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2021-02-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磁铁能吸引什么》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第一课内容。
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一些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磁铁。对于磁铁,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但是,学生对磁铁只停留在“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来转变其错误的前概念。
学生在本课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最后利用磁铁辨认有铁的物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实验技能分析: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并拿着磁铁去吸引能一些物体。通过将近一年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如小组分工合作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2.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 2)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3)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4)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5)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的物品是用铁做的。 3)认识到可以用工具来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磁铁能吸引铁的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铁钉、铜钥匙、橡皮擦、木条、塑料杯、纸杯、铝片、玻璃球、布、铁夹子、铁片、螺丝钉、条形磁铁、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21元硬币、硬纸板、方形磁铁、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球形磁铁、橄榄形磁铁、心形磁铁、平板电脑。
【课时安排】
1课时

2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21元硬币、方形磁铁、硬纸板】
1.出示2枚硬币,想办法让两枚硬币立着堆叠,并立在硬纸板上。 2.学生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在硬纸板背面放方形磁铁,硬币立起来了。 4.思考:为什么老师可以做到?有什么秘密武器? 5.揭示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创设类似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两枚硬币怎么可以立在硬纸板上呢?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的引出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探索
(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材料准备:铁钉、铜钥匙、橡皮擦、木条、塑料杯、纸杯、铝片、玻璃球、布、回形针、铁球、螺丝钉、水笔】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介绍各种形状的磁铁,并将它们吸在黑板上展示。 3.说一说: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4.介绍实验材料
5.猜一猜: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并说明你为什么这样猜测。 6.互动讨论预测结果。 7.小组讨论:如何做这个实验? 追问:看到什么现象认为能吸引?
8.实验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讨论后出示PPT:温馨提示) 1)检测3次;
2)磁铁易碎,轻拿轻放; 3)注意锋利的材料。 9.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0.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材料。
11.汇报交流并提问:这些能被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12.出示金手链、银手镯:磁铁能吸引它们吗? 13.小结:磁铁能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做的或者含有铁的。
3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4.提问:除了铁,磁铁还能吸引什么?
讲解:磁铁还能吸引镍和钴。镍和钴也是金属,在我们一元硬币中就含有镍。 设计意图:科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过程,是本环节的立足之点。在了解学生前概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要用事实说话,能亲自证明,就要花一定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引导学生在大量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
(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1.交流讨论;教室里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2.检测:学生提到的物品,指导学生用磁铁一一检测。(提醒注意人生安全和物品安全)
3.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教室里很多物体都能被磁铁吸引,说明它们含有铁、镍、钴,或者其中的一种。(指导学生课后继续寻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三、学以致用
1.过渡:平时科学课堂上我们都说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又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设置情景:老师家刚装修完,发现木匠师傅干完活后,把铁钉混在了垃圾木屑中,我想着倒掉又浪费。请你们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把木屑中的铁钉找出来。
3.小组讨论。
4.小组分享办法,其他同学评价是否可行。 5.学生演示取出铁钉,学生评价这种方法的效果。 6.小结:磁铁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设计意图:学习科学的关键是为了用科学,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四、课后延伸
找一找,家里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温馨提示不能用磁铁去吸引手机、磁卡、电脑屏幕等,不然这些物品被损坏)
设计意图: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应该只止步于课堂教学,应延伸至课外, 4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进行新的探究。
【板书设计】
1.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 【教学反思】




条形磁铁 蹄形磁铁 环形磁铁
橄榄形磁铁能吸引铁、镍、钴
球形磁铁 心形磁铁 ……
5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2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些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
2.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运用推力、拉力和磁力,让小车动起来。 3.在教师指导下,能简单讲述探究过程,并与同学交流研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小车实验观察磁力的存在。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于方法的不断进步,感受和描述磁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设计意图】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 6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的了解。教学开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设计意图】
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即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7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地悬着喜欢的物体进行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生认真阅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来辨别一些铁制成的物体,这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这一科学概念;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塑料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该怎么办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学生汇报并演示: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
8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其实,磁铁里面还蕴藏着很多的秘密,希望小朋友们课下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
学科学的关键是为了用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四、附表:
实验一: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表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请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请打“×” 物体 铜钥匙 铁钥匙 回形针 铝片 木片 塑料片 弹珠 纸片 布片 铁钉 实验二
磁铁隔着物体去吸铁的实验记录表 隔开磁铁与铁的物体
纸片 布片 塑料片 铝片 薄木片
能吸引还是不能吸引


猜测

实验

我们的结论

【板书设计】
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磁铁利用磁力吸引物体
9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陶行知曾经说过“手脑并用,才会有创造。”当今的科学教育,既要强调让学生动手做,又要强调让学生动脑想。只有当学生的手脑协调并用,互相促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做”中学,“做”中长知识,“做”中长能力,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科学奥秘过程中,对观察、提问、设想、动手、表达、交流等保持浓厚的科学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逐渐形成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发展思维,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自主探究材料,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水平,促进思维的发展有着明显效果。
本节课通过魔术、猜测、实验、讨论、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感知磁铁的性质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体现科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要求──“启蒙性”“探求性”“应用性”


10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3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磁铁的两极》是二年级《磁铁》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在认识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了解到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后,引向磁力大小的教学研究。教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通过让学生推测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聚焦本次研究主题。第二部分探索:借助回形针用感觉器官感受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用数据记录相同直径的钢珠被磁铁不同部位吸引的多少以及借助铁粉盒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方法验证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第三部分研讨:进一步构建磁极的概念。第四部分拓展: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认识其他磁铁的磁极。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用磁铁吸引小车运动的实验时,可能会用条形磁铁的两极吸引,隐约知道磁铁两端磁力大,从而为本节课埋下伏笔。学生对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概念是不清晰的,教师帮助学生从借助感受——用数据说话——利用铁粉等方法,逐渐递进式指导。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学生用彩笔画出条形磁铁磁力各部分大小,合理的引出认知冲突,再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将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和原有的想法建立起了联系,修正了学生的错误概念,促进了学生概念的转变。
【教学目标】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能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推测。
2.了解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大,中间小。能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测试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推测。
3.能运用多种方法检验磁铁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能初步对探究的证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11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获取证据证明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通过多次实验感受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推测。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实验记录单、17cm条形磁铁、回形针、钢珠轨道。 演示准备:5cm条形磁铁、铁粉盒、蹄形磁铁、环形磁铁。
【课时安排】
1课时

