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

发布时间:2019-05-12 18:07: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法律职业的未来发展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读有感

《The End of Lawyers: Rethinking the nature of legal services》

法学院2016级关雅楠

国庆假期的时间,我选择了《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这本书,这本书是之前任课老师推荐过的,初见这本书,我认为自己距离“法律人”还很遥远,距离“明天”也很遥远,其中涉及到的大量法律策略术语还有新兴技术名称也让我没有看下去的勇气。但是如今再拿起这本书,发现它对于初入法律大门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重生与毁灭只在一瞬,我们站在门口,仿佛身处风口中,但不知道该去向何方,不知道风来的方向究竟是机遇还是风险。这本书不同于之前看过的分析法律入门问题、透析事实中法律现象的“实体法”,更像是作者预测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法律业冲击的趋势对法律人提出一系列建议的“程序法”,帮助我们了解法律职业未来的走向,朝着更加清晰和光明的“明天”前进。

本书作者为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萨斯坎德,他同时是跨国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政府机关中的独立顾问。翻译者为清华大学法学学士,牛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在牛津互联网研究院曾师从本书作者。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作者为未来的法律人和法律教育者而写,主要讨论法律职业和司法制度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解读了颠覆性变革中法律行业的走向,还给出了专业又清晰借势取胜策略,为心忧前程的法律人提供了指引。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法律市场的巨变,简述了作者关于未来法律服务的观点,介绍了一系列颠覆传统律师工作方式的技术;第二部分为新图景,描绘作者所预测的新的法律图景,分别讨论律所、企业法务、法官和法院工作面对的挑战和可能出现变革。第三部分为年轻法律人的前景,作者追问未来会出现的新工作和雇主,提出了训练下一代法律人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部分 法律市场的巨变

作者开篇指出,“法律市场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变动之中”。这毫无争议,互联网模式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颠覆了全世界大部分行业的传统模式,并且发展出很多新兴职业。谷歌的埃里克·施密特所言:“我们现在每两天创造的信息量相当于文明开端直至2003年人类创造的信息总和”。作者认为,法律市场的变革主要是由三股力量来驱动。

事多钱少的挑战:客户负担不起以传统方式提供的法律服务,中小企业也无法承受巨额的法律服务费用,很多大的企业也面临缩减法律服务开支的问题。但是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又是只增不减。

执业泛化: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国家,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是律师事务所和有执照的律师。但是法律服务的全过程目前已经有部分被分解,并且部分由非律师机构提供。书中提出“不少人奔走呼吁,要求放宽法律法规对法律服务主体资格和组织形式方面的限制,本质上就是要求法律执业资格宽泛化”。目前我国备受瞩目的司考改革,即明年将实行的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中,完善了法律职业资格制度,推进了法制工作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这虽没有直接满足本书中法律执业资格宽泛化的要求,但是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提高了法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呼吁者还允许设立新的法律服务机构形式,称为“替代性商业结构”。非律师可以持有并运营法律服务机构;允许私募基金或者风险投资之类的外部投资人...并且英国有大律所,已经大胆吃螃蟹,计划成为英国第一加上证卷交易所挂牌的律师事务所”。这些新兴的形式,给法律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业精神。中国正在大力实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法律行业也利用互联网开展一系列创新,而这种创新大多体现在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推动标准化的实现,将一切问题数据化,提高内部效率。而不是对律所的体制进行深层改革,这与我国国情政策也有关,创新需要对传统规则进行挑战或改变,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不断演化发展的现实中,我们应该思考能否借鉴英国这种“替代性商业结构”积极有用的一方面,增加律所的竞争力,刺激中国律所的改革。

信息技术:法律行业接受新体系比较慢,但是技术大潮对法律业的冲击无可避免。作者认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给律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兴技术带来的超越人工的处理能力及效率必将给很多低效能的工作方式和人带来挑战。作者写作本书是在2012年,5年间,整个世界不停歇的变化着,其中提到的人工智能(AI)的发展更是发展迅速,作者提出未来可以由AI解决大量高难度的问题,目前已经有科技公司研发出了法律业使用的类脑智能,能够模拟人脑神经元工作原理,既具备人脑的学习能力,又具备强大的特定运算能力,模仿人类大脑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的感官信息,关键是便于携带而不需要互联网,法律工作者可以方便携带安装类脑芯片的超级计算机,随时随地接受AI的帮助。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很多在社交网络上活跃的法律工作者,普通公众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咨询法律问题,了解法律知识;律所利用微信进行推广,能够更直接面对潜在的消费者和潜在的客户;法院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接受监督。通过这种方式,将法律拉下高高在上的神坛,让民众知法懂法,让法律真正成为民众的保护伞。我身边的很多学长学姐老师都在经营着自己的“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发布自己原创文章,进行普法活动。浙江大学也发布新规:浙大在校师生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核心期刊刊发,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用一颗开放的心,发现和抓住新的机遇。

