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大数据时代的量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8-08-03 02:18: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1 三头小猪的故事 | 1 1 统一语言 数据、指标、信息,天哪! 如果有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能让所有人(无论其人生阅历或教育经历如何)都能明白量化的好处,该有多好!我认为语言不通是事业(和生活)的最大障碍。所以,提炼总结出公用词汇至关重要,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本书中的很多概念可能都比较新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发明新词儿,组织发展术语表已经臃肿不堪了。实际上,我用的都是常见词汇。尽量用大白话介绍那些看上去很复杂的概念,让其浅显易懂,简单直白。 先讲个故事吧。 1.1 三头小猪的故事 有一次,在半路上,我家那个三岁的小宝宝想听故事。因为没带书,我不得不搜肠刮肚努力回想,好找出一个故事来哄她入睡。好吧,我承认我虽然对讲过的课记忆深刻,但却完全记不住那些儿童故事。所以,就像所有好父亲都会做的那样,我即兴创作了一个。还有什么能比量化故事更能催人入眠的呢? 故事背景 打败大灰狼之后,三头小猪放浪形骸,生活奢靡。三年过去了,它们生活在肮脏的环境里,体重严重超标——就算是猪,也太胖了。由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它们分头去看医生。三个医生的结论完全一致:你马上就要变成烧烤了。它们胡吃海塞,缺乏睡眠,不锻炼身体,也没注意到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三个医生一致认为,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这些猪就只有死路一条。 第一头小猪 不幸的是,猪,也会遇到庸医。第一头小猪的医生对它说:“你的身体每况愈下,必须认真对待,改变生活方式!”医生给小猪开出了饮食计划、健身计划,还要它12个月内回来复查。 这头小猪确实吓坏了,所以努力自救。它不再吃垃圾食品,每天坚持锻炼。甚至上床睡觉的时间都提前了。一个月后,小猪感觉棒极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觉得这么爽。他决定搞个party庆祝一下。于是约上羊羔兄弟,去外面彻夜狂欢。大餐过后,又搞了个吃冰激凌大赛(他赢了)。他们玩到凌晨3点才回家,回去倒头便睡。第二天,他忘了锻炼身体。好习惯被毁掉只是一眨眼的事儿。因为平时太忙(借口),只好周末锻炼了。快到月底时,他又开始吃垃圾食品,虽然没有以前吃得多,但也超过了正常标准。 年底复查时,面对医生失望的表情,他震惊了。 “可我是按医嘱做的啊,”第一头小猪说,“我饮食健康,努力锻炼,甚至睡得也比以前早了。我知道我的身体变好了……觉得比去年强了。” “是,但你的体重没有明显改善。你可能吃得更健康了,但还不够健康。你的睡眠可能更充足了,但还不够充分。总体来说,你的身体恶化了……如果再不改变,性命堪忧。” 医生给第一头小猪开了一个新的饮食和健身计划,还给他报了一个动感单车课程,开了处方药,真诚祝愿他再来复查时能变好。第一头小猪确实被这些东西吓着了,因此对着自己的大下巴发誓,他一定要做得更好。 这次他坚持住了。定期锻炼,只吃健康食品,饿了就吃胡萝卜、芹菜或脱脂酸奶。每周都去参加动感单车课程,简直就像钟表一样准时。可是,悲催的小猪不知道自己的进展如何。7个月过去了,它虽然感觉好了点,可是因为焦虑,压力太大,它中风了。尽管身体状况有所改善,但它还是扛不住中风的打击。一个月后,它死了。听到这个消息,医生非常难过。在从日历上划掉马上到期的复诊预约时,他哭了。 第二头小猪 第二头小猪的医生知道量化分析的重要性。他是一个善于与病人沟通的好医生。医者父母心,他希望自己的病人更健康。看过第二头小猪的体检表后,他很沮丧。怎么才能改变小猪的命运?如何帮小猪重获健康?他喜欢量化,认为如果有目标指导,小猪能做得更好。医生设计的方案有三个指标:体重,血压,胆固醇。他告诉小猪,它随时有生命危险。然后建议小猪减掉100磅的体重,降血压,1.1 三头小猪的故事 | 3 降低胆固醇,让三项指标都达到正常值。他还画了个健康趋势图,用来跟踪小猪的三项健康指标。当小猪进一步询问,该如何达成目标时,医生给了小猪6本小册子、两本书,还告诉它一些提供健康改善计划的网站。医生跟小猪约好,明年每隔三个月来复查一次。 第二头小猪非常努力地执行健康计划。它把体检表和健康趋势图贴在冰箱上,改变饮食习惯,健身,还尝试冥想。它又买了血压计、磅秤(质量很好),还有一个测胆固醇的漂亮小包。