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鉴赏与花文化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参考资料)
第一章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
花卉的概念: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花卉的观赏部位不限于花,可以是花、果、茎、叶、根、种子等任何部位。
花卉文化:是在花卉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
花卉文化内容:以花卉为讴歌对象的诗词、故事、传说、记事、绘画、戏剧、音乐、雕塑、电视、民俗等文学表现形式,这就是花卉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花卉鉴赏的基础
1、具有花卉知识:赏花首先要知花。清代张潮《幽梦影》“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认识花卉是欣赏花卉美的前提。
2、了解文化背景: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赏花者,由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对花卉的审美习惯亦有所差异。在花卉观赏活动中,国人崇尚精神,关注的重点是人的精神实质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归宿;西方人崇尚科学,关注的往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联想到“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人们所欣赏的不是兰花表象的美,而是蕴涵于内的道德情操美,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一致的。西方文化中的人花互喻,主要强调“比喻”的张力,强调独创性而追求不断的创新。
3、赏花有地有时:春、夏、秋、冬和日、月、风、雨、霜、雪、烛光等很

大影响。明代袁宏道《瓶史》载:赏花,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并认为赏花要有时有地,不得其时,而漫然招来宾客,皆为唐突。花卉欣赏与其他审美活动不一样,除了需有良好的心境、高昂的情绪和浪漫的情调外,还应选择对赏花最有利的天时良辰和赏花佳处。二、中国花卉文化简史
1、原始社会:花草树木纹样刻在粗制的石器上,用以美化生活,这可能是中国花文化最早表现形式。2、战国时期:花卉赋于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3、秦汉时期:有了插花艺术的萌芽。4、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创作境界。5、隋、唐和两宋时期:中国花文化发展进入昌盛和成熟阶段。造园栽花兴起,花卉的科技书籍、花卉文学作品、花卉工艺品、花卉绘画、盆景、插花等艺术品层出不穷。6、元、明、清时期:元代有关花卉的诗词书画,明、清时期,花卉栽培走入商业性生产并形成生产基地,大兴造园栽花之风。花卉著作内容全面。三、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
1、闲情文化:中国花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莳花弄草”
2、多功能性:中国的花卉文化涉及范围广。食物、药物来源。人们心目中种种花草的形象,成了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加上各种花草本身的实际功用,便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民间社会中积淀成为民俗。花卉与中国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结合,使得中国花文化涵括了诸多文化门类,不仅包括花卉食品等物质文化门类,也具有中国花卉画、中国花卉文学等精神文化特点。

3、泛人文观:泛人文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在花木观赏活动中,更能体现中国人别具一格的生命感悟方式。中国古人由于受民族自生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在潜意识深处,把花木当成与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活物看待,花木也和人一样有智有能。木神花仙:传说中桃花神是息夫人、梅花神是宋代隐士林逋和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兰花神为屈原、莲花神为西施、菊花神为陶潜、桂花神为唐太宗的徐贤妃徐惠。不仅表现以花比人、以人比花的观念,而且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古人往往把自身的价值取向,也比拟在花木身上,将花木分成帝王、宰相、君子、师长、朋友、仆人的等级,赋予人格化的内涵。花卉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发展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与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还与中国的精美工艺相结合而向艺术化发展。凡此种种,都说明花卉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诚然,中国的花文化,貌似以“花”为中心,其深层实则是以人为中心的,否则,花就不可能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了。
第二章花卉识别与鉴赏
第一节花卉识别
一、草本花卉:
(一)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的植物。从播种到开花、结果、枯死等过程均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其生活史的花卉。当年只进行营养器官的生长,不开花、不结果,等到来年再开花、结果、死亡。如蒲包花、鸡冠花、凤仙花、百日菊、羽叶茑萝、紫茉莉、半支莲、麦杆菊、紫罗兰、金鱼草、矢车菊、翠菊、瓜叶菊、金盏菊、羽衣甘蓝、中国石竹、虞美人、飞燕草、矮牵牛、牵牛花、醉蝶花、三色苋、乳茄、千日红、波斯菊、雏菊、美女樱
(二)多年生花卉
宿根花卉:地下部分的茎或根,形态正常,不发生膨大、畸形等变态症状。耐寒性强,冬季可以露地越冬。地上部分茎、叶存在两种类型:有的终年常绿,有的冬季枯死。如猪笼草、捕蝇草、鹤望兰、耧斗菜、文竹、吊兰、康乃馨、非洲菊、红掌、水塔花、姬凤梨、菊花、芍药、霞草(满天星)、萱草、情人草、蜀葵、薰衣草。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的茎或根,变态肥大,有的呈球状,有的呈块状。如唐菖蒲、晚香玉、香雪兰、郁金香、大丽花、风信子、葡萄风信子、美人蕉、花毛茛、百合、朱顶红、水仙、马蹄莲、仙客来、花贝母。
(三)仙人掌及多肉、多浆植物。如落地生根、金琥、昙花、仙人掌、蟹爪兰、芦荟、金边虎尾兰、条纹十二卷、石莲花、金边龙舌兰、酒瓶兰、光棍树。
二、木本植物:梅花、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碧桃、樱花、紫荆、紫薇、羊蹄甲、丁香、杜鹃、茉莉花、含笑、云实、珙桐、蜡梅、凤尾兰、白兰花、白玉兰、紫玉兰、迎春花、栀子花、紫藤、银杏、枸骨、鹅掌楸、苏铁、变叶木、鸡爪槭、紫叶李、棕榈、合欢树、苦楝、火棘、秤锤树、佛手、枸杞、南天竹、银芽柳、红瑞木。
第二节花卉鉴赏
1、花卉的色彩:
由于花卉的色彩能对人产生一定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因而就具有一定的感情象征意义。由于视觉经验的不同,人们在看到一种花色时,往往会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影响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情感。例如:
红色它常常是同血与火相联,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充满活力,给人温暖,使人激动,使人兴奋,使人积极向上。
黄色—“一种愉快的、软绵绵的和迷人的颜色(歌德)。黄色象征智慧,表现光明,带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宗教的神秘感。它还是丰满甜美之色。
蓝色一种消极、冷酷的颜色。往往与平静、寒冷、阴影相联系。它对西方人来说是意味着信仰;对中国人来说,则象征不朽。蓝色同时还带有肃穆的气氛。
绿色大自然最宁静的色彩。它使人联想起草地、树林,是生命、自由、和平与安静之色,给人以充实与希望之感。
橙色温暖而欢乐之色。这类色能使人联想到橘子、稻谷与美味的食品。带有力量、饱满、决心、胜利的感情色彩,甜蜜而亲切。
紫色—神秘而沉闷之色。紫色在色相环上处于冷极和暖极之间,是一种较为平静的色彩,使人有一种虔诚和衰弱感。紫色在大自然中又是比较稀有的色彩,有高贵之感。
花朵的色彩是大自然中最为丰富的色彩来源之一,基本上可以囊括色相环中的每一色彩。现仅将几种基本颜色花朵的花卉种类列举如下:
红色系花:一串红、虞美人、石竹、半支莲、风仙花、鸡冠花、一点缨、美人蕉、睡莲、牵牛、茑萝、石蒜、郁金香、大丽花、荷包牡丹、芍药、菊花、海棠花、桃、杏、梅、樱花、蔷薇、玫瑰、月月红、贴梗海棠、石榴、红牡丹、山茶、杜鹃、锦带花、夹竹桃、合欢、紫薇、紫荆、榆叶梅、木棉、凤凰木、木本象牙红、扶桑等。
黄色系花:花菱草、金鸡菊、金盏菊、蛇目菊、万寿菊、秋葵、向日葵、黄花唐菖蒲、黄睡莲、黄芍药、菊花、迎春、迎夏、云南黄馨、连翘、金钟花、黄

