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结尾 > “十四五”党建规划编制工作要点

“十四五”党建规划编制工作要点

  2021-2025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并用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十四五”党建规划编制工作要点

  编制和实施好市“十四五”规划,绘就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个五年的全市发展蓝图,对我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为扎实推进我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编制工作,结合我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带动业务工作的作用,沉下去了解民情、掌握实情,2019年11月至12月,我局党组成员带领所在党支部成员赴六大片区实地调研,组织召开市直部门座谈会,重点了解各单位在“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对“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初步考虑及对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在镇街调研方面,六个党支部分别赴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片区、水乡新城片区、东部产业园片区、东南临深片区等六大片区,集中召开调研座谈会,实地走访调研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力嘉环保包装印刷产业园、搜于特集团、塘厦林村污水处理厂项目等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保重点领域项目和企业。在部门调研方面,组织经济建设、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等各领域20个部门召开座谈会。调研中,各部门、各镇街(园区)认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的重要工作成效和亮点、经验、指标完成情况,剖析了存在主要问题和发展制约因素,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领域和项目,并反映希望纳入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点事项以及相关意见建议,为全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制定提供了发展思路。通过本次调研,有力地组织提高各单位参与度,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营造广开言路编规划的良好氛围,为科学编制市“十四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

  下来,我局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业务中心工作开展,认真总结分析本次调研成果,结合东莞实际,科学研判把握“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重大问题,谋划未来发展方向,抓紧制定“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为明年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打好基础。

  “十四五”党建规划编制工作要点

  “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我国将进入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全新阶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开端,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是党的十九大后编制的第一个发展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编制的第一个发展规划,也是我国确立三级四类规划体系后编制的第一个发展规划。因此,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编制要求

  (一)突出发展规划的统领性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指出,国家发展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居于规划体系最上位。基础规划为空间规划,主要承担基础平台功能,提供空间保障;支撑规划为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因此,发展规划为统领规划,是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载体,是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因此,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将更加注重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增强指导和约束功能,统筹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时空安排功能,体现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使规划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更好地贯彻国家发展战略要求。

  (二)注重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落实

  当前及未来,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以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广大民众对生活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全新的要求,期望更加体面、更加尊严的美好幸福生活。因此,我们将全面打造以人为本、更加公平、更为多样、更高质量的生活作为“十四五”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全面应对和解决新时代我国主要社会矛盾、满足人民过上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求。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现代化建设”为要求,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规划,系统谋划,确保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启良好的开端。

  (三)围绕补齐短板提升发展品质

  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考虑我国区域自然禀赋、发展基础的差异性,发展阶段的不同步,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抓手,通过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新动能培育方面补短板,在现代服务业和民生急需领域补短板,在实体经济有效投资领域补短板,在精准脱贫方面补短板,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补短板,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供给方面补短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规划中的作用

  以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为指导,利用大数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资源,指引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强化规划衔接协调,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推动规划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

  二、重点任务

  (一)持续治理生态环境

  “十四五”规划将持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严守“三区三线”,实施并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立匹配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原则和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二)发展高质量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有序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使高污染、高能耗、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境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深度拓展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全面开放体系。

  (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主要目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村自然资源加快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村发展新格局;研究反贫困面临的新形势,发挥群众的内生动力,稳定脱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建设,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重点关注东、中、西及东北,重点区域、大小中城镇等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建立并完善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区域政策协调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继续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不断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和影响力,“以点带面”助推大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区域内全要素的布局优化,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五)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主要目标,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培训服务,提高救助、低保、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大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精准对接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路径,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实现社会治理资源的整合,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十四五”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持续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理念,全面建立系统完善、层次分明、衔接配套、科学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六)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后补贴政策、奖励政策、采购政策,并制定推动政策落地的具体措施,优化创新政策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加法”,扶持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引人、用人、育人长效机制,研究建立合适人才聘用机制;促进科技交流合作“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支持和鼓励创建创新型孵化器,搭建风险投资与创业创新成果对接平台,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推进科技成果熟化转化。从而培育和营建开放、包容、和谐、有序的创新生态系统,激发创新主体的最大动能。