它不在乎钱——为健康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它一起床就去量血压,称体重,测胆固醇,每天三次。在第一季度检查时,医生对它的进展很满意。他们查了一遍数据,决定让它继续保持。小猪备受鼓舞,它决定更进一步。想去做胃绕道手术,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而是选择每周有六天靠吃豆腐度日,第七天只吃大拌菜。它加大了锻炼强度,还开始尝试垃圾邮件里推荐的降胆固醇药物(它可爱垃圾邮件了)。 第二次检查临近,小猪变得急躁冒进。在复查的前三天只喝水,为了降低体内水的重量,还在复查当天早上去蒸了桑拿。医生都惊呆了。这头猪的体重足足减掉了60磅,血压好了,胆固醇离标准值也只差不到10%了。医生为它取得的成绩拍手叫好,说下次复查时它一定能听到喜讯,离治疗成功只差三个月了。 可两个月后就传来噩耗,小猪挂了,死于肾脏衰竭。这头猪最终也没搞明白总体目标是什么,或者说如何评估它的整体健康状况。在死前的最后8个月,它一直都在跟几个数字较劲,却忽视了真正重要的“良好的身体状况”。它赢了数值,却输了生命。 第三头小猪 第三头小猪的医生也相信量化,对待病人也很友善,但他和第二头小猪的医生不同。他相信病人能够应对真相,也应该了解指标的含义。医生告诉第三头小猪,它的身体之所以如此糟糕,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好。医生解释了体重、血压和胆固醇三个指标,为什么它们能很好地反映健康状况,但却不能作为唯一标准。小猪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它对自己的爱惜程度,要及时和医生交流身体中出现了哪些“有趣的变化”。小猪想知道什么叫“有趣”,医生说这没有量化标准。下面是小猪跟医生之间的对话。 “那我该如何使用这些数据呢?” “收集数据,跟踪数据,以数据为依据来判断我们是否错过了什么,4 | 1 统一语言 或者取得了什么进展。” 小猪拿着图表,问:“那我是不是得让这些数字更好看?” “不。咱们的目标是让你更健康!那些数字只能用来判断你的发展方向是否正确。” 第三头小猪哼哼着:“这有什么区别呢?” “这么说吧,反映身体状况的指标有很多,血压、体重、胆固醇只是其中三个。你确实需要改善这些数字,但也不能以牺牲其他指标为代价。比如说,睡眠质量还是要保证的,还要经常锻炼,要进行精神压力测试,要保证记忆力、营养摄入等等很多东西。目标是健康,而且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精神健康。” “那,我不用管这些数字?” “也不是,如果这些数字没改善,说明你的身体状况也没好转。” “那,怎么办呢?” “这下问到点上了,小猪!”医生为小猪制订了一个简单的改善计划,还给小猪演示了如何量血压、体重和胆固醇。他让小猪每天填一份日程表,每周都要放到在线日记本上。每周的在线日记本包括它采集的数据,测量“我今天感觉如何”的数据,还有一部分内容记录了它为改善身体状况做了什么。医生承诺会定期检查,并且说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会及时跟它联系。 医生说:“我希望你不会觉得我在控制你,我只是想了解你的进展情况。这对于改善你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不会,我喜欢这样。”小猪看医生有点担心,马上回答。“不过为什么不每个月给我做一次全面检查呢?” “那太浪费了。除非有指标表明需要这样,否则我不会给你做全面检查。以免浪费你的时间或金钱。” 到第六个月时,第三头小猪的气色已经好多了,感觉也不错,医生对它所做的努力予以肯定。到第九个月,它表现得棒极了,朋友和同事们都夸它气色非常好。它恢复了健康。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知道人们不可能把这个当成那个经典童话的续集,反正它的自身价值也已经实现了。我女儿听到一半就睡着了。 为了使沟通更顺畅,先来定义一些基本术语。数据(data)、指标(measure)、信息(information)、量化分析(metric)截然不同,但又彼此关联。每一个都建立在另一个的基础之上。量化分析由信息和其他量化分析组成,信息由指标组成,而指标又由数据组成。 1-1展示了一些相互独立的实体,人们经常认为它们和量化分析相关,甚至认为它们就是量化分析。 通常,数据被定义为“单一的事实,统计项,或信息项”。然而这个定义有些言过其实。它暗示数据是精确的,并且具有某种实用性,但其实数据本身并不具备什么实用性。按我的定义,数据就是最简单的信息,通常用数字或常量值表示,比如:62270,真,假,高,低。因为没有和任何有意义的信息关联,数据本身并没什么用处。如图1-1所示,重叠的泡泡表示有些数据能够“联系起来”,但数据定义中并不包括这种联系。

