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文

发布时间:2015-10-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北北方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五脏阳以竭”


名: 级: 次: 位: 号:


2015 10 30



0

浅谈“五脏阳以竭”
2013级中西医结合班 学号:131140230 [摘要] 如果阳气不足,“五脏阳以竭”就会使一些体内的水液不能转换成气,于是停聚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是停聚在松软的皮肤组织下导致水肿,或是停聚在胸、腹腔导致胸水、腹水,也可能停聚在内脏,形成五脏水病。
关键词 五脏阳以竭 “气化” 温药和之
人的身体里含有百分之多少的水吗?正常的水液代谢是什么样的呢?人体的成分70%是水,可以说人几乎是一个“水人”所以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机体在很大程度上就必须保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一旦代谢失衡,就容易导致“水病”。
人体内正常的水称为“津液”,参与人体津液代谢的器官主要有肺、脾、肾、三焦、膀胱等,首先,“<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揆度以为常也."喝的水先到达胃,在消化水的过程中脾也一同加入,吸收的水分由脾运转全身,其中由脾升注到肺的水液运行过程是脾输送水液的重要形式,肺主管通调水道到膀胱,肺接纳到水液后,即将水液输送到下焦膀胱,再由膀胱的主子肾脏进行进一步的代谢,而最终形成的代谢废物交由膀胱变成尿排出体外,或交由皮肤变为汗排出,每天如此,日夜不停。 所以如果阳气不足,“五脏阳以竭”就会使一些体内的水液不能转换成气,于是停聚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或是停聚在松软的皮肤组织下导致水肿,或是停聚在胸、腹腔导致胸水、腹水,也可能停聚在内脏,形成五脏水病。 1 原文阐释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去鬼门,洁净府,精以时限,五阳已布,疏涤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帝曰:善。
黄帝说:有的病不是从外表毫毛而生的,是由于五脏的阳气衰竭,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耗于外,形体浮肿,不能穿原来的衣服,四肢肿急而影响到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怎样呢?岐伯说:要平复水气,当根据病情,衡量轻重,驱除体内的积水,并叫病人四肢做些轻微运动,令阳气渐次宣行,穿衣服带温暖一些,
1

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用缪刺方法,针刺肿处,去水以恢复原来的形态。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开汗孔,泻膀胱,使阴精归于平复,五脏阳气输布, 疏通五脏的郁积。这样,精气自会生成,形体也强盛,骨骼与肌肉保持着常态,正气也就恢复正常了。黄帝道:讲得很好。 1.1 发病机理 原文概括为“五脏阳以竭” 以:同已、竭:阻绝、阻遏。谓五脏阳气阻遏不布、津液不化,则聚而为水肿。(五脏阳气阻遏,尤以肺脾肾三脏为要) 肺气阻遏,失于宣降 ——水道不调、津液不布 脾阳阻遏,运化失健 ——不能散精制水 肾阳阻遏,气化失司 ——不能蒸腾水液
上述任何一脏功能失调,阳气阻遏,均可致水液代谢失调、津液不化、水气不行,停聚潴留皮肤、胸腹等组织间,发为水肿病。 1.2 症状表现 形体浮肿、四肢胀急、气逆喘息 1.3 治疗原则
治疗总则:“平治于权衡” 言辨证论治时,权衡病情轻重缓急,以调整其阴阳,使人身各脏腑恢复阴阳平衡,水液通调,水肿病已。
治法:提出治水三法 总的精神,宣通阳气,与水邪以出路,使停聚体内的水湿得以排除。 开鬼门——即发汗法,使水邪从汗而透、自皮毛而解。但发汗中寓有宣通肺气之意(如越婢汤)。
洁净府——即利小便法,使水邪从小便而出,自膀胱而解。但利小便中寓有温通气化之意(如五苓散中用桂枝)。
去菀陈莝一指去除久积之水邪,即逐水法(十枣汤)二指除血脉中郁积陈旧之物,即活血化瘀法。
针刺法 缪刺法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意在疏通经络。
2 如何"治水"
所以中医认为水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阳气这个“火”的不足,因此在治疗水肿这些疾病时,加温阳的药物,以促使水尽快转为气运转全身。张仲景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伤寒论》治水病可谓层次分明,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化水(饮)、利水、逐水。当水湿不甚,可以采用温阳化气的方法治疗,就是通过用温阳药或芳香的药将水湿或水饮蒸化掉,犹如天下小雨,刚湿地皮或地之小凹处积水,太阳一照,则即刻蒸发一样,这叫做化湿法、化饮法,《伤寒论》中的茯苓甘草汤、苓桂甘枣汤基本属于这类方剂; 但如果说水湿太重,甚至泛滥成洪水,或排泄道路堵塞严重,那就要强力疏导泄洪了,这就是中医的逐水方法了,具有逐水作用的药物有强烈的泻下作用,服用后不仅小便明显增多,而且大便也往往一泄如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中病即止。《伤寒论》中的十枣汤、大陷胸汤、牡蛎泽泻散属于这类方剂。
3 分证论治
水液代谢失常不能不谈肾,即使前面说到了那些水病,到最终都会影响到肾,就开始它可能不是,比如脾虚水停,可能发展到最后也会影响到肾,出现肾虚这
2

