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三顾茅庐》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22 15:08: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3 《三顾茅庐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了解古典白话小说的相关知识,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 理解古人胸怀大志的思想。 在生活中,学会以诚待 人;关注时事,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 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 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 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 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 ,去一探究竟!

二、介绍作者、作品:

罗贯中(约 1330-1400 年),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 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志通俗演义》 (简称《三国演义》 )的作者。是中 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三国志通俗演义》对后世文学 创作影响犹为深远。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 有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苟于 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三国演 义》,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古典白话小说:

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唐代的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 。宋、元时 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 “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本小说” 。明清 时期,古典白话小说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 等。如明代四大奇书: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明代的拟话 本小说“三言”“两拍”(“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 言》,“二拍”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清代“双峰”: 《儒林外史》《红楼梦》,而《红楼梦》更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辉煌的顶点。

三、课文背景: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 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 又有才能,就和关羽、 张飞带着礼物到 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 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 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 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本文即是写刘备第三次前往草 庐请诸葛亮的事情。

四、学习字词:

拜谒y e

愧赧n ®

疏懒n dn

鄙贱b i

mi

箪食壶浆d m

顿开茅塞 s e

zh m g

吴会ku d

d di

怠慢 d di

侥幸 ji do

存恤x u

纶巾gj m

鹤氅ch di g

贵胄zh Ou

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补出下面的歇后语。

1刘备借荆州—— 有借无还

2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③张飞穿针—— 大眼瞪小眼 词语解释:

从注释中勾划下列词语的解释:

犹然、纶巾、胄、审、愧赧、恨、曲、开、诚、殆、资、殷、存恤、箪食壶 浆、惟、图

拜谒——拜访谒见。 鄙贱——指卑微下贱的人。 怠慢——冷淡;表示招待不周到。

三顾茅庐一一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顾,拜访。

如雷贯耳一一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大。

经世奇才一一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思贤如渴一一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若渴。

顿开茅塞一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也说茅塞顿开。

五、 整体感知:

1.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语言的概括。

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 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

2.快速读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 ):通过玄德、关公、张飞三人的对话,叙述玄德三顾茅庐前的准备, 表现出三人态度的不同。

第二部分(2-3):玄德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并问计于诸葛亮。

第三部分(4 ):玄德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谋划天下,诸葛亮答应出山。

六、 课文解读:

1.自由读1-2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玄德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时各持什么态度。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 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 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玄德拱立阶下••…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2.再读第2自然段,思考:

1 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起有什么作用?

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 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做了铺垫。

2 刘备得知诸葛亮正在睡觉,为什么不让童子叫醒诸葛亮而要在阶下等

候近三个时辰?

刘备的耐心等候, 不去惊醒先生, 是心诚的表现, 体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的 诚意;另一方面,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富有波澜。

3)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并谈谈 这几句诗的作用。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谁是最早起的人呢 ?我是心中有数的。 暗示诸 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我在草堂春睡已足,我都已经从美梦中醒来 了,可窗外的太阳还在慢慢地移动。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

作用: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3.读课文第 3 自然段:

1)找出描写诸葛亮相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的作用?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 概。”

外貌描写: ? 一方面写出诸葛亮气宇轩昂, 神异不凡的气质, ? 另一方面更 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才, ? 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 铺垫。

2)诸葛亮怎么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一论曹操:拥兵万,挟天子以令诸侯, ”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州:用武之地、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 做外围,不能作为主要根据 地

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贤明者可 得;

五论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 。提出了“跨 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策略。

以荆、益为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后取西川,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 原。

总之是强调人谋的重要性。体现在:

1分析曹、孙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

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作为霸业的基础。

3归纳策略要点并指出光明前景。

作用:这是正面描写。

1“隆中对”的内容,其实也是整本《三国演义》的总纲,诸葛亮出山之后 的情节,恰如“隆中对”中所对出的内容,都一一上演;

2突出诸葛亮有政治头脑、军事才能、远见卓识、雄才大略。诸葛亮分析 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三分天下,以“人和”取胜的策略。体现了诸葛亮虽归 隐却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的睿智,以及他心怀天下的抱负。

4.读第 4自然段,思考:

1 说说你从诸葛亮交代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 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的这一番话中,见到了一 个怎样的诸葛亮?