1-1 数据关系图 数据是最简单的信息形式,通常表示为数字或常量值。

数据之间可能毫无关联(泡泡之间的距离很远),也可能因为某个共同的目标联结在一起。在分析数据时,可以用关系图这种可视化方式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但有时这些关系并不存在,仅仅因为来自同一数据源或采集目的相同而被误认为6 | 1 统一语言 彼此相关。比如“响应时长”和“解决时长”,可能看似相互关联。 因为它们数据源一致,都来自于同一问题跟踪系统。数据类型(时间)相同,也会给人造成两者关系密切的假象。实际上,无论是否来自同一数据源或采集目的是否相同,数据之间往往毫无关联。如果把无关数据误认为彼此相关的数据,就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比如响应时长和解决时长,它们其实并不会互相影响,表示的也是不同的事情。 1.3 指标 1-2说明了信息的下一层级:指标和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因为有更多细节,所以指标更有价值。这种细节可能包括指标单位(以50% 为例,指标单位是“百分比”,数据是50),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70%”的含义比简单的“70”更丰富,如果能明确是“63个用户中的70%”,那就更有价值了。每个指标都由一或多个数据组成。指标跟数据一样,彼此间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关系。图1-2左上角的泡泡表明不能归结为某个指标的一组数据。虽然这些数据彼此关联,但它们不能构成含义更丰富的指标。人口统计数据、身高、体重就是这样,每项数据都有用,但不能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指标。

图中还有三个孤立的数据。这些离群(“没有关联”)的数据,以后也许有用,也许毫无价值。

1.4 信息 | 7 指标将真正有关系的数据分组,添加上下文,使数据的含义更清晰。然而,没有对应到目标或根本问题(详见下文)的指标,也仅仅是装扮起来的数据。 指标将真正有关系的数据分组并添加上下文,使数据的含义更清晰。

1.4 信息 1-3展示了第一层可用信息——我们就称之为“信息”。信息对指标和数据(包括离群数据)分组,赋予它们明确的含义。

1.4 信息 | 7 指标将真正有关系的数据分组,添加上下文,使数据的含义更清晰。然而,没有对应到目标或根本问题(详见下文)的指标,也仅仅是装扮起来的数据。 指标将真正有关系的数据分组并添加上下文,使数据的含义更清晰。

1.4 信息 1-3展示了第一层可用信息——我们就称之为“信息”。信息对指标和数据(包括离群数据)分组,赋予它们明确的含义。

1-3 数据、指标、信息关系图 信息汇聚指标和数据,并添加上下文。上图中的信息并没有囊括所有数据,无论计划多么周密,采集的数据如何优质,总会得到一些没用的数据。最后,你会发现这些数据要么和要解决的问题格格不入,要么毫无帮助。信息只会收编需要的数据和指标。 上下文信息对于理解数据和指标中的数值非常必要。对于指标,我们只知道是在讨论一定数量用户中的百分比,而添加了上下文的信息含义更丰富,对理解指标更有帮助:“63个用户中的70%更喜欢滑雪机,而不是踏步机。” 信息添加了上下文含义,使指标更好理解。

