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学习教育 > 范文大全 > 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

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三篇

 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分为家庭护理和有偿护理。有偿护理必须按照卫生部、国家卫健委、医政部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相关条文执行开展相应的护理项目,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了解病人体表体重基础情况,根据病情变化监测或获取病情数据,以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加强输液巡视和教育,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开展危重症生命体征监测、标本采集、体重营养定期采集分析,并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用药和安全等问题。如心肌梗塞病人可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思想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自我认识和理解程度;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本站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一篇

  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也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和生活质量。目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护理模式中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功能性护理。护理功能也因上述转变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内涵,护理工作的内容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的护理,从个人辐射到集团的护理,从传统患者的护理逐渐扩展到健康的护理。所有这些转变都使我国护理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护理教育工作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绩,但与世界护理教育的发展程度相比,中国护理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中国护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中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必须分析其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1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1不完善的教育水平结构。

  我国正规护理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大的办学规模,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和社会期望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全面促进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目前,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和许多发达国家在大学设立了护理教育专业,许多国家逐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学士到博士研究生的护理教育体系。我国目前大部分护理人员接受的都属于中专教育水平,其中只有少数人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接受本科和硕士教育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许多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专卫生护理学校数百多所,每年向社会运输数量庞大的护理人才,我国目前大专护理教育学校数量少,每年只能向社会运输比例少的毕业生的大学本科护理教育和以上人才少。目前,中国具有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总护理人员队伍中占1%以下的比例,中等专业和中等专业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占95%以上。目前,美国30%的护理人员具有本科学历,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达到90%。低护理教育水平,加上护理人员差的文化素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中专护理教育无法满足现代护理功能的需求。与此同时,目前临床高学历护士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许多中专毕业护理专家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就业困难,目前一些护理学校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困境。

  1.2不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医学科学发展越来越快,加上护理模式和医学模式的变化,增设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已成为重要趋势。但是,越来越多的课程开设数量,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真正学到的内容很难消化,课外知识的扩间很少。原始课程与新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程没有有有机的联系,不能形成完整的新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在护理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医学知识进入了大爆炸的时代,加上新开设的护理专业、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等,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有限教育课时数和无限增长知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3师资方面的问题。

  研究表明,目前美国所有护理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是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这些护理教师起着护理社会工作者、管理者、研究者、教育者等一系列作用。在我国护理教师团队中,只有少数人拥有高学历。除了护理专业老师外,很多护理专业的其他任课老师专业都属于医疗范畴,所以这些老师并不具备整体的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思路,而且也不具备正确的护理教学理念,缺乏正确的护理价值取向,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专业的压缩和复印成为确定护理专业教育内容的非常突出的缺点。

  2解决我国护理教育难题的有效对策。

  2.1优化教育水平结构,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

  要有效解决不完善的教育水平结构,必须采取优化教育水平结构的措施,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当务之急是压缩中专护理教育水平,目前我国在上海和北京等地逐步实施相关措施,致力于提高护理教育水平。从中专转向大专,本科护理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解决中国护理教育问题的重要趋势。因此,中国医学专业学校必须牢牢抓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机会,不断扩大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如果国家级重点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有足够的条件,可以利用改革方式提高医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医学专业学校,同时也可以将领导专业作为护理专业。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有效调整护理人才结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利用自学考试、电大、夜大等多种方式,积极培养现任护士,达到大学水平,最终优化我国护理人才水平结构,达到国际普遍水平。

  2.2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微观教育实际上与宏观教育观念和思想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课程,解决中国现代护理教育问题的核心工作是重建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为了建立符合新时期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大学护理教育专业可以聘请医院护理专家,建立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积极研究护理教育计划,结合一些先进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经验,反复论证后,最终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①要以全面素质教学为导向思想,重构护理教学课程体系。护理功能因护理模式和医学模式的变化而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与此同时,中国医院现在大量引进了各种新的先进医疗监护设备,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面临着许多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总之,现在护理人员需要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稳定的心情,除了具有较高的生物医学科学知识外,还需要充分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保护人、理解人、认识人。根据全面素质教学思想要求,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可分为五大课程模块,即专业课、医学基础课、预防保健课、人文社会科学课和自然科学基础课。同时,应适当追加护理管理、社区护理、艺术鉴赏、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人际交流、医学心理学等课程。

  ②利用构建学科组的方式优化课程体系。现代化、基础化、综合化是大学课程优化的总方向,目前世界大学课程体系优化的重要趋势是文科与理科的融合和渗透。因此,必须以组建学科组的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学科课程之间的障碍,加强学科之间的结构和逻辑联系,实现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目标。传统课程体系中出现的学生负担过重、门数过多、课程膨胀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学科组课程有效解决。利用文化、护理、医疗等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护理专业课程可以建立学科组,建立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课程体系。

