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工作计划 > 教师工作计划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说课稿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说课这一概念提出于1987年,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第一文档网为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说课稿

  设计说明

  课文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全文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因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树和喜鹊的内心世界,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

  2.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学唱歌曲《找朋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相机板书课题:树和喜鹊。出示喜鹊的图片,引导学生介绍。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树和喜鹊》这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能力,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独立读:轻声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记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读:同桌互读,互相纠错,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汇报自读情况。

  (1)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鸟窝、孤单、都有、邻居、招呼、安安静静。

  ①同桌合作读词语。

  ②着重强调:“窝”不要读成wē;“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在“招呼”一词中“呼”读轻声。

  (2)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出示AABB式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3)出示带上面词语的句子,学生比赛读。

  (4)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只zhǐ(  )zhī(  )) 种zhònɡ(  )zhǒnɡ(  )) 乐lè(  )yuè(  ))

  3.指导朗读“一”的变调。

  (1)圈出文中带有“一”的词语。自己尝试着读一读。

  (2)以同桌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读第1和第5自然段,检测并巩固“一”的变调。

四声前边读二声,非四声前边读四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读文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没弄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环节培养了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指导书写,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招”右上边“刀”的一撇正好穿过田字格的中心,右下边“口”的第一笔竖紧靠竖中线。

  “快”左边偏旁的两个点一低一高,右边的捺要写得舒展一些。

  “呼”左边的“口”要稍微向右上倾斜,右边“乎”的最后一笔竖钩要稍微有点弧度。

  4.教师田字格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自己书写。教师巡视,相机手把手进行教学。

  6.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大家一起发现优点和不足。

  7.评价反馈后再写两个字。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从前 喜鹊 孤单 叽叽喳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学习生字词的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品读第1自然段,感知“孤单”。

  (1)轻声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圈出这个自然段中出现的事物,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随学生汇报相机板画:一棵树 一只喜鹊 一个鸟窝

  ①你还知道哪些窝?相机讲解“窝”就是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

  ②课件出示不同动物的窝,指名认读。

  (3)结合板画读好“一”的变调,“一棵树、一只喜鹊、一个鸟窝”,体会喜鹊和大树的孤单。

  (4)对比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进一步体会孤单。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5)融情想象:

  ①如果你是一棵树,此刻只有你一棵树,望望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②如果你是一只喜鹊,此刻只有你自己,望望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6)朗读词语“孤单”。学习子字旁和倒八2个偏旁。

  (7)给“孤”“单”分别组词(孤立、孤儿。单一、单调),进一步体会“孤单”的意思。

  (8)教师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带着体会和想象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2.品读第2自然段,理解“孤单”。

  出示句子指学生朗读。让学生说说从这个“也”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3.品读第3~6自然段,感受“快乐”。

       还要通过朗读时语气、语调的变化表现这种快乐。

  (1)过渡:再读课文,后来树和喜鹊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的?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3)品读句子一: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①指导学生理解“邻居”。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

  ②想一想:树和喜鹊与自己的邻居是怎么相处的呢?他们一起做了什么?还会做什么呢?

  (4)品读句子二: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①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②指名朗读句子。

  (5)小结: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就像我们,每天一起学习、玩耍,多么快乐呀!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抓住“孤单”和“快乐”进行多元品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让学生了解了“抓住关键词阅读”这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单、居、乐”三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2.汇报发现。

  “单”上面的偏旁倒八分别写在竖中线的两侧,中间“曰”的最后一笔横正好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长横要尽量伸展,托起上半部分,最后一笔竖正好压在竖中线上。竖是悬针竖,要又直又正。

  “居”是半包围结构,“尸”的撇一定要写得长一些,伸展一些,“古”的长横压在横中线上。

  “乐”的前两笔分别是平撇和竖折,不要写成一笔,竖钩压在竖中线上,最后两笔遥相呼应,要对称。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手把手进行教学。

  4.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和“有朋友才会快乐,有爱才会幸福”相关的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孤单  没有朋友

  快乐  有了朋友

  教学反思

  在理解课文时能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融情想象,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生活得很快乐。

  教学中能够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等,使学生在品词析句的同时感受到有了朋友才会快乐的内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说课稿

  一、说教材

  《树和喜鹊》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伙伴”这一主题下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故事性强,是以孩子口吻写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特别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目标的制定是从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力,重视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的。因此,结合本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维度:

  认识“窝”、“静”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两个新的偏旁部首;读准“只”、“种”、“乐”三个多音字;观察分析“居”字并进行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孤单”和“邻居”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情感变化,感受到有朋友就有快乐。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读准“一”的变调。

  2、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情感变化。

  三、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课我采用了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四、说教学过程

  《树和喜鹊》是一篇情感丰富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是它的感情脉络非常清晰,对比鲜明。通过前后的变化,来体现从前孤单到后来快乐的这样一个情感历程。本课的设计重点就是要通过圈画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体悟的读,探究的读,创设情境去读。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孤单”和“邻居”等。同时,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喜欢直观图像,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创设了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相结合的情景式阅读,从直观到思考到交流总结到深刻感悟,体悟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提炼出: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的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识字部分主要是随文识字、联系生活和自主识记等恰当的识字方法进行识记,最后同桌互查、教师检查,以达到当堂高效识字的效果。写字部分是通过以往的写字歌诀的经验积累,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微课解决难点的方式进行,给同学们以最直观的教学,形成较深的写字理念和方法指导。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介绍喜鹊的微课,让学生简单的了解喜鹊在大树上搭窝等新奇的课外知识,能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顺着微课的问题出示字卡“窝”,进行识字。