1.5 量化分析 1-5是由信息、指标和数据组成的一幅插画,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可比作量化分析。老话说得好:“一图抵千言。” 终于,我们要定义最重要的“量化分析”了。量化分析不仅仅是把一堆信息分到一块。好吧,其实也差不多。 按我的定义,量化分析是由信息、指标和数据组成的,它也可以包含其他量化指标。量化分析与信息最大的区别是,量化分析做完整的描述,全面解答根本问题。另外,量化分析所做的描述必须是“正确的”。如果量化分析做的描述完全错误,那它就没什么价值。除了数据、指标和信息,量化分析还包括文字说明。尽管一幅图可能会胜过千言万语,但面对没有任何解释的图时,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见所感千差万别。

如果你已经在量化分析上下足了功夫,配合图形、图表和表格将故事讲得一板一眼,那么你对它的解释就很难出现偏差,但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曲解。除非确信量化分析的观众没有自己的见解,不会曲解量化分析,持完全开放的态度,否则我强烈建议你给图画配上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我在读大学的女儿报了一门艺术欣赏课, 在她的教材中,每件艺术品都配上了几页文字介绍,讲述创作该作品的艺术家,其创作背景、所投入的时间、所用素材以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我对此颇有感触,因为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艺术老师就讲过,艺术品的含义就是欣赏者对它的解读,除此之外它没有任何意义。现代艺术更是如此(我一直没搞懂)。这本书没让欣赏者们玩猜猜猜,而是对隐藏在图画之后的重要信息逐一详细解说。不仅油画、雕塑和素描有,版画、雕刻和史前壁画也有。这些文字说明进一步解释了艺术家通过胜过万语千言的图像要“传达”什么。 如果艺术品的含义有必要解释,那么量化分析的含义是不是更有必要明确呢?而且,是不是最好由创作量化分析的“艺术家”自己来阐述呢?当然,对量化分析的任何解释都仅仅是一种解释,每个人对量化分析的看法都会不一样。但你肯定希望是你自己的解释与这幅图一起出现。如果量化分析使用得当,人们不会把你的解释当做唯一的“真理”,而是就把它当做解读量化分析含义的一种方式。 “在进行有氧锻炼时,63个用户中的70%更喜欢用滑雪机,而不是踏步机。10 | 1 统一语言 这里有3个滑雪机和12个踏步机,滑雪机的平均等待时间是25分钟,而踏步机前通常没人。”这就有点像个“好”的量化分析了。如果再配上一幅图(图形或者图表),那就更像了。量化分析的目的是解答根本问题,讲述一个完整(而有用)的故事。 应该怎么办呢?买更多的滑雪机?撤掉些踏步机?限制客户占用滑雪机的时长?开设一门踏步机的训练课程?显然我们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困惑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提出明确的问题。为什么收集数据?为什么要分析?如果没有明确根本问题,就不可能讲述好完整的故事。 1.6 根本问题 我与迈克尔·兰索恩和唐纳德·帕吉特合著过一本《组织为什么会事倍功半》(Why Organizations Struggle So Hard to Improve So Little)。在那本书中,我们将量化分析体系比喻成大树,数据是叶子,指标是细枝儿,信息是树杈儿,量化分析是主干。然而它们的存在离不开良好的根系,这些根系就是根本问题。这个比喻很贴切,量化分析体系各个组件之间就是这种关系。 1-6是量化分析各组件的另一种展现方式,看起来就像一个组织机构图。