受刘皇叔之恩,不容不出——知恩图报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淡泊名利

2 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 刘备要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仍有所怀疑, 所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 由 此可见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只有完全信任,才能出山辅佐。

3 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 亦有建功立业之志。 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 主时的权宜之计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 通读全文,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玄德、关公、张飞、孔明的形象特点。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 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张飞 暴躁、鲁莽、直爽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求贤若渴 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 贤耶?”——礼贤下士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恭敬诚 恳

“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谦虚谨慎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智谋过人

二、深入探究 :

1.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之前, 为什么详细地描写张飞、 关公对玄德此举的反应?

详细叙说张飞的无礼和关公对玄德此举的不同意, 意在与玄德决意第三次前 往茅庐拜见诸葛亮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而凸显了刘备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 的形象特点。

2.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 直接(正面)描写:

1 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外貌,写出诸葛亮卓尔不群的特点。

2 通过描写诸葛亮的语言,写出了诸葛亮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及不贪恋 富贵功名、知恩图报的特点

3)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动作,写出了诸葛亮处世谨慎的特点。 简接(侧面)描写:

1)通过写后人所作诗句,侧面烘托了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形象。 (2)通过写刘备的礼贤下士,表现诸葛亮卓尔不群。

3、刘备的诚心诚意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刘备的哪些品质? 体现在语言上: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 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

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 刘备竟然为 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体现在动作、态度上: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门外等候。

玄德对诸葛亮态度谦恭, 非常有诚意地邀请其出山辅佐自己, 可以说明其求 贤若渴,体现了刘备礼贤下士的诚意。

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 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 也让刘 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5、小说中常见的人物出场方式主要有:①“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走出 场来);②“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③“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 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属于铺垫渲染。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 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

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 渲染, ? 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 ? 激发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

三、主旨概括:

文章通过刘备 “三顾茅庐” 之事, 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 宏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艺术特色:

1. 对比手法,形象鲜明。

如对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谒诸葛亮, 玄德的态度与关公及张飞的态度截然不同。 通过对比, 从侧面表现了玄德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的形象。 虽然关公和张飞都不 太同意玄德第三次拜谒诸葛亮,但是两人的不同反应也体现出两人性格的不同, 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关公稳重、顾全大局的形象特征, 也表现了张飞性格暴躁、 鲁莽的形象特点。

2. 详略得当,巧设铺垫。

作者在文章前两段着重写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求见诸葛亮的经过, 并未从正 面对诸葛亮作过多的描写, 这样既使得文章情节充满了张力, 给诸葛亮这个人物 形象蒙上了神秘色彩,同时也为诸葛亮的正式出场做足了铺垫。

而第三段则主要详细记述了刘备面见诸葛亮求赐教, 诸葛亮隆中出对策, 突 出了诸葛亮的惊世才干和宏谋伟略, 而对其他次要人物则未作描述。 第四段则简 略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诸葛亮出山助刘备。全文详略安排恰当,重点突出。

五、拓展延伸:

(一)诸葛亮的名言警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志当存高远。

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刘备)

(二)煮酒论英雄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 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 “此非二弟所知 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 “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 “不知。只教 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 “在家做得好大事! ”唬得玄德 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 答曰: “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 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 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 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 ”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 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 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 ”操 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 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 “冢中

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 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

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 “刘表

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 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 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舍 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 “今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 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 “一震之威,乃至于

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将闻言失筯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1.文中第二段中画线句子隐含一个成语,即“ ”。

2.曹操特意请刘备喝酒,是不是为了笼络刘备?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 格特点?

不是,只是为了试探刘备。由此可以看出曹操老奸巨猾的性格特点。

3.其实曹操心中对天下英雄已有评定, 为何却一定要刘备来品评?刘备所说 的英雄是否果真是刘备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为了试探刘备是否才略过人, 将来是否会变成他的对手。 刘备所说的英雄不 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刘备是故意装拙,以图骗过曹操,让曹操不对他起疑心。

4.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有何反应?可见他是怎样 的人?

刘备十分惊慌并且将筷子掉在地上, 且说是因为打雷而害怕。 由此可见刘备 是一个反应极快、心计更胜曹操一筹的人。

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备是一个为人低调、城府很深、工于心计的人。

学后感悟:

1. “三顾茅庐”的故事让我们懂得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 事业发达,国家兴旺。

2.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旷达胸襟,修身养性,提 升自我,做社会的栋梁之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7666af99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20.html

《23、《三顾茅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