前测:
课前全班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画出心中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
一、唤醒原有认知,聚焦本课主题
1.汇报原认知,抛出问题
展示学生关于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示意图。 2.交流原认知,聚焦问题
学生对于磁铁各个部分的磁力都有自己的想法,到底谁的猜测是对的呢,而聚焦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课前学生画的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示意图,了解学生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明确研究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主题。
二、体验触觉力量,感受磁力强弱
1.探讨实验方法
1)教师出示条形磁铁和回形针这两种实验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一个回形针来感受条形磁铁的磁力大小。
2)全部集体讨论,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
12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学生感受磁力
学生感受磁力大小同时教师参与讨论。 3.研讨感官体验
1)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感觉来判断磁力大小的?手指拿着回形针放在条形磁铁的各个部位,手部有什么样的感受?感觉一样吗?
2)磁铁各个部位的磁力可能是怎样的?磁力是不是和同学们感受的一样呢?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回形针感受磁力的大小,让学生借助感觉对磁力有直观体验,需要进一步用数据去说话。
三、记录吸引个数,实验比较磁力
1.讨论检测方法,推测磁力大小
1)老师带来了一个更高级实验材料——钢珠轨道。怎样利用这个材料去测量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呢?
2)推测: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磁力的大小? 2.学生实验,绘制统计图
3.交流研讨,数据分析定义磁铁两极
1)提问:通过实验发现各个轨道吸引钢珠数量一样吗? 2)提问:哪些小组的结果是和他们一样的?有不一样的吗? 3)聚焦问题冲突,引发铁粉实验
完成实验后,学生更加明确“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认识。但是,条形磁铁的中间部分是否一点磁力也没有呢?从而引发用铁粉盒来检验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磁铁不同部位吸钢珠的个数,比较磁力的大小,进一步丰富磁铁各个部位磁力不同的证据。
四、铁粉微观演示,明晰磁力分布
1)出示铁粉,比较实验前后铁粉的变化。
2)提问:中间部位有没有磁力?吸的铁粉多说明什么?中间吸的铁粉少又说明什么?
3)小结引导,建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回形针、钢珠、铁粉等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知道研究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利用铁粉来检验条形磁铁磁力大小,让学生知 13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道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使研究更加深入。
五、总结研讨,建构概念
通过逐渐递进的实验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等观点。教师适时构建磁极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多个证据的重要性。
六、巧用方法,拓展延伸
回忆第1课中了解的多种形状的磁铁,那么蹄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什么样的,怎样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呢?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学习的实验方法,让拓展活动能实际开展。
【板书设计】
磁铁的两极
磁铁两端磁性较强的地方叫磁极
两块磁铁可能相互吸引可能相互排斥
【教学反思】


14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4 《磁极与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过程与方法: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3、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
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回形针
小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回形针,支架,方位纸,指南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条形磁铁2块,回形针1 1.观察发现
15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出示条形磁铁,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磁铁上涂着红、蓝两种颜色,分别标注着“N”和“S”字母。 2.思考交流
磁铁上涂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意义? 学生自由猜测,教师暂时不作评价。 3.揭示课题
条形磁铁有2个磁极,磁极能指示方向吗?如果能,你觉得会怎样指示? 揭示课题《磁极与方向》
二、探索:磁铁能否指示方向
1.活动一:条形磁铁能否指示方向
材料准备:各组一份,条形磁铁1块,方位纸1张,支架1
1)分小组发标有东南西北的方位纸,学生进行摆放,教师巡回指导。 2)说明实验要求:将条磁铁支架放在方位纸上,再将条形磁铁放在支架上,轻轻转动,观察静止后磁铁的两端各指什么方向,用打√的方法记录活动手册上,依照这样的实验方法做3次。
3)发放条形磁铁和支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6页的记录表上。
4)分析实验结果,组织学生交流。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讨论:同样的实验重复做几次,有什么好处?(避免实验的偶尔性,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小结:磁铁的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南方,另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北方。 (正常情况下,磁铁的蓝色部分指向南方,红色部分指向北方。 2.活动二:其他形状磁铁能否指示方向
材料准备:各组一份,蹄形磁铁或环形磁铁1块,方位纸1张,支架1 过渡:换成蹄形磁铁或环形磁铁,你觉得还是这样吗?
1)出示实验器材支架,挂线的蹄形磁铁或环形磁铁,方位纸。 2)教师讲解实验器材的组装和实验操作过程。
3)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第7页的记录表上。 4)完成实验,各组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研讨:实验发现
1.交流:磁铁的磁极与方向有什么关系?
(磁铁总是一个磁极指向南方,另一个磁极指向北方。
16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小结: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3.完成活动手册第7页记录表下的填空内容。
我们发现,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磁极叫(北)极,一般是(红)色的;指南的磁极叫(南)极,一般是(蓝)色的。
四、拓展:指南针的使用(预设10分钟)
1出示指南针,介绍原理:指南针就是利用磁铁能指示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2.分发指南针,学生观察指南针的构造,再进行交流。 磁针:确定南极(S)和北极(N 刻度盘:指引确定其他具体方向
(支架:支持磁针,让它保持水平;外壳:方便携带,保护作用) 3.阅读指南针使用说明书,学生根据说明书尝试操作指南针。 4.组织学生用指南针到校园里辨别方向,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磁极与方向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
【教学反思】