根本问题不好,得出的答案可能就会把你引入歧途。不知道问什么,答案就没用。根本问题对于量化分析而言特别重要,所以在量化分析的定义中必须提到。

1.6 根本问题 | 11

量化分析用完整的故事来解答根本问题,其中要用到数据、指标、信息以及其他量化分析。

根本问题是量化分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引方向的地图,是旅途中的路标。虽然有时会有例外,收集数据时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理由充分,结果也能让人满意(见第15章),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做法让人难以接受。这就好比漫无目的地出门旅行。没目标,没计划,没方向——只管钻进汽车点火出发。 开出去好一会儿了,才发现驾照没带,身上没钱,甚至鞋都没穿。更糟的是你已经离家太远,油箱里的油都不够开回去的。你这才意识到,即便还不知道要去哪儿,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进。可能最终会停在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方。既然出发之前你忘了决定要去哪里,那么就不可能到达正确的地方。当最后没能到达目的地时(不管后来是否确定了一个),你就会把怨气都撒在车上,埋怨它都未能带你去加油站! 你不会埋怨自己糊涂,不会怪自己事先没想好。即使有足够的汽油,终于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了,你也不会回家去拿钱包、驾照,或者鞋子。你已经投入得太多了,得继续下去,从当前所在向目的地进发,打死也不会承认你折腾半天、累死累活地到了一个不知道是哪儿的地方。 量化分析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需要设定根本问题。这样才可能充分利用资源(车、死贵的汽油、宝贵的时间,还有你的努力付出)。当然,如果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或者你日进斗金完全不在乎花这点儿小钱(也有可能你恰好载着一位款爷,只是想随便逛逛,不管目的地,毫无所求,也不在乎花多长时间),那就不用考虑效率。但如果和大多数人一样,想要投入产出比最大,不是为了挥霍浪费才踏上这段曲折的旅程,你就需要明确目标和根本问题。实际上最终投入将远远超出所需费用。 没有方向会埋下失望和愤怒的种子,同事、领导、下属都会受其影响,会摧毁企业的精神。 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和重心,让你知道前进的方向,知道目的地在哪里,知道开发量化分析体系的目的,知道要回答什么问题。 一个表述正确、经过深思熟虑的根本问题,可以让你找出正确答案。如果没有根本问题,也就是恰当的问题,得出答案的过程就像一次曲折坎坷的旅行,而且最终答案很可能有害无益。12 | 1 统一语言 即使根本问题表述正确,但如果问题本身不恰当,也得不到好结果。

把这些放在一起,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案例。量化分析完全通过展示信息来描述,信息又通过汇编指标传达含义,指标建立在数据之上,数据是可采集的最底层信息要素(常量值或数字)。下面是个简单的例子。 数据:1535 指标:15 mpg35 mpg 信息:紧凑型汽车使用无铅汽油的油耗效能(mpg,每加仑英里数):城市 路况为15 mpg,高速路为35 mpg 量化分析:接下来就是描述信息的配图(大多数时候都是图形或图表)。这 个描述应该是讲各种不同紧凑型车的油耗效能比,可以结合其他量化分析结果选择适合你的汽车。 根本问题:什么车最适合你? 数据、指标和信息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并非一成不变 。我也不想用一个呆板的定义让你对量化分析敬而远之。目的是为了针对问题开发量化分析体系,找出答案。 因此,数据中也可以加上每加仑英里数的单位,指标中也可以包括“城市路况”和“高速路”的条件,而信息中也可以区分各种汽车的厂商和型号。这里之所以没这样做,是因为这个例子只是为了演示,从数据到指标再到信息,会不断添加更多的含义(以及上下文),最终到量化分析构成完整的故事,提供更多信息。 再来看一个客服的例子,如图1-7所示,我们能找出下列组件。 根本问题:客服能迅速响应客户的要求吗? 数据: 每月1259 每月 59 答案选项为 1–5 指标: 故障呼叫数 放弃呼叫数 等待时长 调查反馈中选择的答案

