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学习教育 > 范文大全 >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促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促进企业增值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以下是第一文档网分享的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促进企业增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促进企业增值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业务日渐复杂,数据体量也逐渐庞大,作为企业“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亟待转变,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内部审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和方式的创新,而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又有利于促进企业增值。为巩固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作用,应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强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增值的职能定位、重视内部审计人才培养等措施,以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的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创新;企业增值

  一、引言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使得现代企业的业务日趋复杂,数据的体量也日渐庞大,作为企业“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在强化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价值创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内部审计针对财务数据等结构化数据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企业发展要求。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要求,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机遇。

  二、大数据促进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

  (一)大数据技术推动审计工作方式创新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是审计手段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使内部审计工作日趋规范化、智能化,这种创新包括审计对象的转变、工作环境的转变、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等。

  1.传统内部审计是以业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通过对财务账簿、凭证等业务资料进行检查,来揭示问题,发现审计线索。大数据时代,数据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仅仅依靠审计账簿上的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大数据内部审计以数据和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审计,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测试和各种数据的分析验证来寻找审计线索,使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更能适应企业的信息需求。

  2.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各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采集、集中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借助信息共享平台,获取审计信息更加便捷,审计工作更加高效,比如企业通过搭建了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不再受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可以进行非现场审计,使成本极大地降低,审计效率大幅提升。

  3.大数据技术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为分析提供了基础,借助这些技术对收集到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节省信息收集时间,减少重复性工作,从而帮助审计人员进行科学分析和查证;并且大数据的应用实现对各方面业务进行实时监控,提供风险预警,极大地提升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发挥的作用。

  (二)大数据技术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创新

  大数据以其具有容纳海量数据、多种技术方法、实施企业全过程的持续跟踪等优势推动审计工作理念的创新,具体体现为由抽样审计思维转为审计全覆盖思维、由因果关系思维转为逻辑关系思维等。

  1.传统的审计由于技术和成本效益等条件的局限,只能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审计,这种抽样的审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一些企业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具有处理海量数据的功能,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这不仅使内部审计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更促进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视角专注到企业整体,由抽样审计思维转向审计全覆盖思维,其提供的审计结果更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企业情况,逐步建立起“预防”优于“纠正”,持续监督的工作理念。

  2.常规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资料抽样检查,揭示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审计人员更专注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来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内部审计人员能驾驭庞大的数据量,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数据,还能调动业务数据、外部数据等进行多角度挖掘和分析,从而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深层次的逻辑关系,更能揭示根源性问题。

  三、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促进企业增值

  长期以来,公众认为内部审计是资源消耗部门,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内部审计的价值创造体现在帮助组织优化内部控制、提升运行效率、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不仅可以显著强化其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价值创造的作用,而且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内部审计提升工作效率、扩大审计范围、增强审计时效性,更好地帮助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数据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市场经济日渐繁荣,企业业务也趋于复杂,内部审计通过抽样分析所产生的审计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大数据技术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全部业务的数据与外部数据进行整体检查,可以促进实现横向的整体业务数据全覆盖,还可以推动内部审计持续监督,实现纵向的整体时间线的审计全覆盖,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总结数据的规律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二)大數据强化内部审计改进风险管理作用

  大数据内部审计不仅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还有利于内部审计精确识别经营风险。企业的内部审计由于具有独立性的特征,通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进行评价,监督和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可以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通过相关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点,及时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及时科学的改进建议,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内部审计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节省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审计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能化审计平台,通过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和应用工具开发,搭建具备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的审计平台,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大数据审计环境。审计人员借助该平台可以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同时,智能化审计平台的建立将推动审计工作由现场审计工作方式向非现场审计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本,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四)大數据提升内部审计结果的时效性

  内部审计结果是企业管理者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时效性是内部审计能否发挥预期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大量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人工作业,效率相对较低,花费的时间较长,可能对审计结果的时效性产生不利影响。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审计人员可以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构建智能化审计模型,在审计工作中利用智能化审计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能够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缩短审计时间的同时还可以扩大审计范围,增强审计结果时效性和决策相关性,促进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四、巩固大数据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作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

  当前仍有许多企业不重视内部信息技术基础建设,未能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不利于发挥大数据对内部审计的创新作用。企业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各部门、子公司的所有业务数据以及必须的外部数据进行集中储存,不仅便于信息管理,而且为内部审计部门全面获取业务数据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仅仅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可能会使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海量数据束手无策,还需要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审计体系,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有趁手的工具去挖掘、分析数据。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化审计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极大地提升审计效率,减少机械性工作,比如对企业在经营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异常事项,做好风险预警。

