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镇江市2019年中考试卷

满分:120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25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2分)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lǎn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c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摘自鲁迅《藤野先生》)



2.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2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7)是故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8)子曰:“___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我有充分的证据认为小王子来自一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一位土耳其天文学
家发现的,比一幢房子大不了多少。
B.想到没儿子继续自己的事业,又不愿家业被祥子占有,得知多数祝寿礼金数目很小,刘四爷开始咒骂,并与虎妞吵起来。
C.格列佛醒来发现自己被利立浦特人缚在草地上,后来,士兵们让他吃肉喝酒,再次陷入昏睡,被抬上机器捆紧送往京城。
D.蒋一轮带学生捡麦穗,在返回学校的途中被大河阻挡,桑桑跳入河中,游到对岸,请来了毛鸭的船,载着大家过了河。
语文试卷1页(共16页)
2)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写出一个四字成语。1分)
那老君到兜率官,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官”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煼chǎo熏的意思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____________”。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
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①林冲为什么来庙里安身?(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简要概括画线句中“这条计”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地势升高,空气层变薄,空气密度变小,5000米的高度,1升干燥空气的质量大约0.7克左右。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适宜,使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在极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稀薄,气压非常低,人类难以生存,也感到不适。比如说,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8848.43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吸入携带的氧气,补充氧气奇缺带来的不适,正是这个道理。1)第①处语意重复,应把_________删去。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把_________删去。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互换位置。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4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
法国消防部门宜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20194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20194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文试卷2页(共8页)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
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6分)
过李处士山居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萧洒
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②萧洒:同“潇洒”。
6.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3分)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
鱼苗二千。比年
视之,头可一斤
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
。伺之,见一獭

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语文试卷3页(共16页)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
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
,余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注释]①畜(xù:畜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tǎ:水獭。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头可一斤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网之,果得三百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问鱼苗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1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用自己的话....
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10分)
训练语感(节选)
叶圣陶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

语文试卷4页(共16页)

-------------

--------------------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作“语感”。
夏丐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是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萎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销融了那样地不舒服。现在看见作者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
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锐敏的人了。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他知道同样叫作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看了上面的例子,可见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选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改动)
13.在如何训练语感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卷5页(共16页)
15.作者对如何训练语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请结合加点的字回答问题。5分)
1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
了。——萧红《呼兰河传》
(榆树怎么会“啸”呢?“冒烟”是怎么回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空明,水中藻
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院子里怎么会有“积水”?又怎么会有“藻荇”?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6分)
塑料花
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我们都欢呼起来。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那几年,合资、独资企业一家接一家入驻小镇,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
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我妈皱眉说,要不,用胶带贴一下?
我大声抗议。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支伤兵一样的花去学校?
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
办法肯定有。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
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我向老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文试卷6页(共8页)

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
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
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
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
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
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来代替了。
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抹黑。咸菜瓶看看手里的花束,又看看我的,可怜兮兮地问,是不是……也差不多?差多了,我摇摇头,一点都不像。我不再理会咸菜瓶,自顾自走了。
黄潇潇也没带塑料花。黄潇潇声称,她家里的花是在上海南京路买的,拿出来容易弄脏。她大摇大摆地走到我们跟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我们乖乖照做了,黄潇潇一下子拥有了一束最大最好看的花。黄潇潇有资格这么做,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级别比我还高。何况这一回,本来安排黄潇潇给外宾献红领巾的,临时换成高年级的两个女生。此刻,黄潇潇正憋着一肚子的火,谁还敢惹她?
我们列队集合,咸菜瓶小心地把花藏在身后,成功地躲开了班主任的眼睛。大家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外宾快到了,教音乐的小周老师走过来,指挥大家最后的练习。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举起花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喊口号。突然,小周老师快步走到咸菜瓶身边,严彩萍同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给老师看看。
操场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咸菜瓶手上。咸菜瓶涨红了脸,嘴巴扁啊扁,像要哭出来。
哇!小周老师叫起来,好美的花!
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的野菊和饱满的油
语文试卷7页(共16页)
菜。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这是老师今天看见的最漂亮的花了,她大声地问咸菜瓶,一会儿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可以吗?
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选自201955日《文汇报》,有删改)
16.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周老师赞美野花17.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根据句式特点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3分)
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小周老师为什么说严彩萍的花“最漂亮”?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末严彩萍“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请具体分析她此刻的复杂心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21.请以“难得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江苏省镇江市2019年中考试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运用

语文试卷8页(共16页)