木香、金桂、黄蔷蔽、棣棠、黄瑞香、黄牡丹、黄杜鹃、金花茶、金丝桃、蜡梅、金缕梅、黄花夹竹桃、云实等。
蓝色系花:鸢尾、三色堇、勿忘草、美女樱、霍香蓟、翠菊、矢车菊、葡萄风信子、楼斗莱、桔梗、瓜叶菊、凤眼莲、紫藤、紫丁香、紫玉兰、木槿、泡桐、八仙花、醉鱼草等。
白色系花:香雪球、半支莲、矮雪轮、石竹、矮牵牛、金鱼草、白唐菖蒲、白风信子、白百合、晚香玉、葱兰、郁金香、水仙、大丽花、荷花、白芍药、茉莉、白丁香、白牡丹、白茶花、溲疏、山梅花、女贞、白玉兰、广玉兰、白兰、珍珠梅、栀子花、梨、白鹃梅、白碧桃、白蔷薇、白玫瑰、白杜鹃、绣线菊、白木槿、白花夹竹桃、络石、日本雪球、木绣球、琼花等。
花朵: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
叶片:绿色叶类、彩色叶类(石楠、乌桕、鸡爪槭、卫矛、银杏、鹅掌楸、白桦、槐树)、常色叶类(紫叶李、紫叶桃、金心黄杨)、双色叶类(红背桂、银白杨、胡颓子)、斑色叶类(变叶木、桃叶珊瑚)
枝干:白色或灰白色枝干类(白桦)、绿色枝干类(梧桐)、紫色枝干类(紫竹)、红色枝干类(红瑞木)、金黄色干类(金竹)、斑驳色彩(黄金嵌碧玉竹)
果实(种子):黄色或橙黄色(银杏、金柑)、橘红色(海棠、石榴)、蓝色或紫色(沿阶草)、白色果实(红瑞木)
2、花卉的香味:花香有浓、清、远、久之分。兰花称第一香、香祖、国香、王者之香”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3、花卉的风姿:“花以形势为第一,得其形势,自然生动活泼”。花形、叶形、枝干、根与根脚。
4、花卉的神韵:花的风格、神态以及蕴寓于花中的精神气质。
花同人一样具有心智、良知,也有感悟和情义。明代袁宏道《瓶史》记载:“花有喜、怒、寤、寐、晓、夕,浴花者得其候,乃为膏雨。花与人是相通的,

不但有情有义,还能“解语”,即解语花,罗隐:“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园林中利用植物与风、雨的巧妙配合表现风雨的声响魅力:松涛声、竹啸声等。广东清晖园楹联:“风过有声留竹韵,月夜无处不花香”。苏州拙政园“留得残荷听雨声”
在古人看来,植物是有灵性的,所以我国古人多引花卉为知己。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金圣叹深有体会:“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这实际上把人与花的关系推到某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人们欣赏花卉,同时就在欣赏自己的内在品质。自古以来,人们赋予花木许多丰富而深邃的内涵。“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成为中国绘画的题材和园林艺术的传统搭配。此外,寓意“玉堂富贵”的玉兰、海棠、牡丹、桂花,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红豆相思,紫薇和睦,石榴多子多福…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风姿神彩,寄寓着不同的情感和理想。
5赏花宜忌:花祟:指妨碍花卉培育的不良因素。袁宏道:花下不宜焚香,犹茶中不宜置果也…
总之,赏花就是要善于观赏花卉的色、香、姿、韵。其中尤其是鉴赏寓花卉之中的精髓情趣,即韵。神韵美是艳色美、郁香美、风姿美三者的结合。但色、香、姿三美又给人以自然美、外形美的享受,而花卉内在的艺术美、抽象美,却要通过欣赏它的神韵美去体会。赏花者透过欣赏花的色、香、姿,从中领略其神韵,产生丰富遐想,并赋予某种象征意义,达到人与花之间相通的意境,这是赏花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花卉装饰与应用
第一节园林应用
一、花坛:在一定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颜色、形态、质地不同的花卉,以

体现花卉群体的图案美或色彩美的一种规则式的花卉应用形式。
盛花花坛:表现盛花时群体的色彩美,图案轮廓鲜明、对比度强。多观花草本。
模纹花坛:表现花卉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多由低矮的观花、观叶植物组成。常见有毛毡花坛和浮雕花坛两类。毛毡花坛:植物修剪成同一高度,表现平整,宛如华丽的地毯。浮雕花坛:是根据花坛模纹变化,植物的高度有所不同,部分纹样凹隐或凸起。
二、花台:花台和花坛类似,但高出地面。
三、花境:是由规则式向自然式过渡的一种花卉的布置形式,其外形多整齐规则,内部植物配置多用不同种类的自然斑状混交,多布置于绿篱、建筑前和道路两侧等。
四、花丛和花群:把花卉成丛或成群栽种,属于自然式的花卉布置形式。五、岩石园六、水生花卉七、垂直绿化:又称立体绿化,是环境绿化向空间发展的一种形式,包括建筑立面的装饰、篱栅、棚架、花洞和花廊等。八、花卉布景。
第二节切花应用
鲜切花是指以带花、叶、果或芽等枝条用以插花的观赏植物。应用即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及装饰效果:花篮、花圈和花环、扣花(襟花)、盒装花、花车、展场布置。
第三节中国民俗应用
一、花卉月历:一年中依据各种花的开落时间列出的历表,因为通常按照月份来记述,又称“花月令”《夏小正》《花历》。江南地区月花:正月梅花,二月杏

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五月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葵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山茶,十二月蜡梅。所定月花,大多约定俗成,人称“杏月”,必指农历二月。
二、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吕氏春秋》“春之德风,风不信,则其花不成。”花开并不限于春天,花信风必不限于春风,后人遂演为一年四季之风,号二十四番花信风;又有演为四个月自节气小寒至谷雨之风,亦号二十四番花信风。
三、花卉节日习俗
1、花市:专门集中售花和供人赏花的市肆。宋代卖花集售点除“花市”外,还有“花团”“花局”“花行”诸名色。广州“三十三乡人不少,相逢多半是花农”扬州“千家有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琼花、芍药、垂柳。周瘦鹃《浣溪沙》,咏苏州的卖花女:生小吴娃脸似霞,莺声嘹呖破喧哗,长街唤卖白兰花。借问儿家何处是?虎丘山脚水之涯,回眸一笑髻鬟斜。
2、花朝节:各地气候不同,各地花朝日期也不一样。宋代,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广群芳谱》载:“东京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武则天执政时期,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花朝节活动:踏青游玩赏花、扑蝶挑菜、官府出郊劝农、挈榼登山、听布谷声以课农事之外,一些地方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到了清代,又有“赏红”之俗,《清嘉录》“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目前传统的花朝节已多演变为时令性花

市花展。
3、斗百草:斗草、斗花。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渡过难关。百草中包括艾草、菖蒲等,可编为人形,钉于门上,用以禳除毒气,这些活动并非完全是迷信,亦有一定科学道理。唐至五代十国时,宫中多有斗草之好。《清异录》载南汉后主刘鋹在春深时节,令宫女玩斗花之戏:每日凌晨开后苑,让宫女到苑中花园采摘花草,过不多久,由后主号令同时回宫,锁上园门。吃罢早饭,让宫女们集合于殿中,互比所采花草品种的多寡,输者判罚。每天各大门由宦官把守,宫女出入都要搜身,还要核对姓名,法制甚严,以致当时人称“花禁”
4、簪花习俗:至汉代,簪花习俗在文献中开始出现。考古发掘表明,东汉时川蜀的妇女簪花已非常流行。后来,人们又称簪花为“插花”,萧纲:“带前结香草,鬟边插石榴。”杜牧:“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当时妇女们插戴的花卉品种有茱萸、石榴、蔷薇、梅花、棠梨、杏花等。约从唐代始,男子也常簪花,这种风俗延至清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两宋时期,簪花之风达到鼎盛阶段。宫廷如此看重簪花,民间更是推波助澜。每遇佳节,无分男女老幼,都一律戴花:“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明清时期,民间则风习渐变,男子多不簪花。
四、花卉与健康:
1、花酒:一是采用植物的花朵浸泡于酒中,二是直接作为酒料进行酿造,而制成具有独特芳香味的美酒。《遵生八笺》“凡一切有香之花”皆可仿照酿酒常法进行制造,这一理论上的认识和总结,必有益于开拓人们的视野,促进花酒业的发展。同时百花入酿,也为我国的花文化增添了华采的篇章。梅花酒、桃花

