于“从过去的爆发式增长”之前。媒体新闻中包含此类句式的句子很多,如“福建闽清已经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中国已从制造走向创造”“腾讯在AI等新技术领域已从概念走向实践应用”等等,都是将“已经”置于“从……”之前,而将二者倒置的“从……已经走向……”句式却难觅踪迹。

   其次,这个句子兼用了“从……走向……”和“……的形势趋向……”两种句式,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

   再者,句中的“趋”即“趋向”,指朝着某个方向发展,因此“走向”和“趋”构成语义重复。

   【诊断报告】

   “从……已经走向趋缓”兼有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和语义重复等多种语病,该句可以修改为“湖北、武汉疫情已经从过去的爆发式增长走向缓慢式增长”或“湖北、武汉疫情过去爆发式增长的形势已经趋缓”。

   【疑似病例六】

   抗击疫情?战胜疫情

   【典型症状】

   防疫期间,我们每天从各类宣传报道中听到的、看到的最高频词语非“疫情”莫属。“疫情通报”“防控疫情”“抗击疫情”“战胜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包含“疫情”的短语也比比皆是。

   【望闻问切】

   “疫情”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其的解释为: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释义后所给的配例是:控制疫情、疫情报告。从该释义和所给的配例不难看出,“疫情”这个名词的中心语素是“情”。“情”,即情况。同类的词语还有“灾情”“险情”“病情”等等。这样看来,所谓“疫情通报”“防控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等说法是合乎语法和情理的,但“抗击疫情”“战胜疫情”一说似有不妥,“抗击疫病”“战胜疫病”才合乎情理。

   同理,我们只能说“战胜灾害”,而不能说“战胜灾情”;只能说“战胜疾病”,而不能说“战胜病情”;只能说“掌控舆情”,而不能说“战胜舆情”;只能说“掌控敌情”,而不能说“战胜敌情”。

   【诊断报告】

   我们抗击和战胜的应该是“疫病”,而不是“疫情”,所谓“抗击疫情”“战胜疫情”,若改为“抗击疫病”“战胜疫病”则更合乎情理。

   【疑似病例七】

   “硬核”標语

   【典型症状】

   为了最大化实现宣传效果,达到规劝民众重视防疫、佩戴口罩、减少聚会的目的,各地方基层单位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些所谓“硬核”标语应运而生,诸如:“不戴口罩就出门,这个杂种不是人”“今年到处乱跑,明年坟头长草”“今天聚会图热闹,骨灰盒中乐逍遥”等等。

   【望闻问切】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文明应该是我们每个公民始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所谓“硬核”标语确实够“雷人”,够震撼,但它让我们震撼的不仅是疫病,还有宣传者的恶毒和低俗。它不仅令人尴尬、寒心,更有损我泱泱中华讲文明、重礼仪、有仁爱的美好形象。

   【诊断报告】

   此类标语虽具警示作用,但用语不得体、不文明,有损国民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形式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作者简介:席欣圣(1969—),男,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言研究、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关于疫情的论文3000字篇二篇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短期内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冲击。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仅受到严峻的挑战,更面临着资金链断裂与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本文从疫情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中小企业如何度过困境进行探讨,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和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不仅可以促进劳动力就业与社会稳定,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然而2020年初,一只黑天鹅的出现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小企业涉及诸多行业,例如零售、电影文化行业、交通运输、建筑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面对这只黑天鹅,不得不暂停日常经营活动,营业收入骤减,造成现金流紧缺资金,甚至不少企业面临破产的困境。截至2018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数量突破3000万家,占总数99%,贡献了全国一半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形式下,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企业现金流紧缺

   通过对新三板中小企业的财务分析,可以得出8000多家企业在疫情影响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现金类资产对短期债务保障低于1,即现金类资产无法为其短期债务偿还提供保障;而88%的企业经营现金流净额对短期债务保障倍数低于1,因此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也难以保障完全覆盖短期债务。为了尽快解决短期债务问题,中小企业采取多种途径渡过难关,即通过融资或者在经营现金流方面获得新的资金来提高现有债务的偿还能力。