1.【答案】懒piēwù
【解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识记和区分。【考点】汉字书写及读音。2.【答案】1)山气日夕佳2)感时花溅泪3)心忧炭贱愿天寒4)柳暗花明又一村5)不尽长江滚滚流6)英雄末路当磨折7)学然后知不足8)君子和而不同
【解析】都是一般性默写填空,注意书写即可。比如,不要将“溅”误写为“贱”;不要将“暗”误写为“岸”;不要将“末”误写为“未”【考点】古诗文默写填空。3.【答案】1D2)火眼金睛
3)①林冲居住的草厅被雪压倒了,只好来庙里安身。②派林冲看管草料场,火烧草料场,置林冲于死地。
【解析】1题是泛读内容,分别涉及的名著有《小王子》《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和《草房子》D项中是杜小康请来了毛鸭的船,载着大家过了河。
第(2)题是精读内容,涉及的是名著《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的情节。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后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玉帝派二郎神将其擒住。太上老君一怒之下将他抓进炼丹炉,用三昧真火烧其七七四十九天后却没将他烧死,反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第(3)题是精读内容,涉及的是名著《水浒传》中的“火烧草料场”这一经典情节。林
语文试卷9页(共16页)
冲由于被高俅陷害私带刀入白虎堂,被发配到沧州。由于朋友柴进的关照,他被安排去看守草料场。高俅要对林冲斩尽杀绝,派陆虞候到沧州谋害林冲。陆虞候在多次谋害不成的情况下便想一把火烧了草料场并把林冲烧死。哪知一场大雪却救了林冲的命。【考点】对文学名著内容的把握。4.【答案】1“大约”或“左右”2“由于”或“使”3“难以生存”“感到不适”4“补充”
“缓解”(或“减少”“消除”等)
【解析】由于题干中已将语病明晰化,难度降低。第①句中“大约”和“左右”语意重复,删去任何一个即可。
第②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使”
第③句中“感到不适”和“难以生存”有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应改为“人类感到不适,也难以生存”
第④句中“补充”和“不适”搭配不当,应将“补充”改为缓解。【考点】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5.【答案】1)法国人悲痛;中国人为之惋惜;敲响文物保护的警钟。2)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
3)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世界”)共同的财富(或“宝贵遗产”“瑰宝”“结晶”
【解析】完成时,应紧密联系材料中相关内容。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以及材料二中“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联系《给巴特勒的信》中内容即可,是课内文章内容。第(3)题注意题干中要求“根据材料”。材料二中“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即为答案。【考点】对材料的分析。
文试卷10页(共8页)

二、阅读理解
6.【答案】春季(春天)
【解析】根据“燕衔泥”可以判断是春季。【考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7.【答案】①从门前柳树成荫、菜畦成行可以看出李处士热爱田园生活;
②从白天关门、少有人来可以看出李处士不喜与人往来(或:从有病在身迫不得已才接受别人馈赠的药可以看出李处士不喜与人往来)
③从愿与僧人交往,可以看出李处士超脱(或“厌倦”)尘世的特点。
【解析】完成时,要结合诗歌前三联内容回答,第一联写李处士热爱田园生活,第二、三联写李处士不喜与人交往,只和僧人往来。【考点】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
8.【答案】蕴含了诗人对李处士潇洒生活的羡慕之情(或“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李处士高洁声誉的赞美之情。
【解析】“萧洒身无事”写出了李处士生活得潇洒脱俗,无拘无束,自在乐观。“名高孰与齐”的意思是谁的名声能够和他齐平。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李处士的羡慕,另一方面是对他的赞美。
【考点】对诗歌情感的把握。9.【答案】1)表示约数2)用网捕3)多少4)从前
【解析】完成时,应联系所学知识。比如,“许”可联系《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及《核舟记》“高可二黍许”“向”可联系《桃花源记》“寻向所志”另外,“网”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几何”是古今异义。【考点】对文言文中实词含义的理解。
10.【答案】1)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2水獭固然(或“本来”“确实”吃鱼,怎么(或“哪里”“难道”能吃掉几千斤鱼?语文试卷11页(共16页)
【解析】完成时要注意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同时要注意抓住句中关键词,逐字逐句进行翻译。第(1)句是倒装句,第(2)句中的“岂”解释为“难道、哪里”,是反问句式。【考点】文言文语句翻译。
11.【答案】养的鱼太多了。(答“畜多消谢”或“畜多”“鱼苗太多”也可)【解析】根据“盖亦畜多消谢耳”可得出答案。【考点】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12.【答案】①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②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③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草料的量;④知晓暑月不能给鱼喂草;
⑤知晓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或“状况”
【解析】完成时,要注意题干中的“用自己的话”这一要求。从“鱼多则水色带赤”得出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从“此池可畜二百石”得出根据鱼池大小判断放养多少鱼;从“入草六七担”得出根据鱼的数量确定投入的草的数量;从“暑月大雨后,勿入草”得出暑月不能喂草;“夏热……一无所损”得出知晓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考点】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参考译文】
我家东园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在里面畜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可以长到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重的鱼了。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限。我仔细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无法捕获它。我认为是水獭吃了我的几千斤鱼。
我又在塘桥池畜养了一千八百石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每条约四斤,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第三天浮起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清倒入池塘中,这种情况才停止。到这年冬天,塘中的鱼就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我认为应当捕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