  (二)重视信息系统审计,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需要强调的是由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并非万无一失,因为所有的信息系统最终还是由人来操作,那么还是有可能出现信息篡改等凌驾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况,如果出现数据造假的情况,那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基础将不复存在,因此在企业构建大数据内部审计体系的同时,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还需要被认识,通过信息系统审计,确保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存在漏洞,进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增值的职能定位

  有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偏见,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资源消耗型部门,无法创造价值,导致这些企业的高层对于内部审计缺乏重视。事实上,内部审计从完善内部控制、优化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都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需要加强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的认识,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定位,使企业全体人员重视内部审计,从而才能推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四)重视内部审计人才培养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财务知识、审计知识、企业的业务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等跨专业知识。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快速学习能力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也很重要。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时俱进,注重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选择招募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组建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团队,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的作用。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促进企业增值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在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高效运营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支持、纠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面临重大挑战。本文从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开篇,引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创新的四个方向,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业务管理向信息数据管理转型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调整审计方式、优化审计管理、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文章提出三个审计方式创新的改革思路,并阐述了现阶段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指出了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创新

  大数据技术是继互联网、信息化之后信息领域出现的一场新的革命。数据革命的到来要求企业必须利用信息化进行业务管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数据存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将会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说,决不能坐等变化带来的结果,而应该时刻关注变化过程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一、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数据化管理对审计对象的影响。传统审计中独立的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反映企业经营问题的技术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对象既包括企业的财务数据,又包括企业的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既包括内部数据,又包括外部数据;既包括财务、业务等结构化数据,又包括政策法规、制度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运用新技术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的分析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及业绩成果;通过进行数据的规律分析及趋势分析,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出企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预警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二)数据化管理对审计方式的影响。传统审计多为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只能在年度终了、特定周期结束、或重大事项之后启动审计程序。传统审计过程中因审计对象均为纸质资料,审计资源有限,审计方法多为抽样分析法,审计人员在确定公司重要性水平后,抽取特定样本、测试执行结果、得出审计结论,审计工作以监督为主。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数据体系的健全,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转移,预警性审计、过程性审计克服了传统审计的时滞问题,事前预防、事中监管的全范围审计工作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检查风险,实现了内部审计及时纠正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为企业经营管理保驾护航。(三)数据化管理对审计结果应用的影响。传统审计只关注审计结果,不关注审计结果在企业的应用,内部审计结果主要应用于对屡查屡犯的问题及企业重难点工作的例行检查及落实整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企业对审计结果的有效应用,具体情况如下:1.有助于审计人员归纳总结以往年度审计问题事项,查明问题根源、寻找共性问题、分析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2.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同类型的全部问题,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技术有助于审计部门全面发现问题,一个问题样本经过分析处理后可以从数据库中深层挖掘出全部问题事项;3.有助于审计人员对审计问题进行跟踪整改,数据审计可以实时跟踪系统中各项业务的执行情况,有效跟进审计问题的整改进度及效果;4.有助于审计人员事前预防风险,针对企业重难点事项、屡查屡犯问题,审计部门可在系统中设置风险预警及系统强制控制点,从前端控制执行风险,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给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并且正在改变和颠覆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及监管模式,创新是推动企业内部审计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路的创新

  (一)从样本思维向审计全覆盖思维转变。传统审计局限于财务账簿、财务凭证审计,审计人员在海量的纸质资料中抽取样本、测试结果、得出审计结论。而数据审计不再受限于纸质资料的查阅,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得企业内部、外部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审计人员能够全面分析企业各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因果关系。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能够高效的提出企业存在的全部问题及风险事项,还能够全面、准确的评价企业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二)从因果关系思维向逻辑关系思维转变。在传统的样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更专注于研究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从样本数据来分析业务实质。数据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相融合、将内部数据于外部数据相融合,找到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隐蔽的逻辑关系,突破财务数据的束缚,获得多维度、非线性的管理数据,发现更深层次的根源性问题。有助于审计人员从企业全局出发,提出科学、有效、便于落地的审计意见。(三)从业务审计思维向系统审计思维转变。传统审计是以业务资料为基础开展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通常采用翻阅账簿、复算、盘点、延伸调查等手段来发现审计线索。数据审计是以数据式系统为基础开展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先综合分析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及管理的有效性,再对信息系统管理的各项电子数据进行收集、转换、整理、分析、验证,通过系统性的分析验证发现审计线索,实现审计目标。(四)从重点小范围精确思维向业务全数据容错思维转变。传统审计因为样本量较少,所以要求审计工作必须做到信息记录清楚、数据分析准确,以规避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检查风险。而数据审计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将企业大量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判断,以发现企业的全部问题及风险事项,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必须从传统的个体精确思维向全数据容错思维转变,抓大放小,逐个突破。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的创新

