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格式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事迹材料3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事迹材料3篇

  在儿女看来,他是一心为公的“铁公鸡”。在乡亲眼里,他是贴心人、领路人。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事迹材料1

  滇西北。祖国西南边陲。中缅交界地。

  立冬,海拔4千米的高黎贡山垭口白雪皑皑,大雪封山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天麻麻亮,高德荣的“铁骑”突突突喘着“粗气”从独龙江峡谷谷底攀爬上来。垭口寒风呼号,似乎在祭奠厚厚落叶下的累累白骨——上世纪为独龙江人民运输物资的“国家马帮”中,无数骏马倒毙、长眠于此。

  挺进!挺进!今天,高德荣要到独龙江隧道掘进现场“督战”。

  38年来,垭口“鬼门关”,高德荣闯了无数回,颠废了三辆越野车,吓跑了八九个司机哥。38年来,从扫盲干事到独龙江乡长,从贡山县县长到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无论职务如何升迁,高德荣全心全意为独龙江、怒江人民谋福利图发展。38年来,他就像一枚钉子,钉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钉在最需要他的父老乡亲中间,始终不负党恩,始终为民办事,始终不改本色。

  不当县长好多年,老百姓仍亲切称他“老县长”。

  一条路

  高黎贡山茫茫林海中,奔腾着碧玉般的独龙江。江畔繁衍生息着一个新中国成立后由原始社会“直过”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直到1952年,这个被外族称作“俅扒”的民族才有了自己的名字——独龙族。

  1954年出生于独龙江乡的高德荣几年前主动从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下来,带着老伴一头扎进全州发展最困难的独龙江乡。他现在的头衔是“州委独龙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

  顶着星辰出门,翻山越岭赶路,突然一个急刹车。原来,一块半人高的落石挡在路中央。“我来搬!”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老县长已跳下车冲到石头边。

  独龙江乡森林覆盖率98%,一年有300天下雨。雨多,泥石流就多,断枝落石随处可见。老高车上常备砍刀和铲子。如果好几辆车,他的车一定是“开路先锋”。

  一边贴着直冲云霄的高黎贡山,一边万丈深渊近在咫尺。这个1米6高的老县长,弯下腰,脸几乎贴着石面,拼上全身力气把石头推到路边。

  “山路太险,好多司机踩油门腿发抖不敢开,车上常备两个轮胎。”跟随老高10多年的藏族司机肖建生说。

  “独龙江隧道全长6.68公里。就差最后一公里了,胜利在望!本来一天能掘进五六米,现在下雨下雪减少到两三米。”高德荣沿着隧道细细检查一番说:“我们正在与风雪赛跑。隧道一通,将结束独龙江乡每年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初的大雪封山,让独龙江与世隔绝。

  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江人民处于父系氏族阶段,有的人尚在树上搭一种叫做“新阿当”的树屋栖身。出山,只能走没有路的“独龙天路”。

  1964年,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一条人马驿道“脐带”般把独龙江乡和贡山县城连接起来。开山季里,“国家马帮”一袋一袋将粮食、种子、盐巴、药品等生活生产物资驮进独龙江乡。天气好,单程走5到7天。一旦雪季提前来到,超过10%的马匹走不出雪山。

  读小学时,高德荣每天早晚要走3个小时山路。打那时起,他就在心底“种”下梦想——为独龙族修路!领独龙人致富!

  1996年,时任贡山县县长的高德荣进京,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到修路资金。1999年,全长96.2公里的简易独龙江公路通车。

  2003年3月5日是高德荣49岁生日,时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在两会上大声疾呼“修缮独龙族公路”。次年,道路修缮后从县城到独龙江乡所需的时间由10小时减少到4小时。

  为了这条独龙乡同胞的生命通道、发展通道,“老县长梦想了一辈子,呼号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现在这枚“钉子”还在“盯着”隧道最后一公里的打通。

  是什么,让这位厅局级干部临退休还在山窝窝里“陀螺”般高速旋转?

