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发布时间:2016-04-26 08:00: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标感悟】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

2、认识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差距大的原因;认识农奴制给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

3、分析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理解过程】

第一子目 俄国的农奴制

自主学习

1、简述俄国农奴制的兴起、确立、发展过程

2、思考:当时俄国农奴制下的农奴处境怎么样 这种制度会带来怎样的危机??

【拓展阅读】: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以奴役制为主要形式的地主或国家剥削农民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制度。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自由农民)和宫廷农民。地主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他们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处于社会最底层。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于封建主,人身是自由的,但担负国家繁重的贡税和无偿的劳役。宫廷农民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从属于宫廷。

第二子目 步履艰难的工业发展

思考探究

1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这个表格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思考: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哪些条件?俄国缺少哪些条件?

第三子目 新思潮的涌动

自主学习

1、分析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 过程 影响?

219世纪40 5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派别的划分和主张?

思考探究

课本92 学思之窗: ……

他为什么这样评价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何看法?

第四子目 克里米亚战争

自主学习

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俄国又有怎样的影响?

思考探究

1“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思考: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引发了哪些结果?

2、克里米亚战争的实质、性质?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深层根源是什么?

【本课小结】

综合本节课,总结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方面考虑)哪些是最主要问题?

【质疑与反思】

第二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标感悟】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习目标】

1、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条件

2“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3、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农奴制具有的历史进步意义,分析其不彻底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理解过程】

第一子目 改革的酝酿

自主学习

改革的背景以及目的是什么?

思考探究

1、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农奴制改革的酝酿过程

历史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个人力量

2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第二子目 “二一九”法令

自主学习

1、什么是“二一九”法令?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三子目 进步与局限

思考探究

1、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以上材料节选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二一九法令”的局限性

材料一: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材料二: 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三:农民交付的赎金比当时地价高出2——3倍,农民要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形式连本带利偿还给政府

——列宁

3课本98 学习延伸 阅读与思考

问题一

问题二

【当堂检测】

1、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2、我们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3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第三课 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

【课标感悟】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条件

2“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3、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农奴制具有的历史进步意义,分析其不彻底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难点: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遇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学习理解过程】

近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核心和由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经济结构——工业化、全球化

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的转型

1.英法通过革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的途径比较早的走上近代化道路

2.德、意通过统一战争,日本通过改革的途径走上近代化。这些国家内部资源、市场有限,走上对外扩张的发展之路,军国主义特征十分明显

3.中国走了改革与革命并举的近代化道路

俄国的近代化启动于-----------------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经济近代化

(二)政治近代化

(三)军事近代化

(四)教育近代化

(五)思想近代化

第一子目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自主学习

1、改革如何推动了俄国的经济近代化?

2、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局限性?

第二子目 政治的缓慢变革

自主学习

改革如何推动了俄国的政治、军事、教育、思想近代化?

思考探究

观察p100漫画回答:

1“文明”是指什么?

2“到西伯利亚”说明了什么?

第三子目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自主学习

1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根本目的以及局限性?

2、改革后俄国社会矛盾有哪些体现?

思考探究

1、改革后俄国的历史任务?

2、虽然俄国进行了改革,但最终为什么还是走向了革命?

(从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等角度来掌握)

单元检测

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表明他们

A.已无力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B.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C.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D.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革

2.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赢得“解放者”的美誉,也曾经得到过农奴的欢呼,但是他最终被暗杀身亡。这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3.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4.材料一: 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5万吨,法国是406万吨,德国是20万吨。1860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298万吨,同期的英国则为3888万吨,法国是898万吨,德国50万吨。----------------《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5、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是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

————以上均摘自《史记》中的《商君.列传》

材料二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冶铁厂折》(1889年)

材料三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请回答:根据材料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6分)并概括奇迹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洋务派是如何看待“自强”与“求富”关系的 ?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6分)

(3)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滞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4)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年《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的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3)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7、材料一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杨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请回答:

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2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1分)

2)如果材料二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2分)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分)

第七单元参考答案

第一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二子目 步履艰难的工业发展

思考2

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资金、技术、自由劳动力、市场、丰富的资源和原料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

(1)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

(2)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且缺乏人身自由,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3)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贵族地主将钱财用于买田置地,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本。

(4)俄国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技术落后。

(5)俄国还是沙皇专制制度,社会环境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第三子目 新思潮的涌动

课本92 学思之窗: ……

他为什么这样评价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何看法?

原因:他已认识到落后的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被历史所淘汰。

看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第四子目 克里米亚战争

1、思考: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引发了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2、性质:

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

实质: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失败原因:

装备陈旧、交通运输落后、指挥系统腐败无能、后勤不足、出生农奴的士兵营养不良。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深层根源是什么?

腐败的农奴制。

【本课小结】

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第二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子目

思考探究

1、历史基础: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均颁布过改革法令;

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法令;

个人因素:亚历山大二世接受以前改革失败教训,坚持改革

2、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三子目 进步与局限

思考探究

进步性

1.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作用)

2.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

3.3.是一场地主阶级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

4.4. 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地位)

2、局限性

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掠夺性: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接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3、答案提示:一、前者十分否定,后者充分肯定。   

二、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当堂检测】

ACD

4、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第三课 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

俄国的近代化启动于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

第一子目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自主学习

1、改革如何推动了俄国的经济近代化?

(1)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农奴人身解放,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

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市场

政府制定了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

两次工业革命的先后进行

思考探究

观察p100漫画回答:

1“文明”是指什么?

2“到西伯利亚”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欧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思想等。

说明改革带有明显局限性,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

第三子目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思考探究

1、改革后俄国的历史任务?

如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如何扫除农奴制残余

(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封”)

2、虽然俄国进行了改革,但最终为什么还是走向了革命?

从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等角度来掌握,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俄国,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阻碍着旧的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2.经济上:大土地所有制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奴生活困苦,国内市场狭小,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3.阶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终于酿成了1905年革命。

单元检测

BDC

410.1)俄国的工业生产(钢铁产量)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农奴制度。

2)在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企业数量、工人数量、产值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推动俄国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

农奴制改革,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劳动力、资金等需求,必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1)意义:通过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国因此而逐渐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6分) 消极影响:严刑峻法、文化高压政策、重农抑商。(3分)

2)“求富”是“自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军事工业有推动作用。(6分)     

3)‘文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

表现: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

4186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1)主张废除。(2分)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每一要点2分共6分)

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2分)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每一要点2分)

7、(1)反映了19世纪中叶农奴的悲惨生活和俄国工业发展的落后;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2)原因:废除农奴制后,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份地。

3)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原因: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沙皇政府制定了一些促进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沙皇政府还进一步加紧对外侵略活动,为工业资产阶级抢占市场,掠夺原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de36883be1e650e53ea99a0.html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