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格式 > 2022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

2022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

时间:2022-07-30 17:36 工作计划格式
  工作方案是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做了最佳安排,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导性粗线条的筹划,是应用写作的计划性文体之一,在现代领导科学中,为达到某一特定效果,要求决策助理人员高瞻远瞩,深思熟虑,进行周密思考,从不同角度设计出多种工作方案,供领导参考。以下是范文写作网分享的2022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乡村大舞台”建设为切入点,以“文化惠民、凸显特色”为落脚点,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特色文化村居,为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取得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建乡村大舞台25个,首批命名表彰鸣凤镇栖凤社区、洋坪镇双路村等18个村(社区)为特色文化村(社区)。

  一、高度重视、整合力量,为建设特色文化村居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领导重视。县主要领导明确指出,要把创建特色文化村与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最美乡愁、农村新社区、特色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与旅游、农业农村工作融合发展。二是组织得力。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把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创建主体责任,确保创建组织实施。三是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县直各驻村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特色文化村创建。县人社局驻点洋坪镇金竹园村,积极为乡村大舞台筹措资金,率先在全县山区村建成了乡村大舞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驻点鸣凤镇北门村,帮助北门村在九子溪建设文化广场,并派工作人员指导广场舞培训,成功举办了九子溪新春联欢会。

  二、科学部署、分类创建,为推进实施特色文化村居建设找准了方向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县实际情况,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联合出台了《县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实施方案》,参与创建村(社区)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制定考核标准。重点实施创建“五大项目”,主要包括:设施设备、服务提供、文化队伍、特色文化环境、特色文化服务,分“自主申报、乡镇推荐、小组评审、验收命名”四个阶段完成。在具体的创建活动上,突出“乡村大舞台”建设,每个“乡村大舞台”从规划设计、评审报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都实现严格把关,便于分类指导、突出特色。

  三、明确责任、协调推进,为建设特色文化村居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是县级负责督查。组建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领导小组和工作考核专班,负责指导创建和考核验收工作,实行平时不定期指导和年终考核检查相结合工作模式。由县组织评审组到申报的28个村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等形式进行了考核,对纳入考核范围的每一个村,评审组严格按照事前确定的特色文化村实施方案进行对照检查,执行事前统一确定的评分规则。二是乡镇负责推优指导。各乡镇综合考虑各申报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主动选取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设施建设有力的村(社区)进行申报。三是村(社区)负责组织实施。村(社区)积极投资建设乡村大舞台、文体小广场、购置音响设备、文体设施器材,并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全县已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站52个,招募志愿者2500余名,培育乐器、声乐、绘画、摄影等8支稳定的文化艺术辅导队伍,腰鼓舞、彩扇舞、健身球等10支特色团队,全县拥有120支广场舞队伍、59支民间文艺团队。

  四、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为成功打造特色文化村居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特色文化村(社区)实行总量指标控制和动态管理,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每年组织一次评审,决定当年新命名村(社区),同时对已通过命名的村(社区)进行复查,对后续工作保障不力、有明显退步、在一定期限内经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村(社区)予以摘牌。二是实行资金奖励。对新命名的“特色文化村(社区)”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当年给予3万元奖励。已获得命名村(社区),每年复验一次,复验保牌后按2万元予以奖励。