之后作者提出面对了这三重驱动力带来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变动中制胜。

减少收费。他指出“法律传统服务中按时间收费制度是对效率的反向激励,奖励了那些完成任务花时间更多的律师,惩罚高效办公的律师”。按时间计费导致律师按投入收费,而不是最后的产出这对客户也是不公平的。

替代性费用安排。目前很多律所也发现了“小时费率”漏洞,提出采用固定数额或最高限额来收取,更有激进的律所提出“按价值收费”,即用各种方式计算服务带来的价值而不考虑时间来收费。而我国大部分律所并不采用“小时费率”,中国各地对于律师收费规定各有不同,有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计时收费等方式。各省一般都颁行了律师服务政府指导价,规定了收费标准。但我国也同样存在“事多钱少”的难题,大部分客户还要面对高昂的诉讼费用,作者提出的“替代性费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两条制胜策略,效率策略和协作策略。前者要求我们寻找削减法律服务成本的方法,后者提出让客户分担某些法律服务的成本。移动互联网时代已来,科技化、信息化、组织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推动法律服务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协作策略和我国的思路有所不同,随着工业化流程的推进,我国所有与法律服务相关职业的人正在形成新的共同体,构建中国法律服务业的新生态圈。本书中提到的协作策略是律师与客户共同分担某些法律工作的成本,这对法律行业也是一个本质的创新。

作者还提出了法律服务的大宗商品化这一概念,法律服务的大宗商品化与传统量身定制的法律服务相区别,作者提出了法律服务的演进:量身定制—标准化—系统化—分包—大宗商品化。法律服务与智能流程管理相结合,将过程自动化、流程化。以及不同的工作方式,将诉讼过程分解、采用替代性处理方式和多头处理。数据表明,我国电商法务面临着案件量快速增长、沟通成本高、规范模糊滞后的挑战。案件呈逐渐增长趋势,需要提炼具有标准化、可复制化的诉讼案件,将流程进行拆解,流程进行拆解,这样能利用较少的时间处理大量的同质的案件。集团性诉讼案件中,基础性工作占用法务的大量时间,如果将案子拆分成几十个各环节,每个环节会有不同角色的参与,包括法务、律师、专业运营人员,甚至还有法官。如果我国引入这种新颖的服务模式,那么就不再是传统的单个律师面对客户,量身制定案子,而是将法律工作放入流程采用外包方式。这有利于我国法律服务的成本下降,减少工作时间,提升案件解决的质量。

作者详细列举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法律技术。一一介绍了自动文件组装、无间断互联、电子学习、在线法律指导、法律开源、封闭的法律社区、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嵌入性法律知识、在线纠纷解决、智能法律检索、大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的问题解决共13种新技术,作者在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他提出的这些技术很多已经进入法律市场或者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比如“自动文件组装”,即文本的在线自动生成。对于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文书可以通过系统的研发实现用户自动组装和生成,随着自动组装组件的完善,依托专业的法律知识及大数据,以后也会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现在很多及律师团队都自己开发或者购买了项目管理系统,对律师事务所的日常及案件等进行流程化管理。“大数据和智能法律检索”,大数据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了,在很多其他行业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在分析客户习惯,挖掘客户需求,预防各种风险等。在法律行业,随着开放法律资源的增多,大数据能供给法律人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我相信随着跨界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发展,颠覆性的技术会不断涌现,成为法律人的垫脚石,推动整个行业的长足发展。

第二部分 新图景

律所的未来

作者对律所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合理预测,追求更加快捷、高效、质量高的工作。但是目前大多数律所面对变革依然止步不前,幻想经济形式会反弹,希望历史会倒退,然后一切如旧。对于国际精英律所,倘若新挑战者入局,给市场带来新的选择,其对案件量身裁定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中型律所面对的则是一个机遇,他们可以抓住客户对大型所昂贵价格的不满,着力建立名声、品牌和能力,专精某一领域;而那些仅有少数合伙人的小型所,除非有区别于其他律所的优质专业化服务,否则它们难以继续维持下去。目前我国律师队伍远不能满足法治中国的要求,法律人只有保持专业化的服务、明确自身竞争力才能在技术压力、同行竞争、全球竞争的格局中保持一席之位。市场的巨大变革,任何律所都很难独善其身,把握发展趋势,适应这个时代才是最好的选择。

企业法务律师的角色转变

作者对企业法务律师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企业法务律师如果能给企业带去更多价值,超过其他法律服务提供者,那么这一行会更加的兴旺发达。作者预测企业法务将面临一场渐进式的革命,分为否认、改变处理方式、颠覆这三阶段推进。将简单明了、流程化的工作用前述所说的替代性法律和外包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