酒、李花酒、松花酒、酴釄花酒、石榴花酒、莲花酒、茉莉花酒、木槿花酒、桂花酒、菊花酒、菊花酒。
2、花馔:食花。与食馔相关联的花卉有菊花、兰花等。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惠肴蒸兮兰藉”
《山家清供》是一部重要的食谱专书,里面首次集中记载了十余种以花为主料或配料的饮食及其加工方法,所收入的梅粥、蟹酿橙、广寒糕、锦带羹等山林风味食品就是分别加入梅花、菊花、桂花和文官花而制成,还收录牡丹、荷花、桅子、玉兰、玫瑰、芙蓉花、玉簪、紫藤花等,均被纳入可餐之列,其做法有煮、蒸、煎、炸、氽,其形类有菜、饭、粥、羹、糕等。明清时期,采集鲜花用蒸馏法制作香露,以供入汤、入酒及调汁制饵等各种形式的食用,是花馔的一大进展,它构成了花馔谱中的一个新类。
注意:有些花如夹竹桃、曼陀罗、虞美人、羊踯躅之类带有毒性。3、花茶:元以前不产花茶。大抵属于芳香型的花卉多数可以入茶,所以制作香茶的花卉种类就比较复杂。《考槃馀事》记述了当时所用的芳香型花卉有:木樨、茉莉、蔷薇、玫瑰、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等。
4花卉入药:在中国丰富的花卉资源中,有许多种类具有多样的药用价值,可以防病治病。一些已被历代医药学家收载于医药典籍中,一些已被列为常用中草药;但是也还有相当多的花卉入药良方散于民间,或分载于有关医药书刊中。著名医籍或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后汉书·华陀传》等。
5、香花疗法: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与以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药物疗法的途径不一样,因为那是属于药物疗法

的范畴。香花疗法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有关“香花疗法”的记载和应用的历史悠久。《养生论》有“合欢蠲忿,萱草忘忧”,香花疗法何以对人类的身心康复发生有益的作用?据中医康复学家研究,鲜花的康复作用,主要是通过花的色、气、形、时而作用于人的身心。如利用花卉颜色的有:牡丹、芍药之娇颜丽色,引人热烈、动情、欢心之感;兰花、山桅、水仙、茉莉花之素雅洁白,使人以沉静、朴实、高洁为乐。利用花卉香气的有:现代医学表明,水仙与莲花的香气,使人感情温顺;紫罗兰和玫瑰的香气给人以爽朗、愉快的感觉;橘子和柠檬的香气使人兴奋、进取;茉莉和丁香的气味使人沉着、冷静;天竺葵的花香对人体有镇静、消除疲劳和促进安眠的作用;熏衣草的气味对神经性心跳有一定疗效;等等。利用花卉形态的有:莲花出淤泥,其形纯洁不染;凤仙花亭亭玉立,翘然如风,其形高雅俊杰;牡丹婀娜多姿,其形雍容华贵…“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利用花卉花开时间的有:斗寒吐艳、送走严冬的红梅,独立寒秋、凌霜不凋的菊花;“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的月季…,激发人的坚毅、勇敢、无畏和耐久的精神,如此等等。香花的种种品格特征,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经过历代文人写诗、作文、绘画的吟诵和鉴赏,而对人的神情倍增感染力。许多花卉草木,都是美化、净化环境的理想之物,促进身心康复。
6、花浴:在浴盆的澡水中加入香料,用此香水汰浴,是我国古代符合卫生健康的一种习俗。兰草、荆花、零陵香、白茅香、白芷、菊花、金银花等。
第四章国花与国树第一节国花与国树选定方式

国花:有的国家以国内特别著名的花作为国家的表征,称国花。”国树:一个国家的代表树种。这个树种或是本国特有,或有特殊的经济价值,或是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选定方式:1、由政府和多数人的意愿确定。荷兰国花郁金香、加拿大国树糖枫树。2、由约定俗成、传说、民间故事演变所定。希腊国花油橄榄3、由宗教演变。印度国树菩提树,斯里兰卡国花莲花。4、与本国特殊的观赏或经济植物相联系。日本以樱花为国花。5、从皇朝王室所用标记图案而来。英国红玫瑰、法国百合花。6、一些国家有两种以上国花同时并存。日本菊花、樱花。
第二节中国国花评选概况
全世界:120-国树,100-国花。清朝:《辞源》“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民国时期曾建议梅花为国花。新中国国花评选:
l981年秋冬之际植物学家倡议,在全国开展国花讨论。1982年陈俊愉教授首次倡议以梅花为中国国花。
1983400余位植物学工作者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希望及早正式确定我国国花,建议当选国花可由梅花、牡丹、菊花、荷花四种花卉中考虑。
198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活动,结果: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山茶、荷花、桂花、水仙。
1988年陈俊愉院士提出以梅花、牡丹为双国花,理由:一是照顾地区差异;二是两种花都曾做过我国国花,考虑到历史延续性;三是一国两花在国际上不少见,日本国花为菊花和樱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丽花为双国花。四是梅与牡丹一南一北,代表我国幅原辽阔和广大人民意愿。

1994年,中国又开始举行盛大的国花评选。确定国花评选条件:(1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影响,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2外观漂亮,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3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用途广泛,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较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涉及国花主要说法:一国一花:牡丹或梅花。一国两花:梅花和牡丹。一国三花:梅花、牡丹、菊花。一国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一国五花:牡丹为主国花,兰花、荷花、菊花、梅花为四季名花。一国六、七、八、九花。一国十二花:月月有花。
第三节世界各国国花国树
欧洲国家:俄罗斯国花向日葵,国树白桦。德国国花-矢车菊、国树—橡树。瑞士国花--火绒草。葡萄牙国花石竹、雁来红。比利时国花―虞美人。意大利国花雏菊。法国国花-鸢尾花、玫瑰。英国国花玫瑰。荷兰国花-郁金香,国树—橡树。西班牙国花--石榴、康乃馨。圣马力诺国花仙客来。
美洲国家:加拿大国树糖枫树。阿根廷国花-刺桐。美国国花玫瑰、山楂花。墨西哥国花-仙人掌、大丽菊。巴西国花-蟹爪兰、王莲。智利国花-百合花、国树-海红豆。
亚洲国家:印度国花-荷花、罂粟花。国树菩提树。阿富汗国花-小麦、郁金香,国树-桑树。新加坡国花-卓锦·万代兰。韩国国花-木槿。柬埔寨国花-水仙。日本国花-菊花、樱花。黎巴嫩国树-雪松。泰国国花睡莲,国树桂树。叙利亚国花玫瑰,国树杏树。
大洋州:澳大利亚国花金合欢。斐济国花―扶桑花。新西兰国花银蕨。

非洲:塞内加尔国树猴面包树。马达加斯加国花凤凰木,国树旅人蕉。赞比亚国花―叶子花。塞舌尔国花―凤尾兰。埃及国花莲花。坦桑尼亚国花--丁香花。南非国树-罗汉松。
第五章花语与花卉礼仪第一节花卉礼仪概述
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有爱花的习惯。因此,花卉很自然地被应用于各种礼仪场合。人们常寄语花来谈情说爱,倾诉离愁别情,或用花来表达高兴、悲伤的感情。花卉礼仪则是指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用花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习俗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在古典诗歌中写芳草赠人题材的很多。可远溯至《诗经》《楚辞》。如:《诗·郑风·溱洧》中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屈原《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等句。都是用芳草赠人,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春天折梅赠远。南北朝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和范晔都是南北朝时人,这首诗是陆凯在率兵南征路过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经过怒放的梅花丛中,想起了远在陕西陇头的好友范晔,恰好又遇到了北去的驿使,折梅赋诗,转交驿使送达好友,以寄思慕之情。简朴之中寄托着浓浓的真情,平淡中尽显出高雅的意境。古人随手折来的一枝梅花,虽在跨越了几千年的今天,读来仍暖意融融。此后,“折梅赠远”就由一段佳话而成为一句成语,而“一枝春”也成为梅花及赠别的代称了。现在通讯发达了、节奏变快了、距离缩短了,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却变得简单了、变得少