  大山深处泥泞道路上深深浅浅的车辙和脚印在回答:共产党人植根群众、服务群众,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如山使命使然;民族干部生于斯、长于斯,改变民族贫穷落后、带领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的赤子情怀使然。

  一块表

  老县长总看表,就像“钉子上了发条”。

  这块“双狮”表是1987年老高应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得的。多年来,它无声记录着老高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分分秒秒。

  “回乡后他还像以前一样忙,半夜回家倒在沙发上睡三四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又出门了。”老伴马秀英心疼地说。她能做的就是早晨比他起得更早,烤好玉米烧好茶水,让他饱饱暖暖地去忙。

  “表也老了,但越老跑得越快。”老县长的“高氏幽默”,把大家逗乐了。

  “它在催我多为民做事,活着时不为人民服务,群众不要你;死后,马克思也不要你。这样的党员干部没有归宿没有根,很可怜。”高德荣转而意味深长。

  老县长在与时间赛跑。他步履匆匆,生怕“钉子上锈”。

  去村民家看草果收成、到马库村巡视安居房和中缅小学建设、到巴坡听云南白药主要成分重楼种植技术培训、看敬老院有没有冬被……老县长随身带着中国地图和独龙江地图,每天去哪做什么,他都掐着表。

  “还有一分钟。”启程到下一站前,他会嗓门响亮地提醒司机。

  他心急心忧,独龙江美“步步惊艳”,交通不通“步步惊心”。目前乡里人均GDP只有千把块。他大声呐喊,独龙江人要争气,没点精神不行。每一分帮扶资金都是全国人民的血汗钱,等靠要的不帮扶,积极进取的有奖励!

  看到独都村小组斯莲花家收获1500斤草果收入5000多元,马库村70套80平方米的安居房拔地而起,村民到农技推广室学习,孤寡老人衣食无忧时,老县长咧嘴笑了。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种植草果、重楼,不会破坏现在美好的环境。环境是独龙人的‘绿色银行’。发展旅游,不文明的游客不欢迎。我们给每个游客发一帽子,写上文明两字。”老县长说着,独龙乡音在江边回荡。

  高德荣从独龙江来,回独龙江去。“钉”在独龙江畔,一钉就是38年。

  很多人想不通,他当年师范毕业可以在州里留校任教,为什么回穷乡僻壤?放着州人大敞亮的办公楼不待,为何偏偏把办公室建在高原山谷中、施工现场上、百姓火塘边?

  老高朴实无华却又金子般发光的话语里藏着答案——

  “不到基层不到一线,老百姓需要什么,愿望什么,你根本不知道。”

  “当干部不务实,指挥棒就成了‘搅屎棍’。”

  “一大堆计划不如为群众办一件实事。”

  “官当得再大,如果自己的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起,别人照样会笑话你。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2020年独龙江人和全国人民一起建成全面小康。”

  一面镜

  践行群众路线,高德荣是面“活镜子”。

  采访高德荣,是跟他一起从州,到县、乡再到村,一路“下沉”的过程。

  “有时到昆明开会,上午11点开完,饭都不吃,啃两口洋芋就往回赶。前7个小时一路奔西到州里,后7个小时沿着波涛汹涌的怒江大峡谷一路向北挺进独龙江。凌晨2点才能到。”肖建生说:“他离不开这里的百姓。”

  采访高德荣,如果不用心,你会“找不着”“跟不上”“熬不过”。

  如果贪睡,六点钟不起床,你会一整天都找不着他;如果胆怯,崇山峻岭间你只能眼巴巴望着他的“铁骑”兴叹;如果疲惫,你将错过深夜晚归的老县长“文思泉涌”论未来。

  这位独龙族最大的“官”,长年一身行头,里外三件。凉了加一件,热了减一件。

  贴身是件白色短袖衬衣,中间是独龙族七彩竖条小马褂,外面套着藏青色西服,左胸前别着一面小国旗。西服洗得发白,衬着国旗愈加鲜艳。

  阅读他,请到他的“千脚别墅”里来,火塘边烤烤,大通铺上挤挤。

  “别墅”是老高用上千根木条支起、用竹篾“编”成的生产培训基地。四周长满草果、重楼、石斛、红豆杉……。2007年以来,老高先是自己钻研,然后把草果、养蜂等生产技术传授给村民,引领他们致富。

