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学习教育 > 初中/中考 >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护理 ( 100100 )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 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等,培养从事临 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 1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I 护士 护士执业资格 临床护理 2 I 护士、医疗救护员 护士执业资格、医疗救护员资格 急救护理 3 I 护士、护理员 护士执业资格 社区护理 4 I 护士、医疗护理员 护士执业资格、养老护理员资格 老年护理  

说明 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 技能) 方向取得 1 或 2 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素养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重视护理伦理 , 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 , 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2.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自觉遵守有关 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 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3. 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 珍视生命,关爱 护理对象, 减轻痛苦, 维护健康。
4. 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3








5. 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 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6. 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 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 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 , 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 。
3. 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 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4. 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 韶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
5. 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 。
6. 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 、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
7. 具有病室和护理对象管理的基本能力。
8. 具有初步开展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
9. 具有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的能力。
10. 具有初步对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专业(技能)方向 急救护理
1. 具有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具有初步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基本能力 。
3. 具有操作呼吸机、心电监护仪 、输液泵 、除颤仪等仪器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 社区护理
1. 具有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 具有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
3. 具有对社区常见慢性病和传染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与护理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 老年护理
1. 具有老年生理、心理、H 常生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具有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对老年常见病进行防治与护理的基本 能力。
3. 具有对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指导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
七、主要接续专业
文本框: 4高职: 护理、助产本科:护理学

文本框: A文本框: 个文本框: A文本框: 专业核心课文本框: 个 文本框: A 文本框: A






1 老年护理
2 老年保健
老年护理方向 1 社区护理
2 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方向 1 急救护理技术
2 重症监护技术
急救护理方向 专业选修课

1 护理伦理
2 卫生法律法规
3 病理学基础
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5 精神护理
6 其他 文本框: 专业 五 能)方向课 综合实训 毕业实习 文本框: 专业技能课八、课程结构














      解剖学基础 生理学基础 药物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 健康评估 内科护理 外科护理 妇产科护理 儿科护理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 公共艺术 历史                          
公共选修课

1 心理健康
2 医用化学基础
3 心理学基础
4 文化与风俗
5 人际沟通
6 其他



公共基础课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 , 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文本框: 5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含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






(—)公共基础课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开设,   :32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勹1 课程名称
2 I 职业道德 与法律 I 依 据《中等职业 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I 32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 I 经 济政治与社会 1 依 据《中等职业 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I 32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4 I 哲学与人生 I 依 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 并 I 32
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5 I 语文 I 依 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 注重在I 160

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6 I 数学 I 依 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 并 注重在I 1 28

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7 I 英语 I 依 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 并 注重在I 1 28

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8 I 计 算机应用基础 I 依 据《中等职业 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I 96

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9 I 体育与健康 I 依 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 1 44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0 I 公共艺术 I 依 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木教学大纲》开设, 并与 I 36
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1 J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I
36
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二)专业技能课
1. 专业核心课





1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解剖学菲础 了解入体胚胎发育概况, 熟悉正常 人体的组织结构, 掌 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和位 置, 能识别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 能 规 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 会 运用解剖学基本知识分析、解释临床
问题

72
2

生理学基础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掌 握入体及其各器官
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 , 能 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各种生理现象,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36



3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药物学基础 掌握佃床常 用药物的作用、用途, 药 物不良反应的華本知识, 能观 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能对 常见疾病非处方药物进行用药指导和药物咨询,具有对常用药物制剂进行 外观检查、查阅药物相互作用 、检索配伍禁忌与准确换算
药物剂散的能力, 初步具备药物应用过程的护理技能

72

4


护理学基础 熟悉护理的基本概念, 初步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 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应用护理程序指导实践, 掌 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方法, 能规范 、熟练地进行各项華础护理技木操作, 能正确 书写护理医疗文件,
能初步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

144



5




健康评估 了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影像学检查的应用指征及检查前后的护理, 掌 握身体状况评估的方法、内容、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 掌 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能正确进行系统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能熟 练进行各种实验标本的采集, 能熟练进行心电图操作并识别正常 心电图 , 能综 合分析评估对象的生理、心理 、社会资料并找出护理问题 , 能正 确
书写护理病历



54



6




内科护理 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概念 ,熟悉内科常 见病患者的护理问题, 掌 握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具 有对内科常见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和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及处理的能力,能正确书写内科护理记录,能配合医师对内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能配合医师实施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能 运用内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入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
健服务, 开展健康教育



126


7



外科护理 了解外科有关疾病的概念, 熟悉 手术室基本工作内容, 熟悉外科 常见病的处理原则, 熟悉外科常 见病的护理问题; 掌 握外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 掌 握外科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原则和方法, 能 配合医师对外科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 具有 初步管理手木室和配合常见手术的能力,能运用外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入际沟通技
巧, 向个体 、家庭及社区提供保健服务 , 开展健康教育