了,许多时候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电邮,就能权作问候,很多时候也不必再动笔写字,快捷的生活让我们方便了许多的同时,似乎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古人折梅赠远,让人热泪盈眶。
如今,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族男女青年,仍用花束象征“情书”:在谈情说爱时,小伙子先送一束鲜花给姑娘,然后姑娘再回送一束。如果小伙子收到的花是单数,则表示姑娘还没有恋人,可以谈下去;如果是双数,则表示她已有男朋友或拒绝求爱。
芳草赠人,有的寓意真挚的爱情,有的表达深厚的友情,有的饱含浓浓的乡情,但都是牵着一个“情”字,都让人感觉那么美、那么真、那么纯。花花草草已经成为一种象征的符号、一种物化的载体。
在与花相处的漫长历史中,中国人对于各种礼仪场合的用花也产生了一定的习俗。一般都于节日或庆典之际取时令花材插瓶,渲染喜庆的气氛,如春节常以金黄的蜡梅和红果累累的南天竺清供案头,象征锦上添花。在新房内布置一瓶以月季、蜡梅为主的插花,配上百合、柿子、如意、花炮,以庆祝百事如意,使新房内平添了许多喜庆欢乐的气氛。上海市民喜欢在结婚庆典时用扶郎花扎成花束装饰新房,取新婚夫妇互敬互助、妻子支持丈夫成就事业之意。扶郎花亦称非洲菊,水养寿命长达二三周,是婚事插花的极好材料。
而在哀悼的场合用花,以白色系统为主,再配合蓝色或紫色较沉默的花朵。有时亦可加上一些黄菊花。我国印制的唁电封套就只以黄、白两色的小菊作为花饰。
探病用的花有很多禁忌。尤其对于迷信的人,更应特别留心。例如不要送整个盆花,以避免被病人误会为“久病成根”。此外,山茶花等花瓣很容易掉落,

也被认为不吉利。其次,香味很浓或颜色很浓的花卉,会刺激到病人的神经,也应加以避免。
平日里送给亲朋好友或恋人的鲜花,必须是对方所喜爱的花卉,配合季节选取时令花材也相当合适。而到机场、车站、码头迎接客人,则以优雅的小花束较理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近些年来,在广州、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鲜花已俏然在街头流行,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宠儿。
第二节花语
花语:即花的语言,系以花或草、木、果、叶等来表达一种约定俗成并为社会所采纳的语言。
中国花语的特征:来自:典故和传说、中草药、成语、宗教、物形、色彩、谐音、望文生义、外来花语、时代变迁所产生的新辞语。由于受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国花卉凡有特色的,除了被赋予寓意(即花语)外,还会被冠以特有的称谓或称誉。
1、以客、友称呼花卉:花中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兰为幽客,桃为夭客,杏为艳客,莲为净客,木樨为岩客,海棠为蜀客,踯躅为山客,梨为淡客,瑞香为闺客,菊为寿客,木芙蓉为醉客,丁香为情客,葵为忠客,含笑为佞客,曼陀罗为恶客,棠梨为鬼客。十花十友:荼蘼,韵友;茉莉,雅友;瑞香,殊友;荷花,浮友;岩桂,仙友;海棠,名友;菊花,佳友;芍药,艳友;梅花,清友;栀子,禅友。花卉中众多的雅号,不是随意加封,许多雅号曾经历过古人的反复推敲,并经过许多代人的认可才确定下来。如:梅花,不外是岁寒友、清友(客);兰,幽客;牡丹,贵客;莲,净友(客);菊,寿客;等等,多显一致。其根据是花草的天然气质和本性,理论则取决于孔子、庄子等先哲的思想。

2、以君子、王者、神仙等称呼花卉:国人誉兰花为“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王者之香”,且与菊花、水仙、菖蒲合称“花中四雅”;赞菊花为“花中英雄”并与梅、兰、竹合称“花中四君子”;称梅花为“花中之魁”,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称牡丹为花中之王,芍药为花相,两花并称“花中两绝”称荷花为“六月花神”水仙为“花中仙子”“凌波仙子”月季为“花中皇后”昙花为“月下美人”,桂花为“花中月老”,山茶为“花中寿者”等,约定俗成。
花语:
荷花:国人寓“清廉、廉洁、洁身自好”;藕寓“藕断丝连、思念情藕”;欧美寓意荷花“疏远了的爱”
梅花:国人寓“坚贞不屈、意志坚强、不畏强暴、品格崇高”“清友、清客”山茶花:国人寓“不畏严寒及强暴、奋斗胜利”姿色俱佳,“从容自在”欧美寓红山茶“天生丽质”,寓山茶花为“美极”
杏林春暖:颂扬医德。
兰花:国人寓“德高望重、高洁、美好、贤德、才志、朴实、俊雅、志坚、坚贞、雅士、谦谦君子、空谷佳人”
松:国人寓“坚忍不拔、矢志不屈、节操、庄重”;欧美寓意“同情、怜悯”寓意雪松“忠诚、守信”
柏:国人寓“百木之长、松柏常青、不畏霜雪”
蒲公英:国人寓“朴实无华”;欧洲人寓“勇敢、大无畏”凌霄花:国人寓“趋炎附势、势客”
紫藤:寓意“攀附者、阿谀奉承”;欧美寓意“欢迎”
芭蕉:寓意“不坚定、感情反复无常”;欧美花语寓意“不开心”

半支莲:寓“光明、热烈”
石竹花:国人寓“孤独、寂寞、孤芳自赏”杨梅:寓意“扬眉吐气”楝:谐音“苦恋”红豆:相思。
丁香:国人寓“爱情、友情”法国紫丁香寓“初恋”欧美,红丁香表示“勤奋”,野丁香表示“谦逊”,白丁香表示“青春天真烂漫”
海棠:国人寓“爱情、花中神仙、名友、快乐、娇艳俏丽、风姿绰约”秋海棠:国人寓“亲切、相思、苦恋”玫瑰、月季、蔷薇:爱情、爱慕。
紫薇花:国人寓意“紫气东来、吉祥如意、高贵、烂漫、耐久、耐久朋”石榴:国人寓“多子,早生贵子”或“子孙满堂、多子多福、后继有人、繁荣昌盛、富贵吉祥”;五月榴花红似火,又寓意“朝气蓬勃、丹心赤诚”;其谐音为“留、停留”
栀子花:国人寓意“和平、友好、禅友”
常春藤:国人寓“长寿、永葆青春”;欧美表示“结婚”;基督教作为“生命永存”的象征。
杜鹃花:国人寓“吉祥、如意、美好、幸福”日本寓意“这太让人高兴了”欧美寓意“节制、克制”
凌霄花:国人谐音寓意“凌云志、人贵自立”
蜀葵:寓意“追求、追求真理”;欧美寓意“抱负、奢望”
牡丹:国人寓意“祝福、幸福、尽善尽美、吉祥、美好、繁荣、至尊至贵、

富贵、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贵客、兴旺发达”;法国人寓意“拘谨、害羞”
百日草:国人寓意“步步高升、奋发向上”苏铁:寓意“有志者事竟成、吉祥如意、自由幸福”桃李:喻指门生、学生。
槐树(国槐:槐树花呈黄色,国人视为“高贵的象征”桑榆:日暮、晚年。桑梓:家乡、故乡。椿萱:寓意“父亲和母亲”椿萱并茂:父母双双健在。芝兰玉树:优秀子弟。
兰桂腾芳、兰桂齐芳:儿孙显贵。
槟榔:国人寓“贵客、白头偕老、爱情与幸福”
君子兰:国人寓大花君子兰“正人君子、端庄”,寓垂笑君子兰“哀悼、怀念”
变叶木:寓意“变幻莫测、变色龙”
马蹄莲:寓意“春风得意”“马不停蹄”“洁身自好”
枝:国人寓“依依不舍、挽留、愁绪、随波逐流、离愁别恨”,柳木寓意“辟邪”;欧美表示“悲哀”
芍药:国人寓“惜别、离别、结情之约、卓越、多情、艳友、近客”;欧美寓意“耻辱”
倒挂金钟:国人寓意“警告”欧美寓意“爱好”“趣味”法国表示“热情”木槿花(朝开暮落花):国人寓意“容颜易老、荣华不长、人心易变”