  2.3优化教育内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优化教育内容,优化教育内容才能有效地纠正传统课程体系中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摆脱现在教育内容中出现的问题,使护理教育的理念和宗旨在教育中更好地表现出来,保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一致性,防止教育过程中随意性和盲目性,全面提高护理教育的整体效益。优化教育内容的原则是以充分利用和必要为教育理论知识的原则,以应用性和基础性为教育基础课程的原则。这里所谓的基础主要是指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以便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必要的实践和操作基本技能基础,而不是要求学生在某个学科领域备英才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育内容中强调目标,这里所说的目标主要强调护理专业的特征,使学生能够真正解决职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立足于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教学内容中,学生应运用护理程序筹集资料,分析和诊断普通健康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强调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等能力。作为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解决护理专业学科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必须全面参与所有护理教育人员。

  2.4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

  通过分析我国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护理教师队伍现状不符合新时期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需求,目前解决护理教育问题的重要趋势之一是致力于护理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提高护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历水平。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有效地结合短期训练和长期训练,进出、现任训练和人才引进等各种措施,确保我国护理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不断加强。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护理教育在我国护理领域越来越重要。要全面推进护理教育工作的优化,首先要不断优化护理教育水平结构,压缩护理教育中的中专教育,大力发展大专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护理教育。其次,要不断优化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以文化、医学、护理学相互渗透和结合的原则为基础,科学合理地符合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反映素质教育思想的新课程体系构筑,再次优化护理教育的教育内容

  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二篇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护理人才越来越紧张,医疗比例的失调问题非常严重。文章通过回顾护理教育现状,结合我国卫生事业现在发展的水平,分析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护理教育模式。

  【关键词】:护理的护理教育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编号:R1文献标识编号:a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520120-02。

  一、我国护理教育概况。

  自1984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全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本科教育,部分院校还设立了护理硕士教育点,高等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专业的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1993年颁布实施的《护士管理办法》建立了护士职业准入制。

,使护士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专业在教育、实践、管理、科研等层面都有较大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共有护士142.6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8%。2005年和2006年,是中国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两年。2005年增长了4万护士,2006年增长了8万护士,两年共增长12万护士,相当于1996年至2004年8年间增长的总和。总的来说,我国的护理教育是取得了较大成果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需求的提高,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要在总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和改进。

  

  二、目前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医学院校护士培养总量不足,医护比例严重失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的目标:"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2]

  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发布会称,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今后将加大护士的培养,预期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3]。我国护士严重不足,据 WHO的资料显示,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比已经达到3‰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以上。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家的每千人口护士比例在1‰以下,经济发达国家每千人口护士比明显高于经济不发达国家。 但我国2001年平均 0.99护士 /千人口(医生: 1.62/千人口),每千农业人口护士比例为 0.18。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目前我国护士总数为130.78万人,医生总数为209.97万人,按卫生部最低医护配置,护士的数量缺口近300万人。

  

  (2) 我国的护理教育规模有限,层次偏低, 继续教育困难

  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规模有限,层次偏低,严重滞后于国际的普通水平,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培养护士时,我国的护理教育任然是以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中专教育为主。目前,全国有500多所中专护(卫)校,年毕业生达到40000多名;而大专护理教育只有30多所院校,年招生不足1000人;大学本科护理教育仅有18所院校,每年的毕业生仅有400多名[4];目前全国有130.78万名护士,医护比仅为1:0.61,大大低于世界要求的平均水平,按照医疗临床治疗的需要,医护比应为1:2,但目前医护比出现"倒挂",连1:1都未达到。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护士不足1%,中专或中专以下的护士约占95%以上。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学历偏低。例如,2000年美国医院护士中,研究生毕业7.6%,本科毕业35.7%,大专毕业38.4%,社区护士中本科毕业22.5%,大专毕业48.2%。 而我国2003年中专毕业64.5%,大专毕业24.315%,本科毕业1.3%,以中专为主,教育层次偏低。

  同时,还存在护士的深造机会少的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制来看,对临床护士的学历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且没有形成规模。许多护士中专毕业后,通过自学达到大专,大专以上的继续教育机会很少。护士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加之,我国护理人员处于短缺状况,临床护理工作者不能完全放下工作,专心学习知识。这种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现状已无法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3) 护士行业薪酬总体太低,队伍不稳定

