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族情歌对唱

发布时间:2018-10-25 19:16: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彝族情歌对唱

作者:蒋沛峰

来源:《大观》2017年第03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穿新型科研项目《浅谈彝族情歌对唱——以楚雄情歌为对象》(项目编号:CX2017SP173]

        摘要:定是雄冠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的发源古都,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乐园里的彝人,自然受罗婺文化的熏陶和哺育,罗婺文化又似一脉血液样注了武定彝人的身心里,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一带,而现今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也有部分彝族分布在国外),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因为彝族内部支系繁多,分布的地地域广阔广等原因,自然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歌舞文化。本文就云南楚雄武定县彝族支系中罗婺彝族所在地区的彝族情歌对唱形式对其产生、发展以及传承现况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探究。

        关键词:罗婺彝族情歌;传承现况;文化内涵

        一、分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民歌分类的方法上也各不相同。而彝族民歌的分类按照周志列《对彝族民歌分类法之宏观研究》中所述分为三种法则的民歌分类法。其一,主体法则,将整个民歌为母类,按人物层次来分类其歌种。分为:年龄型的老年歌、青年歌和儿歌;性别型的男性歌和妇女歌;职能型的毕摩歌和平民歌等。其二,客体法则,根据不同事物的性质和特征来命名分类。分为:事物型的喜事歌、丧事歌、创世歌、唱述族谱歌、农事歌。婚事嫁娶歌、社交事物歌、建筑劳动歌、过年歌、舞蹈歌、狩猎歌、牧歌等;载体型的音乐类载体歌和地域类载体歌等。其三,主客体复式法则,根据传唱体裁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归结起来,一般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儿歌等几大类。

        二、旋律结构

        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罗婺彝族的音乐多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常出现羽调式及小三度的特点。但在现代,部分彝族歌舞中也融入了其他元素,例如在武定情歌对唱集中的彝语对唱作品《青棚里的音韵》、《我的月亮》、《日思夜想》等在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时,在保持独特的唱腔曲调的同时也偶尔出现变宫的情况。以《青棚里的音韵》为例,前奏2/4拍,缓慢抒情,多用倚音和附点音符。随后男女对唱部分,运用到的演唱方式有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此外还有模进的曲式形式。随后进入到了舞蹈部分,节奏由原来的2/4拍转变成3/4拍,速度也从原来的每分钟50到了每分钟144的速度,整体旋律跳动性非常强,加上连续重复了四遍,使人有一种欢快的感觉。最后,乐曲经过舞蹈段的激烈后逐步返回到尾声的缓慢柔和,与前奏相互呼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3a356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e.html

《浅谈彝族情歌对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