108


8



妇产科护理 熟悉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 掌 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措施,能配合医师对妇产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 能 配合医师正确地进行 妇产科主要护理技木操作 , 能运用妇产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入际沟通技巧向个
体、家庭 、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72  

文本框: 8



9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儿科护理 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 掌 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等知识, 掌 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能 配合医师对急危重症患儿进行抢救配合, 能 配合医师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能 运用儿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和入际沟通技巧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
教育



72
2. 专业(技能)方向课
( 1 ) 急救护理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急救护理技术 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熟悉院外急 救的概念、任务和管理, 掌 握院外急救及护理, 掌 握医院急诊科管理, 掌握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 、救治原则 及护理,
能正确实施常用急救护理技术

54

2

重症监护技术 了解重症监护的护理管理工作, 熟悉 重症监护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 掌 握重症监护的常用技木及相关知识, 能 进行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心电图机
和除颤仪等仪器的基本操作

18 三 课 程 名 称




( 2 ) 社区护理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社区护理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工作方法, 熟悉 社区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因素和疾病三级预防策略, 掌 握不同入群社区保健护理工作要点, 掌握 慢性病和传染病患 者的社
区管理和护理要点

54

2

健康教育 熟悉健康教育传播与传播技巧 , 掌 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 价, 掌 握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 能
初步进行健康咨询
18 [!!] 课程名称






( 3 ) 老年护理

尸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老年护理 熟悉老年入各系统的老化特征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征, 掌握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 掌握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原则,掌握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护理, 掌握老年入的临终护理, 掌握老年各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

54
2
老年保健 了解老年保健的概念、服务对象的特点, 熟悉老年保健的原则、任务和策略, 掌握老年人自我保健的措施和行为促进
18
3. 专业选修课
( 1 ) 护理伦理。
( 2 ) 卫生法律法规。
( 3 ) 病理学基础。
( 4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5 ) 精神护理。
( 6 ) 其他。
4. 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包括教学见习及综合技能训练。教学见习旨在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综合技能训练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5.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要认真落实国家《护士条例》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最的同时,保证实习岗位与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致, 并覆盖执业准入标准的内容。
文本框: 9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在教学医院、综合医院等。实习主要在内科、外科 、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手术室等进行 轮转。实习主要内容包括病房的主要设备及使用方法,入院、出院病人的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病房及患者的管理,常 见病患者的护理, 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 护理文件的书写及医疗档案的管理等。






十、教学时间安排
(—)基本要求
基公共础课
每学年为 52 周, 其中教学时间 40 周(含复习考试 ), 累计假期 12 周, 周
学时一般为 28 学时, 毕业实习按每周 30 小时 ( 1 小时折合 1 学时)安排,
3 年总学时数为 3 000-3 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 ,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 一般 16 - 18 学时为 1 学分, 3 年制总学分不得少千
17 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 1 周为 1 学分, 共 5
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 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 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 , 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 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对医疗机构及护理岗位的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 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
淉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职业生涯规划 2 32 v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32   v         经济政治与社会 2 :32     v       哲学与人生 2 32       v     语文 9 160 v v         数学 8 128 v v         英语 8 128 v v         计算机应用華础 6 96 v'           体育与健康 8 144 v v v v     公共艺术 2 36 v           历史 2 36   v         小计 51 856            






续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I
学分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I

课   解剖学某础 4   72 y'               生理学基础 2   36   v             药物学基础 4   72     v         `勹 护理学基础 8   144 v v           健康评估 3   54     \/         内科护理 7   126     v v       外科护理 6   108     v v             妇产科护理 4   72     v           儿科护理 4   72       v         小计 42   756                
急救护 急救护理技术 3 54       v       重症监护技术 1 18     \/           理方向   小计 4 72               飞    
社区护理方向 社区护理 3 54       v       ^   健康教育 1 18     v         技能   -   小计 4 72               裔     老年护理 3 54       v       课       老年护   老年保健 1 18     \/           理方向       小计 4   72                   综合实训 5   90       v       毕业实习 临床实习 65   1 170         v v         合计 167 I 2 944               说明
(1 i "v " 表示建议相应课程开设的学期。
( 2 ) 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十一、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按照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培 养 学 生 基 本 科