17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5 《我说你做做一个指南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磁铁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学生已经知道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并认识了指南针。他们会发现,条形磁铁指示南北的实验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简易的指南针。这种发现会激发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的愿望。
本课安排了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活动,旨在用Stem理念引导学生体验包括设计、选择材料、制作、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与创造意识,并在制作过程中认识磁化现象。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水浮式指南针的制作相对较为容易一点,其制作过程包括制作磁针、安装磁针、标注方向等。制作完成后,需要检测指南针的效果,并针对制作过程或测试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与科学一年级全册以及二上的难度相比较,这次活动体现了较高难度,既要求学生能有充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调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900年前,我国航海就已经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
2.了解指南针的结构以及指南针各部位的名称和作用。
3.组织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制作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运用自己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来指出正确的南北方向。
4.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参与制作水浮式指南针。
18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对指南针进行正确磁化的方法;借助指南针确定并标注磁针的南北极;针对制作过程或检测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教学准备】
磁铁、指南针及图片、钢针、吹塑纸、盘子、水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看看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指南针的图片,引导:同学们,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上是什么吗? 指南针。
2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知道指南针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做一个指南针》
3、板书课题。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与结构
1、教师引导:同学们,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那么大家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吗?出示资料。
指南针的历史: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的前身——司南。 晋、南北朝时期,将司南的勺状磁石改为磁针。 唐代末期,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水罗盘。 北宋时期,出现了指南鱼。 南宋时期,出现了旱罗盘。
元代时,水罗盘和旱罗盘传入了西方。
明朝后期、清朝初期,西方改革后的旱罗盘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式旱罗盘。
19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学生读一读,了解指南针的有关历史。教师引导:同学们,早在900多年,我国航海已经使用指南针导航,那么大家知道,指南针是怎么设计的吗?
3、出示指南针的放大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方位盘——确定各个方向;支架——能使磁针自由旋转; 磁针——指示南北方向;外壳——起到保护作用。
教师一边指着图片上指南针的相关部位,一边引导学生认识指南针各个部位的名称及作用。
4、过渡:同学们,指南针有指示南北方向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做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来指示方向。
三、制作水浮式指南针
1、出示材料:针、磁铁、指南针、盘子、吹塑纸、剪刀、水等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步骤了解制作指南针的方法并演示。 第一步:制作磁针
教师引导:同学们,磁针是指南针上一个重要的部位,磁针该如何制作呢?请大家读一读书上的文字,看一看旁边的图片,了解磁针制作的方法。
教师演示磁针制作的方法: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2030次,注意安全,不要让钢针扎了手。
教师强调磁针制作时要沿同一个方向摩擦,注意是同一个方向,重复做2030次,注意安全。
第二步:检查指针是否做好,并测出磁针的南北极
教师引导:同学们,经过第一步,我们已经将磁针做好,不过磁针做的有没有达到要求呢?我们还要检测一下。同时我们还要测出磁针的南北极。
全班交流:怎样测出磁针的南北极? 预设:
方法一:让磁针水平自由转动,看静止时的位置,指向北方的为北极,指向南方的为南极。
依据:磁铁静止的时候能指示南北方向。
方法二:拿一块磁铁的s极或N极去慢慢靠近小磁针的一端,看看小磁针的反应。根据反应判断出磁针的南北极。
依据:两块磁铁靠近的时候,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第三步:用剪刀把吹塑纸剪成鱼的形状,然后把磁针插入吹塑纸中,最后对 20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应磁针的磁极在吹塑纸上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师特别强调:标方位的时候一定要对应磁针的磁极,不要把方位标错。 第四步:在盘子里倒上水,然后把做好的鱼形磁针放入盘子中。受到地球磁极的吸引,指南针就会慢慢地在水面上转动,直到为你指出真正的南北方向。
3、教师引导:同学们看,老师的水浮式指南针已经做好了,大家想不想动手做一做?同学们在做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步骤来,想一想刚才老师讲的注意点,并且同小组的同学一定要互相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制作任务。
4、学生分小组开始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指南针的制作情况,并对制作不当的同学加以指导。
5、展示各小组制作好的水浮式指南针。教师引导:大家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管不管用呢?下面我们就来用大家自己制作的指南针来试验一下,看看能不能为我们大家指出南北方向。
6、老师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引导学生运用本小组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来辨别出哪个方位为南方,哪个方位为北方?
7、教师巡视,看一看学生使用指南针的情况,并且对指南针能够正确地指出方向的小组加以肯定和表扬。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且还使用自己动手制作的指南针辨别出了南北方向。
五、课后延伸
课后,请大家运用自己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再换个地方试一试,看自己的指南针能不能指出正确的南北方向。
【板书设计】
5、做一个指南针 一、磨穿画 二、放标
【教学反思】