样一种情况,这是肾虚水停。因为肾主水,就是整个水液代谢,尽管这么多脏腑参与,最重要的总指挥就是肾,所以说肾主水,肾又是水之根,水的根本,治水的根本。 肺是一个通调水道,肾是一个主气化的,它对水的作用是升腾气化,最主要是肾阳的功能。肾阳是从肾里边发出的这个根,所以叫一身阳气治根本,尤其是肾阳充足的时候,那这个水液代谢就会很正常的运转,即使就是其他脏器出现水气停了,只要肾阳充足,那么这个它就恢复起来就比较快,一般肾阳虚这个水病就是恢复起来就比较慢,所以它是在调节水液里边是最重要的一个脏器。水一般停了以后,它找人体的松软的部位,或者是下边这个部位,就容易停在下边,腿、脚,容易到松软的部位。 3.1“心水病”如何自诊 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望色:多见面色黧黑,此为“水色”。病重者,在颧、颊、鼻柱、唇围、下颏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之黑斑,名为“水斑”。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切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者见结代或沉弦不起。辨证:(1)有水气上冲之候。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2)胸痛胸闷,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3)心悸,多发于晨起、夜卧、饮食之后,或伴有左侧颈部血脉胀痛;(4)短气。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呼吸不利,甚则冷汗自出。 3.2《伤寒论》中对胃虚水停的经方
茯苓甘草汤是治胃虚水停的有效方剂,凡是水饮停胃的各种胃病,均有良效。茯苓甘草汤这个方子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四味组成,和苓桂术甘汤只相差一味药物,就是生姜和白术的不同,正是因为如此,才被用于脾虚水停、胃虚水停的不同。白术入脾,有健脾燥湿的功能,所以苓桂术甘汤治脾虚水停;生姜,就是我们厨房里使用的调味品,性温热,主入胃经,有和胃、暖胃、开胃、解表的效果,古人把它称为“止呕之圣药”,通过自身的温热发散效应,可以很好地温化、发散胃中的水饮。茯苓甘草汤里用量最大的就是生姜,所以这个方子治水停在胃。
要是说温阳,我知道大枣也是温阳的佳品。另外一个治水饮的方子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这个方子就是由茯苓、桂枝、甘草、大枣这四味药物组成,所以也是和上述两个方子只有一味药之差,这里用了大枣。 3.3为什么用五苓散
就是由五味药物组成,另外里边有两个苓。茯苓和猪苓,是恢复膀胱气化,来利膀胱里的水的。猪苓是一种菌类的药物,为什么叫猪苓呢,是因为这种菌类的药物一般长到大树下,枫树下比较多,它的颜色外边就像一摊猪屎一样,所以叫猪苓。它利水的作用比茯苓还要强,现在治疗泌尿系的一些疾病,不管是泌尿系的感染,还是肾小球的肾炎,包括泌尿系的结石,猪苓都是非常好的药。泽泻,泽泻也是一个利水药,但泽泻这个沥水药它有一个特点,它不伤阴,说泽泻沥水而补阴不足,就说它一方面把多余的水给你利掉,一方面又不会伤人体正常的水,它有这个特点。白术是健脾胃的,白术在这里实际上是起到一个治未来病的作用,同时它又健脾,健脾就促使这个水转移的更快。桂枝在这里就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温阳化气的,就是真正恢复膀胱气化的这样一个,你看前面都是治水的,有防
3

