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方特大雪灾回顾

发布时间:2021-04-05 07:58: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1南方特大雪灾回顾

篇一:南方特大雪灾抢修电网牺牲的烈士有感

当时的此情此景,我的情感升华到了极点,泪水几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抑制不住内心激情,时过两年之久,写了此诗以对烈士们表示哀思。你默默地走了没有留下豪言壮语也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你是多么眷恋曾经养育你的这方热土因为你的心里一直想着的是无私奉献更多相关范文>>当时的此情此景,我的情感升华到了极点,泪水几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抑制不住内心激情,时过两年之久,写了此诗以对烈士们表示哀思。

篇二:08年抗击特大雪灾的体会与启示

今年1月中旬到2月初,我国南方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低温雪凝灾害。这次灾害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二是影响范围广;三是冰冻程度重。就贵州而言,这三个方面都突破了历史极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抗灾救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抗灾救灾中,我们有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是抗灾救灾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是各级党委、政府措施有力、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三是中央国家机关,兄弟省市、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对抗灾救灾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是人民解放军在抗灾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充分反映了他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人民军队。

抗击特大雪凝灾害的实践给我们一些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反思,主要有:

一是冰冻灾害向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促使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这次特大冰冻灾害损失十分巨大。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受灾地区的部分党委、政府的“防寒意识”不强,“防寒机制”不顺。

多年来,南方地区的不少干部群众在观念上一直认为,防寒是北方地区的事,与南方地区无关。再加上最近几年一直是“暖冬”,人们头脑中更少了“防寒”这根弦。特大雪凝灾害袭来时,各地就只好采取临时的应急措施,工作显得有些忙乱。这场灾害告诫我们,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在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认真制订相应预案,一旦灾情发生,才能有序进行抗灾救灾,把受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是要有科学的判断与决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年特大雪凝灾害之初,部分同志对灾情认识不足,还以为是“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结果雪凝越来越大,不少地方因准备不足而吃了大亏。

三是要建立救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要在加大政府救灾投入,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拓宽救灾资金和物资筹集渠道,建立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民众、国际社会和灾民自己的社会化救灾资金投入体系,使灾害救助工作更具开放性。

五是要尽快建立综合减灾管理体系。据了解,我国迄今无综合防灾减灾的管理机构和完备的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建议成立由政府及公安、消防、军队、信息、气象、地震、防汛、交通等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把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上升到“危机综合管理体制”。同时,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灾害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中央和本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抗灾能力。

六是要精心重建基础设施。目前,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但各地在重建中

不要简单把“灾后重建”当成“断了的电杆拉起来,电线接起来”,而应借这次灾后重建之机,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抵御灾害的标准,并将标准法制化,强制执行。

每一次的灾难其实也是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契机,经过此番冰雪考验,相信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必将加速完善,当我们再一次面对灾害的时候,我们会拥有更切合实际的应急方案,会更加胸有成竹、沉着冷静,更高效率地战胜灾难!

篇三: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

时间:2008年1月10日 地点:中国

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中国南方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范围冰冻雨雪灾害,农业大面积绝收歉收,部分省市电网瘫痪,京广大动脉一度中断。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已有129人因灾死亡,16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此次大雪冰冻灾害,范围如此之广,时间如此之长,危害如此之重,无疑可列入世界上重大典型的“极端性气候事件”。

2021年1月以来中国各地雪灾情况一览

2021年入冬最低气温突破历史记录

2021入冬以来,我国遭遇数轮强冷空气侵袭。2021年12月24日早晨,北京、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贵州、西藏等地共有2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出现建站以来12月日最低气温值,其中河北围场(零下32.3℃)、赤诚(零下29.0℃)、山东牟平(零下19.8℃)等地甚至突破建站以来冬季日最低气温记录。北京地区24日早晨平均最低气温为零下18.8℃,为1981年来最低,其中,汤河口、斋堂24日早晨最低气温分别达零下24.9℃和零下22.3℃,为近38年来12月最低。北京城区平均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4.5℃,为1986年以来最低。