   (二)融资渠道单一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是,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资产少、抗风险能力低、企业生命周期短、缺乏合格抵押品等特点限制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实现。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渠道是其融资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而在当前疫情形式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加凸显。因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而证券市场要求企业上市的标准高,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不满足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标准,所以贷款依旧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贷款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银行贷款,另一种是民间借贷。银行贷款比较有保障,但是银行借贷,对抵押物要求较高且审批流程长,需要长时间等待;民间贷款属于私人行为,没有法律保障且贷款利率较高,风险很大。因此,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窄,无法实现自主选择融资渠道。

   (三)融资成本高

   我国中小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最高。此类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且企业经营状况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因素影响波动很大。此次疫情的发生,中小企无法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业务和利润下降。疫情期间,企业还面临着资金支出压力,例如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的支付、租金及银行贷款偿还等,所以企业急需补资金缺口。因为银行贷款申请审核环节繁琐,还需要准备很多材料,但是中小企业贷款要得急,为了渡过难关,中小企业往往会选择高息民间贷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体系已经初步构建,但是在实际融资活动中并未具体实施,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企业自身问题重重

   1.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普遍底子薄、规模较小、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不完善、经营业务单一,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抗风险能力低下,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甚至跑路情况。

   2.缺乏有效担保物,融资信用低。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租赁办公楼或厂房开展,对于租赁物企业无所有权,故不能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融资。而中小企业中,规模相对较大的制造业企业,虽然具有可抵押担保物,但其拥有的机器设备或存货因价值低、折旧率高、处置变现难等特点,也难于取得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较大型企业来说,设立门槛低,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的法律诚信意识,时常出现拖欠银行贷款,随便变更贷款资金用途等情况。同时,有些企业为了取得贷款会提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甚至在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后,不愿意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问题而选择跑路的方式逃脱债务。所以在银行的贷款对象名单中,中小企业属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信用评级较低的对象。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进行审核的时候,不得不将审核范围和力度不断扩大,这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因等待而错过融资时机甚至因此无法度过企业危机。

   (二)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有限

   银行业金融机构因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的特殊性非常注重风险的管控,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一般金融机构更偏向于将资金投入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作为银行名单里的高风险群体,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的条件非常严格,主要表现为:一是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核流程长。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面臨较大的挑战,部分亏损严重的企业不得不“关门大吉”,造成银行方面不良贷款激增,资产质量受到严重威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只能“守好”门槛,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申请在审批环节更加谨慎。二是在放贷对象选择方面,银行更偏向于大型企业。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管理水平低,财务数据可信度低,而大中型企业授信规模大、收益高、风险较低,因此,为了规避风险,控制不良贷款数量,银行更愿意将贷款发放于大型企业。

   (三)政府机制保障不够

   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保障重视程度远不如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政府才开始出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方面起步晚,而且与之配套的一些法律法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金融环境体系都较为缺乏。同时我国信用及相关法律体系仍不完善,中小企业违约成本低,当无款归还金融机构债务时,很可能选择逃债,也加大了政府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难度。虽然近年有关部门制定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因为缺乏配套法律体系,且中小企业与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所以,即使政府如此重视,也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要增强自身实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会措手不及,陷入艰难困境,归因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所以,企业最根本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在当前形势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充分了解我国融资环境及最新融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根据市场最新调研调整企业产品结构,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扶持,以改善我国当前市场上的融资环境;其次,在当前特殊形势下中小企业更要重視诚信经营,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坚持“以诚立企,以信兴企”,企业要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力求改善信用环境,将信用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中,从基础管理抓起,确立诚信为本、信用第一的理念,强化企业全员的信用意识。这样对于增强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改善融资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

   2020年2月9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等六方面20条措施,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实现有序复工复产,渡过难关。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受融资难的困扰,运营资金紧缺。在疫情下,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尽快纾缓中小企业资金困境。金融机构首先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对中小企业各行业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合理制定信贷指标,为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经营、运营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金融机构不要急于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已到还款时间出现还款困难的,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中长期贷款等方式,以及降低再担保费用,帮助中小企业渡过困难。

