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工作计划 > 党风廉政建设 > 宗旨意识不牢的整改措施

宗旨意识不牢的整改措施

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新要求;是化解党在基层执政风险、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求。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宗旨意识不牢的整改措施,希望对你有帮助。

  宗旨意识不牢的整改措施

  存在的问题:

  1. 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2. 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真诚为群众服务;

  3. 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4. 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

  整改措施:

  1. 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2. 增强宗旨意识,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 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宗旨意识不牢的整改措施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 “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 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宗旨意识不牢的整改措施

  根据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结合个人实际,对照先进典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现就自身存在的问题作发言,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政治方面。平时能主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用新思想、新理论指导邮政实际工作,但与党的希望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比如学习领会深度还不够,范围还不够广和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够强,没有真正做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运用学习成果在人才队伍建设、人员管理和工作履职方面结合不够。有时以干代学,习惯于凭经验办事,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问题,总以为只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准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就足够,缺乏认真思考和有效应对,理论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好,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学用脱节的现象,未能用理论很好的去指导工作实践。

  (二)精神状态方面。主要是政治站位不够、责任意识不够,虽不存在不想为、不愿为、不敢为、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等问题,但对业务工作认为只要通知安排到位就行,没有到网点亲自督促指导,导致部分员工误认为此项工作在邮政工作中无足轻重。

  (三)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中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能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但平时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也存在与基层员工沟通不够,联系支局时间少,指导帮助支局力度不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过自我剖析,存在以上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做得不够系统、全面。工作中没有把学习和再学习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因而出现对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重视不够,缺乏有力有效的举措,加上平时任务多、工作繁杂,没有全面系统地对有关方针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不够,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二)党性锻炼有所缺失。工作中有时以业务性工作来代替党性锻炼,而不是严格按照党性要求,通过加强学习和实际行动来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进而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不自觉的降低了对自我要求的标准,考虑群众利益和全局利益有所淡化,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共产党员的本色都有所消退。

  (三)宗旨意识树立不够牢固,作风改进抓得不够彻底。没有始终如一地把“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没有把员工、客户“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得不够好。主动带头继续推进新时代邮政工作的改革创新步伐迈得不够快、不够大。群众观念有所弱化,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通过认真的对照检查和深入反思剖析,**,**,扎实认真做好每个工作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严字当头,以这次民主生活会为契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准确把握上级组织和县分公司各项工作要求,把存在的问题查摆清楚,切实加以整改。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学习本领,提升新时代个人党性修养,做到到知行合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让精神缺钙,让理想信念丧失,让宗旨意识扭曲让贪欲战胜敬畏。更不能背离党的理想,以身试纪试法。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努力做到学之求深、用之求效,打牢理论功底,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坚守政治担当,推动责任落实。一是提升担当意识,创新工作举措。二是抓好职能服务。贯彻落实上级安排部署,直面挑战,敢于担当,有序做好各项业务工作。三是抓好问题整改。对民主生活会中查找出的问题,积极整改,对可以马上解决的,立行立改,对需要一段时间加以解决的,制定持续改进措施,规定完成时限。

  (三)增强宗旨意识,推进作风整改。经常性深入支局帮扶,与基层员工经常保持联系,换位思考,协调解决基层员工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帮扶走访,掌握一线员工的所急、所需、所盼,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四)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公司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抓住短板和薄弱环节,用真抓、敢抓、善抓、常抓的干劲,坚决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坚守廉洁底线。严格遵守廉洁的相关规定,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坚持用党纪党规匡正言行,进一步加固拒腐防变的思想大堤。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正确行使工作权力,确保人在法纪中、岗在规矩内,真正守好廉洁底线,补足谋事干事底气。

  (六)提升担当作为。忠诚、干净、担当是一个党员对党的承诺,以十九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将新时代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化为个人的坚定意志和自觉行动,本人将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面对新矛盾、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