  护士的福利待遇低。护士相对于同年资的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护士的工资待遇较低。尽管我国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但是,国内护理人员仍在不断流失、缺口日益扩大。护士放弃本职工作的原因:一是薪酬不尽如人意;二是工作压力大,责任重;三是社会对护理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偏见;四是缺乏良好的职业前景。有的医院为降低护士人力成本,以临时工的方式和待遇聘用护士,严重影响了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有关专家强调,由于护士队伍不稳定,将会造成医疗技术强、护理水平弱的"瘸腿医院"越来越多,最终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影响我国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

  在我国,有20%的护士因经济原因而离开工作岗位。以2007年广州各大医院为例,通常中专毕业的合同制护士一个月基本工资900元,大专毕业的拿1200元,本科1500元。而奖金部分,效益好时可拿到2000多元一个月,差时则只有四五百元。效益较好的省级三甲医院护士一个月大概可拿到四五千至七千元。一个ICU护士的收入如果按照小时计算,比一个保姆的收入还低。在急诊室、ICU、手术室工作的护士经常超负荷工作,其工作强度和技术含量远远比保姆高,但得不到合理回报。在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双轨制、同工不同酬已成为医院服务质量的一个隐患。合同护士在聘用程序、培训使用、应享受的待遇等方面均存在的不平等,令人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担心。

  

  三、建议与对策

  

  (1) 培养更多数量护理人才, 缓解护理人员紧缺的状况

  我国护理队伍存在着严重的人员不足,目前的护理教育还不能缓解护理人员紧缺的状况。一方面,政府把护理教育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仍未改变。由于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中,政府对卫生经费的投入不足,一些医疗卫生部门尽管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也不愿多进人,怕增加开支;有的管理者片面地认为医生才是医院的创收者,而护理人员不是创收者,因而不愿招聘新护士;有的医疗机构中,许多没有合格学历的人占据了专业岗位,出现了缺才不缺人的现象;一些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等。

  随着对人的价值和生活质量的重视,以及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慢性病人的增多、急性病人危重程度增加;大量复杂技术和新设备在临床的应用;人口流动和人们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增多,特别是我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下新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等,都进一步加大了对护理人力的需求,使得我国护理人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扩大护理专业的招生数量已经成为各个层次学校的普遍做法。

  根据现有高等护理教育规模偏小,医护比例倒置,各层次护理人员的比例失调等现状,应适当扩大规模,使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者达到一定的比例,护士队伍的学历应普遍提高到大专水平,逐步优化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这是完全必要且符合我国国情的[5]。

  

  (2) 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护士学历层次

  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发展更加迅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现代高等本科教育,早已从为某个专业领域培养专门人才,趋向培养具有多方位的较大的发展潜力,能适应广泛的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6]。高等教育国际化、跨文化、全球化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科研和服务中越来越明显。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国内护理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需要,还要适应国际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扶植措施,加快护理学科的发展。只有通过超常规的扶持,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发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大发展的后发效应,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7]。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在调整护理学专业各层次的招生比例这项工作中进行宏观指导。到2010年,我国各层次护理学专业的招生数量比例应为中专占50%、专科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按照此层次比例调整后,中专层次的招生比例有所下降,高等教育将有较大的发展,将逐步改善护理学专业队伍的学历层次[8]。

  在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应加强护理继续教育,发展面向在职护士的大专和"专转本"继续学历教育,从而构成一个中国模式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的护理教育体系[9]。加快建立并完善护士继续教育制度是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的一件大事,也是护理教育改革的一方面内容[10]。一是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队伍中的作用不断扩大,护士将成为医生的平等合作者。二是随着病因谱的变化,人们逐渐减少了对高科技和药物的依赖,护士也从单纯的医生的助手变为健康保健队伍的合作伙伴。

  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护士的继续教育、分层教育已被列为实施重点,并将大力发展护理成人教育[11]。同时,要加强和发展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形成终生学习、终生受教育的制度。

  

  (3) 增加护士的福利待遇,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要稳定临床一线护理队伍,就应当切实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如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配奖金,适当提高夜班补贴及节假日加班补贴、改善夜班伙食及值班室环境等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国外护理学专家认为,物质及精神的奖励对提高一个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自尊心及专业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病人出院后往往会对治疗的具体医生表示感谢,而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承认较少。在医院奖励方面,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要采取一切措施激励护理人员提高自己。根据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激励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达到目标的概率和人们对目标的重视程度和评价高低。因而,作为医院的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地为护士创造学习机会,制订鼓励学习的措施,提高护士的薪酬待遇。

  各级政府部门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让全社会都能关心、理解、支持护理工作。进一步改善护理人力资源环境,改善护理人员结构,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失。要逐步提高护士的地位。同时,政府要对各级卫生部门进行宏观指导,做好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协调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

  总之,我国的护理教育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我国的护理事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5] 尤黎明主编. 《内科护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11] 卫生部.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卫医发[2005]294号), 北京:卫生部, 2005.