  五、突出特色、共建共享,将特色文化村居的惠民成果落到实处

  特色文化村的创建与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最美乡愁、农村新社区、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突出了特色文化,凸显了文化惠民。嫘祖镇广坪村把乡村大舞台与美丽乡村、十里“紫薇花廊”相结合,打造花园式、晴雨式“乡村大舞台”,并举办了紫薇花节、嫘祖镇广场舞等多项文化惠民活动;洋坪镇双路村结合新社区建设,把“乡村大舞台”当景点来建设,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利用,在全县首屈一指,在该村举办了全县“想唱就唱”活动启动仪式、镇民间文艺调演、迎新春联欢和村级广场舞等文化惠民活动;嫘祖镇真金村、谭坪村把“乡村大舞台”与全域景区化结合,组建演出队伍,将“呜音”、“花鼓戏”、“五鱼闹海”、“薅草锣鼓”等非遗文化搬进了景区,赢得游客称赞;旧县镇、茅坪场镇在创建过程中把鹿苑茶、香菇等特色产业与乡村大舞台相结合,建成一批茶文化村、香菇文化村;鸣凤镇安泰社区、汪家村等把乡村大舞台建设与房产开发相结合,打造多个“百姓大舞台”,举办了“百姓舞台大家唱”、鸣凤镇首届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

  2022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

  根据《永兴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2018-2020)行动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推动以文兴乡,突出以文化人,坚持以文惠民,乡村文化振兴取得新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更加丰富繁荣;农村乡土专业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乡贤文化、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培育乡村文化新业态,农村文化建设形成品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1.开展百姓微宣讲活动。以“十大分队进基层十进十讲聚人心”宣讲活动为抓手,组建政策文化宣讲团,进乡村走基层,贴近农民群众生活实际,采取支部书记讲党课、田间党课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开展百姓微宣讲活动,开展“新时代热点话题谈心录·2019”专题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深入解读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惠农富农举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永兴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根,像阳光雨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群众心田,提振乡村精气神。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2.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乡村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正本清源,扶正祛邪,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开展农民思想状况调研活动,把扶贫同扶志、扶智有机结合,激发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脱贫志气和斗志,助力精准扶贫。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地、遗址遗迹文物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传统节庆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3.推进农村社会信用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建立诚信“红黑榜”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治机制。深入开展农村行业领域诚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盗骗国家资金、拒不执行判决和制假售假、欺诈经营、偷税漏税、逃避债务、拖欠工资、恶意违约、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开展信用建设示范乡镇(村、户)创建活动。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发改局、人民银行永兴支行)

  4.加强农村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保护。保护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依据《郴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分批次开展重点保护项目规划、设计、修复和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民居、古遗址、古树名木保护,挖掘每个村的人文、生态特色内涵,保护乡村文脉。认真落实《郴州市古民居保护办法》,对乡村保存的古民居、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含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整理分类,并确定不同的保护级别,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文旅广体局)

  5.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整理传承保护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杂技和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挖掘和保护民间传统谚语、地方戏种、农耕文化、优秀习俗等乡村文化,建立数字影像馆,加大传承弘扬力度。深度挖掘“乡愁元素”、乡土文化资源,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文旅广体局)

  6.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弘扬我县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福寿文化等,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创作推出一批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等民俗文化活动,打造节会品牌,学校组织主题班会、队会、团日活动。梳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用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广体局、县教育局、县文联)

  (二)全面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1.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程序,修订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村规民约,将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反对黄赌毒、反对封建迷信等移风易俗的基本要求纳入其中,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公示,发到每户村民,做到家喻户晓。评选一批在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履行法律义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的优秀《村规民约》。

  (完成时间:2019年10月底,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文明办)

  2.健全“一队五会”村民自治组织。各村委会推选村里德高望重、公道正派、崇尚节俭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和热心公益的新乡贤组成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及好人协会(简称“一队五会”),队长、会长可由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建立完善“一队五会”工作制度及章程。构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村(居)民自治格局,实现群众“人情负担”“婚丧负担”明显下降,勤俭节约、孝老爱亲、文明高尚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渐树立。评选一批优秀会(队)长。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底,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文旅广体局)

