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发布时间:2019-08-04 08:10: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作者:成克刚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2年第01

        邓小平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也强调: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新时期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渗透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下面就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三篇文章,具体地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怎样挖掘课文中法制教育内容,渗透法制教育的。

        一、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则古文。这篇文言文讲的内容大致是:蔡璘,很注重诺言和责任,对情谊很忠厚、笃实。一位朋友将很多钱借放在他那儿没立字据,没过多久,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就叫那朋友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了他。那朋友的儿子感到惊讶没有接受,说:嘻嘻,没有这件事呀,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却不立字据的人呢?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蔡璘笑着说:字据立在心,不是立在纸上,你父亲以我为知己,所以没有告诉你。于是便用车子把钱运到朋友的家中。

        这篇课文后有一道题:“‘券在心,不在纸你赞不赞成朋友这种做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机会。我明确告诉学生,在当今的法制社会这种做法是不行的,还是立字据的好。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立券,为以后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不立券,这也是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打官司也得要凭依据。反过来,如果蔡璘不还亡友的钱呢?那亡友的儿子即使知道父亲借钱一事,那他无法追回父亲的借出去的钱,就算去打官司也无用。因此我们应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cb943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8.html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