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工作计划 > 总结与计划 > 镇“六稳”“六保”工作进展情况汇

镇“六稳”“六保”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下面是第一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镇“六稳”“六保”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我办按照区下发《关于全面落实“六保六稳”要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组织人员进一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搭建政银企平台,宣传推进惠企政策。在活动开展以来,我办先后召开了银企座谈会、重点商贸企业表彰会和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一是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二是表彰先进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帮助企业在经营、生产中克服困难。让“六保六稳”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我办安排人员和区优化营商环境党员服务队一起,逐一走访了我办19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两家限上培育企业和两家重点房地产项目。在走访企业时主要讲解了区上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和三产扶持政策,拓展企业的政策知晓率和申办便利率,让企业能够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三、先后两次组织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在人民中路沿街的宝安、世纪金花、人人乐等均参与了该项活动,引导并带领了“地摊经济”和“群众型夜间经济”的发展。

  镇“六稳”“六保”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XX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年度目标保速保量、经济发展保质保效。在6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XX市获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市 、县(市、区);推动制造强省建设、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县(市、区)以及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1-5月份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25.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4.3%,其中5月份完成56.1亿元,同比增长2.6%;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3.6亿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工业税收5.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1%;“两新”产业完成产值203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总量的84.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0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3.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98.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1.2%。预计上半年可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80亿元、工业税收7亿元。

  (一)以创建为抓手,推动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推进高新区法定机构试点,打破传统治理结构,促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调,营造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增强高新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目前,申报材料已上报省政府,正在与省直有关部门对接运转之中,有望在近期获批阜阳市第一家全省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单位。积极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进一步壮大产业综合实力,努力打造“千亿园区”,打响XX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全国品牌。目前申请报告已上报省政府。

  (二)加大政策落实,抢抓机遇促发展。落实《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工业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政策》22条措施。落实《关于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五大项18条奖补内容。在市每年安排3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2020年追加2亿元抗击疫情、支持工业发展的专用资金,引导带动企业投入6亿元,重点支持大企业+孵化双创平台、综合型双创平台和行业双创平台等三个平台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今年5月,财政部安徽监管局完成对XX高新区双创升级项目资金3500万元的使用验收评审工作,在四个开发区(XX高新区、合肥经开区、包河高新区、新芜经开区)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立足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坚持树牢“招商第一、项目为王”的理念,实践“问、磨、盯、钻”招商四字工作法,立足“一主双优”产业格局,针对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需求,面向重点区域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截至6月份,高新区共赴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南、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商30余次。在谈项目73个,意向总投资182.25亿元;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109.42亿元。

  (四)突出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契机,紧抓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ppp项目、智慧园区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28.3亿元的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PPP项目已经启动,稳步推进。新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37.6 亿元等。重点在建项目28个,总投资 157.96亿元。6月21日,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暨全省第六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举行。其中XX高新区有3个工业项目参与本次集中开工,共计投资额43.4亿元。

  (五)开展“四送一服”,助力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政策服务为重点,落实“三个在企”,深化创新“四问”工作法、“五个遍访”“两个问计”等工作方法,助力企业发展。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建立“四送一服”专班服务机制,抽调精兵强将330人,组成62个专班,走访600多家市场主体,其中工业企业400多家,为企业提供用工、金融、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政策宣讲等服务,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对接优质资源、理清发展思路,激发企业发展潜能。共计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实际问题331个,实际发放贷款17.89亿元,落实无还本续贷7.3亿元,办理展期贷款0.63亿元。截止到6月底,共减免38家企业房租租金8247338.5元。及时足额拨付企业奖励资金15337万元,支持约40家重点企业升级改造发展,其中兑现企业固定资产奖补资金4399万元,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奖扶资金10938万元。今年以来,共计谋划融资项目14个36.49亿元,目前已完成6个项目1.8亿元。积极谋划开展“余值抵押担保”“企业联保”等多种业务,丰富企业融资模式。累计受理全市各类实体经济融资担保申请195笔,申请担保贷款金额12.22亿元,共办理融资担保业务149笔,担保贷款超8亿元。目前,全市规上企业325家,应复尽复率达100%,整体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复苏。

  (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双创载体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推进双创载体升级,双创平台绩效评价获得优秀成绩,有望获奖金1000万元。XX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级基地。XX市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2019年度全省27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获全省第一位次。现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孵化面积约11万平方米。现有院士工作站8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0家。加速科技型企业发展,2020年上半年已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7家。

  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安徽冠泓塑业有限公司的废旧塑料的清洁增值再生技术开发及在5G、汽车领域的应用示范、XX市金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粮食仓储智能精准检测及成套装备研发2个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将分别获得100万元和50万元的支持。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废旧铅蓄电池全组分清洁高效利用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孔结构可控的泡沫铝连续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个项目获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6支,签署产学研协议400余项。累计获批授权专利1276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开展金融服务创新。2020年5月成立安徽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X市分公司,并在合肥正式揭牌。在全省率先成立科技业务部,与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纳入新型政银担体系的同时实行联动分保机制。2020年共计办理科技担保业务39576万元,与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分保”业务4笔,金额3000万元。