2008年中国的冰雨雪灾,正是极端性气候事件使人类蒙受灾难的又一明证,中国人实现“气候觉醒”已当其时。

我们所说的“气候觉醒”意味着很多。就认识世界而言,意味着从官方到民间,当对气候变化的冲击高度警觉,对极端性气候事件发生有更充分的准备,意味着在各种潜在或既有的自然灾害面前,摒除“老天开恩”侥幸取胜之心。“气候觉醒”还意味着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来改变现实,为减缓气候变暖的冲击采取更积极、更有成效的措施。

此次雪灾已成为中国加大对气象工作软件、硬件投入的契机。在全局层面,除更多财务投入外,更重要的还是制度建设和教育投入——前者,系指必须将气候变化意识,融入整个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规则、决策之中;后者,系指教育官员和公众,提高整个社会的气候危机感,熟谙应灾常识等。【详细】

雪灾成因

造成2008年中国大面积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在接受采访时,专家们普遍表示,“都是‘圣女’惹的祸。” 所谓“圣女”,指的就是“拉尼娜(La Nina)事件”;在西班牙语中,“La Nina”意为“小女孩,圣女”。

从2008年1月的天气形势看,西线来的冷空气(寒潮)被乌拉尔山区强大的阻塞高压分成两支,北支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会合,几乎垂直进入中国中南部。而南支绕过青藏高原与其南侧异常活跃的南支槽(低压)会合,给中国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带来丰富的水汽。由此,两股冷空气和两股暖湿空气,在中国南方呈现出拉锯对峙局面,从而造成持续至今的低温、雨雪天气。【详细】

雨雪冰一体

2008年2月,机场工作人员在对飞机进行除冰

进入2008年不久,确切地说,是从1月10日开始,对于大半个中国而言,形势突然发生了逆转。在随后的20多天内,四次大范围的低温、雨雪以及冰冻过程,席卷了包括湖南、贵州、安徽以及湖北在内的19个省(区、市)。

与罕见的长时间低温如影相随的,还有在这个季节难得一见的丰沛降水。中国气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这期间,除了东北、华北东北部和内蒙古东部,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华南中南部等地区降水都比常年偏高一到两倍,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两倍。

在纬度更低、气候相对温和的贵州,迎来的是长时间的冻雨。截至2

月1

日,贵州有

26个县(区、市)的冻雨持续天数,都已经创了新的历史记录。

无论是以雨或者雪的形式,低温都会把这些降水在地面上冰冻起来。雨雪冰“三位一体”,终于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演绎出了一场极具杀伤力的“完美风暴”。 【详细】 冻雨、冰冻与雪凝的区别

冻雨和冰冻、雪凝在气象上最常用到的是冻雨这一概念,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

冰冻是降水或是下雪以后转化的一种现象,并不是天气现象,而是一种固体降水的转化形式;雪凝是地方上通俗的叫法,气象上没有雪凝的名称,但是它和冰冻的概念有点相似。(资料来源:中国天气网 )

受灾情况

2008年1月31日,大批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一名乘客晕倒

2008年2月2日,一名电力工程人员在湖南郴州王仙岭用木棒清除电线上的积冰

2008年2月,一名司机在卡车驾驶室里等待救援

人员伤亡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2月底,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

据了解,民政部门的统计仅包括雪灾直接致死者,如出行路滑摔倒丧生、冻死和积雪压倒市场大棚而亡,不包括交通事故等由于雪灾间接导致的死亡者。【详细】

交通瘫痪

冰雪灾害来临时值春运高峰,加剧了交通运输压力。截至2008年1月底,全国已经有19个机场因冰雪天气陆续关闭,大批乘客滞留;京广铁路湖南境内多处出现断电,致使京广线旅客列车大面积晚点,部分列车停运,滞留旅客数十万人,仅广州火车站滞留旅客已经超过15万人。中国南方公路运输近乎瘫痪,各灾区主要高速公路全部封闭,部分国道、省道严重拥堵。【详细】