21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6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2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3能够根据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规律制作一些磁铁小玩具。 4.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协作探究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实验结论,并运用磁铁的这一特性制作磁铁小玩具。
【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U形磁铁、环形磁铁、指南针、扑克盒、实验记录单、磁极标志、铁钉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聚焦:魔术激趣引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奇的魔术。(出示介绍磁铁小车和扑克牌魔 22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盒,老师利用扑克牌魔盒表演,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前进、后退。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看到什么现象? 生:扑克牌魔盒有时候推小车,有时候吸小车。
师:你不仅观察很认真,说的也很棒。我们把魔盒推小车的这种现象叫排斥,把魔盒吸小车的这种现象叫吸引。
师:请大家猜猜这个魔术里可能有什么奥秘? 生:扑克牌魔盒里有磁铁。 师:还有可能是其它东西吗? 生:铁
师:有不同看法吗? 生:铁只会吸引,不会排斥。
师:你真是一个严谨的同学,大家现在觉得魔盒里是什么? 师:大家都这么认为吗?那我们拆开魔盒看看我们猜对没有。
(师拆开魔盒,出示里面的磁铁)我们都猜对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魔术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孩子们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磁铁能吸引什么”来推理判断出“魔盒”里的物体是磁铁,引导孩子们利用排除的方法进行有依据的科学推测。
二、探索与研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过渡: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两块磁铁有时候会相互吸引,时候会相互排斥。那什么时候会排斥,什么时候会吸引呢?
生:同样的会排斥…… 师:你为什么这么猜测? 生:看书……
师:这么多同学敢于大胆猜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那到底谁的猜测是正确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师:我们要知道磁铁磁极间什么时候互相排斥,什么时候互相吸引用什么方法?
生:做实验。
师:对,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一拿到器材就开始试验吗?
实验前我们应该先想好怎么做这个实验,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设计实验方 23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案”,它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接下来大家就分组来讨论一下你们想怎么做这个实验,并把我们想到的实验方法贴在《实验记录单》“试验方法”中。邓老师举个例子,大家看电子白板。(老师简单介绍磁铁贴纸的贴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们知道实验之前要想好实验怎么做,不是没有目的的乱做。
3.制定实验方案
师:大家知道怎么做了吗?那让我们开始制定实验方案吧。
分组讨论实验方法,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孩子们尽可能用多种方法。 设计意图:《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不要求会制定探究计划,因此在本环节只要求孩子们们动脑思考、讨论交流简单的实验办法,并用适合二年级学生贴图的方式把小组实验的方法记录下来。这一过程让孩子们的思维产生了碰撞,表达交流等能力得到了提升,避免了学生只按照老师提供的四种实验方法机械实验,体现了科学课程的探究理念。
4.交流实验方法
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来讲台上跟大家展示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一位同学在展示仪上展示,一位同学贴板书磁铁图片)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分享了这么好的实验方法。还有其它小组要补充吗? 学生补充实验方法 师:你们考虑问题真周到!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交流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倾听、敢于质疑、乐于接受他人建议的好习惯。
5.分组探究实验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试验了,实验时大家要把我们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幻灯片出示实验记录单,简要介绍实验记录单填写注意事项)那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自己的小组的试验方法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孩子们通过动手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等过程,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分享交流以及归纳总结等能力,也让孩子们们明白科学探究要用“实证”来说话。
6.交流分享实验成果
师:哪个小组来跟大家分享你们的实验过程和发现?(教师手机同屏,展示记录单,学生讲解实验过程和发现,教师相机把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贴图位置)
24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师:还有小组有其它实验方法需要补充吗?(学生补充汇报)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 师: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通过我们组的实验现象。
师:大家一起看到黑板上同学们的实验记录,看看是不是很大家总结的一样。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师:看来真的和大家总结的一样: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 (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总结出“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的结论。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黑板上同学们展示的实验现象再次分析,让孩子们知道要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
7.其它形状的磁铁磁极作用探究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条形磁铁会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其它形状的磁铁也会这样吗?请大家取出盒子中其它形状的磁铁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生:其它形状的磁铁也能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 师:大家有不同看法吗?
生:不能说明其它磁铁都有这样特点,只能说明蹄形磁铁和条形磁铁有这样的特点。
师:你真是一个特别严谨的同学。
8.归纳小结:科学家们用各种磁铁进行了实验,发现所有磁铁都具有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的性质。
设计意图:学生们通过对其它磁铁的进一步实验,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应该是非常严谨的过程,不能做一个实验就说明所有问题。
三、学以致用,辨别磁铁磁极。
1.过渡:刚才大家猜对了老师扑克牌魔盒中有磁铁,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如果不打开魔盒大家能应用学过的知识找出魔盒中磁铁的N极和S极吗?找出后NS标签贴在对应的位置。
2.分组实验、探究。
25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解密:打开扑克盒,看看你们的判断是否准确。 4.小结:我们用什么办法判断出南北极呢? 生: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刚学过的知识立刻就知道运用起来,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相同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来判断磁铁的NS,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四、应用拓展:磁铁总能够指南北方向吗
师: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也要学会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不光头强遇到了一些麻烦,要向我们求助,大家想帮帮他吗?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播放光头强在森林中用了指南针任然迷路的视频)
师:光头强怎么了? 生:迷路了。
师:他们不是有指南针吗?为什么还会迷路呢? 生:略
生:那让我们分别用磁铁和铁钉靠近指南针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
师: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生:磁铁会和指南针里的磁针相互作用,铁会吸引小磁针……
师:所以我们发现指南针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会出现不能准确指示南北的现象,那大家想想我们在使用指南针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远离地铁和铁。
师:你说的很对,老师给你点个赞。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们思考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们把前面学习过的指南针知识融入到这个环节,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明白指南针里的小磁针“受到干扰”不指南的原因。知道今后在使用指南针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总结:我们的收获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实践作业
26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过渡:看来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收获满满,希望大家能把这种爱探究的精神带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去。
师:请大家课后回去观察生活中什么地方有用到磁铁,把它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们回去观察身边的磁铁,让学生明白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知道科技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下课!
【板书设计】
磁极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27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7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是一门集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老师要针对性的设置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科学知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有策略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课堂教学,也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探究性活动,落实探究式学习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教会学生有根据的搜集证据,并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大胆接受质疑,对知识进行不断更新和深入探究。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注意贴近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来设计探究性活动。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及基础科学知识掌握方面尚有所欠缺。此探究活动的设置一定要发挥好教师的拐杖作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磁铁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磁铁及其主要性质。因此本课要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磁铁的性质,认识到磁铁的性质与其用途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教师通过本课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科学的本质,认识到科学影响日常生活、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目标】
1.能基于所学知识,提出关于磁铁的感兴趣的后续研究问题。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制品,并描述不同磁铁制品所利用的是磁铁的什么特点。
28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能通过环形磁铁间的相吸和相斥实验来猜测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 4.能对磁铁及其磁现象的后续探究表现出兴趣。体会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教学重点】
磁铁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提出关于磁铁后续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环形磁铁、塑料小棒、指南针、回形针、磁铁制品或磁性玩具、
学生活动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实物激趣,问题导学
1.教师出示平衡灯,介绍并质疑: 为什么平衡灯下方的小球会悬浮起来? 2.学生答疑:磁铁 3.揭示课题:
我们周围很多东西也会像平衡灯这样用到磁铁。生活中磁铁很常见,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和磁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板书课题)
二、开启新知,探索学习
1.聚焦答疑,交流信息:
1)问题前瞻: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磁铁? 2)学生广泛回答,初步感知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3)问题导入,激发探索:原来这么多物品中都有磁铁,你还认识哪些含 29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有磁铁的物品?
2.探索活动一:了解磁铁用途
1)发起探索活动:将你所知道用到磁铁的地方和小组成员交流,并完成学习活动手册
2)活动注意事项提示:
①将你所知道含有磁铁的物品告诉小组内成员
②将获得的信息汇总,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到《科学活动手册》第10页的活动框中
3)汇报分享,总结质疑:
生活中用到磁铁的地方有的是看得到的,有的是看不到的。对于看不到的地方我们如何证明也用到了磁铁呢?
4)知识小结,拓展发散
利用磁铁能吸铁的特性,还能做什么?(板书磁铁能吸铁特性与相应用途) 5)深挖信息,拓展提问:
磁铁有磁性这样的特性明显概括不了磁铁的所有用途,那么在其他用到磁铁的地方又用到了磁铁的什么特性呢(例如磁悬浮列车)?
3.探索活动二:磁悬浮列车的科学原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磁悬浮列车用到了磁铁的哪一条特性? 2)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出示环形磁铁)老师这里有两枚环形磁铁,请同学们玩一玩,看看怎样能使它们“悬浮”起来。(规范课堂,纪律较好的小组先发给实验材料)
出示活动要求:
①小组合作“玩”磁铁,看你有哪些方法使环形磁铁“悬浮”起来。 ②想一想这些现象和磁悬浮列车的联系。
③磁铁很脆弱,要注意爱护实验材料。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安全 ④实验结束后,及时收拾好实验器材 3)汇报小结,获取联系
(确定每一个小组都收拾好实验器材后再展开)磁悬浮列车利用了磁铁的哪一条特性?(视频揭秘)
通过解答导入部分磁力平衡灯小球悬浮的解释,再次完善磁悬浮列车所用到的原理。强化磁极的相互作用
4.探索活动三:磁铁的其他特性
1)新活动引入:原来磁铁这条性质这么有用!那除此之外,磁铁还有哪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用途呢?
30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出示磁带、磁条卡和硬盘,总结磁铁性质——记录信息 5.研讨总结:
1)问题介入: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磁铁有这些特点,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磁铁这些特点导致了它有这么多用途,那么,磁铁还有哪些特点呢?
2)全班总结 整理信息 磁铁的特点概括(板书) 8.总结概括:
1)总结:磁铁性质很多,用途也很广
2)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隐藏着磁铁?这些地方又用到了磁铁的什么性质呢?请同学们保持对磁铁探究的兴趣,继续去了解更多关于磁铁的信息,发现更多精彩。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实验观察效果——让学生充分动手,探究能使磁铁“悬浮”起来的所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所给的问题进行思考,将看到的现象、用途与学过的磁铁特性相结合,探究磁悬浮列车所用到的磁铁特性。
2.小组交流成果——充分让学生进行交流,阐述他们的想法,调动他们交流的欲望,充分探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以便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好地服务。
3.思维整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信息。提示学生进行记录,将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索。
【板书设计】
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可以吸铁(有磁性) 门吸、文具盒、冰箱贴 磁极相互作用 磁悬浮列车
记录信息 决定 磁条卡、磁带、硬盘
性质 性质
指示方向 指南针 磁化 ······ ······ ······ 【教学反思】