  3.全面规范婚丧喜庆事宜。严禁党员和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除婚礼、葬礼外,其他喜庆事宜禁止以任何方式邀请和接受亲戚(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近姻亲,以下同)以外人员参加。婚礼宴请人数不超过200人(20桌),婚嫁双方同城合办婚宴的,不超过300人(30桌),葬礼一律从简操办、控制规模,不准收受或者变相收受任何单位和亲戚以外人员的礼金及贵重礼品等。婚礼车队和殡葬车队规模不得超过8辆;不准给亲戚以外操办婚丧和其他喜庆事宜的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送礼金及贵重礼品。倡导村民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作风办、县民政局)

  4.积极参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为重点,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积极申报创建文明村镇,县级以上文明镇达到90%,县级以上文明村达到行政村总数的37%。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文明办)

  5.大力整治农村“黄赌毒”现象。在全县大力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和禁毒宣传活动,针对农村存在的“黄赌毒”现象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存在“涉毒、涉赌、涉黄”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重拳打击。提升农村社会治安的管控力度,进一步净化全县农村治安环境,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禁毒办)

  6.大力整治农村封建迷信现象。摸底排查涉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员和活动情况,以及宗教场所的商业行为。对利用封建迷信活动骗取钱财、坑害群众的行为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对从事不符合宗教活动要求的宗教人士进行劝诫,对冒充宗教人士从事非法敛财活动的进行甄别和处理。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县公安局)

  7.大力整治厚葬薄养现象。提倡厚养薄葬、倡导仪式从简办理,推动文明祭扫。加大丧葬活动管理力度,依法治理违规土葬、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超标准建墓立碑等行为。对办理丧事活动中宣扬封建迷信、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支持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涉及赡养、继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一批农村不赡养老人的典型案例。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公安局)

  8.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全面推进科普中国e站建设,开展“三下乡”,组织“科普大篷车巡展”进校园、进乡村、进农贸集市,组织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加强乡镇科协和村科普组织建设、科普阵地建设,成立科普志愿服务者队伍。引导农村居民科学生产、健康生活,传播优秀文化,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教育引导农村青年学生、妇女不参与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科协、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

  (三)强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1.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扩大公共文化有效供给,加大文化精准扶贫力度,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推进乡、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基层文化设施规范化建设,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提升改造,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乡镇文化站建设达到国家三级站以上标准的比例为50%。建好用好管好农家书屋、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科普培训室、道德讲堂、古祠堂等文化阵地,组织常态化开展活动。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文旅广体局、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文明办)

  2.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工作底子,掌握现状概况,提炼工作经验,剖析共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将“七个一”建设内容纳入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工作成效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绩效考核内容,确保2019年覆盖率达到90%。

  (完成时间:2018年12月,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文旅广体局)

  3.加强农村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村、社区配备宣传员,加强农村社区文艺骨干培训。积极开展农村民间文艺活动,培养乡村文化骨干、“草根艺人”,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增强乡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让农民自办文化,让乡土艺术家在民间“红”起来,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文化的主角。举办全县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中青年重点作者创作培训班,提升全县乡村群众文艺活动整体水平。培育打造一批优秀基层剧团、民间文艺队,培养带动一批基层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能手。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把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返乡大中专学生等吸纳到乡村文化队伍中来,增强乡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文旅广体局、县委编办、团县委)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资源整合,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戏送书送电影“三送”等文化惠民活动,并形成常态化,把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和扶持,组织动员作家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活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永兴、百姓舞台”“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等活动,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送文化活动。开展乡村文化节、农民丰收节、乡村旅游节等文化活动,组织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农村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进“书香乡村”建设,精心组织“三农”主题书展、书市、大讲堂等活动。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文旅广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团县委、县科协、县科工局、县文联)

  5.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推动永兴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利用古民居、古遗址、古村落、古街发展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和影视拍摄基地。培育一批具有永兴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以观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精品为重点,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度假村等特色文化村。延续传承传统技艺,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培育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完成时间:全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广体局)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文化振兴专项工作组,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庆生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文旅广体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作风办、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县民宗局、县住建局、县科工局、县科协、人民银行永兴支行、县禁毒办、团县委、县妇联、县文联、县文明办等单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专项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办公室。定期召开农村文化振兴工作联席会议,统筹调度解决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大问题。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实施,细化措施,推动县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分管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推动工作有力有序开展。责任分工中,排第一的为牵头单位。