电力告急

本就紧张的中国电力供应,也因冰雪灾害进一步形势严峻,截至2008年1月底,全国已经有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出现拉闸限电。据电监会消息,全国最大电力缺口接近4000万千瓦。灾害天气还加剧电煤短缺状况。【详细】

农业损失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2008年2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为重灾区。农业部总经济师兼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玉香称,此次农业受灾属历史罕见,“受灾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品种多”,“从总体上看,农业受灾形势严峻,灾害重建任务艰巨。”【详细】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

经济损失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因灾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政府应对

扩大救助范围

灾害发生后,民政部门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首次将铁路、公路滞留人员和城市被困人员纳入救灾工作范围,累计救助655.5万人。

发放救灾物灾

针对此次灾害的特殊情况,紧急协调部队空投御寒物资和方便食品,短期内向灾区发放大量救灾物资;会同财政部先后向19个受灾省份紧急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5.35亿元,其中恢复重建预拨资金2.04亿元,向7个重灾省份增拨城乡低保对象临时补贴资金

7.1亿元,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浙江、四川等8省(区)各级共投入救灾资金15.05亿元,有力保障了救灾工作的开展。

各方救灾捐赠

截至2月22日,社会各界捐赠款物(含物资折款)15.3亿元,其中民政部直接接收国内救灾款8709.9万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救灾款物1.151亿元,地方红十字会募集款物1.286亿元,中华慈善总会接收救灾款物5200万元,湖南等8省(区)直接接收救灾款物11.05亿元。

灾后重建

2008年2月13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此后重点将转入灾后“全面恢复重建”。

2月14日,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表示,具体而言,灾后最紧迫的是三大问题。首先是确保受灾人群的口粮。据李立国介绍,民政部正会同财政部,对上述重灾省份新增的救助人数进行新的摸底,确保把春荒救助落实到村,“落实到户,不漏一人”。此后,中央财政可能加大对受灾地区的补助。其次,重建因灾倒损的房屋。李立国表示,民政部作为牵头部门,将在2月底前完成对倒损民房的排查和核定,“争取到6月底以前完成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工作。”第三,农业部、教育部、卫生部等将分别负责受灾人群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和生产自救、确保受灾地方倒损学校学生正常上学、加强卫生防疫治病等。【详细】

专家建言

“除了灾后重建,我们也应该进行灾后反思。”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开幕以来,多位委员、与会部委代表在分组讨论、大会发言中如是表示。

能源格局亟须调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会生认为,有关部门应适时调整国家能源结构,加快电力能源发展。除继续发展高参数火电,还应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机组。 重新审视电网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电网建设偏重主干大电网,而忽略了地区小电网;重视了大电厂建设,而忽视了分布式小电厂建设;重视了跨地区供电,而忽视了就地供电;重视了火电建设,而忽视了核电建设。这四大电网建设规划的不平衡,是造成南方地区大面积停电的主要原因。

各级预案衔接不力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认为,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应急预案机制,合计有上百个。但在灾害发生后,互相间的衔接并不理想。刘革新委员还直言不讳批评了铁道部门在广州春运处置中,与地方沟通不力,致使出现了踩踏伤亡事故。

建立综合减灾体制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做法,以立法形式,就天气灾害对建设、发展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必要的评估。如在美国、日本等国,修一座大桥、建一栋房屋,都有关于抗暴雨、抗大风、抗震、抗冰冻等方面的相应规定,起到了很好的防灾减灾效果。而我国目前这方面基本还是一片空白。【详细】

评论与反思评论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雪灾中,中国展示了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调配资源以应对危机的能力,但危机也暴露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更根本的缺陷。中国的经济计划及经济权力的集中都名声在外,但中国的经济管理却不够有远见。【详细】

原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雪灾的考验中,中国的保险业暴露出诸多不足。面对灾害,中国保险的覆盖面还比较低,同时缺乏好的保险产品。雪灾中,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8aebec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91.html

《2021南方特大雪灾回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