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20-08-22 10:27: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篇一:《浅谈当代工笔大家莫晓松的唯美艺术巨献》

  浅谈当代工笔大家莫晓松的唯美艺术巨献

  学生夏侯彦伶 现代艺术学院美术学(绘画)

  指导老师辛立刚 现代艺术学院

  摘要

  中国工笔花鸟成于工,因其周密不苟但也易败于工,因其易刻板僵化。惟因此,格调与意境就成为检验当代工笔花鸟的试金石。北京画院青年画家莫晓松在工笔花鸟画这一领域,取其"周密不苟之处",舍其"萎蘼柔媚之处",走山水与花鸟结合、工笔与写意结合之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花鸟图式,因其作品所呈现的无穷时空的微茫感和生化天机的微妙处,成为新世纪工笔花鸟画多样化探索的取向之一。

  关键词

  十年一梦; 静净世界

  十年一梦{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

  梦,显然是莫晓松艺术无法摆脱的生命之重。对今天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他的思想也许是矛盾的,两面的。一方面他在与现实生活无限接近,另一方面他又试图使自己的作品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当现实生活无法使他满足的时候,他只能从作品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一种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也许正是艺术家的用心所在。

  他生于甘肃陇西,这个素有"陇中苦,甲天下"的地方承载了他最初的花鸟梦想。正如著名艺术史论家丹纳所说,环境不能仅仅是艺术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材料来源,环境必须是那种能够铸造艺术家灵魂的力量。这成为了他梦的来源。他曾经在一片文章中深情地回忆起了童年生活,说正是那些野花蜻蜓、山峦飞鸟启发了他最本性的审美。这想来是纯粹而真实的。

  但真正让莫晓松开始将这种梦想定格为一幅幅画稿还是在他上完西北师大美术系之后。科班的系统技法训练虽然让莫晓松感到了手的解放,但童年的梦依然让他无法释怀,来自家乡的野花和雉鸡唤起的对人生价值的追问让他一直在思考一幅画究竟要表达什么?正因为如此,在1989年,他的作品《石痴》参加了全国第七届美展并获甘肃赛区金奖之后,他毅然放弃了在人物画上已取得的成绩,而转向了工笔花鸟。而山水画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和一的自然宇宙观似乎为他的花鸟画给予了灵感绘画必须要有生命的哲思和灵魂的触动。由于这种艺术的选择与内心的冲动重合而产生的艺术动力,让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灵动和天赋一下得到了释放。他甫一亮相,就以纯净的笔触,鲜明的个性、和天地微茫的诗

  境得到了画界的认可。他以他的作品告诉人们,当他选择了花鸟作为寓情寄志的物象时,花鸟已成为他解答生命、诠释生命的主题。不过,莫晓松并不愿以一个艺术叛逆者的姿态出现,他倾向于做一个继承的革新者。他最喜宋代绘画,认为宋人绘画给人最深切的感受是其心专注、其情真挚、其法精严、其理周致。但他并不为宋代工笔画的高度而所拘,不断寻求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出奇,出新,以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2001年,他的作品《荷塘逸趣》荣幸地参加了"百年中国画展",也是因为他作品所体现的对现代花鸟的哲学思考与技法上的工写巧妙结合探索的一种肯定。

  静净世界

  莫晓松的花鸟画是一个静净世界。因静而动,因静而达忘言;因净而纯,因纯而至无我。他的画既有着唐诗宋词般幽思怀古的境界,又有着现代人烦躁之后寻找的心灵皈依。

  观花之静,是动中之静,动中取净。同样表现秋日荷花的作品,《十月荷塘》能读到秋风萧瑟,《秋荷雨意图》却读到生机灿烂。同是夏荷,《偶尔蓬雨时》明快中有惆怅,《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清幽中见平和。一花一木因为有了画家的情感交融而弦外有音。初次品读,我们会欣喜于那精到的笔触,多变的色彩,巧思的构图所带来的视觉享受。