  体会他,会发现他甘心做怒江人民的儿子,常常顾不上自己的儿女。

  “我结婚他丢下一句‘不能以我的名义请人’连面都没露。我们一家人8年没有吃团圆饭了。”女儿高迎春说着,哽咽了。

  “我毕业考公务员连续两年没考上。人家说,让你爸爸打个招呼就行。可我连说都不敢说。他不是为儿女走后门的人。”儿子高黎明说。

  在儿女看来,他是一心为公的“铁公鸡”。在乡亲眼里,他是贴心人、领路人。

  “这么多年我只见他哭过一次。那时他在完小任教,我负责乡里物资调配。他看不过学生身体太差,冲进办公室叫我多给些肉,边说边抹泪。”相识30多年的老友赵学煌说。

  傈僳族村民王丽萍身有残疾,一家生活困难。老高时常要给这家捎点米油。“那年我女儿面临辍学,幸亏高县长帮教学费,还鼓励她好好读书。谈得晚了,他打了个薄薄的地铺就睡下了。当时根本不知道他是县长。”王丽萍说。

  “他对到独龙江工作的人特别挂心。那年冬天大雪漫天,眼看就要封山了,新招聘的16名教师和医生急需入乡。老高闻讯立刻决定护送他们。一路上,重感冒中的他不知多少次下车用手刨雪开路,眉毛胡子全白了。”老部下稳宜金说。

  当干部,能不能走群众路线,要看对群众有没有割不断、实实在在的感情。

  老县长一心为民一身清廉。他对群众的情感,来自独龙族的血脉相连,源自共产党人的信仰担当。

  “一根根溜索/一道道彩虹/连接着峡谷人美好向往/今天有梦想/明天有希望……”老县长的“篱笆别墅”里传出激情澎湃的《大怒江》。人们围坐在火塘边。老高煮起“吓啦”(包谷酒炖鸡)给学员喝,和大家切磋种植技术,憧憬美好未来。

  乡亲们说,他是独龙族的“头人”。他却说,独龙族父老兄弟姐妹是平等的,没有“头人”。如果有,那就是共产党。

  这就是我们的“钉子县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事迹材料2

  人生有一首诗,它的名字叫青春。青春是一种宣言,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勇气,乘将理想之马策鞭启程。“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那么,那些站在绚烂骄阳下努力奔跑的人们呢,他们的青春是如何奋斗的呢,让我们沿着河南省地质职工学校综合办公室主任、第四党支部书记王文帅同志一路拼搏的轨迹感受一下别样的青春赞歌。

  王文帅,男,1986年6月生,工程硕士,200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乐于奉献。经过多岗位、多部门的工作历练,为学校分管工作的开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突出贡献标兵”、 “劳动模范”;2015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练员” ,2015年被评为全省地矿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18年被授予地矿局“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全国地勘系统篮球赛“优秀运动员”等荣誉称号。

  落红为泥 平凡岗位做出突出贡献

  纵观王文帅同志的成长经历,一路走来,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先后任教研室主任、学生科副科长、安保科科长及综合办公室主任。

  在教学管理岗位上,按照大纲课程要求,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突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在做好教学工作之余,他敢于担当,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学生篮球队、排球队的指导训练,主动承担了学校对外比赛任务,为学校赢得了多项荣誉,提高了学校社会影响力,为学校健康发展和学生的体育达标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在全省技工院校组织的软式排球赛中,他作为队长又是球队主力队员,赛前积极准备、刻苦训练,赛中合理安排队员轮换,及时调整战技战术,鼓舞队员士气。最终经过三个阶段的比拼,力克18支劲旅,夺取冠军。2016年他又带领学校教职工篮球队参加郑州市技工院校比赛,激战16支队伍,获得郑州市技工院校冠军。此外,他还被选派代表河南省地矿局参加国土部举办的全国“找矿杯”篮球比赛和2018年举行的“紫金杯”第五届全国地勘系统篮球赛。在“紫金杯”篮球比赛中,他以良好的品质,坚定的意志极大的展现了河南地矿职工队伍的风采,受到部领导、组委会的高度赞誉,被授予全国赛北方赛区“优秀运动员”的荣誉称号。