  (一)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大数据审计环境。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浪潮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由传统业务管理向信息数据管理转型。财务与业务的数据共享推动了企业业财融合的步伐,企业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发生的所有业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归集、集中审核、集中处理,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企业要想更好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企业各业务板块的数据接口,将公司内部各项业务信息在信息共享平台上集中归集,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在各业务板块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对接,建立大数据审计环境。(二)建立审计管理平台,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开发,建立智能化审计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强化数据间的关联分析,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数据审计过程中,审计管理平台是审计人员的重要辅助工具,审计人员使用审计管理平台可以及时获取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及分析,可以实现对企业业务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审计管理平台是审计工作的数据库,可以储存企业存在的各项审计问题及风险事项,历史审计成果可以随时调阅研究,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实操能力。针对历年审计经常出现的问题事项,可以通过审计管理平台与信息共享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与传输,对在信息共享平台中归集的业务存在的风险事项设置风险提示提前预警,做到事前防范、重点跟踪。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业务事项,审计管理平台可以自动抓取异常数据、及时预警,做到事中控制,及时反馈。(三)构建智能化审计模型,提升审计标准化工作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学习,从业务实质及业务标准出发,梳理业务流程、分析业务规律、总结内部审计历史经验,分板块、有重点的构建审计应用模型。借助企业信息共享平台,设置标准取数路径,编制数据处理公式,编写数据化处理程序,建设智能化审计模型应用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提取、验证、分析,得出审计结论,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将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审计建议等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在系统上设置标准化工作表单,规范基础工作标准,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要求

  (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审计人员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新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处理能力成为评判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具备互联网、信息化、数据库、区块链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需要培养出具备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的数据分析师,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全数据审计时代,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看到企业的经营脉络,综合评价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公司治理、经营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专业的审计意见。因此企业需要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能力和系统性统筹管理能力,企业急需培养一批复合型审计人才。

  五、结语

  总之,企业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之初,应提前考虑审计管理及审计监督的数据接口,通过设计智能化审计分析模型构建审计管理平台,让审计管理和业务管理同步变革,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精细化、标准化、高效化管理;同时,企业应提前储备具备专业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评价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执行能力和监管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的工作创新促进企业增值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国内的集团化企业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系统结构也更加复杂,因此风险防控要求也随之提高。面对企业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多样的风险点,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以及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无法全面深入把握企业风险,其发展的出路也在于信息化。本文基于当前新兴的大数据技术,从集团企业内审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大数据审计”的概念、特征和内涵,并对集团企业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内部审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该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大数据审计概述

  近年来,以大数据,智能化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带来了IT技术和行业的创新。我国的集团企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建设对于做大做强企业的重要性。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集团企业不断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在统一数据标准、整合信息系统、打通信息“经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未来的企业战略中,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基础,谁就能在升级发展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大数据”(big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大到无法利用现行主流软件工具,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收集、分析、处理或转化成为帮助决策者决策的可用信息。[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在更为广泛的地理区域和更多的业务领域进行经营,协助企业横向打通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原来作业系统的部门分割、流程冗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并且能够随时取得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的“全景式内控管理视图”。当前,集团企业跨业务、跨产品、跨风险、跨区域的经营特征将更为凸显。在信息贯通的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内控治理也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同时也对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内部审计深入挖掘数据价值、获取全局视图,通过更加详实的数据分析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集团企业内部审计。

  “大数据审计”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审计部门在面对海量数据的时候能够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获取、分析、挖掘、归纳以及应用等操作。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立足于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获取更为全面的数据展开分析,其中包括结构型数据,还包括非结构型数据。这样审计数据可以真正实现数据即资源的作用。也许有人会问,对于如此庞大的数据,整理、清洗、分析将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其实则不然,看似数据量庞大且复杂,但是在当今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支撑下,通过合理的算法,完全有能力得到有效和全面的处理,通过更多维度去挖掘内涵的重要价值信息,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更为直接、真实、客观的证据支持。