  观鸟之静,是静中之动,静中取动。从他1992年的作品《河西九月天》,1994年的作品《北去南来自在游》,1999年的作品《云与月》等作品看,时间的跨度虽然使他在构图和技法上有了变化,但鸟的存在状态却保持了如一的恒定。在宇宙间,这些鸟类不鸣不叫,不惊不惧,无喜无忧,无动无欲,表现出了一种近于麻木的外在形貌和近乎平寂的生命状态。{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是靠一些别人无人捕捉的细节而引人入胜。但是,对一幅艺术作品的意义而言,它主要呈现的是通过细节所传达的无声之境,而不是细节本身。这恐怕是莫晓松的静净世界留给欣赏者的画外之意吧。他的画既有着唐诗宋词般幽思怀古的境界,又有着现代人烦躁之后寻找的心灵皈依。这样的世界是适宜于在窗外细雨声中、独坐品茗之时、心绪平和之下细细体会的。以花寓人,莫晓松钟情于荷花自是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这隐含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思索;以鸟比人,莫晓松感受于鸟的孤高冷逸,也是暗合了他的艺术追求。想及此时此境的莫晓松,已如荷花绽放,但仍然是静静地,孤独地绽放。

  结束语

  欣赏莫晓松的画,总给人留下充分的空间以遐思,画家那颗崇善、尚美的心也就不知不觉地移入的心灵,发人深思。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平和、真诚的创作心态,以及那娴熟的传统笔墨技巧和丰富的色彩知识。他的善于根据不同的感受营造或清新、或青穆、或深邃的画面,让人们在种种迷人的诗情画意中领略美的底蕴,引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爱,陶冶人们的情操。他的作品既得传统工笔画的精致明丽,又有文人写意画的雅逸清疏,同时兼具源于西北地域性情的、苍莽雄俊的个人风神,在同一风格类型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一片萧瑟的自然界也许正蕴含了生命能量的节俭和凝聚,蛰伏的鸟类也许正体现了生命在严酷环境

  中的韧性和执著。这种静直达禅意,体现了人类至极的思考和感悟。这何尝不是莫晓松花鸟艺术品性孤高的心缘所在呢?

  篇二:《中国当代工笔画存在的十大问题》

  中国当代工笔画存在的十大问题

  郎绍君

  去年秋,我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南北工笔画对话展”座谈会,写了一篇《浅谈当代工笔画》,认为当代工笔画有极大的“生长余地”,“不可限量”的前途;同时,就工笔画的名称、材料、写实与表现、风格与格调等问题,谈了一些浅见。前不久,我参加中国工笔画会主办的第七届工笔画大展评选,看了很多作品。总的印象是,工笔画作者队伍年轻而庞大,作品数量惊人,有优秀精彩之作,再次感到工笔画能繁能简、能实能幻、能古能今、能描绘能抒情、能宏伟能细巧,其发展前景,真是不可限量。但参选作品参差不齐,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探讨。这篇短文,不谈成就,只“挑毛病”,提问题。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一味求大

  参评的多数作品, 尺幅都很大,它们悬挂在偌大的仓储式大楼里,像竖起的高墙,须仰视才见。当然,尺幅本不是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但在以尺寸论价、以大小论展览效果的当今, 追求尺寸成了时髦。不管什么题材,什么主题,什么情调,什么趣味,也不管自己能力如何,是否驾驭得了,都一“大”了之。小小的景观,小小的花朵,小小的水果,都要画得庞大无比,大而空,大而不当,看了令人难受,令人恐怖, 完全不要艺术的 “适合”原则。{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

  二、一味制作

  有不少作品,过多地借助于笔墨和渲染以外的制作手段,方法单调,面貌重复;而当制作方法彼此相似,则形成群体失去个性、作品千篇一律的局面。我并不一般地反对制作,作为对笔墨和渲染手段的补充,恰当地制作可以丰富艺术表现力,但制作的滥用,一定会导致技巧难度的下滑,笔墨与渲染功夫的衰退,艺术惰性的滋长,创造性思维的萎缩,以及风格化的泛滥。在我看来,不恰当地过分制作,不仅有害于写意画,也同样有害于工笔画。

  三、集群性的风格化

  所谓“集群性的风格化”,是指对某一成功模式的大量摹仿与复制,形成一种流行风格样式。当某一位画家的画法风格获得成功———不论是获得学术上的广泛认可, 还是市场上的广泛认可,就会有众多的摹仿者跟踪而至。如工笔画

  中的江宏伟式花鸟风格,何家英式人物风格,郑力式园林风格, 冯大中式画虎风格创造一种风格和画法决非一日之功,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这种画法和风格的摹仿者无需费力,照猫画虎就成了。摹仿和复制永远跟不上原创,而只能把原创泛化、劣质化,损坏它的声誉。摹仿者不是把艺术作为一种创造, 而是作为一种可以仿制的手艺。原创者可能因重复自己而走向风格化,但他毕竟曾经是创造者,摹仿者因重复别人和别人的别人而成“集群性的风格化”,他们还没有成为艺术家。