  在行政管理岗位上,他不断学习管理知识,探索管理规律,总结工作方法,逐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干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担任安保科科长期间,他坚持“安全工作无小事”,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结合学校工作特点,突出抓好车辆安全、消防安全、实习安全和食品安全,组织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每年组织师生消防演练和安全知识讲座,为师生讲授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师生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师生安全思想观念。针对家属院楼私扯拉线充电隐患,多次实地走访,制定解决方案,梳理改造充电线路,采用“一户一充一控开”模式,有效解决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难题。完成学校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任务,被地矿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2016年,由于他的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他调至职工学校任综合办公室主任。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工作分为三个重点:一是协调培训部门,承上启下;二是对外联系,拓展培训业务;三是抓好学员食宿,做好后勤服务。在协调工作中,他针对职工培训中心、党校教学部、继续教育中心和安全咨询服务中心的工作对象和特点,主动协调、积极参与,从培训课程安排、授课专家联系、到学员就餐、住宿的安排,全程参与、亲自组织协调,确保了我校各培训中心的任务顺利完成。几年来,职工培训逐年扩大,仅2018年一年,职工学校完成培训班54期,培训人数达5000余人次,学员在校学习和活动达210天,培训内容突出地矿局“三服务”理念,经济效益和对外影响力逐年提高,该同志付出了积极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

  迎难而上 从容应对挑战提升服务能力

  王文帅同志2016-2017年担任了第四党支部组织委员,2018年起担任了支部书记。2018年他认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支部党员上党课,按时足额上缴四支部党费,出色完成校党委交办的党建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他充分发扬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思想,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作为党支部书记,他自己吃苦在前,勇挑重担,用事实说服人,用情感感染人。2018年7-8月,为了提高培训服务能力,改善培训学员住宿环境,他放弃暑期休息,战高温,抗酷暑,奔波于财政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标代理公司办理相关申报、审批和招标手续,完成工程招标各项事宜;在施工现场,他组织工程质量监督小组,严把工程质量关,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监督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历经三个月时间,完成对学员公寓装修改造工程。并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10天,为下半年紧张的培训任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通过对学员公寓的改造、主上水改造和校内部分电路改造,不仅完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而且每年为学校节约近6万元日常水、电开支,也有效的促进学校的节能减排。

  过去的2018年对他来说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018年职校全年培训工作接近满载,承办各类培训班共计54期,学员在校内学习和活动达210天。他带领综合办全体成员排除万难,团结一致圆满完成各类培训接待任务的同时,由于技校招生人数陡然扩大,教学班级增加一倍,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他临危受命,担任技校无人机专业和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体育健康》课程和休闲体育专业的《健身健美》课程,每周六节。为了不影响职校正常的工作运转,他将课程集中在一天完成。每周工作往返于技校和职校之间,风雨无阻,毫无怨言。也从未因为自己的私人原因耽误学生一节课,并且以精湛的教学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人人都在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然而“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人的一生,总是在寻找一种平衡,勇敢的人,永远会得到勇敢、坚韧,最后也是用坚韧来结束。脚踏大地,泥泞,汗水,一定会磨砺青春,让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这光华也必将伴随着奋斗与时代交相辉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事迹材料3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看了张富清老人的故事,心中无比感动,深受启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富清老人是光荣而伟大的,他是英雄,更是英雄精神的代表,浴血奋战的他初心不改,却隐藏功名60多年。张富清老人又是平凡而渺小的,他扎根基层,一心向党,退役转业选择最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谱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致敬张富清老人,就是致敬初心的选择,具体做到“三不忘”。

  不忘恩,坚定信念跟党走。“天大地大,党的恩情最大。”在众多党员中,无论所处职务高低,岗位如何,都是在党的怀抱里成长,少不了组织的培养和社会的关爱。张富清老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些都源于他党员的朴素情怀。今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期而至,开展好学习教育,就是要学习张富清老人这样,坚定信仰,坚定立场,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不忘本,始终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张富清老人本来有更好的选择,但他却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的人民,献给了这片大山,这是党员的为民情怀。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应怀爱民之心、办为民之事、谋为民之策,做到既“做正确的事”,又“正确地做事”,把最终的落脚点落到为群众办事上,而不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路,这也是今年主题教育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忘责,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担当是英雄气魄,也是人生的选择。张富清老人走到哪里就奉献到哪里,他干干净净、坦坦荡荡,展现了老英雄的奉献品质。致敬张富清老人,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面对进退留转时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在鲜花掌声面前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勇担当、善担当。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我们学习张富清老人事迹,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弘扬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