艾:国人寓意“辟邪”
菖蒲、茱萸、柳木、桃木:国人寓“辟邪”酢浆草:寓意“三心二意、犹豫不决”
桂花:国人寓“仙友、仙客”“友好、崇高、美好、吉祥、忠贞之士、芳直不屈”;寓意桂枝(桂林一枝)“出类拔萃的人物、仕途”;欧美寓意桂枝“光荣、荣誉”
桑树:寓意“母爱”;欧美寓意桑树为“智慧”红枫:寓意“丹心”“老有所为、老当益壮”
月季、菊花、香石竹、唐菖蒲:友谊长存(四大切花)。…
第六章花卉与中国文学
一、花卉与诗词歌赋:按照中国咏花诗词所表现诗境的不同层次,可分为物境、意境、情境、悟境四类:
1、物境:表现感官、感受。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写杜鹃花的红艳。宋代章质夫的《水龙吟》“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飘飞。
2、意境:审美对象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含蓄深沉、耐人寻味。陆龟蒙《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3、情境:移情作用,将自身内心情感托之于花卉形象表达出来。采用比兴寄托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悟境:托物寄情言志,情景交融,情理双兼。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上述四类咏花诗词,仅物境一类侧重于表现花卉的客观自然现象;意境、境和悟境三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情感,佳作最多,艺术价值更高。当然,在众多的花卉诗词中,物境、意境、情境、悟境是不会分开的,情景交融的情况也很常见。苏东坡《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二、花卉与文学名著:以花卉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颇多名篇体作。汤显祖的《牡丹亭》、评剧《花为媒》、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红楼梦》里有名有姓的年青妇女120余人,花草、树木、藤蔓共130多种,很多地方花是人的影子、人是花的代身,作者写到各人个性气质的姿容品貌各异的花,诸如富贵的花、清幽的花、斗寒的花、迟谢的花、娇嫩的花、带刺的花;更把人带到了由那含苞的花、盛开的花、结子的花、解语花、并蒂花、楼子花,以及鲜花着锦、浇花葬花、花魂默默等构筑成的情趣迥异的艺术境界。作者还别出心裁地将几十种名花佳木“配置”在大观园里,将几十首吟花诗词统一在小说中,喜则以花为戏,悲则以花志痛,恰倒好处地将花卉的自然美转化为文学的艺术美。主要采用以下表现形式:第一,艺术手法,以花名人、喻人。《红楼梦》人物名称中,以花命名最多,有近50人。第二,以花的自然环境暗示人物性格。曹雪芹善于将人物和由他设计的大观园里特定的花木联系起来,以花的自然环境暗示人物性格。宝玉的怡红院:“院中点缀几块山石,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林黛玉的潇湘馆,其特点是:“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薛宝钗的蘅芜院内,一株花木都没有,全是奇藤

异草,虽味芳气馥,却给人一种冷不可近之感。第三,借花木抒发情怀。让人物通过赏花、供花、画花、咏花、赞花等情节,借花木抒发自己的情怀,最典型、最有意境的画面要数“黛玉葬花”
三、花卉文学与花卉审美:有关花卉的文学作品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同时丰富了对花卉的欣赏内容。文学艺术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运用比兴、征、联想、寓意等表现手法,来形象地渲染、夸张和集中花卉的美,熏陶感染人们的意识,使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趣味,随着这种影响和引导而变得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给花卉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赋予它们以“观念形态的意义”给它以意识即情感、想象上的“人化”,从而使花卉美从由它的色彩、形态、香味、质地等自然特性构成的客观自然属性的美凝聚升华到主客观相统一的自然意态之美,亦即通常所讲的“风韵美”。从而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不仅如此,有关花卉的文学作品还同时丰富了对花卉的欣赏内容。对于特定的花卉种类来说,如果有关的诗词歌赋、历史传说等越多,亦即其文学背景愈丰富,那么,可供观赏者联想、想象的余地也就愈宽广,就愈具审美欣赏价值。
综上所述,花卉与文学历来即有血缘关系。形形色色的花卉草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花卉在文人的笔下更具风采。这种被融进诗意和故事情节的“人化”“情化”“心化”了的花卉,又给人们带来更为丰富更为崇高的美感。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文人学者前来一睹为快。从这层意义上说,以花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还起着“旅游向导”和“广告”的作用。这些骚人墨客在欣赏感慨之余,即兴题赋,继而又产生更多、更动人的文学作品。
第七章花卉与中国宗教
一、道教与花木:中国的道教,一是带有浓厚的万物有灵论的色彩,二是带

有浓厚的泛神论的色彩。认为有物即有神,有形即有神,甚而气、色、光都有神。作为万物之精华的花木,当然就有司花之神—花神。陆龟蒙:“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牡丹仙子的传说。中国民间的八仙。
二、佛教与花木:花木与佛教的关系比之道教似更为密切。佛教文化所涉及的花木种类也有不少,如莲花、茉莉、忍冬、石榴、瑞香等。
莲花:佛教的象征,在所有花木中,莲花与佛教的关系最为密切。莲花得到佛教的青睐,除本身的特殊品性,还与古印度的风土民俗及人们的审美意识、佛教的教义有关。
中国自古即有喜爱莲风尚,因此,随着佛法的传入,人们很自然地把莲与佛教联系起来。在虔诚的信徒心目中,佛即莲,莲即佛。我国各地的禅寺丛林,不仅普遍凿池引植莲花,敬以圣洁之花;而且,在有关佛教的建筑和艺术品中到处可以看到莲花图案。甘肃敦煌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佛教四大圣树:茉莉:王十朋《茉莉》诗“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范成大“千里移根自海隅,风帆破浪走天吴。”瑞香:原是庐山锦绣谷深林草莽中野生的一种异花,早在一千多年前即为僧人引种栽培。忍冬:老叶于秋冬枯落后,叶腋间又簇生新叶,常为紫红色,凌冬不落,故有“忍冬”之称。由于春夏天花不绝,黄白相映,故又名“金银花”忍冬具有越冬而不死,可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艺术上。以忍冬花的植物花纹作图案的佛教装饰,在东汉末期佛教传入我国后就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流行。石榴:石榴图案是被神化的形象,它常与比作圣树的棕榈叶和圣花莲花结合在一起。
三、寺院中的花木与园艺:中国古代寺院中园艺事业的发达也从另一侧面反

映了佛教与花木的关系。
晋—唐时期,我国各地的寺院园艺已高度发达,大多建立花圃、果园、菜园和药圃。杜甫“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中国古代寺院中的园艺,在对新的植物品种的引种驯化上也做了许多工作。玄奘自印度回国时携印度的几种奇异花木。
中国古代寺院植物栽培事业的发达,不仅加强了寺院的经济基础,保障了自身的食物、药物供应,也保持了水土,防御了自然灾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美化寺院环境。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王维:“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第八章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第一节梅花鉴赏与文化
梅花:花魁(杨维帧:“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鉴赏:陈俊愉教授对中国梅花品种分类:3518型。
梅文化概述:饮食文化、观赏文化、人格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包括梅诗、梅词、梅画、梅曲、梅邮、梅俗、梅联等。
梅花原产我国。古人最早对梅的注意并不是它所开的花,而是它结有酸果。《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诗经·摽有梅》记载“抛梅求婚”的民间故事。对梅花的爱赏,可以追溯至先秦。南朝刘宋时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春秋时期野梅已引种驯化成家梅。到汉代,单是皇家著名的上林苑就有朱梅、紫花梅、紫蒂梅、同心梅、侯梅等名目,这些梅花异种属于珍贵的观赏木范畴,食用价值方面的考虑是退居其次。千百年来,梅花品类日繁,范成大《梅谱》