31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自己
1 《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形到内部、整体到局部有顺序地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的内部的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从用眼观察到用其他来观察身体,并且学会有顺序地观察观察。
【教学准备】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每个组桌上都有一个序号牌,对应着上面的竞赛表,要想让你们组的小太阳升的更高,知道要怎样表现吗?(善于观察发现、善于倾 32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听、遵守纪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不随便动桌上的材料)嗯,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
比一比谁的反应快。眨眨眼睛,举起右手,举起左手,轻轻跺跺脚,摸摸头。反应真快,那我要加大难度咯。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脸,点点头,摸摸脖子,小手放放平。
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给每个组的太阳都往上升一格,下课后看哪个组的太阳升的最高!
好,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聚焦
从刚才的活动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身体都很协调很灵活,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的身体,说说看,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
我们的身体当中藏着很多秘密呢,在接下来长长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们要了解更多有关身体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通过有序的观察活动来认识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
二、探索
(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 活动一看一看、折一折
1、在科学课上,我们有哪些常用的观察方法呢,用到了什么感觉器官,(用嘴巴尝也是认识事物的好方法,不过我们科学课上一般不用)它们是我们身上的感觉器官,也是我们观察认识世界常用的方法。好,我们先用眼睛看,看身体在外形上有哪些特点。
2、明确活动要求。
1分一分。科学家们在对一个事物展开研究之前往往会先对它划分结构。我们小朋友也像科学家一样先来把我们的身体分一分。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看一看身体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大的部分,可以把相同的或类似的归作同一部分,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1张纸人和一支黑笔,小人就代表我们,商量好分法组长 33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用黑笔给小人分一分。
2)标一标。给每一部分标上名称,头、还有什么、什么…… 3)折一折。标完以后把纸人沿中间对折,又有什么发现?
4)整一整。听到音乐,组长把材料整理好放中间,小手放平,准备交流。 汇报要求:完成后试着这样汇报,看的懂吗,知道横线部分要填什么吗: ①我们组把人的身体分成了_______,共___部分。 ②沿中间对折,发现身体是_______ 3、上台汇报分法和折叠后的发现。
我们请小朋友上台和大家分享。小手指着各部分说。 要求:①我们组把人的身体分成了_______,共___部分。 ②沿中间对折,发现身体是_______ 4、小结。
小朋友们的分法很多,但是大同小异,我们就不一一展示了。来看这两组小朋友的作品,
预设:1、分很细,2、分成大的几个部分。你们觉得哪一种分法更科学,师的要求是分成大的几个部分。我们可以把手、胳膊作为同一部分,左右手也可以作为一个部分。脖子这条线分在中间好吗,一个脖子还分成上半个和下半个吗,脖子是我们高级动物很高级的结构呢,我们也可以把它独立出来作为一部分,第()组,5部分很清楚,和科学家的分法已经很接近了。
科学家根据形态和功能将身体划分成了大的四个部分,把形态和功能相近的双手和双脚(标点标记)合称为四肢,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标注,(标记:头、颈、躯干)诶?四肢该怎么标呢?可以分别引出4条直线,集中到四肢。来,一起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好,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像科学家这样重新分一分、标一标,让小人回到课桌里休息,拿出活动记录单,看哪个组又好又快。
②沿中间对折,两个组都发现身体是对称的,你们发现的是这样吗?(聚焦提到了就不重复:看我们的身体,眼睛,左边一只,右边一只,耳朵,左边一只,右边一只,两只手两只脚也是,像鼻子、嘴巴这样只有一个的结构都在中间,左半边和右半边对称,是吗?)我们把这个发现也记录到黑板上。我们的身体在外形上是左右对称的。
5、拓展。
1)其实这个特点小朋友们早就在用了,一年级的美术课上剪过吗?谁还记得怎么剪的?我们就是先把纸对折,然后只要剪出半个就能得到完整的人啦。
34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游戏体验。那么,身体对称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玩个游戏体验一下。 抬起右腿(30秒) 采访感受。
身体不对称或有残缺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那我们小朋友平时见到残疾人要不要笑话他?应该怎么做?(真有爱心)
(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活动二摸一摸,听一听
1、刚才我们观察了身体的外部结构,接下来,你们想研究什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能不能用我们刚才说到过的方法?(摸、听)摸,怎么摸,摸什么地方,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可能摸到了什么?想感受皮肤下面有什么,我们可以像这样捏一捏、按一按。听,怎么听,听什么部位,听到什么声音?可能是谁发出的声音?想要更容易地听到身体内部发出的声音,耳朵和身体要紧贴,还要注意保持安静。
2、明确活动要求。
1)圈一圈。先圈出你们想观察的部位。
2)摸一摸、听一听。摸,像这样用捏、按的方法,轻轻地、用力地,有什么感觉,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听,耳朵紧贴身体,仔细听一听胸部、腹部和背部,有什么声音?听到的可能是什么?听到声音还可以和组内小朋友轻声分享,让大家都听一听这些奇妙的声音。
3)记一记。有了发现组长及时做好记录。可以用刚刚认识的方法,用一条直线引出,写清用了什么方法,有了什么发现:听____,捏____,可以用简单的文字、拼音或图画来记录。
4)整一整。听到音乐,组长把材料整理好放中间,小手放平,准备交流。 汇报要求:完成后试着这样说一说:
我们在_____(部位)用_____(方法)观察到_____ 提示:1、轻声交流。
2、及时在活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看哪个组的发现多。 3、学生上台展示观察结果。
配合:三人汇报,一人在老师的大人上把你们有发现的几个部位贴上红点。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有不同发现或不同意见等一下补充或纠正。
我们在_____(部位)用_____(方法)观察到_____ 还有要补充或纠正的吗?
35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小结。
小朋友用摸的方法在这里观察到了肌肉,你们观察到了吗,是在哪些部位观察到的?肌肉全身都有。骨骼呢,除了这里,其他部位还有吗,骨骼也是遍布全身的。听一听,听到了心跳声、肠鸣声、呼吸声,这些是心脏、肠、肺工作的声音。也有小朋友用手摸感受到了心跳和肺的呼吸。还观察到了脉搏、喉结、血管,真了不起。
5、拓展。
1)通过身体感官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结构,身体内部还有很多结构呢,但是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观察到,想认识吗?(穿上器官围裙,简单介绍主要器官)这么多器官在工作,他们都听从谁的指挥?(大脑)司令在这里(教师指向头部)这些器官很可爱,可爱吗,当然,真实的器官可不是跟它长的一模一样的哦。
2)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录了一个小视频,来看奇妙的人体知识。是不是很厉害,每个结构都很厉害也很重要,我们可要好好爱惜自己保护好它们哦。
三、研讨
1、好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吗?
今天,我们用眼睛看发现人的身体外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在外形上还具有左右对称性。我们用手摸和用耳朵听还发现身体内部有肌肉、骨骼、心脏、肠、肺等结构。还认识了像这样的记录方法。
2、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关于我们自己你还想研究什么? 只要勤奋好学,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答的。 四、任务布置: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小任务,画出手的样子。来看步骤: 先把手伸展开,横着按在纸上,用笔勾画出外形轮廓,
接着边观察边画,看一看外部是怎样的,摸一摸内部可能是怎样的。把你的发现都画下来,看谁发现的多。
小朋友们把手画在活动手册P12。上面的表格部分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好吗?下课,带好自己的东西。
【板书设计】
36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说明:中间的人体图由空白轮廓图、肌肉图、骨骼图及心脏、肠、肺叠加而成。
【教学反思】