   (三)政府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在我国目前融资渠道中,中小企业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要选择渠道。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信誉度低,无法提供合格的担保物,银行借贷很难给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力度,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造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补助等政策效应,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二是此次疫情,波及面大、持续时间长,对行业、产业影响甚大,需要从产业视角着手。可以考虑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中小企业救助基金或某行业投资基金,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从产业链角度,充分发掘和利用产业链的融资资源,设计产业或者产业生态层次的金融解决方案,带动产业或细分行业更多的企业恢复经营。三是,合理规范民间投资机构。民间融资方式,具有期限短、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因此,有关部门应对民间融资进行正确的规范和引导,做好监督监管工作,促使民间融资走上正轨发展的道路,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更多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昭君.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20-03-10(007).

   [2]孙竹娟.新型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探究[J].财会学习,2020(07):170+172.

   [3]工信部出台20条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J].商品混凝土,2020(Z1):13-14.

   [4]吕智娟.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及化解策略[J].企业经济,2010(02):167-169.

  关于疫情的论文3000字篇三篇

  摘要: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本身就是一堂“三全育人”的新时代思政课,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最大正能量、厚植家国情怀,迸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大力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充分彰显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制度优势

   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最大正能量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严峻形势,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鼓舞下,亿万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勠力同心,迅速凝聚起新时代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展现出打赢战“疫”的坚定信心,全国迅速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从城市到乡村、从生产到物流、从单位到个人,每个环节紧密配合、环环相扣,构筑起一道道阻击疫情蔓延的封锁线。从白衣战士的“最美逆行”,到人民子弟兵的闻令而动;从携手构筑群防、群控严密防线,到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从各类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医疗物资,到中国人在海外购买医疗用品空运回国……中华儿女再一次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演绎了“坚强勇敢、无所畏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民族品格;做到心怀大爱、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精诚团结,形成各方力量联防联控、各种资源紧急驰援的全国一盘棋局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再次深刻印证了: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困境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厚植家国情怀,迸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这场战“疫”中,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用“家国一体”的爱国情怀,凝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所有人结成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对于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来说,一批批医疗队员、军人奔赴湖北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他们没有拒绝和犹豫,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就是责任;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为人民群众构筑起最坚实防线就是责任;对于远离疫情重点地区的普通群众而言,搞好自身防护、干好本职工作就是责任……这是由所有有责任、有担当、有胸怀、有勇气的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城”,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关键时刻冲在前,将爱国热情化为倾心付出、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实际行动。支撑这些壮举和善举的,是大家心中的家国情怀、责任和担当。唯有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会好。

   爱国主义情感让每一个人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再一次显现,也用生动的实例深刻阐释了和平年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1]

   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正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国共产党有9,000多万名党员,各级党组织延伸至社会各个领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关键时刻,党组织总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危急关头,党员永远冲锋在前、不畏风险,他们带头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全力构筑群防、群治防线,涌现出众多感人故事,给亿万人民带来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坚持党性,勇于担当,用决心和行动再次阐释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历经磨难而奋起、历尽百折而不挠,让人们更能深切理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和道理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这既给各级党委政府和一线防控人员以有力指导,又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的情怀,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在这场抗击疫情斗争中的本色体现,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彰显了党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的“主心骨”“定盘星”作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彰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面对疫情的危急情形下,“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得以凸显,展现出世所罕见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例如:建设单位与时间赛跑,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快速开建,其中火神山医院只用了十天十夜就交付完工,只争朝夕,只为救治更多生命,令世界再次惊叹的“中国速度”生动地诠释中国制度优势。又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项系统工程,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交通管理;工信系统总动员,各机关、各生产企业千方百计复工复产,保障防控物资供应;医保和财政部门落实患者救助的补助政策……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干部,从物资保障到科研攻关,党中央一声令下,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形成了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中国规模”全方位彰显中国制度优势。再如:防控疫情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一场不能懈怠的赛跑。各省、区、市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将群防群治进行到底;广大生产、运输企业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堅持和保障物资供应,中国效率有力地见证中国制度优势。所有这一切的力量来源于全国同胞守望相助的团结意志,来源于党和人民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是中国人民办成一切大事、难事,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

   [3]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N].人民日报,2020-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