语文试卷12页(共16页)


西乡人在旁边说:“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捕上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我问其中原因,他说:“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我说一千八百石。西乡人说:“多啦!这个池塘只可以畜养两百石鱼,投放六七担草。夏天大雨之后,不能再投放草料,鱼吃了草,肚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夏天炎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季长身体,冬天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不会减少。如果畜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数量越来越少,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
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如果没有西乡人的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
13.【答案】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解析】完成时,可根据标题,也可从文章开头、结尾找关键语句;也可在语段中找出中心句(分论点),并组成一句话。中心论点应是陈述句,不能用修辞手法。从文章结尾可得出答案“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考点】对中心论点的把握。
14.【答案】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证了“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解析】根据“譬如”可知用了举例论证,根据“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可知用了对比论证。
【考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5.【答案】1)大风吹在榆树上,发出响声。雨打树叶,腾起雨雾,就像冒烟一样。2照亮庭院的皎洁月光,就像注满池塘的清水。竹柏的影子,看上去就像交错纵横的水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恬静(闲适)的心境。
【解析】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揣摩文章语言并注意积累。【考点】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把握。16.【答案】采摘野花索要同学的塑料花
语文试卷13页(共16页)
【解析】完成时,先根据已知情节,可判断出“花”是本文线索,然后再根据已知情节判断出横线处所填内容涉及哪些段落,最后根据需填写的故事情节所提供的主语进行概括。答案中应包含“花”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17.【答案】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或“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突出时代风尚”写出了塑料花在当时的贵重,为下文“借花”作铺垫。
【解析】应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由于该段出于文中,所以结构上,可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或为下文某情节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内容上,有“写了……的特点”的作用。
【考点】文章语句(段)的作用。
18.【答案】一连串的短句,呈现命令的语气,表现了黄潇潇对同学傲慢无礼的态度。(或“既要同学的塑料花,又不屑与同学多说话的心理”
【解析】完成时,根据题干,可知从句式这一角度进行赏析。通过阅读,可感知此语句都是短句,节奏感比较强,这和人物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有关。通读文章可知,黄潇潇“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通过“喂”“不行,要这支”,可知其傲慢无礼;“抽一支给我”是命令口气。【考点】对语句的赏析。
19.【答案】严彩萍的花是充满生机的真花,富有自然美,其他的花是塑料的假花;小周老师为了鼓励严彩萍。小周老师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或“善于发现真正的美”“是一个爱美的人”;尊重学生(或“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富有教育艺术(或“善于通过赞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蒙教育”【解析】完成时,一方面要分析花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分析小周老师的人物形象以及这样做的意图。可联系文中“五彩斑斓的……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文末的“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的野菊和饱满的油菜。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这是老师见到的最漂亮的花了……一会儿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可以吗”进行分析。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文试卷14页(共8页)

20.【答案】①严彩萍本来担心带野花会被批评,现在竟然得到赞扬,倍感惊讶;②自己认为很漂亮的野花,却无人认同,此刻得到赞赏,内心充满了对小周老师的感激;③因无塑料花受到指责,在得到小周老师的赞赏后,压力顷刻释放,激动不已,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失态。
【解析】完成时,应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严彩萍为什么“蹲了下去”,为什么“紧紧捂住自己的脸”严彩萍一开始以为老师会责备,但是却获得了老师的表扬,非常惊讶。面对表扬,感到激动和感激。弄清原因后,组织答案即可。【考点】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三、作文21.【答案】略
【解析】此题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目由“难得”和“这样”两个词语组成。“难得”的词面意义为难以获得,用以形容珍贵、稀少,“可贵”的意思。有时也可作讽刺意用。“难得”是一种感受或认识,是不常发生的情况与平常情况对比产生的。“这样”是指示代词,是对事物的一种定性语态。既可指代某种性质、状态、方式或程度等方面,也可代指某种情况或动作,又可指生活中的物、景、人、事。“难得这样”,也就是生活中的物、景、人、事与之前的状态相比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不常见的,使得人们对这种变化产生了“难得这样”的感受。比如,我们在具体行文时,可将发生变化的前后的场景都进行描写,特别是现在的场景,然后突出其不同。在发现不同时表达出“难得这样”所产生的情感,甚至是由此得到的启发或引发的思考。

语文试卷15页(共16页)
语文试卷16页(共16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908c19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2.html

《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