  四、无意义的变形

  变形,是视觉艺术创作的永恒课题。变形要有内在的根据———形式的需要,内在表达的需要,两者共同的需要。中国画史上的变形作品,以明末清初最为突出,典型者如吴彬、渐江的山水,陈老莲的人物,八大山人的花鸟等。这与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迁、画家生活遭遇奇变、个人心境呈现异态有密切的关系。近现代绘画中的变形,多出自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摹学,而发端于表现主义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变形潮流, 则与西方现代哲学的流行、欧洲人遭遇世界大战、艺术家反叛写实主义、崇尚审美向崇尚审丑转变等社会思想背景分不开。出色的变形作品, 都出于内在需求,形式与内容相契合,即都是有意义的变形, 而不是为变形而变形,内在表现与外在形式相悖的无意义变形。当代工笔画特别是工笔人物画的变形, 以逐丑求怪为主要特点,但为丑而丑,为怪而怪,或是对某种变形风格的摹仿,大多为无意义变形。

  五、格调趋俗

  我在《当代工笔画浅谈》中曾论及艺术格调,说格调低下威胁着工笔画的发展。 这次参加评选,对格调趋俗的严重程度有了更深的体验。可以说,这是一个普遍趋势,是 大 部 分 作 品 存 在 的 问题。柔靡、香艳 、光 腻 、轻薄、 酸腐以及没落的怀旧气息,都属于格调的低俗。“ 俗 ” 有多种 , 当下最严重的是甜俗、粗俗和恶俗。它们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上, 也表现在造型、色彩、形象处理各个方面。格调的高下, 与绘画技术的关系不大, 而源于画家的艺术趣味。古人说“俗不可医”,是指它植根于画家的深层心理和人格修养,是很难改变的。的确,人的审美 趣 味 有 与 生 俱 来 的 因素, 但更多是后天养育而成的要彻底改变它,确实很难———我们看到过不少一辈子逐俗的画家。

  但对于当代青年画家来说,趋俗主要是外因造成的,如迎合市场与大众, 修养不足等。这是可以改变的。现在的问题是, 画家能不能反省自己的趋俗? 有没有改变它的要求? 肯不肯在艺术与人格修养上下大功夫?

  六、装饰性“陷阱”

  装饰性,是工笔画的一大特点。作为形式与表现的需要,装饰能强化结构的有序性、形象的风格特征、色彩的节律化,使整个作品富于音乐感。传统工笔画,讲究装饰,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装饰也有法有度,要以突出主题、增加艺术魅力为鹄的。当下一些作品,装饰过度,无法,要么过繁,要么过板,要么畸形,要么花而碎。它们给予观者的不是愉悦,而是视觉疲劳!这是当代工笔画的重症。任何一种艺术手段都是双刃剑———既能消除非艺术因素,也能砍掉艺术因素。装饰也不例外。装饰可以赋予作品以光彩和诗意,但也可以成为陷阱。重要的是,装饰产生了什么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有益的还是无益的。

  七、想像力贫弱

  想像力是艺术创造最重要的品质, 也是艺术家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画家的想像力各自不同, 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会缺乏富于想像力的作品, 如果一个时期之内都找不到几个有丰富想像力的画家,一定是艺术环境和画家队伍出了什么问题。当代工笔画就存在着想像力贫乏的问题。 相似与重复性的东西太多,摹仿追风的东西太多,有奇思妙想、超越凡庸的创造太少,真正的浪漫情怀和浪漫境界太少。与写意画比较起来,工笔画长于描绘和叙述,但如果它止于描绘和叙述,而缺乏想像、幻想,就不会有大的创造。当下想像力贫弱的原因是,人们变得太物质,太讲究实利,太急功近利。脑子里装满了“物”,没有精神的余地,也就没有想像和浪漫的激情了。

  八、缺乏真情

  艺术创作离不开画家的情感。所谓“表现”,首先是情感的表现。不论对人,对花鸟, 对山水, 唯有动了真情,才有创作冲动,创作激情。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画家不是不懂这道理, 而是难以依照这个道理去实行。 为了展览而画,为了获奖而画,为了职称而画,为了拍卖而画,这 些 “为 了 ”,都 是 由 “实用”而发动的,而不是“情动言形”,“有不得已而后言”,“胸中块垒, 一吐为快”。缺了真情,就难免矫情、虚假 、

  冷淡、唯美、肤浅、做作,难免变成冷冰冰的作画机器。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 对缺乏真情麻木不仁,没有自觉意识,以为画画就是如此!