王象晋《群芳谱》、陈淏子《花镜》,难以寻检统计。
周瘦鹃认为自该推绿梅为第一。不过,从常见色来说,梅花是以红、白二色名世。韩偓冻白雪为伴,寒香风是媒,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高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古人赞赏梅花,除了色香外,还特别注重其枝姿的美和韵味。明代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提出“梅韵四贵”“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爱梅成癖,人称梅妻鹤子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日日与梅林相伴,可谓乐得其所,深切体味出梅花的韵致。
玩花弄草,要讲究情境,这又是国人独到的造诣。宋人张镃《梅品》中列举26种宜与梅花相映衬的幽境雅物: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烹茶、美人淡妆簪戴,反映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梅于南北朝时始以花闻天下自刘宋鲍照首开咏梅文人诗的先河,之后,梅花芳名大振,咏梅之风亦由此长盛不衰。历史上流传与梅花有关的故事: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梁诗人何逊、宋人林和靖。
宋代起,画梅大家多了起来。杨无咎、赵孟坚、王冕。
大致说来,两宋之际是梅花显贵的分水岭:北宋牡丹称雄,南宋则梅花居尊。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南宋时期,梅花成为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范成大《梅谱》。人们并开始称它为花魁,取其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

春回(卢炳《汉宫春》词),有先天地而春、管领群芳之意。从此,梅花的地位居高不下。
我国是梅花的故乡,赏梅胜地极多:南京梅花山、苏州邓尉山和元墓、浙江超山、无锡梅园、杭州孤山、上海莘庄公园…
第二节牡丹鉴赏与文化
牡丹:花中之王(唐代徐凝:“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鉴赏:周家琪410型。
牡丹文化概述:牡丹原产我国,是一种较耐寒的花木,南北各地均有分布,而以江淮流域的载培最为适宜。欧阳修提到:洛花以谷雨为开候洛花即指洛阳牡丹。故牡丹又有谷雨花俗名。只是从唐代开始,牡丹才被视为奇赏,此前名声并不显赫。
关于牡丹的初名,今学界多以为称木芍药其实牡丹最早是作为药物见载于秦汉时代《神农本草经》中,即关于丹皮介绍。直到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记录的大黄牡丹汤方,出现牡丹一名。可见,牡丹一名早在东汉即已出现。
南北朝时期,牡丹进入观赏领域。也就是这一时期起,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开始人工栽培。牡丹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它具有非凡的美艳状貌与气质,而这一切又有赖于许多代花工艺匠长期精心地选种、培育。王应麟: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牡丹在隋炀帝时发迹,进入宫廷,但只是群芳中一枝,尚未获得后来的荣宠;牡丹真正的大繁荣局面出现在唐宋时代。
唐代,牡丹首先受到皇帝的青睐。高宗皇帝召聚群臣宴赏双头牡丹。武则天

下命令将家乡的牡丹佳品移植内廷。玄宗与杨贵妃乘夜游赏沉香亭前牡丹,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唐文宗还专门打听在京城传唱的牡丹诗中,谁的诗为第一,得到的回答是,中书舍人李正封,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从此,牡丹有国色天香美誉。
帝王的知遇,朝野的推重,令牡丹身价扶摇直上。“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唐代柳浑“此物疑无价,当春独有名”(唐代裴说)
北宋时期,牡丹有花王之称,培植中心则由长安移至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和《洛阳牡丹记》、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有专门记述。
南宋,虽有梅花后来居上,毕竟花期各有所限,你占你的春消息,我候我的养花天,每至暮春,牡丹开处,观者云集。明清二代,牡丹先后在亳州、曹州兴起,盛况不减前朝。
第三节菊花鉴赏与文化
菊花:高风亮节(东晋袁崧《菊》“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菊花鉴赏:中国园艺学会将秋菊中大菊分为平瓣、匙瓣、管瓣、桂瓣、畸瓣,30型。
菊花文化概述:菊花原产我国。《礼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山海经》记载:“女几之山,其草多菊。《埤雅》“菊本作蘜,从鞠,穷也”,一年花事到菊花开后就穷尽了。
三代以前,作为野生种的菊花尚未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到了战国时期,才

有根本改观。屈原作品首次为菊花价值作了两方面的提示:一是在审美方面,《离骚》“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将菊花与他作品里再三受到推崇的幽兰并列起来加以礼赞。二是食用方面,《九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秦代以后,以菊花为食的记载多起来。《神农本草经》“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重阳节的主要风俗内容“佩茱萸、食蓬饵(菊糕)、饮菊酒”
菊花有观赏菊与食用菊之分。宋代景焕《牧竖闲谈》中说:“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今日真菊,据现代烹饪专家聂凤乔先生研究,是指菊花涝(脑),有可能就是当年之甘菊。
可能最初只是基于其食用和药用的价值,人们开始了菊花的种植,因野外的采摘既分散又量少,不能再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量了。而人工的种植,通过精心的护理、选育,更新了菊花的品种,变得美丽动人起来。魏人钟会《菊花赋》中称赞菊花有五德:“圆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晋代陶渊明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一经陶诗品题,名声大振,东篱成了陶渊明和秋菊的代名词,陶渊明也成了热爱菊花的代表。
从文献上看,魏晋以前,菊花似只有黄色一种,故它常被人们称为黄花,这是使用得最为普遍的别名,尽管后来菊花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花色品种。北宋出现第一部菊花专著《菊谱》,作者刘蒙。此后,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范村菊谱》、沈竞《菊谱》、史铸《百菊集谱》、杨维桢《黄华传》、王象晋《群芳谱》、陈淏子《花镜》…
古代,菊花常见的是秋季开花,因称秋菊。然而随着菊艺的发展,菊花的种

类既多,习性亦有了很大变化:而今,无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以及五月菊、六月菊、七八月菊、九月菊都已是常规的栽培品种,而且我国南北温度差异大,菊花的花期更是前后不同,再加上通过人为的控制日照、气温和湿度等方式,花期还能提前或延缓。唐代黄巢《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艺术上的这种浪漫主义想象,作者当时可能并不当真,然而经过千百年园艺上的培养改造,这一想象竟已成为现实。
人们赞叹菊花的美,赞叹它遗世而独立的风姿,当万木萧疏、群芳凋谢的金秋时节,惟见它凌霜不惧,傲然独放,人们因此赋予它许多人格化的崇高品节,如高洁、傲岸、超拔、隐逸、幽独、清奇、素雅、冷艳、刚毅、坚贞、无畏等,在它身上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在诗词歌赋散文中常见歌咏。朱淑真《菊花》: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第四节兰花鉴赏与文化
兰花:花中君子(《孔子家语》载: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兰花鉴赏:“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国兰:我国兰花大多是地生兰,主要产于我国,故地生兰又被称为中国兰。它包括农历正月前后开的墨兰,正月至二月开的春兰,三至四月开的蕙兰(夏兰)六至八月开的建兰(秋兰),九至十月开的寒兰等,有上千种园艺品种。花小、少,色清雅不艳,幽香、淡雅、朴实、含蓄。
洋兰:泛指除了国兰外的兰花,其实并非全部原产西洋,常见的有:卡特兰属、兜兰属、石斛属、大花蕙兰、蝴蝶兰属、文心兰属等,讲究花型花色,大多是附生兰,多附生在树干、枝条、岩石上,有空中花卉之称。栽培需较高的温度