  二、大数据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伴随着科技和管理理念的发展而进步,已成为当今业界的共识。2014年,美国会计协会(The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颁布的《在无线世界中重构审计》中,讲述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行业中的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审计模式、审计方式、审计抽样等方面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2]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大数据审计是审计技术方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互借鉴和深度融合。大数据审计具备以下的特征:

  (一)技术基础特征

  大数据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云计算技术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基础,是大数据“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根本保证,同时云计算技术是集团企业IT治理架构,综合解决办法的重要手段,这关系到企业业务系统的构建、存储方式、相互之间接口的打通等多个方面。而大数据则更加专注于数据本身,提供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的技术和方法。云计算作为大数据的“基础建筑”,如果没有它,大数据的数据存储与分析皆是“空中楼阁”。

  (二)数据分析特征

  过去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往往受限于业务环境和信息化技术,较难对非结构化数据展开大规模的分析或获取相关的明细数据,导致难以深入分析和判断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薪酬报表等结构化数据,也包括图片、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技术将突破结构化图表的限制,在审计过程中引入非结构化数据,在数据分析模块中建立相关性分析,可以解决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和实时分析利用数据的问题。

  (三)审计流程特征

  在传统的审计流程中,审计工作通常是事后审计,并且在审计过程中以抽样审计的方法为主,无法覆盖所有的业务数据和信息。这种抽样方法,难以对集团企业复杂的生产和管理系统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和修正。在信息化时代,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要求不断提高,将不再局限于系统导向和风险导向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更需要合理引入IT审计技术和方法。大数据技术对于审计流程、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审计效能特征

  在过去,内审人员的最重要的审计成果是出具审计报告,但审计报告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信息量小,内容也较为单一。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逐步得到应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也开始不局限于审计报告,还包括了在审计中获取、挖掘、分析的大量数据资料和实时监控中产生的风险预警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提高审计结果的综合应用效果,还可以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在决策建议和改进经营管理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集团企业如何运用大数据审计

  集团企业开展大数据审计,首先要转变思路,将过去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方式转变成持续性审计。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审计工作将全面掌握企业内部各类数据,充分挖掘和分析其内在关联与规律,实现对风险更深入、全面、持续的防控。大数据审计具有技术创新,信息覆盖和深入挖掘等特征,将给企业审计工作从理念和流程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总体来说,集团大数据审计工作需要从业务思路和数据信息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内部审计要在深入了解企业各个部门业务运营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审计模型,突出协同性和审计效率;另一方面,在整合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数据的审计分析技术,促进审计工作由事后查处为主、事中控制为辅,向事前预防为主、事中控制和事后查处为辅转变。具体工作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数据审计应注重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

  第一,注重审计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应用,通过信息的生成,获取,应用和退出,建立覆盖信息资源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集团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统一,先进,安全,实用,灵活,可操作,适用的原则。这些原则的设定有助于保证审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实施效果、数据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第二,审计信息化工作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不仅立足于业务流程、分析方法这些细节之处,还要着眼于大处,体现出战略目标、宏观体系等层面的要素。然后,要结合企业整体信息化环境,明确内部审计信息化在整体信息化中的位置关系,要紧密结合企业本身实际。

  第三,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审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的关联性,使得内部审计与其他业务管理形成互相联通、互相服务。

  (二)搭建大数据“云审计”平台

  内部审计要想更好的利用大数据技术,就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数据平台。通过开放、标准接口统一的审计数据平台,实现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全流程的覆盖,为审计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支撑、高规格的计算能力和高度融合共享的软件“云审计”服务。大数据“云审计”平台是审计信息构建的载体,是数据收集、分析和存储的平台。该数据平台需要具有及时获取、有效管理、全面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功能,能够成为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辅助工具和“仪表舱”。“云审计”平台包括管理平台和分析平台两部分。管理平台主要是做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构建丰富、完整的企业信息资源库,并且不断扩充数据资源。分析平台的重点是审计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查找审计线索,明确审计重点等。将现有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型整理到数据平台,形成分析模块。同时,还包括实时数据监测平台,为持续性审计、实时数据分析、实时监控风险等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与数据共享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系统的高效融合。集团企业大数据审计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打通“信息孤岛”。只有实现与各个业务部门系统数据接口的打通,才能更好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筛选。第一,建立审计数据库,对各方面的审计信息进行过滤、清洗、分析,使审计信息数据的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粒度适合、调用顺畅。[3]第二,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动态化管理,及时剔除失效信息和冗余信息,以免影响正常的分析工作。