  (七)积极协调对接,推动园区合作建设。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实地考察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对接高校创新资源和技术。积极推进招商项目合作,与普洛斯集团就XX现代物流园项目达成共识,正开展项目前期合作;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在界设立有色金属期货交割仓项目达成合作共识。与杨浦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信隆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等多家机构、平台及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承接长三角优势科技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高新区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项目不能及时洽谈对接,科研和人才项目落地延缓。虽然相比较一季度,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比如:1-5月份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25.4亿元,但同比下滑5.6%;完成工业税收5.2亿元,但同比减收5亿元,同比下滑50.34%。此外,当前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土地、人力、环境容量等硬性指标还不足。循环经济产业对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的需求相对其他产业要大,部分待建项目需更多指标。部分项目建设用地所需土地属于公益性林地、经济林地、基本农田等原因,造成不能尽快开工,全市每年的工业用地缺口2000亩以上,项目排队等土地的问题日益严重,需要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专业技术工人、综合管理型、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均存在不同程度欠缺。二是发展平台质量还不够高。缺乏国家创新平台和省综合平台支撑,在争取更大支持、建优平台方面还需要努力。三是产业集聚性还不够好。缺乏很多配套项目,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还需要努力。四是本土龙头企业培育还不够强。缺乏本土上市企业,在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培育方面还需要努力。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优。新材料、大健康、智能机械等战略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做强、做优、做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科技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六是融资渠道和路径还不够广。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批好的项目因资金不足而不能快速形成产能。

  下一步,XX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机遇,按照国家高新区“科技、绿色、新城”发展理念,以“双创高地、产业新城”为目标,凝聚高质量发展要素,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构筑开放共享新高地。具体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精准对接,加强政策供给。深入开展“四送一服”“进访惠聚”“三个在企”“两个问计”“高新夜话”等调研服务活动,积极研究国家宏观产业经济政策,超前精准对接上级政策,持续深化企业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育,对科技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支持等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优化载体平台建设、风险投资、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创业环境。

  (二)坚持一线工作法,加快项目建设。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契机,紧抓重点项目建设,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面上统筹、线上指导、片上推进、点上攻坚的总体机制,发挥好指挥部、督导组、尖刀班作用,下沉现场调度项目,压实重点项目包联人员责任,严把任务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化及时兑现企业奖励资金;推动产业基金、高科基金落地、实质运作;用好退税贷、过桥贷等措施,发挥好担保公司作用。推动落实既定融资目标任务,拓宽融资渠道。按照国家政策变化及时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最大限度科学谋划融资项目,继续推动落实融资计划任务,预计下半年完成融资项目9个,计划融资总额22.6亿元。

  (四)坚持创新驱动,挖掘存量潜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继续推进产业高端化与特色化,瞄准高端市场,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加快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铝基新材料、高性能塑胶市政管道等百亿产业园建设。围绕高分子新材料、动力电池、铝基新材料、营养健康等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对接一批专家、人才,对接一批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项目,为园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镇“六稳”“六保”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XX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按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现将我镇涉及的“六稳”“六保”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开展汇报如下:

  一是复工复产解难题。当好“领头雁”。镇党委成立企业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组,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对各企业复工复产条件实行跟踪督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目前,XXX、XX、XXX等多家本土企业相继不同程度地复产复工,全镇规上企业复工率100%。明确“风向标”。坚持宣传引导不放松,向企业发放宣传资料,重点宣传了我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让企业了解并知晓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共组织XX名农业技术人员组织田间技能培训XX多次,线上接受咨询X多人次,指导农户做好农业生产及自身防护工作。

  二是真抓实干助就业。精准排查谋岗位。X名党建指导员联合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干部上门开展疫情宣传教育、外来人口登记,排查收集返乡贫困户的就业需求、就业意向X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排查。镇企联合送岗位。镇联建办积极协调村企两方,分别形成“务工供给清单”和“务工需求清单”。定期对“两项”清单进行匹配销号,确保每一位有务工意向的村民获得X个以上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截止目前,摸排贫困劳动力X成以上有就近就业需求,累计发送就业信息X余条。光伏公益设岗位。在村级光伏收益X%用于贫困户公益岗位的政策扶持下,XXXXX镇利用X个贫困村X座村级电站,预计增加公益性岗位XXX个,促进贫困户灵活就业。

  三是凝心聚力抓项目。抓“项目提速”。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以问题为导向,列清单、明责任,实行销号制管理,加速推动项目建设进度,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方面难题,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抓“产业提质”。扎实开展村企联建工作,不断推进村企联建项目建设质量。继续创新推广“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整镇推进联建工作。重点做好种(养)殖业、投资创收、农村电商等五个谋划项目。抓“服务提优”。深入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引导本土企业延链补链壮链,鼓励赛康交通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支持企业在专利申报、新品研发上持续投入资金。

  四是全心全意保民生。推进人居环境。着眼长效长治,采取疏堵结合、分类施策的思路,补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薄弱环节。斥资XX万元购置有机垃圾处理设备已投入运用,镇内新增的X处垃圾堆肥点。兜住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