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百强中学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八)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2020-04-11 08:59: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届全国百强中学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八

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答案】A

【解析】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指的是其内容体现百姓生活,形式通俗,结合所学知识,只有A项最符合,《诗经》中的部分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学。

2.199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团结奋进》,总结了过去的一年。社论写到:“这一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对如何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进,作出了明确而有力地回答”,这个回答是

A.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1993年元旦对1992年的总结。依据所学知识,A项是1990年开放的浦东;B项是1995年提出的;D项是2001年加入的;C项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十四大

3.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僭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

A. 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 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

C. 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 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从材料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可以看出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公平和正确,最终导致了权力被滥用,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二者的比较;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直接民主制形式上的弊端,而不是民主范围上的问题;C项明显错误,审判并判处一个思想家的死刑,是制度的悲哀。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4.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word/media/image2_1.png三次高潮,所以这“三次高潮”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国共双方共同领导的,解放战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们的领导阶级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和解放战争则成功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解放战争是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三者革命对象不一致。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5.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这一记载说明我国

A. 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B. 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C. 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

D. 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可以排除 B C 项,因为题干所述事件发生在1982年,人民公社体制已经瓦解,不会坚持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只是改造经济体制,并不改造农村基层政权机关;题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说明当时不仅仅有包产到户,还有很多种形式,故 A 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B选项反映不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C选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东西方的贸易的扩大

7.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 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 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的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即强调调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结合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的史实可知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发挥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故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word/media/image2_1.png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政府的调控作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8. 历史总是多样的,但不同之中也偶有一致之处。1718世纪,当欧洲各国纷纷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时,中国明清政府仍继续坚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A.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结果都增强了各国的经济实力

C. 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

D. 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故A项排除;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早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故B项排除;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而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据此分析可知都是国家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重商主义不是加强封建势力的力量,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9.1946-1948年间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国所占份额平均分别为27%和51%;1950-1951年期间,中美贸易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中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也处于瘫痪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 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B.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C.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D.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主要反映的是建国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西贸易处于瘫痪状态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说法不符事实中西贸易处于瘫痪状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符历史事实,C正确马歇尔计划针对西欧国家与中国无关排除B;中西贸易处于瘫痪状态源于西方的封锁与中国的外交政策无关排除D。

【详解】

10. 某学者指出:从此,自然科学大踏步地前进,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人类开始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本身挑战。这主要表明(

A. 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封建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 近代科学首先从天文学领域开始

D. 人文主义占据着思想界的主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由题干中的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可知,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近代科学诞生,从而挑战封建神学。故答案为A项。B项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C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word/media/image2_1.png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影响

11.苏格拉底评价雅典民主时说:“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甚至)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航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下列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举措中克服了这一弊端的是

A. 三三制原则的实践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拨乱反正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豆子拈阄”属于抽签选举的措施,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真正的民主,B正确。A是抗战时期实行政府组织原则,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拨乱反正主要是针对文革措施进行调整,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管理措施,D错误。

12.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6世纪的贸易中心在西班牙与葡萄牙未发生转移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有效信息B项错误教会势力衰弱不是资产阶级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进行殖民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大量流向欧洲导致欧洲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马克思关于封建主与资产阶级地位的变化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的掌握只要准确理解“价格革命的含义即可。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规模看,15世纪(明中叶)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175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仅占23﹪;直到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总量的32.4﹪,居世界第一位。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没有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并概括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

(2)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试列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哪些方案并进行了怎样探索实践?

(3)评述材料五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在材料中的任选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占主体,经营方式落后;以农业为主,生产水平低;由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导致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不充分;科学技术落后,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2)方案: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评分标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及调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从古代中国落后的经济政策、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以及落后的科技来回答;第二小问进口“17501850”关键时间。可以从政治上民主制度建立,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推动,思想上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来回答。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整理基础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即回答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从方案、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评析历史观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材料信息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已学知识评析观点,因此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二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等信息归纳为掠夺在前,发展在后发展在前,掠夺在后的观点。任选其中一种加以说明。选择掠夺在前,发展在后可以从西方殖民掠夺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回答;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可以从西方出现进步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殖民扩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维新思想、民主科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解放

14.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材料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请回答: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的某些特点。请依据上述材料进行论述。

【答案】西周开创了宗法制度,逐渐形成了重伦理、尊宗敬祖的特点。春节、清明节和腊八节都要祭祖,春节和中秋节都以家庭团圆为重。(4分)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深的烙印。大部分节日的时间设定都是与农业生产的节气相伴,中秋节和腊八节还有庆祝或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确论述的主题是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的某些特点;材料简述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腊八节的来源;从政治上看,都与祭祖合家团圆有关,反映了西周开创了宗法制度,逐渐形成了重伦理、尊宗敬祖的特点。春节、清明节和腊八节都要祭祖,春节和中秋节都以家庭团圆为重。从经济上看,都与春耕丰收等农业有关,反映了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大部分节日的时间设定都是与农业生产的节气相伴,中秋节和腊八节还有庆祝或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答案】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解析】

第(1)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东方……改革非易”“商鞅……携带东方……新空气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西方……新制度……创建……最有功作答。第(2)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革异旧俗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风俗至陋”“孝文……仰慕中国文化”“改革之心……作答。第(3)题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面临的最大问题……民族关系作答;第二小问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答案】(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提到,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提到,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评价

17. 09福建文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1912年)2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员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记录》

近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word/media/image2_1.png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孙中山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答案】

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2)对他们辞职的评价:

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

孙中山:

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

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

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文字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说明了华盛顿隐退的重要原因是推行行政首长需定期更替,以保障国家的自由民主;想回归私人生活;而材料二中文字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说明了孙中山辞职的原因是对袁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2)结合二人隐退后实际所起的作用可以发现,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方面起了表率作用;而孙中山可以从多角度评价,如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或者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或者是受当时的形势所迫,不能苛求。孙中山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则是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孙中山、华盛顿word/media/image5_1.png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a9ca0a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3.html

《2020届全国百强中学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八)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