  (四)有效利用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在审计工作中,数据的价值体现在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通过数据整理、采集和存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大量数据的比较、分析和筛选,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深层次的剖析,也方便找到数据之间潜在的联系,从而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第一,根据集团企业不同的行业和业务特点,建设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由于集团下属企业的经营方向存在差异,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以此实现多行业多维度分析,利用关联、聚类多种分析方法,揭示关联关系、挖掘审计线索、准确定位风险,形成审计证据。

  第二,大数据的作用不仅在于分析,还在于预测。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和软件不仅要有审计分析功能,还应有预测功能。通过智能化分析揭示业务的发展规律,实现对企业业务风险的事前判断,从依靠人为判断过渡到依靠数据做决定的转变,达到更加客观、可靠的目标。

  第三,创新分析技术,增强增值服务能力。例如,在大数据审计的基础上发展商业智能分析,在企业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撑信息,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从而让内部审计真正的能够为企业管理的决策做出贡献。

  (五)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重塑知识结构,才能在内部审计工作做好。一方面,要更新审计理念。内审人员要转变过去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采用大数据思维,通过良好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判断和决策。另一方面,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4]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有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但对大数据、云计算和审计信息化的概念仍然模糊。兼具审计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审计人员少之又少。企业应提供相关培训资源,逐步提升内审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促进审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融合。通过规范有序的培训学习,培养出信息技术能力良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的完善。

  (六)着力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是审计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审计数据安全应包括机房、软件系统、数据库三个方面。机房安全性,机房设备及网络是承载数据的载体,机房的安全保障为审计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础。软件系统安全性,首先要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其次要保证相关文件的一致性,为审计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必须能够正确地响应程序的数据请求,提供数据服务,并通过权限配置和管理抵御非法入侵和数据泄漏。[5]当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确保内部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建立一套持续动态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设立多层级的保密与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级的内生登陆权限,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对公开、共享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防止重要数据信息外泄。同时企业应通过建立监督保障体系,加大对大数据的监察力度,建立责任制度,增加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确保审计工作有序实施。

  四、内审人员开展大数据审计需要注意的方面

  企业的内审人员从传统审计模式跨越到大数据审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看到大数据审计展现出的优势和美好前景的情况下,同时也应注意到审计项目的作业模式、分析方式都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所有的审计业务流程将实现再造,审计部门对于业务部门的日常运作也将有更深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内审人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审人员审计思维方式的转变

  审计人员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根据因果关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跟踪追溯和发现问题。大数据技术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更强调对相关关系的利用。以相关关系分析为基础的验证是大数据技术的一项重要特征。在大数据技术之下,内审人员搜集到的很多审计证据都是电子证据,通过电子证据获取其因果关系的证据有较大难度,这使得内审人员要突破从因果关系搜集审计证据到运用相关关系分析来搜集和发现审计证据的思维转变。

  (二)内审人员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企业内审人员在巨量数据的考验下面临搜集适当审计证据的挑战。大数据审计不但要求内审人员掌握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仍停留在只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重要性。要更好地实现大数据分析,内审人员要做好向面向数据挖掘的“数据分析师”和面向业务知识的“专业分析师”的“两师”的转变,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和筛选有用信息、有效分析和预测潜在问题,更好地实现为企业服务。

  (三)内审人员职业道德的加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崛起,数据的保存方式从原始的纸质凭证转变为各种移动存储设备和网络云平台。[6]企业所涉及的各种数据都可能存储于网络中。在这种情况下,相互关联且庞大的数据资料如果没有被妥善存储和保护,加之企业信息系统监控能力差,对其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都会加深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因此,企业的“审计师”在向“数据审计师”的转变中,在海量数据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必须以公平和保密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客观,真实的数据分析和解释结果;同时,企业也需要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准入制度,加强内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实现人才的科学管理。

  五、结语

  目前,大多数集团企业扩大了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并且其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已被纳入长期发展战略。与之同时,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逐渐从以财务为导向的审计拓宽到企业价值的管理审计,内审工作的风险点和工作量在不断增大。每时每刻,集团企业都在产生大量的生产和业务数据。面临巨量的数据和无时不在的风险点,传统的审计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深入把控企业发展和运营中的风险,内部审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借助可靠的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不仅对于提高内审能力、效率、质量有较大帮助,而且对于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也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本文中,大数据审计、“云审计”概念的提出,则是审计行业中伴随技术进步出现的必然要求。在企业发展战略框架的指导下,企业自身应该从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积极推进,有效积累、整合和打通数据基础资源,实现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