水的,有往下利的,有防止往上冲的,那么桂枝在这里就是什么,这个利水你沥到一定程度,它就有些残余,这种残余必须靠温阳的药物给它蒸发掉,给它温化掉,就像太阳一出来,把地上的水湿给它蒸发掉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桂枝在这里恢复膀胱的气化的。 3.4真武汤的作用
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茯苓利水是非常常用的,好多方子里边都有它,这几个治水的方子基本上都有茯苓这个药物。有的还有生姜,尤其生姜的皮利水比较好,这个方子其实它最大的一个特色的用药特点就是用了附子了,附子是一个温的药物,就能给体内增加热量的一个药。芍药有滋阴的作用,它有可以帮助水邪,这个芍药咱们最早的一本中药本草,可能大家都知道,《神农本草经》,这个《神农本草经》里边就记载芍药是利小便的。附子是有毒的,它是乌头的一个侧枝,这乌头是大毒了,它的毒性比较小一点,当然我们经过泡制的附子会好一点,但即使这样子我们还要讲一个安全问题,所以尽量我们不要在家里边开药,使用附子的时候,一定要找大夫去开。
4 临床病例 4.1 病例一
肾炎水肿:
男,6岁,20142月,突然面颊肿大,迅即肿及全身,经医院诊为肾炎,在某医院治疗4个来月,肿仍时轻时重,病情未见好转,由于经济困难,其母只好带儿回家,任其发展。
20147月,来市中医院就诊,患儿仍然身肿,有时气喘口渴,腹胀食差,小便量极少而色黄。 治以:桔梗、杏仁、苡仁、猪苓、泽泻、大腹皮、陈皮、木通、五加皮、茯苓、葱白一小撮。服6剂小便增多,身肿减轻;服至20剂,消肿如常人。3月后,患儿固偷食吃盐食,肿又复发,仍按原方复10余剂,肿消,小便检查正常。
将此方取名为“宣肺利水饮”。
分析: 此方看似平淡,不过五苓散、五皮饮加减而已,而能取得如此疗效,和桔梗、杏仁之用密切相关,因人体的水液输布、排泄,有赖于肺气的宣降,若肺气不宣,肃降无权,则水道通调失利而成为水肿。今用桔梗、杏仁宣肺疏表、肃降肺气,肺气宣降,则下焦也得以通利,小便畅行而浮肿消退,这便是宣上焦以利下焦的治法。 4.2 病例二
水肿(慢性肾炎 广州中医学院老中医医案:
崔某某,男,14岁,1973715日初诊。自诉患慢性肾炎,眼睑及面部微肿,胫跗俱肿,腰酸体疲,下午两颧潮红,小便短少,舌微红,脉细数。尿常规:蛋++'红血球+,白血球+
方用猪苓汤:猪苓1 2克,茯苓1 2克,泽泻1 2克,滑石24克,阿胶1 2(烊化清水煎服。
4

服上方9剂,症状好转,尿常规未见异常。停药7天后,病又复发,尿蛋白+。再服猪苓汤6剂,痊愈。随访两年,未有复发。 按语:水肿兼见腰酸体疲,两颧潮红,舌红,脉细数者,乃阴虚水肿无疑。为肾阴不足,肾气不充,水气因而不行,故以猪苓汤滋阴而利水,扶正祛邪也。
5 讨论
《黄帝内经·素问·第十四篇·汤液醪醴论》指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去鬼门,洁净府,精以时限,五阳已布,疏涤五藏。”调整阴阳平衡,发汗、利小便为其治疗原则。《金匮要略》将水气病专篇论述,并创立了一套相应的方剂。仲景对水气病有三种分类方法,一种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五种类型,第二种分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和肾水五种,还有一种分为水分、气分、血分三类。有“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一般水气病患者,若见腰以下肿,因腰以下为阴,属里,水湿之邪在里在下,故用利小便法,使水湿通过小便而排出。“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若见腰以上肿,因腰以上为阳,属表,水湿之邪在表在上,故用发汗法,使水湿通过汗液而散除。发汗所治之水气病,是由外感邪气侵袭上焦肺卫,肺卫郁闭,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气不行,留滞而泛溢肌肤所致,故主要用于治疗风水,皮水也可用之。发汗能宣通肺气,肺气得以宣通,则水道通调,小便也就会由此而通畅,这就是“提壶揭盖”法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见,“五脏阳以竭”基本理论源于《内径》,但仲景比较全面的论述了辨证施治,亦为后世医家对水肿病症研究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至今仍具有研究和指导临床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⑵《老中医经验选》1 98 14 6 ⑶《伤寒论汇要分析》b19645758 ⑷《金匮要略》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f9d7aaf111f18583d05adb.html

《中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