1.7 数据量化分析悖论 | 15 数据回答这个问题,那就给问题加上详细的上下文。到外婆家有多少公里?需要花多长时间?这种问题有数据就足够了。但这样的问题很少见。 假设还有个问题:如果既不想耽误外婆家的火鸡大餐,又不耽误沿途观光或者逛街,时间还够用吗?这个问题就必须由信息解答。信息中所包含的指标和数据可能有: 外婆家开饭的时间 现在的时间 这一路上观光点或商场的个数 预计在每个观光点/商场停留多长时间 量化分析对这种问题还是有点大材小用。如果是那种定期收集、分析、汇报信息的量化分析,那就更是拿大炮打蚊子了。 可管理层(任何普通员工之上的人)几乎都被设定成自底向上模式了。极少数能从量化分析入手的领导,通常都已经知道答案了(这本身不是个坏事儿),但却还没确定问题是什么。所以他们希望能定期看到(周,月度,季度,年度)报告。他们喜欢看到格式整齐的量化分析结果:有基于最佳实践的基线,有和基线比较的趋势线,还有月度和经营年度总额。听上去很酷吧!但其实他们不知道根本问题是什么,只是在冒着铺张浪费的风险寻求答案。 有时候大爷们(经理、部门的头儿、企业领导等)在提出问题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量化分析结果)了,在发现答案与他们想要的不符之后,就想中途修正。就像那个在路上奔波的司机一样,不肯回到原点重新开始,拒绝放弃沉没成本。意识到量化分析结果不行后,他们的策略一般是: 断定数据是错的 怪罪分析师 调整数据(不是量化分析结果) 有些真正聪明的管理者能判断出是量化分析的问题,并且也有勇气从头再来。可他们意识不到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根本问题,或者试图解决的问题不正确。所以从头再来不是从根本问题开始,而是想重新设计量化分析。 这问题很常见,那其中的关键和解决办法是什么呢?还是那些老话。从顶层开始。从根儿上来。要记住得从根儿上来。洞是从上往下挖出来的,不是从底下开始的。要找出正确的根本问题。上面这些记住其中任何一条都行。 根本问题决定了答案所在的层级。如果问题很复杂,要定期给出答案,那么就需要设计一个综合的量化分析体系。比如“(某项服务或小猪的)健康状况如

16 | 1 统一语言 何?”,这种问题就需要用量化分析体系找出答案,尤其要随时监测健康状况时。 含糊不清会使问题更复杂。明了即简洁。

在设计量化分析体系时,我们意识到需要给组织各组成部分的健康状况定义指标。要了解三头小猪(或者人类)的健康状况,就需要知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各种指标,还有神经系统、排泄系统、骨骼或者肌肉。也就是说,问题涉及的面越广,需要的信息就越多。 如果问题的范围比较窄,答案也会比较简单。比如:体重控制得怎么样?要回答这个问题,只需要在体重进入稳定期后定期测量。不过这么具体的问题很少见。如果第一头小猪仅仅考虑体重,就会忽略其他健康指标。过于关注某个具体指标可能会漏掉重要信息。还有一种情况是提出的问题是错的,就像第二头小猪的医生一样,只用三个指标来监测病猪的身体状况,却忽略了总体健康状况。 也许你知道自己血压多高。也许你刚做过一次全面体检,除了体重有点超标,其他各项指标都还不错。问问“减肥减得怎么样?”就够了。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需要量化分析,有指标就足够了。 设计量化分析体系时,最重要的就是找出恰当的根本问题。有了问题,才知道回答它需要什么层级的信息。根本问题会指导量化分析体系的设计,直到明确需要采集哪些数据。 1.8 量化分析体系的构成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量化分析体系的组件及其定义。 数据:对我们来说,数据就是最简单的信息,通常由数字或常量值表示, 比如:62270,真,假,高,低。 指标:由数据组成,并将数据添加到最基本的上下文中。指标也可以由其 他指标组成。 信息:信息由数据和指标组成,也可能包含其他信息。信息提供了含义更 丰富、内容更多的上下文。 量化分析体系:量化分析体系是由数据、指标和信息组成的,也可能包含 其他量化分析体系。量化分析体系为信息提供了完整的上下文。量化分析所讲述的故事是完整的(最起码尽量完整)。量化分析要回答根本问题(或者说尽量回答)。