  [3][8] 卫科教. 《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04.

  [4] 卫生部,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1.

  [6] 周薇. 美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与启迪[J]. 医学文选, 2004,23(2):256-258.

  [7] 许慧清. 对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 现代临床护理, 2004,6(3):57-59.

  [9] 杨洪峰, 王雪春, 刘金国, 等. 浅谈高等护理教育改革[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19(4).

  [10] 李菲. 浅谈高等护理教育改革[J]. 中华医学丛刊, 2004,4(5).

       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三篇

【摘 要】目的 探讨本科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本科护理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方法 总结并分析中国本科护理教育现状,并探索本科护理教育发展趋势。结果 中国本科护理教育现状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单一、管理体制欠完善、护理教学层次不明确、学生缺乏整体护理意识和实施整体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授课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不够等方面情况。结论 提高本科护理教育层次,拓宽教师技能,改革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是本科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护理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现代护理专业人才功能角色日趋丰富,这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高等护理教育面向世界和未来、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是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因此,护理教育必须尽快培养出多层次、多规格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以满足人们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在分析和总结中国护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护理教育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今后护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护理教育现状

  1.1护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中国本科护理教育大多仍旧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少,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虽然理论上,总是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在教学实践中主导一切的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授课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2护理教学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校各教学实习基地或教学医院有相应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但与校内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临床护理教学评价考核系统没有完善的考核标准,没有较为系统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系统对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未能够真正反映本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时反馈教与学的信息。

  1.3护理临床教学层次区分不清

  中国护理教育层次不同,针对不同学历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而许多医院忽视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随意安排临床老师。本科实习同学的带教教师为专科老师,各个层次的带教内容、方式雷同等等。在教育资源方面,制订实习计划没有考虑各个层次的区别和联系,使临床护理教学内容过分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1]。

  1.4学生缺乏整体护理意识

  学生在学习期间,缺乏把各科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能力。在对病人实施护理时,只能够机械地完成老师分配的工作,很少从整体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去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整体护理方面表现得较为薄弱,整体护理意识较为淡漠。

  1.5学生缺乏实施整体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护理诊断与临床专科知识关系极为密切,在实习中,学生缺乏实施整体护理的知识与技能因而实习时,给临床教学带来一定困难[2],影响了整体护理的有效实施。

  1.6临床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不够

  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侧重点在护理专科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对学生整体护理中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法律教育等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2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

  2.1提高护理教育层次

  扩大高层次的护理教育,尤其是创设博士层次的护理教育,以及对具有一定资历水平的专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和认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护理教育,是改变中国护理人员队伍低教育水平和单一知识结构的总体状况的必经之路。

  2.2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保健的主体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模式发生相应的转变,从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到正常老年人的保健;从临床的重症监护护理,到患者临终关怀的需求,护理人员的服务领域明显扩大,需要的相关知识日益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掌握更多的技术,这样才能成为本领域的主体。此外,社区家庭保健中许多由医生承担的工作将逐步由护理人员来完成,护理人员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从医院走向社会,成为初级保健工作的主体。

  2.3护理人才技能的拓宽

  护理人员从学校到临床工作的从容期也将因医疗模式改变而变短。工作就要面对危重急病人,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复杂的病情观察,这些都给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研究如何将所学的原则性、基础性、典型性和稳定性知识与临床实际的多样化、复杂化、综合化和多变化的病情相转化,提高护理人员的判断、评估、思维能力是护理发展的又一推动力。

  2.4改进护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4.1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

  在加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根据现今社会、医院要求,完善护理专业实践发展需求及护理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护理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根据现今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创新型护理人才,加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4.2与国际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一致的要求

  我们应借鉴和利用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适合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当今,护理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的一些国家在教学方法上重视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入了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为开放式的、问题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单一、陈旧的状况,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可组织学生到病房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培养其实施健康教育的技能;到病房与病人交流,训练采集病史进行护理评估的能力;提供各种模拟病例,训练学生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练习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整体护理及一般临床护理中常用的表格文件。此外,还可以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思琛,林细吟,罗志民.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4,3(6):58.

  [2]霍建珊,陈妙霞.护理实习教学工作的不足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4,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