37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2 《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2课。本课重点呈现的是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聚焦环节,通过对感觉器官作用的回顾,一是认识到“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二是认识到“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探索环节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交流。我们的感官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明确各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强调每个感觉器官只能够感知特定的信息。第二个活动“看下面的图片,说说我们看到的和我们想到的,并用词汇记录下来”用眼睛观察图片,呈现出眼睛能够看到的事实与头脑中的想象的不同。认识到单独一个感觉器官有无法采集到的信息,综合使用多种感觉器官会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第三个活动“用五种感官实际观察物品”意图让学生将上一个活动的想象部分,通过其他感觉器官进行验证,给出事实现象的描述,再次对事实和想象加以区分,并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需要多种感觉器官的合作。在研讨环节,通过研讨,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感觉器官只能感知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对于其他信息无能为力。多种感官一起观察事物,能够得到这个事物的更多信息,更加接近事实。拓展环节将感觉器官的研究与社会问题建立起关联,如残障人士缺失某些感觉器官,导致他们需要利用其他感觉器官来弥补,有时还需要各种辅助的科学仪器来帮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开始,观察活动都要借助各种感觉器官来完成,所以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了,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感觉器官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认识事物、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感觉器官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38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2.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2.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2.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点】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教学难点】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铅笔
教师准备:柯南身体图、五官图、黑箱子、橙子、石头、热水、桔子、收音机、课件、板书、侦探报告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贴图导入:知道感觉器官
39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1.贴图:小朋友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已经观察过我们的身体,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朋友(板贴:柯南身体图),他的身体少了哪些部位呢?
生: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手,这些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2.柯南身份:认识他吗?他是谁呀?(柯南) 同学们真聪明,他是一位很有名的大侦探。
二、聚焦:黑箱子游戏考验(认识各种感官)
1.游戏及规则:今天柯南让我带来了一个宝箱,这个箱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大家想不想来猜一猜?可以使用你们的感觉器官。
2.认识感官:你用什么感觉器官来感受一下。
1)手(皮肤):你想用?(手)来(摸一摸)板书:手、摸一摸 (小朋友,他这样直接上来摸一摸行不行?(不行)为什么呀?(他眼睛要看到的)那怎么办呢?(戴眼罩)那我们给他戴上眼罩)
你有什么感觉啊?(圆圆的、凉凉的)板书:圆圆的、凉凉的,我们在摸东西时,其实是手上皮肤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触觉。板书:(皮肤)、触觉
再感觉一下,你还发现了物体的什么特点?(有点重)板书:重 那你能判断这是什么?(桔子)谢谢你,还有同学想来试试吗? 2)鼻子:你想用?(鼻子)来(闻一闻)板书:鼻子、闻一闻 你闻到了什么?(香香的)板书:香,那你判断可能是什么呢?(桔子)我们把这种感觉叫嗅觉
3)耳朵:除了用鼻子、手。还可以用(耳朵,指着自己的耳朵)来(听一听)板书:耳朵、听一听,谁愿意来听一听。(师动手摇)你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一个东西滚来滚去的声音)板书:声音,你猜这是什么?(不知道)我们把耳朵的这种感觉叫听觉。只是在这里我们耳朵获得的信息不多。
4)嘴巴:我们还可以使用什么感觉器官啊?(嘴巴)老师这里有和箱子里一模一样的一小块物体,小朋友想不想来尝一尝呢?板书:嘴巴、尝一尝(想)你尝出了什么味道?(甜甜的、酸酸的)板书:酸、甜,是嘴巴里的什么东西告诉我们味道的?(舌头)这种感觉我们称为味觉。板书:味觉你猜这是什么?(橙子)
3.引出视觉:到底是不是橙子呢?我们可以用(指着眼睛)来(看一看)板书:眼睛、看一看。(拿出橙子)我们把眼睛的这种感觉叫做视觉。你们看出了它还有什么其他特点?(橙色)板书:橙色
4.小结:同学们,通过眼耳鼻舌手这些感官的帮助,我们知道了,柯南给我 40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们的宝箱里,放的是一个(橙子)。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感官来发现的。(板书:通过感官来发现。
三、探索:柯南侦探任务1,观察照片,区分看到的和想到的
1.创设情景:刚刚的这个小游戏其实是柯南给大家的一个小考验,你们已经顺利通过了,接下来柯南带了一个新任务,你们想挑战一下吗?(想)
录音:(玻璃打碎的声音、脚步声)小朋友们好,我接到阿笠博士的求助电话,他实验室里漂亮的金鱼缸被砸破了,会是谁干的呢?我去现场寻找线索,现了四个物品,我会尽快将物品寄过来,请你们先观察我拍下的四个物品的照片,把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记录到侦探报告中,以便帮助阿笠博士找到砸缸的嫌疑人。同学们,听清楚我给你们的任务了吗?
2.老师希望大家一边观察一边做好记录,如果碰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快速地记录下来,记住哦,眼睛要准,动作要快哦。
在观察之前,老师想给大家几个温馨小提示: 1.仔细观察每幅照片中的物体有什么样的特点 2.小声交流,小组合作
3.计时5分钟,计时结束,组长保管好侦探报告和照片。 可以做到吗?(可以)请组长上来领取。计时开始 3.活动(轻音乐)
4.汇报观察结果:(拍照上传侦探报告)请你指着屏幕给大家说说你们的观察结果。(让孩子走上来,棒子指着说)其他小组补充
预设:石头:粗糙、坚硬、重 水:有水珠、热
桔子:黄色、圆圆的、甜甜的 收音机:有声音
(想到的信息进行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你是根据什么想到的呢?(看到现象,联系了生活经验)
5.分析哪些是看到的现象,哪些是想到的:同学们通过观察四张照片,你们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我们来看看,哪些信息是我们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哪些信息是大家想到的?请大家把想到的信息圈出来。
6.小结:原来,我们用眼睛看,只能获得一些信息,但是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眼睛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获得稍微多一点的信息。那这些大家通过观察联想到的信息到底正不正确呢?
41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四、研讨:柯南侦探任务2,五种感官观察,验证想到的
1.引出四个证物:正在我们观察照片的时候,柯南在案发现场发现的四个物品运到了(一样一样出示实物)拿到证物以后,我们的柯南又有任务给大家了。大家仔细听:
录音:小朋友们,谢谢你们开动脑筋仔细观察了照片,还收集到了那么多信息,现在我已经将四个物品寄到你们老师手里,请你们用多种感官实际观察物品,你又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2.那接下来,我们怎么来观察拿到的四个物品呢?(用眼睛看)还可以用什么观察呢?(鼻子、嘴巴……)同学们真棒,那我们可以用多种感官一起帮忙观察。修改好你们的侦探报告。
观察之前,老师再给大家几点温馨小提示: 1.仔细观察: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 2.小声交流:修改侦探报告 3.抓紧时间:计时五分钟。
同样计时,组长把物品交还给老师,记录员保管好侦探报告。
3.活动:现在请组长用四张照片来跟老师换取四个物品,计时开始。活动结束,请组长上交材料
4.汇报观察结果:(拍照上传侦探报告)请你指着屏幕给大家说说你们的观察结果,其他小组补充
(例如桔子:我想到是甜甜的,我尝了以后发现是酸酸的。
5.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个活动,你们发现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去观察四种物品与单单用眼睛去观察照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不能感受到甜、热、声音、气味……)(用多种感官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单单用眼睛看获得的信息有限)
是啊,多种感觉器官一起来认识物体更加会更准确、全面板书:更准确、更全面
6.锁定嫌疑人:同学们真厉害,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像警察叔叔一样侦探的技巧,那谁才是砸破鱼缸的嫌疑人呢?
柯南找到了三个到过现场的人,并给他们录了口供,请大家根据他们的口供找出说谎的人,那一定就是我们要找的嫌疑人。
A:我到现场的时候,鱼缸已经被打破了,我还听到了收音机正在唱歌 B:我到现场的时候,鱼缸已经被打破了,我口渴,喝了一杯冰水 C:我到现场的时候,鱼缸已经被打破了,一块石头放在鱼缸方便,桌子还 42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有一些桔子。
现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遥控器,选出你心中的嫌疑人。来看看结果吧!大家都选了B,为什么呢?(因为是喝的是热水。
6.那我们来告诉柯南砸缸的人应该是B 7.同学们,你们通过了柯南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小侦探,下面请组长用你们的侦探报告来换取小侦探证书。(拍照)
五、拓展活动
1.贴鼻子的游戏:同学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如果少了一种感官,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比如盲人就少了视觉,同学们想不想体验一下盲人的感受?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来给这个小丑贴上鼻子。既然你是盲人,那老师帮你带上眼罩,听清楚游戏规则,好接下来去给小丑贴上鼻子。
谁愿意帮助他完成这个游戏呢?
2.在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吗?(关爱)
面对生活中的盲人,我们是怎么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呢? 3.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爱护盲人的措施,出示盲道图片,盲文 4.同学们今天体会过盲人了,也帮助过盲人解决困难了,那对于我们身体上的五种感觉器官,我们要怎么样啊?(爱护)我们确实要关爱我们的身体,现在同学们正是涨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爱护我的身体,最后祝愿同学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板书设计】
通过感官来发现
手(皮肤) 触觉 摸一摸 圆圆的、凉凉的、重 鼻子 嗅觉 闻一闻 香香的
耳朵 听觉 听一听 声音 更全面 舌头 味觉 尝一尝 甜甜的、酸酸的 更准确 眼睛 视觉 看一看 橙色
【教学反思】