  (二)初读课文,读准课文。

  首先指名读文,全班摆口型跟读,评价正音。接着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一”的变调,这在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已经接触过,在本课又一次出现,依旧是一个小难关,介于孩子的基本能力和预习情况,不做过多讲解,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即可。

  (三)深入探究,体悟情感变化。

  1、朗读课文,联系上文,感受“孤单”。

  教师结合贴图,让学生读好“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这样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和一只喜鹊的孤单。同时还创设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树(一只喜鹊),只有你一棵树(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情境中读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树、一只喜鹊的孤单,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孤单”这个词语的意思。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孤单”的意思,并创设情境,引发共鸣,当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从一个“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感悟,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还在多种形式地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乐。通过再读课文,学生发现后来树和喜鹊有了变化,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在理解“邻居”一词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如“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文本中“树的邻居是谁?喜鹊的邻居又是谁呢?”“树和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他们一起做什么?”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实际真正理解了“邻居”的意思。教师又创设想象空间“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在朗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与感受树和喜鹊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3、拓展训练,练习读说。

  用从前、孤单、后来、快乐两组对应的词语来模仿课文说一段话。一年级孩子读说训练应该常态化,对词语、行文结构的积累会有助于日后的写作,是一种语文课堂的延伸与拓展,让孩子也充满成就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四)识字。

  这部分包括自学生字条,同桌互查;识字大比拼;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寻找词语宝宝,学生读的时候更有游戏性,激发兴趣;以及帮助鸟宝宝冲出蛋壳。3个多音字的字音、两个新偏旁部首的认识。

  (五)写字。

  “居”字是本册书中学到的第一个左上包右下结构的字,写字口诀中曾经提到过,但没有具体书写过这类字。所以通过微课生动的展示出居字的书写,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并举一反三。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本课板书主要以板画的形式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年级学生的起始阅读,重在培养兴趣,激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热爱阅读。因为朗读、想象、角色体验是他们学习阅读的重要方式,所以语文教学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课文情境去朗读,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树和喜鹊》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伙伴”这一主题下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故事性强,是以孩子口吻写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特别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三个单元的课文了,认识了自然段。他们对童话故事有着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入学后,和同学朝夕相处,感受到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的情谊,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但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所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还不了解,没有掌握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分析,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复习生字和词语,会写“快、乐”两个字。

  2.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四、教学流程

  朗读、想象、角色体验是学生学习阅读的重要方式,所以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创设了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课文情境去朗读,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上课伊始,教师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接着带领学生复习词语和句子。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新词,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句子。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复习词语环节,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读准“一”的变调、“居”和“呼”在词语中的读音。接下来帮助学生积累AABB式四字词语。在学习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只、种、乐”三个字是多音字,在不同词语里读音不一样。在此环节,教师采取分类积累词语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读准易读错字音,掌握多音字用法,并积累AABB式四字词语。

  之后,围绕“快乐”这个词语,教师还设计了这样的书写环节:先让学生观察“快”和“乐”字的占格和关键笔画的位置。接着,教师范写了生字,特别强调了易错笔画。然后,让学生临摹书写一遍。这样,使指导书写落到了实处,体现了“提笔即是练字时”。最后,PPT出示了课文中含有“快乐”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会在语境中运用与积累词语。

  (二)创设情境,朗读体验

  儿童语言的学习规律为“学习——积累——运用”。课上,教师依据文本的语境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模仿、运用课文语言。

  1.联系上文,了解“孤单”

  教师结合贴图,让学生读好“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这样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和一只喜鹊的孤单。通过比较句子,引导学生结合贴图对比朗读。教师还精心创设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树(一只喜鹊),只有你一棵树(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在情境中读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树、一只喜鹊的孤单,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孤单”这个词语的意思。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孤单”的意思,并创设情境,引发共鸣,当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从一个“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感悟,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还在多种形式地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乐。

  通过再读课文,学生发现后来树和喜鹊有了变化,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书中批画相关句子。在理解“邻居”一词时,教师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如“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文本中“树的邻居是谁?喜鹊的邻居又是谁呢?”“树和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他们一起做什么?”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实际真正理解了“邻居”的意思。教师又创设想象空间“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在朗读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与感受树和喜鹊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三)拓展阅读,激活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一年级学生的起始阅读,重在培养兴趣,激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热爱阅读。因为朗读、想象、角色体验是他们学习阅读的重要方式,所以语文教学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课文情境去朗读,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本环节,教师共推荐了两首儿歌,一首课内,一首课外。课内的儿歌重在帮助学生复习本课的生字,在读中巩固字词,积累语言,背诵儿歌。课外的儿歌,则是题材与课文主题相近关于伙伴情感的儿歌,意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体验,提升对伙伴的认识。拓展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激活他们童真的心灵。

  课堂是学生生长智慧的地方。好的语文课堂,充满智力挑战,能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够聆听到学生生命成长的拔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