法官、信息技术、虚拟法院、在线纠纷解决

目前法院引入了大量信息技术用来改善日常工作系统,除了这些初级应用,作者还提出可以将司法工作也进行分解和多头处理,配备司法助理,形成替代性等新的改革思路。要相信信息技术对于司法工作的驱动力。但是“让计算机完全取代法官的工作,既(技术上)不可能,也(原则上)不应该。法官审理疑难案件的过程,尤其需要决断复杂的原则、政策、道德问题时,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前及可预见的计算机系统的能力范围。”不论技术如何发展,法官的逻辑推理能力、社会生活经验、伦理道德观念,都是无法由技术取代的审判核心要素,所以法官不必担忧自己的饭碗会被智能技术取代。作者尖锐的指出,法院在电子工作和信息管理方面发育迟缓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政府与财政投入不足,二是司法部门未能成功采购和部署大型技术项目,法院系统陈旧,运作迟缓,应该得到政府的引起重视。不可否认,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虚拟法院、在线纠纷解决、电子提交、庭审文件展示、电子证据呈示等绝大部分在当代中国的法院已经逐步实现,远程视频提审、远程开庭正对应着“虚拟法院”;法院推出的网上法庭对应在线纠纷解决机制;而数字法庭系统,早就实现了庭审的文件展示和电子证据呈示。甚至司法网拍、案件进程查询系统的手机客户端、案件信息的数据检索系统,都已经陆续进入法院。我们司法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并不落后,但是这一切还需要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信息技术是法院工作效率强大的驱动力,实践中还存在着作者所说的电子工作发育迟缓,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我们这一代的法律人不断进行进行变革,增加技术投入。

第三部分 年轻法律人的前景

法律人的新工作

针对上述法律服务及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作者认为未来对传统律师的需求会减少,描述出了未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法律职业外的其他法律工作:法律知识工程师;法律技术专家;跨学科法律人才;法律流程分析师;法律项目管理师;在线纠纷解决师;法律管理咨询师;法律风险管理师。法律人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找就业机会,随时跟进律所的技术发展。作者提出,即便法律人自己不去自己建造上述新工作,那么新的雇主也会主动去创设。未来的雇主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大型法律出版商;法律知识提供商;法律流程外包商;商业街零售商;法律租赁中介;新型律师事务所;在线法律服务提供商;法律管理咨询公司。作者指出当前趋势继续发展的话,法律学生可能发现作为年轻律师在传统律所求职变得愈发困难,中国法律学生目前就面临这样的窘境,法学在麦克斯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连续三年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法学的包容度很大,科目繁杂,学习起来并不容易。法学专业还是专业门槛最高的本科专业之一,位居所有专业前10位。法学专业就业门槛高已经不是新鲜事。要成为法官和检察官,通常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要进入好一点的律所也基本是司法考试打底。本书中提到的新工作和新雇主为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也让社会对法学学生有新的认知。

训练律师的方法

法律是一门伟大的值得人学习的学科,它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世世代代人类智慧的缩影。但是目前,世界各地的法学院都存在录取学生人数过多,超过市场需求的现象,导致法学生质量日益下降。而且法律行业的实务与学术并不融合,在我学习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就发现,法律规定与学者支持的应然状态与诉讼实际的实然状态相距甚远,象牙塔里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法律实务脱节。法学专业的学习应该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动向,繁重的课表里应该为未来留下一席之地,学习未来法律服务行业的趋势和新兴的关键法律技术,与信息技术、逻辑管理等相结合。作为一个大二的法学生,我们与作者所提到的律师的训练相差甚远,一天的生活无非是上大课,参加讨论,课下花大量时间记忆生硬的理论知识和无尽的法条,有些同学甚至没有观摩过法庭审判,这势必导致我们与当下的法律现状脱节,日后职业选择和实习阶段面临困境。

我们需要法律“职业”

作者最后所说的,法律界存在两大阵营,“善良的管理员”和“狭隘的守门人”。前者更愿意在普通人和法律之间建立桥梁;后者则更希望法律业务围起藩篱,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作者在整本书的构想,五年后有很多当时看起来难以理解的技术,都在慢慢兴起,法律行业每天都在高速发展,每一天都有人在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寻找并探索新的出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颠覆性科技,正在为法律行业创造无限可能。法律人也从被动接受科技到如今纷纷创造属于自己的“法律+科技”。我们作为明天的法律人,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挖掘自己跨专业的潜能,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法律服务尽可能的专业化,找到自己所提供的服务的个性化无法替代部分作为核心竞争力。用开放的心迎接挑战,做一位“善良的管理者”,让未来人人都能付得起法律的费用,有权利接触到法律服务,大胆的去创造未来,而不是只看重自身利益,固步自封。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没有比当下这个时代更让人激动,更让人急迫,也更让人焦虑的了。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各个行业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法律行业的未来需要我们当今的法律人去创造,本书中所提到的“奔往冰球所向,而非冰球所在”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信念,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把握潮流的发展,法律行业的“明天”永远是你我的自由天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68305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7.html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