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发布时间:2012-03-09 20:10: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当代部分)

6.伤痕文学

1977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斑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轰动。《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不久,《文汇报》(1978811)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便源于此。表现“伤痕”作品的主要内容,可以大致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知识分子、国家官员受到的迫害,他们的受辱和抗争。一是写“知青”的命运:以高昂的热情和献身的决心投人这场革命,却成为献身目标的“牺牲品”。如何看待这些作品,曾在1978—1979年发生过争论,不久,“伤痕文学”概念的贬斥含义逐渐消退,成为对一个时期文学思潮的概括。“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神圣的使命》(王亚平)、《高洁的青松》(王宗汉)、《灵魂的搏斗》(吴强)、《献身》(陆文夫)、《姻缘》(孔捷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从森林来的孩子》(张洁)。

8.寻根文学: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创作, "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综览寻根小说,这一批作家对自己所寻的""究竞是什么,"文化"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等并不甚了然,其对"""文化"的态度也较矛盾,概括地说大致有这样三类:一是持肯定态度,代表作主要有阿城的《棋王》。二是持否定态度,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三是持辩证态度,代表作有冯骥才的《神鞭》

9.朦胧诗: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杨炼、芒克、方台、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克(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迅即成为一段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10.先锋小说:

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初露潮头,这便是以马原的《拉萨河女神》(1984)、《冈底斯的诱惑》(1985)和《西海的无帆船》(1985)等小说为肇始的“先锋小说”潮流。先锋小说具有实验性,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14.新写实小说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在观察生活把握世界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仅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还分明渗透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但它减退了过去伪现实主义那种直露的、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而追求一种更为丰厚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的感觉;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家有刘震云、刘恒、池莉、方方等。

.名词解释

1.样板戏:在将政治上的异己力量和文化思想上的传统因素全部清除之后,江青等人宣布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开始,并极力推行一系列为其政治斗争服务的高度政治化、概念化的文艺创作,使整个文革期间公开出版的文学在总体上呈现荒芜、枯竭和畸形发展的局面,自文革开始到70年代初,革命样板戏是官方提倡最力、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其实,京剧现代戏的提倡开始于文革前的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起更多地与所谓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关联,便在江青的直接干预下开始了样板化的过程,1964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汇集了全国19个省市28个剧团的37个剧目,其中好些戏就是后来革命样板戏依据改编的原本。革命样板戏的正式命名是发表于19661226《人民日报》的一篇题为《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的文章,它首次将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之后又出现了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等第二批样板戏,到1975文革接近尾声时,样板戏的数目增加到18个,其中京剧11个。在这个打倒了所有中外传统的时代里,它们便是数量不多的公开文学作品中的样板,它们以舞台表演、电影播放、电台广播和语言文字等国家控制的传播渠道,被强行在全民中推行,至少在公开的层面上,它们已经成为文革时代精神生活的象征。在样板戏的推行过程中,还形成了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创作观念,这些理论的强行推行给文革期间和文革后很长时间内的中国文学创作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2.寻根文学: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综合来看,"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做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2  新写实小说:1989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伤痕文学:经历了十年浩劫,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大多备受创痛,左倾教条主义仍然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短篇小说的描写就受到了各种框框的限制。197711月,刘心武发表了短篇小说《班主任》,拉开了回顾历史伤痕的序幕。至于这种对文革苦难的揭露真正成为一种潮流,则是以19788月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在《文汇报》上为标志的,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多讲述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引发人们对十年动乱的思考,多用个人品质善恶解释历史现象。作家、包括整个社会的躁动与激愤、控诉与哀怨,形成这种文学的主要特征。巧合、误会化手法都是这些作品的情节构思方式。伤痕文学为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解放人的思想,立下了非常大的功绩。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方舟》,张洁在表现女性意识方面有什么发展?