  2.加强新闻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和评论引导,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举措,使乡村振兴成为全县共识和自觉行动,调动各级各界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县内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专栏,策划推出系列乡村题材主题采访活动,围绕乡村振兴主题,长流水、不断线地刊发新闻报道,讲好乡村振兴永兴故事,展示工作进展成效,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做好优秀乡村文化融媒传播,围绕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运用新技术制作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产品和公益广告,做好报、台、网、微、端融合推送传播,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人心。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文化振兴的财政保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乡村文化事业。加大对民间业余剧团和民间艺人开展文化活动的资金扶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大金融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持力度。

  4.强化考核监督。建立相应的考核督查机制,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列入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内容,专项小组将不定期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的进行监督检查,积极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常态化,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明显滞后的部门单位,报告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追责问责。

  2022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

  一、xxxx年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

  xxx区内xx个行政村,其中xx村为我镇乡村振兴试点村,xx村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题。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基层党建示范点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双示范融合”,着力建设下湖村、叠石村两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茶产业:我镇以生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x家本土茶叶加工企业。建设生春源叠石茶叶基地xxxx亩,辐射带动xx村约xxxx农户对全镇约xxxx亩茶山进行标准化改造管理,茶叶产量显著提升。茭白产业:以长晟生态农业公司为龙头,建设千亩茭白产业园和千亩荷花基地,采用生态立体种植模式(荷花+小龙虾),实现高产、高效农业种养,打造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实现荷花套养小龙虾xxxx亩,提供就业岗位约xxx人,带动村民增收约xxx万元,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形成吉际、中房、林家、大洋、显柄等村食用菌产业聚集地,实现投产香菇xxx万袋,年产香菇xxxx吨。中草药产业:以大园、东山为核心,引进“三叶青”中草药种植项目为龙头,打造中房中草药种植基地。水果产业:建设叠石的百香果、下湖的砂糖橘,凤凰山的水蜜桃、大洋的葡萄、深坑、厚富的核桃等数个中房特色水果采摘基地。

  (二)着眼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统筹镇村发展,打造宜居中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村庄整洁有序、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xxxx年完成下湖、中房、洋里、沙坂、溪门、港里、显柄等七个美丽乡村建设,其中下湖村、中房村为美丽乡村提升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全镇x个行政村xxx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和公厕改造。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完成规模面积xxx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xxx亩。全面推行“河长制”,配备xx个河道专管员对河道进行每日巡查常年管护,保持河道清洁。同时高度重视墓地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殡葬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

  (三)挖掘古镇红色资源,全力发展文旅产业

  编制完成《xx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遵循旅游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中房山水风光,开发建设凤凰山景区、飞仙岩景区、百丈龙潭瀑布、深坑古村落、旗峰生态农场和满盾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打造以观光为基础,以休闲为重点、以体验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利用承办x罗源首届七境茶文化节、举办罗源·中房健身休闲旅游丰收节、岭兜书法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打响中房知名度。凭借全镇xx个行政村都属于老区革命基点村的独特红色资源,通过镇内保存尚为完好的阻击战遗址、厚富红军医院、深坑抗日讲习所等历史遗址,深入推进革命老区文化旅游发展。抓好xx村六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以历史传承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为依托,深入挖掘古文化,培育乡村振兴示点村。进一步整合凤凰山自然风光、叠石茶山风光、满盾田园综合体田园风光,满盾古民居、岭兜转水桥、林家旗杆林、陈太尉宫以及千年古官道等资源,推进旅游综合开发,丰富完善旅游线路产品。