1.10 小灶 | 17 根本问题:量化分析的目标。根本问题定义了量化分析的需求,并能够判 定量化分析体系是否有价值。 1.9 总结 本章介绍了针对量化分析及其组件的通用语言。还讲解了数据 量化分析悖论,明确了必须由繁入简,由难到易。首先明确根本问题,再安全准确地定位到回答问题所必需的信息层级。问题可能不需要由量化分析回答,甚至都不需要信息。当管理层要求创建量化分析体系(或者量化分析体系计划)时,必须让自己先停下来,问问要解决什么根本问题。我们必须接受,也应该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得到答案可能根本不需要创建一个量化分析体系。 1.10 小灶 恐怕我已经误导你了。本章内容的组织方式可能会让你忐忑不安,担心我把你引入歧途。但这是我慎重考虑之后的结果。我也想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给出这些定义:根本问题到量化分析,再到信息,指标,最后是数据。但我担心读者一时接受不了,因为这和目前常见的量化分析体系创建顺序相反。很可悲,我们的量化分析之旅往往是从提出数据请求开始的。18 | 1 统一语言 要向人们展示内涵丰富的信息(量化分析结果)。这些管理人员首先都会问:“我们有哪些数据?”他们这么做的一个原因就是想尽量不给员工增加负担,希望能以填“空”的方式,用现成的数据安抚领导。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把这当成一次机会,没想过借机为组织的每个层面都开发些有价值的东西,所以面对设计开发量化分析体系的需求时,往往应付了事,过关即可。如果现有数据不够,他们一般会接着问:“我们能拿到哪些数据?”所以,我没有坚持用我认为正确的顺序来介绍量化分析组件,而是选择了可能会让你感觉熟悉的顺序。现在,我希望你能摈弃成见,相信我,从大局出发。 那么,请接受我的道歉,并允许我确认一下你是否已经建立了正确的基本概念,为学习后续内容做好了准备。 误解1 数据无用论

我可能曾让你误以为数据没用,或者认为那些不能纳入量化分析体系的指标和信息,在改善组织过程中并没什么价值。在1.7节已经讨论过这个了,但我觉得还有必要再次强调。数据也有有用的时候,那就是要解答的问题非常具体时,只需要一个数值或常量值就能回答,比如“现在几点了?”。如果是只用数据就可以解答的问题,就没必要用量化分析或更详细的信息来对数据进行补充。 误解2 可以从数据开始构建量化分析体系

大多数情况下,这么以为都是因为你被错误的观念误导,认为自己需要数据,需要答案。又赶上技术给力,能拿到的数据极其丰富,更加助长了这个误解的传播蔓延。你相信自己应该收集数据,对数据分组形成指标,然后把指标汇编成有意义的信息,最后,用它们搭出个有意义的、清晰的量化分析体系。 事实正好相反。可收集的数据有那么多,试图从数据这层开始创建量化分析体系注定会失败。必须牢记从根本开始的铁律,量化分析体系才是根本(如果根本问题有保证),因此它才是起点。 误解3 在开始收集数据、指标或信息之前,必须有根本问题。

尽管我希望如此,但在现实世界中,经常要在不知所谓的情况下开始,收集数据、分析指标、创建信息丰富的报告。你可能就像优秀的士兵一样,非常擅长

1.10 小灶 | 19 于“正确”地做事。但我强烈建议你尽最大可能在开始之前明确根本问题。如果做不到,先收集信息倒也无妨,但收集过程中别忘了尽早明确根本问题。 当领导跟你说“看到就知道是不是我想要的了”,一定要挺住!要想让客户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帮他们明确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道格拉斯· 哈伯德(Douglas Hubbard)那本奇书——《一切皆可量化:发现业务中不可捉摸的价值》(How to Measure Anything: Finding the Value of Intangibles in Business)中,作者分享了他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帮助人们找出他们究竟希望知道些什么。 哈伯德称之为“澄清链”,借助这种方法,可以不断深挖,发现对客户真正重要的东西。他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你说X是什么意思?”在与退伍军人事务部合作的例子中,他最终得到了确立根本问题所需的几份作业。他没直接问根本问题是什么,而是采取了水滴石穿的策略,逐步达成目标。可惜他的书是关于指标而不是量化分析的(按我们的定义)。好在他彻底纠正了量化的概念。我都记不清有多少次要借助他的书来说服顾客了。有一次我和客户一起工作,我们已经确定了问题,设计了一个表面上讲得通的量化分析体系,并且确定了需要哪些信息。但客户还是经常想要跳过规划阶段,因为她不相信我们能够量化所需内容。我从书架上抽出了道格拉斯·哈伯德的书,向她保证,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量化的!我们手上已经有了根本问题,有了量化分析体系和信息需求,找出指标很容易,再做量化其实非常简单。 所以,自底向上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是不怎么明智罢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f70f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a.html

《量化-大数据时代的量化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