  (七)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十四五”规划将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研究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找准基础设施短板,明确方向,增加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注重城乡发展的空间体系融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功能融合,形成合理的城乡融合体系;开展城镇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深化改革、破除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障碍。

  (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十四五”规划将根据建设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重要任务,强化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补齐铁路、公路、水运、机场等领域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配套政策措施;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用电、住房、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基础设施通达程度逐渐均衡,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让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更好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九)实施关键领域深化改革

  “十四五”规划在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方面,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及区域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研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措施,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有效的财税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制改革,推动财税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统一、调节有力的现代税收制度;权衡财政风险与公共风险的关系,强化财政、金融和经济风险统筹管理;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突出位置,稳步推进风险防范工作,完善配套监管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十)优化对外开放新格局

  “十四五”对外开放研究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围绕畅通对外开放通道、强化对外开放平台、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优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针对发展基础和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资源条件,提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打造的思路、目标和任务。通过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激发对外开放的活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同时,以对外开放不断引入外部高科技与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动自主创新,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

  三、工作要点

  (一)工作内容

  一是客观全面做好总结评估。对“十三五”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对照“十三五”指标进行评估,做好完成工作和成绩的总结,对未完成的重点工作和任务进行客观分析,查找分析原因。对“十三五”发展现状及水平、经济结构、产业水平等,结合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指标及经济产业发展阶段等进行全面对比评估,客观准确把握区域所处发展阶段及特征。

  二是重视现状和环境研究。对区域现状了解清楚,对未来发展环境判断准确,是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重视对区域现状的深入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研究发展现状,分析现有资源支撑和发展基础。同时,研究国家政策和环境变化,判断未来发展形势,并研判在大区域和环境中的战略地位。

  三是重视区域瓶颈问题的解决。基于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区域瓶颈问题的解决。五年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居于规划体系最上位,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规划编制中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尤其要致力于打破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找准突破发展的切入点、解决核心问题,发挥战略导向作用,这样才能高质量发展。

  四是做好近中远期的目标衔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突出改革创新;远近结合,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既要以五年为主,预测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目标,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五是科学谋划“三个重大”工作。立足区情,紧扣国计民生,认真研究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对解决突出矛盾、增进公平效率有力有效的重大政策。加强科学充分论证项目,为补短板、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提供支撑。

  六是重视突出区域自身发展特色。各地区自然禀赋、发展条件都具有自身特点,经济社会发展也形成各异的发展规律。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尊重区域发展规律,寻找区域与其它地区的异同,挖掘其发展的价值,准确把握其发展特色,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区域特色。

  七是重视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实施性。既要站在大区域发展中考虑问题,对未来发展和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预测,又要切合区域发展实情,制定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重点规划任务要具体到项目的实施,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二)编制程序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国家到地方、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等相互结合的系统性工作。按照国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期规划的要求,结合我集团公司长期从事区域经济战略研究和三个“五年规划”研究编制的丰富经验,“十四五”规划研究制定的主要程序为:

  第一步:开展经济社会的全面系统调研

  第二步:开展“十四五”经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

  第三步:开展“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研究;

  第四步:在课题研究、基本思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上级规划思路及要求,编制“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第五步:搭建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第六步:对“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进行论证;

  第七步:“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上报人大通过。

  “十四五”党建规划编制工作要点

  一、新旧动能转换

  “十三五”时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发育期,“十四五”时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变革期。

  二、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十四五”时期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研究的重中之重,实现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跨越式转变,需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地方“十四五”时期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遵循。

  五、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发展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城市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审视制度安排,创新制度设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六、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将优化经济空间布局,使经济发展更均衡、更持续。

  七、创新驱动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端于“十二五”时期、壮大于“十三五”时期的“双创”,无疑将继续影响“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八、人口与社会发展

  随着新成长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从向“人口红利”要效益转变为向“人才红利”要效益,“人才红利”潜力有待充分挖掘,是“十四五”时期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九、社会建设补短板

  积极探索实践切合本地实际的民生发展模式,着力解决精准扶贫、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文化体育服务、人口发展、生态环境等基本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

  十、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十四五”时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