43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3 《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事物的特征。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3.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愿意在观察与比较中与同学一起分享,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4.能够创造性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感官对物体进行有序观察与比较,认识到我们的感觉器官在识别物体特征时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通过对多种感官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推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真水果(每组4种)、仿真水果(每组1种)纸箱(每组1个)
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上一课的和本节课要用的)、毛绒玩具(1个)、钥匙(1串)、自来水(1杯)、眼罩(1个)、饮用水(3个半瓶,瓶盖上用红、黄、蓝彩笔做记号或用不同颜色的瓶盖)、课堂评价用的小动物图片和坐标图(每个小组由一只小动物代表,每达到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前进一个格子;违反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退后一个格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44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通过感官发现了很多物体的特征(出示上一课的班级记录单)。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身体的感官,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多的“秘密”(特征)(板书课题:观察与比较)
一、聚焦
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二、探索
1.比较屏幕上的两幅图,找出5个不同点,找齐之后请举手示意老师。 请同学们用“我通过眼睛看,发现……”的句式汇报自己的答案。(评价:声音洪亮,按规范语言完成汇报,该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利用单一感官(眼睛)观察、比较两幅图,并找出不同之处。教师要求学生找齐所有不同之后再举手汇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全面、严谨地思考问题。另外,利用规范句式进行汇报,可以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
2.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品被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 一名学生戴上眼罩,另一名学生选择一个物品投入桶内。(如果选择水,请在桶内放一个小一点的用来接水的器皿)
3.请用“我通过耳朵听,发现这个物品是……,因为……”的句式来汇报你的答案。(评价:声音洪亮,按规范语言完成汇报,该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利用耳朵这个单一感官发现事物的特征。另外,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活动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背对学生)3瓶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不同量的醋,请各个小组依次到前面按照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然后按照滴入醋的量的多少排序。完成后将三瓶溶液按顺序摆放在实物展台上,并把用到的感官图片摆在瓶子的后面,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在活动手册上做记录。(评价:小声交流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设计意图:首先,本环节将教科书上的酱油改为醋,原因是学生通过视觉、嗅觉、味觉都更容易分辨出醋。其次,在汇报环节,为了方便说明,可以设计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每组的排序情况了。再次,在排序的瓶子后面摆放准备好的感官图片,也可以很清晰地呈现学生的观察方法,为得出多种感官参与观察进行充分的铺垫,使难点得以化解。
45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5.把仿真水果挑出来,有哪些方法?
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准备5种水果,其中只有1种是仿真的,比如1个真苹果、1个仿真苹果、1串葡萄、1个芒果、1个橘子。把这些全部放入一个封闭的纸箱中。(评价:小声交流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用规范语言说话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操作规则:
1)请在小组内交流,商量出挑选的方法,并明确你们需要用到的感觉器官。讨论结束后组长举手示意。
2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代表全组进行汇报,并由这名同学按照“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决定用 挑出仿真水果”的句式来汇报。
3)等老师发布“开始”的口令后,组长才能将箱子打开,比赛正式开始。 4)挑选出来以后,组长举手示意。小组所有成员都要反思开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实验的时候有哪些不同。
设计意图:首先,本环节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将学习的热情推向高潮。经过前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够初步体会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观察能使观察与比较的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其次,本环节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做出合理的假设(挑选方案),然后制订计划并付诸实践验证,结论得出后及时反思、修正。
三、研讨
1.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2.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研讨的内容其实在之前的环节已经学习过了,但要让学生明确地说出来还是不太容易。通过研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请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 1.我在本节课学会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3.我还想知道
4.我在本节课 做得不好,下次一定 设计意图:从不同方面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每个学生在同一节课的收获会有所不同。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高,不一定说得那么全面, 46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或哪几个方面总结和反思,都是对自我认识的再提升。
【板书设计】
观察与比较