和湿度,是当今世界上流行的花卉。
兰花文化概述:朱国桢《涌幢小品》载:“梓为百木之王,牡丹为百花之王,葵为百蔬之王,松为百木之长,桂为百药之长,而兰则为百草之长。
兰以香名世。群芳谱中,芳香型的花卉是很多的,诸如梅花、茉莉、玫瑰、栀子花、夜来香、玉兰、桂花、水仙等,都很出名。然而兰花之香,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众花之冠。早在春秋初期,兰花已有“国香”之称,《左传》记载:“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宋代黄庭坚:“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此外兰还有“王者香”“香祖”“第一香”等别号。
东汉蔡邕《琴操》的王者香记载“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伍也。”本意是“兰应当为王者提供香气”,即兰花应该是国君欣赏的高级花卉,是为自己将来应该当上宰相、辅佐国君的角度设喻的。但在后来的兰学著作中,被改为说孔子称兰为“王者之香”,以示兰花幽贞雅淡,芬芳袭人。
兰香至少有两大特点:一是氛氲浓郁,却烈不刺鼻。二是溢荡悠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古人视兰香为“幽香”,进而称兰为“幽兰”,即与此有关。上述两个特点,缺一不可,唯同时集于一身,方能造就出兰花的不世之香。瑞士化学家凯塞博士《兰香》著作,阐述兰香所含有的上百种微量化学成分的逻辑组合关系。
古代,“兰”字又指一种属于菊科的多年生香草,别名“蕑”,这是在旧籍中最易发生混淆的两种植物。《诗经》载:士与女,方秉蕑兮。据宋代大学者朱熹《离骚辩证》分析:“古之香草,必花叶俱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佩。今之兰蕙,但花香而叶乃无气,质弱易萎,不可刈佩,必非古人所指甚明。”朱熹运用的是逻辑的方法,他抓住菊科的兰草“蕑”有枝梗,而兰科的兰花无枝梗的特征,

推论前者可以刈和佩,而后者则谈不上刈佩,这就提供了一个分析前人在不同场合所说的兰究竟为何物的依据。
例如,《春秋传》讲“刈兰而华”《楚辞》讲“纫秋兰以为佩”,指的都是兰草而非兰花。明人李时珍就接受了这个观点,《本草纲目》《离骚》言其绿叶、紫茎、素杖,可纫、可佩、可藉、可膏、可浴;《郑诗》言士女秉蕑;应邵《风俗通义》言尚书奏事,怀香握兰。《礼记》言诸侯执薰,大夫执兰;《汉书》言兰以香自烧”所提到的兰,均为兰草,具有多种实用和疗疾功效,决不是兰花所能混误取代得了的。这些辨析,其中利用了药物学的知识。
不迟于战国时期,古人开始人工栽种兰花。屈原《楚词·离骚》记载:“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惠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侯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南宋张淏《宝庆续会稽志》载:“勾践种兰渚山”
兰又不单以香而见胜。人们在与兰花的亲近熟悉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称三友,挺挺花卉中,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唯兰独有之。一家之言,大可不必与之计较。
爱兰成癖的观兰家明人张子薪。兰是文人的花。兰有君子之德,人们便将兰花称为君子。画家爱将梅、兰、竹、菊并列。
人们爱兰、崇兰、育兰、颂兰,因为它芳香自许,姿态高雅,德操特立,一向是庭院居室中珍贵的观赏花卉,给人以审美意义上的、精神上的愉悦、慰藉和享受。
第五节月季鉴赏与文化
月季:花中皇后(杨万里: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月季鉴赏:现代月季大致分为六大类:杂种香水月季、丰花月季、壮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和杂种长春月季。
月季文化概述:蔷薇科常绿或半长绿直立短灌木,花期漫长。宋代宋祁《益部方物略记》谈到蜀地月季花时说: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花,蜀少霜雪,此花得终岁,十二月辄一开,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长开不衰的特点: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宋·杨万里)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宋·苏东坡)一从春色入花来,便把阳春不放回(宋·徐积)“一枝才谢一枝妍,自是春工不与闻。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悴片时间。(宋·朱淑真)
直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止,这五百多年间,月季几乎无甚变化,基本上是红色花瓣,青茎长蔓,月季不靠品种上的变异,就以它天然的美艳,迷倒了不少人(北宋徽宗皇帝赵佶)
月季红苞逐月,四时长春,且花容娇艳,香味浓郁,集这些优点于一身,世间之花几无比拟。宋代·陈景沂浩叹:天下风流月季花!这是一个新颖别致的品评,也是有史以来此花所赢得的最高称誉。后世文人赞同这一说法。清代孙星衍:才人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
月季原本只有不多的数种,大约到了清代,由于园艺家运用改进了的变种之法,月季的品种才愈变愈多。当时月季的上佳品类有:蓝田璧、金鸥泛绿、虢国淡妆、赤龙含珠、六朝金粉、水月妆、晓风残月、姣容三变、银红牡丹、国色天香、飞燕新妆…
早在宋代,月季花由我国经海路传至印度、斯里兰卡,以至后来全世界,在国外有花中皇后美称。今天,已成为世界流行的主要月季品类。据统计,全

球的月季花现已有16000个品种以上。
英国著名月季专家格莱斯《月季种植大全》“在当今月季的血统里,一半是中国的血液。
第六节杜鹃花鉴赏与文化
杜鹃:花中西施(白居易《山石榴》“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杜鹃花鉴赏:根据花期分:春鹃、夏鹃、春夏鹃、春秋二季性杜鹃花杜鹃花文化概述: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后世写诗,多引用杜鹃啼血滴而成花的典故,多见红色杜鹃花。
杜鹃花花色其实很丰富。古人最早记述的杜鹃花是黄色的,其名羊踯躅。杜鹃花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半常绿乔木或落叶灌木,花色除了红、紫、黄、白外,还有淡蓝、浅绿等色,春夏两季开花。全世界约有八百余种,主产于中国、菲律宾、印尼等地,而中国就独占六百五十余种。今天,除新疆、宁夏以外,各地都有野生分布,而贯穿滇、藏、川的横断山脉一带,种类最为集中,是全世界杜鹃花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大约到了唐代,野生杜鹃花才被引种到城中去,并引起世人尤其是文人的注意。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唐朝宰相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中说他于未岁又得稽山之四时杜鹃。白居易对杜鹃花的热忱《山石榴寄元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无闲事,山下劚得厅前栽。烂漫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从此,杜鹃花便争得美名“花中西施”,传诵至今。《喜山石榴花开》诗: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

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还有《山石榴花》《戏问山石榴》《题孤山寺山石榴花》《山石榴花十二韵》《玉泉寺南三里涧下多漫红踯躅繁艳殊常感惜题诗以示游者》
古代,杜鹃产地以蜀中较为出名。到明代,《草花谱》作者高濂仍认为:鹃花出蜀中者佳,谓之川鹃。花内十数层,色红甚。花瓣堆叠,色红如血,特色鲜明,号为川鹃。此外还有浙江宁波的四明杜鹃、四时杜鹃等。经过现代植物学家调查,已知我国的杜鹃花以长江向南种类较多,长江往北则很少,而以云南最多,西藏次之,四川排位第三,距此中心越远,种类就相应递减。明清时期,有关云南杜鹃的介绍才开始多起来。
第七节山茶花鉴赏与文化
山茶:花中珍品(南宋陆游诗:“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山茶花鉴赏:品种5000余,我国约300余(云南约100多)
山茶花文化概述:山茶原产我国南方,大约在隋唐时期,山茶已由野生进入人工栽培。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亦有。山茶花叶似茶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绯,十二月开。”唐代初年,日本便从我国温州等地引进了山茶的品种。山茶花多为红色,有浅红、深红、紫红等,唐人所见所赞不能越此范围。
自宋代起,栽培山茶之风更盛,品种日见繁多。吴自牧《梦梁录》中透露南宋临安引种培育的山茶品种有“罄口茶”“玉茶”“千叶多心茶”“秋茶”等名目。吟颂白山茶花的诗文增多,曾巩《以白山茶寄吴仲庶》、范成大《玉茗花》黄庭坚《白山茶赋》等。山茶异品,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东西马塍色品颇盛,栽接一本有十色者,有早开,有晚发,大率变物之性,盗天之气,虽时亦可