张洁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对男性中心社会的批判意识,她的女性形象都具有女性自觉意识,对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压抑抱着反叛的态度。《爱,是不能忘记的》是理想爱情的泣血宣言,在1979年率先对有爱无爱必须从一而终的传统道德准则提出大胆质疑,本质上是对传统的秩序与规范的一种反叛。《爱,是不能忘记的》深入到婚姻、爱情和伦理道德领域,提出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这个长久影响人类生活的问题。小说中的主人公钟雨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却与一个没有爱情但家庭生活也和谐的老干部长期刻骨铭心地的相爱着。小说通过人物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非常现象:没有爱情的婚姻和不被尊重的爱情,并借此剖析了某些社会伦理道德的顽固,表现了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道德的这一严肃但又带有理想化色彩的主题。从争取人人应该有爱的权利,到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应该选择的、合乎道德的爱,张洁显然在对爱情的思考中又跨进了一步。钟雨希冀于天国相逢而在现实的精神炼狱中承受苦难的殉道色彩,其所摆脱当时政治批判的樊篱而深入女性情感深处所昭示的爱的心灵价值之美与悲剧美,表现出张洁作为一位女作家对女性情感的关怀,对爱情婚姻所独具的富有勇气胆识的思考。那份痛苦的理想主义情结,是张洁独有的美学形态。因此,《爱,是不能忘记的》可以被认为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之开端。
  《方舟》是《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延伸,是续篇,但又与《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女性化的唯美古典的抒情方式迥然不同。诚如卷首那一句触目惊心的题记:"你将格外不幸,因为你是女人!"。张洁以鲍蘸激情的文字,酣畅淋漓地塑造了梁倩、荆华、柳泉三位现代女性的独立人格。她们不趋附于现成的价值认同,不屈从传统的公众舆论;抗争于一种不合理的文化所规定的性别不公正待遇;她们想证明"她们是什么",而不是听从男性中心世界"她们应该是什么"的指令。《方舟》毫无疑问是"新时期"最早具有原始的、朴素的女性主义意识的文本。《方舟》中的三位女性都对理想爱情有自己的追求,但又都是爱情现实的失败者。她们已经超越了对理想爱情单纯追求,她们发现: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而在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女性要承担比男性更多的东西,于是在爱情和人的整体价值之间,她们宁愿选择后者,但这又是一个痛苦和孤独的选择;不仅如此,她们的选择又使自己再度陷入了新的异化境地,她们的出路何在?作者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作品的悲剧色彩是相当浓厚的。值得重视的是,这两位作者各自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显现了对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

四、简答题

2、朱老忠形象分析

朱老忠是一个跨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豪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的觉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①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②朱老忠的口头禅除了蕴有韧性精神之外,还有一种必胜的信念。③讲义气、重团结、救危扶困、舍己为人的侠义心肠。

4、简论朱老忠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论重点)

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第一,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第二,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第三,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4.王蒙新时期的创作成就。

王蒙在新时期文坛、尤其是当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王蒙对于当代文坛的贡献在于其作品显示出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厚度上。第一,政治主题与少共情结。王蒙虽历经坎坷,但复出后依然忠诚于少年布尔维克的理想,忠诚于当年干预生活的他始终不谕地关注时代的风云,祖国的命运,反思革命的代价、人生的意义,在自己的创作中追求更宏大的历史感,更深沉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政治主题转向文化主题与寓言化的方式构成。《杂色》最具代表性。表层上看,作品只不过是写曹千里骑马去牧马时的起伏思潮,但在深层意义上:曹千里、灰色老马都是符号化的,都有着隐喻的意义,它们都指向刚跨越两个时代的中华民族。《活动变人形》是一部超越政治话语上升到文化层面的作品,作品中的倪吾成正是20世纪很大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缩影

第三,政治家到作家的角色转变。对应于这种转变,他的创作也逐渐突破凝固的意识形态活语,开始关注中西方冲突。《名医粱有志传奇》鞭挞落后民众心理,《活动变人形》摒弃了政治背景,开始了对文化的审视。此外,他的季节系列开始关注知识分子本身。

其次,王蒙的成就与贡献还体现在他对小说道路的探索上,他是小说创作艺术探索的急先锋

王蒙很早就开始借鉴意识流的创作技巧来创造。如《夜的眼》。但是王蒙东方意识流和西方意识流的不同。王蒙用意识流的手法,却具有反思的意味,在故事中的意识,意识中的故事,充满诗情词意,迥异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晦涩风格。

注重语言在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他喜欢运用和叙事语境不协调的过时的政治辞令造成反讽的效果。在《名医梁有志传奇》中对于梁有志的进步的一段描述中,这种反讽得到很好的运用,是小说闪烁出刺人的光芒。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9277b8960590c69ec376c0.html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