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粗细等 声音(悦耳、噪声等) 气味(香、臭、怪味等) 味道(酸、甜、苦、辣、咸等)
温度(冷的、热的、温的)、粗糙程度(光滑、粗糙)



【教学反思】


47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4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4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在前面三课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完成身体对外界的反应测试。本课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2.比一比谁的得分多。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这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第二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反应快慢是可以被强化训练”的结论。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的访谈得知,学生每天都会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翻拍手游戏也是玩过的,所以聚焦环节很容易开展。但是,当问到学生哪些方法能够提高游戏成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出来。本课用到的感觉器官主要是手和眼睛,教师可以继续利用上一课的班级记录单,这样做既可以复习上一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知识,又可以为本节课做铺垫,把问题聚焦到感觉器官的反应上。在探索环节,虽然学生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但他们依然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在本节课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数活动课都会出现时间不好把控的情况,以教师要对完成任务快而有序的小组进行奖励,从而节省时间用于思维能力的提升训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2.知道反应速度可以通过多次训练以及眼手的默契配合得以提高。 科学探究目标
1.主要利用眼睛、手这两种器官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反应速度。 2.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48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教学重点】
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
测试反应尺、学生活动手册、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聚焦
1.观看视频,玩翻拍手游戏。
2.提问:这个游戏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这个游戏比的是什么?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测一测咱们班同学的反应到底有多快!(板贴:测试反应快慢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翻拍手游戏引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索
(一)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
1.观看“抓尺子”游戏视频操作、教师演示要点,明确游戏规则。 2.两人一组完成游戏,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49 / 63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统计抓住的次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4.简单分析在玩“抓尺子”的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各器官的作用。 5.学生谈谈“抓尺子”的感受。
在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在视频演示指导、教师演示指导下学生模仿操作完成,使学生学会游戏的方法、记录的方法。同桌两人对比,发现每个人的成绩不同,感受同学个体之间反应能力存在差异,多次测试是为了防止实验偶然性。将教材中研讨环节的[“抓尺子”的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前置在这里,使学生认识到综合运用感觉器官能获取更多信息,快速完成身体对外界的反应测试,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得以提升。
(二)比一比,看谁抓得准,得分高
1.有些同学抓住尺子的次数是一样多的,是不是说他们的反应快慢就是完全一样的?
2.抓住尺子的位置和反应快慢有什么关系? 3. 明确计分规则。
4.两人一组完成游戏,填写记录,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姓名

1

2

3

4

5

总分

5. 统计得分情况,评选反应小达人。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抓到“尺子”的部位是有区别的,理解尺子上数字的意义,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够得出“反应快慢是可以被强化训练”的结论。
三、研讨
1.采访优胜者,你们得高分的秘诀是什么呀? 2.谁来总结一下,怎样提高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
3.教师小结: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但通过感觉器官的相互配合,经过多次训练,身体的反应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今天得分不高的同学,下去以后多练习,反应速度也会提高的。
50 / 6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521aa1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5.html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