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岗位技 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护理岗位能力需求,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达到执业护士资格的要求 ; 课程教学模式要依据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 例教学、问题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 强悯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见习,使学生 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内容; 开展技能考核、技能竞赛等 , 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 为课程改革、教与学的实施创造条件 ; 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 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应在规范性与灵活 性的原则 指导下,结 合学校实际教学资源, 体现专业特点, 保证“教、学、做“三者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为实现学生的早临床、多临床,应合理安排课程,调配教师,组织与管理好教学,提高校内实训室课内外的使用效率,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协调合作,完成见习、实习 计划。
聘请中级以上职称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共同保证本标准的实施质量。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晕监控, 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保证教 学质晕。
十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注意吸纳家长、用人单 位参与教学评价, 重视毕业生跟踪评价。
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 噩等。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按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进行,护理学
l
基础、内科护理 、外科护理 、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等实践性强的 课程应有技能考核。
毕业实习要进行出科考核,毕业考试科目有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
十三、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基础护理 、内科护理 、外科护理 、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实训实习室。实训实习室的建设应保障教学、贴近临床、注重人文 。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模拟病区。


序号 实训室名称





护士站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1 数量


1 张 / 4 生组 I 1 套 I 模拟病区



多功能病床(配全套床上用品及床头柜、床旁椅等)

无菌技木操作用物 1 套 / 4 生组
隔离技术用物 1 套 / 4 生组


多功能护理人 l 具 / 4 生组
压疮仿真模型( I - N期) 1 套 /1 0 生组


口腔护理牙模型 1 套 /1 0 生组
洗胃模型 1 具 /5 生组

基础护理实训室 I 女性导尿模型 l 具 / 5 生组
男性导尿模型 l 具 /5 生 组


灌肠与肛管排气训练仿真模型 1 具 /5 生组
超声雾化器 1 套 /5 生组


皮内注射模型 1 套 / 4 生组
上臂肌肉、皮下注射模型 1 套 / 4 生组


臀部肌肉注射模型 l 具 / 4 生组
静脉注射手臂模型 1 具 / 4 生组

输液泵 3 台120 生组


序号 1 实训室名称





1 I 基础护理实训室 I







2 I 内科护理实训室 I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

静脉注射泵 3 台 120 生组
抢救车 2 辆/示教室
心肺复苏模拟人 3 具 120 生组
全自动洗胃机 2 台/示教室
电动吸引器 1 台 120 生组
给氧装置(全套) 1 套 120 生组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教师机) 1 套/实训室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学生机) 10 套/实 训室人工呼吸机 2 台/示教室
心电监护仪 2 套/示教室
心电图机 2 台/实 训室
各种穿刺模拟人及穿刺包 3 套 120 生组
多功能创伤护理模型病人 2 具/示教室
局部创伤模型 1 具 /10 生组
换药车 3 台 120 生组



3
I 外科护理实训室 II 闭式引流拔管换药模型 3 套 120 生组
气管切开护理模型 3 套120 生组


痰管造口术护理仿真模型 3 具 120 生组
胃肠减压器 1 个 12 生组


女性骨盆模型 1 套 /5 生组
女性骨盆附生殖器官模型 l 套 /5 生组


高级电脑孕妇检查模型 1 套 / 20 生
多普勒胎心监护仪 1 套/示教室

胎心监护仪 1 台 120 生组

4 I 妇产科 护理实训室 I


分挽机制示教模型 2 台/示教室
高级会阴切开缝合技能训练模型 1 套 /10 生组
新生儿跻带处理模型 1 套 /10 生组
高级分挽与母子急救模型 1 套/示教室
妇科检查模型 1 套 /10 生组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名称
高级婴儿护理模型
新生儿沐浴设备及用物



数量
l 具/ 4 生组
1 套/ 4 生组

5 I 儿科 护理实训室 婴儿护理模型
红外线灯或鹅颈灯
高级婴儿头部综合静脉穿刺模型

1 个 / 4 生组
2 台/示教室
1 套/ 4 生组




(二)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应当建立满足护理专业实训要求, 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分为教学见习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两类。
选择教学医院、综合医院 为教学见习基地。教学见习基地的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业务范围能满足见习教学项目的要求。
选择教学医院、综合医院及 与专业技能方向相关的机构为毕业实习基地 , 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等能满足毕业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校应与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协议书,明 确管理职责; 学校应设置专职管理部门, 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
十四、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 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 2 人; 建立“双师型” 专业教师团队,其 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 30%; 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教师应定期深入护理工作一线, 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专业课教师中 , 应有 1 或 2 名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在当地护理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教学研究和科研能力素质优秀,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经历,在学校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良好的引领作用。
建立稳定的行业专家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具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护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研究和认识, 在学校教学及对专任教师的指导等专业建设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相关执业资格证书。
十五、其他
学校可以结合就业、升学需求,选择开设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急救护理等专业技能方向的课程;也可以选择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护理专业 中列举的其他专业技能方向或自行设置其他专业技能方向,在本标准基础上合并、调整、补充核心课程 , 制定专业方向课程。还可以结合护理学历教育 通科性的要求,不单独开设专业方向,而经课题研究,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生命周期等课程模式, 与护士执业资格准入标准相对接。
开设涉外护理专业方向的学校,可在本标准基础上调整、补充,进行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