  九、没有独立思想

  除了情感, 艺术创作还需要思想, 需要画家独立地对人生、社会、自然表达自己的感受, 抒写自己的看法,扬善伐恶,醒世警世。一件作品的力量,主要是思想的力量, 而思想应当是自己的思想, 自己从人生体验和独立思考中得到的认知。人云亦云,炒剩饭,鹦鹉学舌,是没有力量的;没有想法,没有自我反省,没有批判意识,没有意义追求,都根于没有独立的思想,独到的理性省悟。工笔画要超越历史,超越现状,超越唯美主义等等,就必须赋予作品精神的深度。但当代工笔画特别是工笔人物画,恰恰缺少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发现,独立的批判意识。画家不关注社会人生与社会问题,不关心人的命运特别是普通人的命运, 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意识,而麻木于当挣钱工具,麻木于当“装饰花边”。

  十、高原停顿

  十多年前, 我曾著文谈过艺术家的 “高原停顿”现象———当他们获得一定成就,达到一定高度,获得相当的知名度,在艺术上就停顿下来,徘徊不前了。这好比登山,到达一定高度,就走不动了。新时期以来,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工笔画家,其出色者不仅创作了出色的作品,还形成了自己的画法与风格,造成了广泛影响。所谓“工笔画的复兴”,不体现画工笔人数的增加,而体现在这些出色画家的创造。但是,这些出色画家多已处于“高原停顿”状态。他们的创作激情淡了,艺术活力消退了,出色作品少见了,开始大量重复自己,逐渐风格化。当然,任何画家都不可能始终保持高峰状态,有起有伏是正常的。但如果在成熟的壮年停顿,如果是十年八年的停顿,如果因市场、声名拖累而停顿,那就不正常了。工笔画的发展需要有大画家、杰出画家的带领,大画家必须有大画家的胸怀与志向,如果贪名利而忘艺,就难以成为大画家,受损的不只是画家自己,也是整个工笔画界。

  篇三:《沈兆祥--当代名家有意境的山水画》

  近年来,无论书画市场如何调整,当代名家字画作品拍卖板块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并没有受其过多影响,反而有了比较长足稳健的发展。在中国画市场中,中国书画作品尤其是名家字画,历来是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市场上的大宗,而当代名家字画更是成为当下收藏、装饰都不可或缺的存在。{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

  有拍卖行业人士断言“谁能率先预感并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从艺术市场留给我们最后的价值洼地——当代名家字画中获取丰厚的回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大部分是中低价格的艺术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些艺术水准高、独树一帜的当代名家作品可谓是就是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黄金底座。

  那么,当代哪位名人书画家的作品最具有收藏的价值呢?据调查,在众多的当代名家之中,有当代国画大师之称的沈兆祥老师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极具有收藏潜力的山水画家,其山水画更被业界人士称之为“有意境的山水画”。{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

  沈兆祥老师1944年7月生,河北定州市人。现居北京。现为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桂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市中国画研究会理事,易从网签约画家。

  沈兆祥先生自幼酷爱美术,多年研画山水,刻苦追求笔墨之奥妙,意境之内涵。先生的山水画作品笔墨苍润,画风朴拙,清雅秀丽,境界深远。他善用浓淡有变的线条勾写山石,墨气淋漓,层次丰富;笔和墨柔中有刚,浑然一体。观其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浑朴清穆,其中既浸润着画家斋心养境时的妙悟,又洛透了先生的蒙养之功。

  沈兆祥四尺横幅山水画作品《云山呈祥》作品来源易从网

  沈兆祥先生的字画作品意境非常唯美动人,画风淳朴自然,能够利用浓淡、粗细、长短不一的线条,打造出惟妙惟肖的画面感,在沈先生的笔下,笔墨恰到好处,柔中带刚,山水、石头、绿树、小溪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层次感非常浓烈,学会欣赏山水字画的朋友,一定会很快爱上沈兆祥老师的作品。{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

  沈先生的山水字画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画家作画时的美好情景,许多山水画作品都采取了生动形象的色彩,色、墨之间完美的搭配,相辅相成,形成了最独一无二的山水字画。

  沈兆祥四尺横幅山水画作品《千岩万壑》作品来源易从网

  沈兆祥先生山水画的用色多数是在笔墨已完成基本造型之后进行,色彩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作用的。在色与墨的关系上,既要“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还要“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使色墨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从作品看沈兆祥山水画特点,给人无比的幸福感,如果你也热爱字画,喜欢山水字画,不妨走入字画市场,投资、收藏你喜欢的那些珍品,选择沈兆祥老师的山水画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哦!