顷有接花诗:‘花单可使十色黄,果夺天之造化忙’
宋元以来,品种之多,品名之雅,难以胜计。山茶花大形胜,雍容华贵,有牡丹之姿,却始开于初冬,这与牡丹迥然有别。故人们夸它:“腊月冒寒开,楚梅犹不奈”(宋·梅尧臣)。花期漫长,连开数个月,陆游:“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曾巩:“山茶花开着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清初李渔《闲情偶寄》大赞山茶花: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花戴雪而荣,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也。
山茶中以云南山茶风韵最胜。冯时《滇中茶花记》载:“茶有数绝:一、寿经三四百年,尚如新植;二、枝干高竦四五丈,大可合抱;三、肤纹苍润,黯若古云气罇罍;四、枝条黝纠,状如塵尾龙形;五、蟠根轮囷离奇,可凭而几,可藉而枕;六、丰叶森沉如幄;七、性耐霜雪,四时常青;八、次第开放,历二三月;九、水养瓶中,十余日颜色不变。”基本把它的优点概括了出来。
第八节荷花鉴赏与文化
荷花:出水芙蓉(周敦颐《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荷花鉴赏:莲属有2个种:一是荷花,原产中国,也称中国莲,花粉红色;一是美洲黄莲,花黄色,原产美洲。
荷花文化概述:清人李渔《闲情偶记》“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荷花的中心原产地在中国,河姆渡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

荷花很早见于载籍。《诗经》记载: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玩花池、汉代御苑桂台以北的淋池、三国魏宫的芙蓉园池、西晋东宫的玄圃池、南朝乐游苑的御池、隋东都洛阳西苑的御池、唐长安大明宫的太液池、宋元丰年间落成的掖庭水殿、元代的上苑海子、明清时西苑三海、颐和园昆明湖、圆明园福海及承德离宫避暑山庄御池等,均栽有荷花。
值荷花开放之时,文人们往往将它与对镜的佳人、出浴的美女、凌波的仙子作比,如比之于西施、杨玉环、洛神、娥皇、女英、毛嫱、卓文君、大乔、小乔、湘妃、姑射神女、华山仙子、麻姑、嫦娥、龙女、水宫仙子等。
荷花全身各部位有不少专名。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词典《尔雅》释云:荷茎称叶称花称菡萏根称藕芽称莲蓬称莲子称,莲心称。荷的全身都是宝,除了可供观赏外,藕、莲蓬、莲子、莲叶甚至莲花皆可食用。
作为可食用的重要经济作物,江南一带每年农历六七月的莲子、八月的莲藕成熟之日,荷农就要泛舟采莲子,成了夏秋时节民间的一大景观。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人们爱莲,竟发奇想,说荷花生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当然毫无根据,不过老百姓却信以为真。清朝的苏州,每逢是日,苏州仕女倾城而出,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二里许的荷花荡,以观荷纳凉、给荷花祝寿。顾禄《清嘉录·荷花荡》中有描写:“是日,又为荷花生日,旧俗,划船箫鼓,竞于蓟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沈朝初《望江南》词:苏州好,廿四赏荷花。黄石彩桥停画鹢,水晶冰窖劈西瓜。痛饮对流霞。这一民间风俗旧时盛行江苏水乡,在南京这一民

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第九节桂花鉴赏与文化
桂花:秋风送爽(洪适《木犀八绝》“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桂花鉴赏:桂花品种154将其归为四季桂、银桂、金桂和丹桂4个品种群。桂花文化概述:桂花又名木犀、岩桂、九里香、金粟,而以其中的木犀一名最有讲究。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说:“木犀花江浙多有之,清芬沤郁,余花所不及也。一种色黄,深而花大,香尤烈;一种色白,浅而花小者,香短。清晓朔风,香来鼻观,真天芬仙馥也。湖南呼九里香,江东曰岩桂,浙人曰木犀,以木纹理如犀也。然古人殊无题咏,不知旧何名。故张芸叟诗云:‘伫马欲寻无路入,问僧曾折不知名。’盖谓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木犀原是浙地俗称,后来人们才知道当地人说的木犀就是桂花。而到张邦基时代,木犀已是桂花的通用别名了。今天,我们是以桂花为正名的,而在古代,桂花多简称为桂。(区别:樟科常绿乔木“肉桂”。肉桂又称菌桂、牡桂、玉桂、筒桂、管桂、椒桂,夏季开小白花,树皮、树枝可入药)。因此古人以木犀之名称呼桂花,以示区别。不过,桂的这个区别,在古代常常弄不太清。李时珍《本草纲目》将桂花(岩桂)隶于樟科的菌桂之下是错误的。直到清初《广群芳谱》方有准确分辨。
桂花最早也是最闻名的用途是入酒。《楚辞》“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桂酒,据王逸注就是切桂花置于酒中制成。它常作为奉神的祭祀品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例如,唐代郊届歌辞中,《武后太享昊天乐章》有“兰羞委荐,桂醑盈斟”的祭祀仪式,所云“兰羞”即佳肴,“桂醑”即桂花酒。桂花按中医药理而言,辛温无毒,能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制酒饮用,有益于健康。但后来有神化的倾向。

汉武帝时,重建上林苑,苑中种有进献的桂花树十株,此为庭园栽培之始。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下》载汉武帝造桂馆。在神话传说中,桂花最后升格为一株天上长生不老的仙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吴刚伐桂。”南北朝时期,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至少月中生桂的传说已是尽人皆知。
在南方,特别是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还会“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对现实中的桂花作了夸张而传神的写照。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人们看到了超凡脱俗的风标和品格:不与群芳为伍,在金风肃杀、山川寂寥的时节,傲然挺立,凌霜而开,芳蕾万点,馨香悠长,显得是那样的清雅高洁,孤俏幽僻,俊逸从容,与世无争。朱淑真《木犀》“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桂林一枝”作为成语比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者。古代乡试例在农历八月举行,时值桂花盛开,八月遂又称桂月,人们因把考生考中喻为“折桂”并与神话挂上钩,美称“月中折桂”“蟾宫折桂”登科及第者则美曰“桂客”“桂枝郎”,科举考场则美曰“桂苑”等。
桂花有“九里香”之称。邓肃《木犀》诗:“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桂花除入酒,还可点茶,《金瓶梅》提到“香茶木犀饼儿”。此外,桂花糕、桂花甜馅点心都是传统的小吃。
第十节水仙花鉴赏与文化
水仙:凌波仙子(宋代刘邦直:“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水仙别名凌波仙子,其典即出自黄诗。
水仙花鉴赏:水仙属约30种,园艺品种近3000。我国的水仙,从栽培类型来看,有福建漳洲水仙、上海崇明水仙、浙江舟山水仙。
水仙花文化概述:在古代的花历著录中,水仙被列为殿岁花之一,它“前接

蜡梅,后迎江梅。”花期正跨在新春大节前后,唯松、竹、梅等数物可以为伴,因被赞为“岁寒友”
水仙是石蒜科中的代表花卉。单瓣类为“金盏银台”,重瓣类为“玉玲珑”《长物志》“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也有学者认为这话需要加以证实。关于雅蒜,较为可信的是与文震亨同时代的著作陈继儒撰《太平清话》“宝庆人呼水仙为雅蒜。”可以肯定,南宋水仙己有雅蒜之名,其名出自湖南人之口。我国的两湖(湖北湖南)在宋时是水仙的著名产地。刘邦直诗:“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釄倒,只比寒梅无好枝。”是说荆州盛产水仙。
说到水仙在我国的起源、问世,宋人的见解是值得商榷。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奈祗出拂林国,根大如鸡卵,叶长三四尺,似蒜,中心抽条,茎端开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籽,冬生夏死。”今天,我们知,水仙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北非、西亚也有分布。中国水仙是西洋水仙的一个变种。“本生武当山间”不过是引进的水仙,后来可能首先是在武当山落户罢了。
今存最早水仙诗为五代入宋的道士陈抟所作,前此未发现有咏水仙花诗。代特别是自南宋起,由于王朝南迁,水仙这一珍贵的花卉被达官贵人们互相馈赠,逐渐风靡,写水仙的作品多起来了。
·任士林、·姚绶、清·龚自珍等的水仙花赋清一色地以神女作比;继陈抟、黄庭坚后,诗人词客亦同样不能例外。
水仙花神话传说:姚女花、谢女花。
明人张丑《瓶花谱》中将水仙定为最高品级:“一品九命”,与兰花、牡丹、梅花、蜡梅、细叶菊、滇茶、瑞香同列,推崇备至。清代李渔《笠翁偶集》载: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db4061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6.html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