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学习教育 > 范文大全 >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学科不仅要体现科学的价值, 而且要体现数学美学的价值,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中理性精神 的重要意义。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展开,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育的核心。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会受到数学学科特点的限制,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很难像一些学科一样用语言,故事,视频等手段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如何把数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热爱科学坚持真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直是困扰高中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如何既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能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一、教师在渗透德育教学时不能喧宾夺主。

  我觉得数学教师要明确一点,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策略性和可行性不能喧兵夺主。只要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新课程标准”,结合

  1

  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近,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但是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数学材料。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 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的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好的情境创设不但可以做到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还可以有效的渗透德育教学。比如我在讲《变化率》这一节时,用嫦娥二号环月飞行为例创设情境,不但符合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但情景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资料渗透德育。

  新课标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阅读材料往往因为不是考试内容,而被教师忽略,其实这些材料很多反映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我们国家一些优秀数学家的事迹,利用好这些阅读材料不但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还能激励起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巧妙利用应用题渗透德育。

  数学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图形,数字,数学符号,这些很难和德育联系在一起。但是有一种问题形式我们是可以充分利用的那就是应用题。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应用题,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学生通过这些应用题不但可以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了解我们国家的巨大发展。增

  2

  强民族自豪感。

  4.利用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渗透德育。

  数学是基础学科,它与其它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比如在讲函数图像和立体几何时,让同学们感受图形之美,对称之美,进而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再比如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5.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例如在上《变化率》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我截取了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的视频,并用FLASH设计制作了慢动作动画。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再简单介绍一些刘翔受伤后继续坚持训练比赛的事迹,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重受到德育教育

  教师不仅要在课内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数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解决教材中实习作业所布置的任务,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高中数学是集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教育,时时刻刻不忘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中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师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学生形成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具体说,应该做到:结合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一方面数学素质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及日常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极限数学中,可举出古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再如通过“杨辉三角”“祖日恒原理”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充分利用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学生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

  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形象、精神面貌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课堂上教师的仪表举止、语言神态、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魄力、能力、方式,甚至字体的漂亮,数学图形的精美,无形中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而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更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策略性,不能喧宾夺主。只要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近,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换元的思想等等,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数学思想和思维,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思想进行解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兴趣.

  北京数学德育网:建南小学万敏六上数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比的应用》

  2.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意识

  当今社会,创新是一个人才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的生理、心理得到明显的改善,逐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意识,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分析和探究,加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许多数学题目能够一题多解,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探究论文范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构建一定的数学模型,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抽象和枯燥,实际上,数学也是具有美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数学的美,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简洁的美和对称美,比如函数的定义简单而抽象,但是其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内容包罗万象,使函数在看似简单的情况下,包含了深刻丰富的内容,这就是简洁的美. 数学中的对称美很常见,比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三角函数的曲线美等,都能够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的表面虽然抽象,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数学有丰富的内涵美,数学中包含一些突破常规的定义,能够带给人们震撼和冲击,比如立体几何中的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双曲线、椭圆的曲线方程可以统一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要求,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互动的课堂中生成德育体验的生动细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要注意途径的多样性.

  1)、创设情景进行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景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利用史料激励进行德育教育.

  所谓史料激励法,就是运用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促其积极向上,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教育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教材中许多数学史料,能激励起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利用数据材料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4)、利用知识迁移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可以收到“治病”的效果.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直线型的教育变得弯曲、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德育教育.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2.把握性质,巧妙渗透

  1)、具有原则性.

  数学课的德育渗透不是那样鲜明和具体的,它有时含而不露,有时非常零散、有时联系无方、有时切入无策,但不管怎样,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根据本节内容,要渗透什么思想,达到什么目的,获得什么效果,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否则,会适得其反,一事无成.

  2)、具有指向性.

  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课堂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不断更新理念,以适应新形势,接受新信息,迎接新挑战.注重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适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的德育渗透工作才会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3)、具有规范性.

  我们所说的德育渗透工作,绝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在必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前提,而且要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杜绝随意性和松懈性,不提倡活动式.争取使德育内容既规范,又完整,而且更具体、系统.

  4)、具有措施性.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主要研究课程的哪些内容与思想教育有关,哪些内容属于有机结合的,哪些是直接贯穿的,哪些是间接渗透的,需要数学教师有个整体设想和措施,形成总体轮廓,只有这样,才能结合教材,按照制定的措施,有条不紊、分层递进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