  沈兆祥四尺横幅山水画作品《春江行舟》作品来源易从网

  他的山水画虽不像北方山水画那样大开大合、气势如虹,但却给人一种宁静淡雅的感受。正所谓“山水画卷怡人心,美景林泉化意情”,达到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欣赏过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也许能更深 切的感受到先生作画的那种力道和精神所在,当然,我们也衷心的祝福沈兆祥老师的书画作品能够越来越优秀,相信在书画投资的时代,国画艺术家的作品将能够更上一层楼。

  沈兆祥四尺横幅山水画作品《隔岸峰峦雨过新》作品来源易从网

  沈兆祥老师在从事山水画的几十年中,大大小小的字画获奖无数,举办的画展无数,在书画市场也收获了一大批的“粉丝”,就连国外的一些领事,领导人都钟情于他的有意境的山水画。

  【沈兆祥生平简介】

  1984年作品《漓江风光》参加中日书画联展获三等奖。

  1991年巨幅画作《祖国河山》被中国驻澳大利亚悉尼领事馆收藏。

  1992年多幅作品参加台湾苗栗县文化交流展获优秀奖。

  2003年参加日本小松市日中友协书画联展。

  2008年作品《溪桥清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收藏。

  2008年入编中国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国画家考录辞典》。

  2009年作品《春山飞瀑》呗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收藏。

  2011年参加广东汕尾市文联举办的《全国名家邀请展》。

  ..................

  沈兆祥老师用一纸、一笔、一水、一墨,勾勒出一个亘古恒今、独对天地的山水世界,这是他个人心中的山水野逸、高古、雄浑。恰如其性情散淡、耿介、率真。四十载岁月砥砺,秃笔成冢、铁砚磨穿,沈兆祥老师山水终成大势,煌然巨作遍布大堂高室,笔下风情散播报刊画册。

  篇四:《对工笔画和写意画的认识》

  对工笔画和写意画的认识

  说起工笔画和写意画,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工笔画是写实的,静止的,反映现实的,而写意画是抽象的,运动的,引人遐想的。打个比方,如果要表现一幅猫吃鱼的情景,那工笔画就会将猫吃鱼时的表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并将其身上的每个细节都描绘得很到位,时间在那一秒定格了,但是写意画可能就只是画一只简笔的猫和一条鱼骨头,画面生动,让人产生联想,这就是我认为的两者的不同。当然我的认识的不全面的

  唯美的工笔画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资料上写,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我的读后感想工笔画是唯美的写真集,好不好就看制作者,工笔画最能反映的就是笔者的思想,是笔者将看到的与自己抽象后的东西融为一体之后的产物。打个比喻,在我看来这是人工PS的产品,而PS的工具就是笔者的手与脑。

  另一角度看工笔画代表着东方绘画的原始因素。在我国漫长的绘画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绘画体系,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这就说明了工笔画是成熟的。或许因为经过这几节课的欣赏,我觉得工笔画是理性的,他不像写意画,是冲动的,感性的。工笔画让人有心静如水的感觉。欣赏他有种真实感。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唯美的工笔画。

  唯情的写意画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如果说工笔画是形似,那么写意画就是神似。我觉得中国写意画有点像西方的印象派画风。他表现的是一种动态变化的景。如上课老师举得例子唐代,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描绘。写意画不仅反映了笔者的思想,他更给了观赏者思考的空间。而这种思考的空间在于他的残缺美。这与我们学建筑的做设计有点类似,设计如果将所有精彩的因素都放在一起就凌乱了,特点多了就没特点了,要的就是大实大虚,有紧有松的感觉,缺了的是由观赏者自由的补充的。欣赏他有种轻松、自由的感觉。

  写意画的还有个特点就是随意与无规则。没有拘束感,天马行空,思想跨越大,在外人看来是无因果、无逻辑的一幅画或许已经包含了笔者所有思维的转变过程。我认为他有着无序中的有序。

  这些就是一个非专业人士眼中的工笔画和写意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a490c9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8.html

《唯美工笔画作品欣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