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工作计划 > 党建工作计划 > 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

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下面是第一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供大家参考。

  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基础上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充分展现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战略视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包括“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内的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刻认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大现实意义

  之所以说“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重大战略要求,是因为它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决定着我国的发展前途和国际地位。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全面准确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特别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谋划和推进我国发展的首要前提。观察当今中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既要看到机遇方面新的发展变化,也要看到挑战方面新的发展变化。具体地讲,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主要表现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主要表现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深刻复杂变化中的国内外环境,既有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也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特征新要求。危机客观存在着,变局继续进行着,两者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事在人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它们。在危机面前麻木不仁、无所作为或惊慌失措、进退失据,在变局面前无动于衷、闭关自守或患得患失、刻舟求剑,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不可能达到化危为机、弃旧图新之目的。什么才是科学态度?就是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讨论时所强调的,我们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面前,只有占得先机,才能浴火重生、赢得未来;只有开创新局,才能破茧化蝶、赢得主动。我们要横下一条心,奋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别的想法都不会成功。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维,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了不少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重大风险和挑战,遇到了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变局,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上世纪60年代初重大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89年政治风波、1991年苏联解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安然渡过若干危机和变局走到今天并且发展得愈来愈好,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一条宝贵经验。这条经验在今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新的体现。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育什么先机、开什么新局

  危中有机,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重要观点,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辉。2020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的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就强调“要寻求机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明确指出:“现在,国际经贸往来几乎陷于停顿,但危中有机。要加强同日本、韩国等的产业链合作,通过东亚‘小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提升我国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要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国际货运能力,保障国际货运畅通。要利用国际市场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的时机,增加石油天然气购买和储备,优化国家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做好境外资产保值增值”。今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危中有机的重要观点,通过对国内外环境和我国所具有的客观条件尤其是优势的科学分析和认识,弄清楚当前我们在危机中能够育什么先机、于变局中能够开什么新局,把育先机、开新局的路子走对、步子走稳。

  先机就是生机,就是先手棋、先发优势;新局就是新生,就是新天地、别开生面。只有不甘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人,才会敢为人先、奋勇争先;只有不安逸于守成、不满足于既有成就的人,才会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应该讲,先机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时段广泛存在,开新局是各层次、各方面、各时段工作能够上台阶的内在要求,先机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去发现和培育,新局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去打开和拓展。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4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展会期间,众多新技术新成果亮相展示,领域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家居等各类技术、服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观众体验贴心的服务,感受科技助力美好生活。图为9月7日,工作人员在服贸会服务机器人专题展区展示手功能康复外骨骼机器手。它可用于帮助因神经肌肉骨骼系统受损造成手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就我国“十四五”时期育先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先机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处在核心位置,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产业变革。还必须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在科技,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才能有先进生产力、国际竞争力。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他还提出,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处在深入发展之中,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地赢得有利地位,我们要从事关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高度看待和对待这个重大发展机遇,全力培育,全速前进,抢占世界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就我国“十四五”时期开新局而言,最重要的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深刻认识到,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传统国际循环日渐加大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安全性,我们难以凭借现成的发展格局来推进国家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穷则思变,变则主动。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同时,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快速实现产品研发成果的量化生产,并保持高频灵活的产品升级迭代。这样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稳定经济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提供了坚固依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能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内部可循环的突出优势、把握我国经济发展主动权,又能通过参与国际循环来助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

  三、积极推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育先机、开新局都是开创性事业,没有开拓创新的干劲和闯劲是办不好、办不成的,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推动在危机中育先机,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部署,一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就前者而言,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重点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就后者而言,就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上下功夫。

  推动于变局中开新局,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部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总的要求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重点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二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三是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四是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面对新的危机、新的变局,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全会《公报》中,“创新”是一个高频词、关键词,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鲜明主线,堪称全会公报最大的亮点之一。全会《公报》的总论、分论等不同板块中,“创新”共出现了15次,如此推崇创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示出我党的战略眼光,深刻表明了“创新”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程度,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也有理由充满期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之所以如此重视创新、强调创新、鼓励创新,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把握。

  从理论上看,鼓励和发展创新,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上的作用无可替代,大国崛起无不以创新为重要基础。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技术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175项。重视创新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坚持创新发展”“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的重要地位将更加明确,也将进一步坚持下去。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不断的科技创新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巨大发展,带来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显著变化,带动了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秩序不断演变和调整。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在国家综合国力的塑造过程中日益重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特别是在中美博弈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美国正急速完善科技管制体系,进一步切断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途径和可能性,实施极限施压和卡脖子,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它不仅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更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安全环境。

  从国内看,过去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劳动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是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在许多领域我国科技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够拉动经济上水平的关键技术尚未掌握,这就使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随着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十三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缺芯少核”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优势,更加需要创新的力量,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提高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给自足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擘画发展蓝图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九届五中全会党课讲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并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为实现目标指明了方向。

  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起好步、开好局是首要任务。以发展为基点,定期对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进行顶层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初心使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既面临着国际环境深度衰退、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与国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两大挑战,同时也处于做优产业、做强实体经济、做大国内市场与扩大创造性需求、释放消费性需求两大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当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高起点上,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积极探索。

  全面推进科技强国战略,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重点科技力量,力争二〇三五年步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高质量发展不能受制于人,首先要在科技上实现自立自强,在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位居世界第二;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6倍以上,占GDP比重达2.1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和欧盟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在此基础上,本次全会将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驱动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展望二〇三五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将稳步实现。

  高质量供给将进一步释放创造性、潜在性需求,以“需求驱动”全面支撑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我们应坚持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放在产业转型升级上,逐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国内循环畅通。要通过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通国内循环堵点,解决核心要素流通痛点,破解制度性结构性难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不断畅通国内大循环。要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扩大潜在性需求。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60%左右,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到二〇三五年将有3亿左右人群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以此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市场。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落脚点,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和需求驱动,以“双驱动”支撑“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改革与创新、改革与需求,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是我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法宝。可以预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将进一步发挥作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深化农村改革,三农问题将得到重点解决,最终向质量效益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为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