  (四)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我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强“红色引领”,开展雨露计划,实施精准脱贫。年初以来,镇党委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加强“红色引领”,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村党支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党员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实施精准脱贫。全镇多次开办种植、畜牧等培训班,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对象xxx人,提升贫困人员就业能力,实现全体贫困户得到稳定脱贫。中房村党支部带头带领党员与贫困户共同发展种植食用菌;大洋村党支部帮助贫困户黄珠玉养兔;叠石村党支部党员带领贫困户开办百香果种植合作社,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已脱贫贫困户不返贫。通过“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初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机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通过耕地占补开发、合作社经营、土地承包、盘活固定资产等,凝聚力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五)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我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挖掘开发河洋耕读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历史旅游景点的同时同步配套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开展工作,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过好组织生活,持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二、xxxx年工作计划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茶产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导企业和茶叶种植大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邀请专家莅临指导、座谈,集思广益、开拓眼界,解决中房茶叶等问题,促进茶叶产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抓住省市县关于支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盘活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房屋、仓库、古厝修旧如旧改造成茶文化核心区,加快培育茶产业,打造集野茶生态茶园、精细加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业基地。二是做优做精特色农业。品种方面:要坚持多样性原则,突出“一村一品”,引导农户发展茶叶、香菇、茭白等,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名优水果基地、食用菌基地、茶业基地“三个基地”。品质方面:要突出“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引导农户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好种、好看、好玩、好卖、好赚“五好”新业态,推进农业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品牌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香菇、等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影响力,力争再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品牌,打响“醉美中房·绿色农业”品牌。三是引导发展食品加工业。将现有的石板材园区规划作为食品加工园区,引导绿色加工发展,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利用现有特色农业发展,集中莲子、小龙虾、茶、香菇、三叶青、核桃等食品深加工。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农村环境整治

  一是治山,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引导种植多样树种,丰富林木品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矿山等裸露山体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坚持每年生态封禁,保护山体植被,提高山体蓄水含水能力,让青山常在。二是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洋溪、金溪流域交界断面水质监管,确保河洋溪、金溪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扎实开展河洋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整体整治流域,建设形成水系,保持水体清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三是造田园风光,在治山治水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为农民提建议、帮规划,从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以规划引导,把握季节时令,实现稻、菜、果相间错落、轮作耕耘,既让群众增产增收,也让田园成景入画,打造舒适、安逸、悠闲的田园风光。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要深化移风易俗。结合美丽乡村、旧村复垦工作,创新特色模式,倡导改造大洋村杜氏主厝建设廉政教育示范点,拓展为道德讲堂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讲师团宣传宣讲活动,乡贤座谈会、家训族规诵读会等活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培育文明乡风。发挥党建引领,积极拓展宗祠文化功能。二要涵育乡风民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满盾红军第一阻击战役纪念地、港里王家湖县委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爱国爱家、孝老爱亲、重义守信、节俭持家,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生活,营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三要推进文化惠民。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广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业余“讲师团”等载体作用,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党的政策方针、民间信仰、乡风民俗、家风家教、道德法制、孝道文化等内容开展宣传宣讲,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和乡音俚语把新时代精神演出来。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x村“两级书记”联席会制度,坚持每季度围绕x个主题,在x个村开展x场现场办公会,营造比拼赶超氛围,凝聚工作强大合力。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在“三抓三比、十项竞赛”当好“四个先锋”、项目攻坚建设和“十大提升工程”的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要完善便民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让党员干部能够参与乡村治理,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就能实现问题发现、受理、处理、督办、反馈五个环节在线监督,做到问题、责任、期限、追责“四清楚”,重点解决有的党员干部慢作为、不作为问题。三要深化平安中房创建。以创建“平安中房”为契机,坚持每季度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一次综治平安入户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渲染浓厚的平安建设氛围。坚持开展好每月xx日的县乡领导接访日活动,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推广“互联网+”的群防群治,实现辖区治安盲区全覆盖,提高办案实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平安建设知晓率和执法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