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小说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0-04-06 13:32: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冬 夜

何君华

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娘说:儿,回来吧。

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娘说:儿,回来吧。

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

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

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f898920f172f013b550f057c88a4da0e.png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87aff9c363ba03b5d44e5e75c97c347c.png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377cefe2425dcda2d7f4f5127b323b82.png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

d85bcdb87ecce03e32565f24c2ee2c7b.png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

275b2a34c90667f0d96638855da71974.png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fdf8dcd21f5e3c85564c75f6e24bb6bd.png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dacc231095aeed60b0c2c7298721749d.png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cac69f191c9e563fa10582a64335e745.png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

0cee36ab0820e0805439a2a0f1cb906b.png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ec065a5c32ede7f5ac29328bfc72cdf7.png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cdf2dd7f9dafb4d22695a423a3ed04fb.png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7f3e3e2facd4c86f6dd517d507b22742.png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98cdc16e9741df20eb10d2d9c0d63df6.png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选自《小小说月刊》)

1.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写出了当时雪下得很大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2)烘托人物痛苦、无助的心情。

2.小说第段属于插叙内容,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插叙部分补写出徐刚回家的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与下文母子二人吃饺子的情节一起,彰显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

3.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1)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徐刚既想回家又怕回家的矛盾心理。

(2)运用外貌描写(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母亲等待之久、盼儿之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白轮船

[前苏联]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山,山,山,四面都是山,到处是悬崖峭壁、乱石、森林。群山是那样雄伟,那样巍峨。孩子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太小、太孤单,无依无靠。太阳已经西斜,渐渐朝湖的方向落去。向东的山坡上出现了短短的阴影,阴影就要朝山脚爬去了。

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啊,是它!前方,伊塞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白轮船出现了!来了,就是它!威武、漂亮的白轮船就像滑行在琴弦上似的,又直又平稳。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现在可以看出,轮船在波浪中微微颠簸着,船尾拖着一条明晃晃的、泡沫翻滚的长带。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长时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

第一次在卡拉乌尔山上看到白轮船时,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他一下子就断定,他的爸爸就在这条船上!他坚信这一点,因为他非常希望是这样的。

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也没有来看过他。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伊塞克湖上当水手,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将他留给爷爷,一去就再没有回来。爷爷说,他的女儿,也就是这孩子的妈妈,有了新家庭和两个女儿;他从前的女婿,也就是这孩子的爸爸,好像还在一条轮船上当水手,好像也有了新家庭和孩子。

轮船前进着,渐渐远去。它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鱼儿正朝它游去。他希望这样来变鱼:身上一切全是鱼的——鱼身子,鱼尾巴,鱼翅膀,鱼鳞,——只有头还是自己的,让又大又圆的头长在细细的脖子上,还让头上长两只招风耳朵和布满伤痕的鼻子。他跟自己的石头伙伴们告别:再见了,睡骆驼;再见,;再见,马鞍;再见,坦克;我要去伊塞克湖,到白轮船上找我的爸爸去。然后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崖,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他在伊塞克湖里游过了一浪又一浪,终于来到白轮船跟前。你好,白轮船,我来了!他对白轮船说,天天拿望远镜望你的就是我。船上的人都感到十分吃惊,一齐跑上来看。他对当水手的爸爸说:爸爸,你好,我是你儿子,我是来找你的。”“你算什么儿子?你是半人半鱼! ”“你快把我拉上船,我就变成人形了。”“好吧,咱们就来试试看。爸爸撒下鱼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

然后……

然后白轮船继续往前开。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讲给爸爸听。他要告诉爸爸莫蒙爷爷是最好的爷爷,奥罗兹库尔姨父常常骂他老人家,有时当着很多人的面骂爷爷。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后来就来了这个奶奶,有时很凶,一发起脾气,简直要吃人。

冬天,我们那里的雪齐脖子深。河那边的森林叫风吹得喀喀嚓嚓、呼呼喇喇直响,呜呜地直叫。真叫人害怕!

我们那里到了夏天放牧的人偶尔带着羊群和马群在大草甸子上过夜,我跟他们的孩子们在一起,玩捉迷藏,学打仗,玩得非常带劲儿,简直不想走了。要是天天能跟孩子们一块儿在草甸子上玩,那该有多好啊!

冬天,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我知道,这时候外面是漆黑漆黑、冰冷冰冷的夜,风刮得很凶。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我要是一个巨人,一定会走出房去,大声对山说:山,胆子别那样小,有我在这里!就让风大,就让天黑,就让雪猛,你们也不要怕,快站回原地方,别挤成一堆。然后我就蹂着雪,过河,到森林里去。夜晚树木在森林里是感到很害怕的。树木很冷清,没有人跟它们说话。光秃秃的树木冻得瑟瑟发抖,没地方好躲藏。我要到森林里去,拍拍每一棵树的树身子,叫树别这样害怕。大概,那些到春天不发绿的树就是吓死了。

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就想着这一切。他往往要讲很长时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冬天很长很长,要是没有爷爷讲故事,冬天是很乏味的。

……

白轮船渐渐远了,轮船的烟囱在望远镜里已经看不清了。

现在孩子该给随爸爸轮船航行的故事想出个结尾了。一切都想得很好,就是结尾老是想不出来。他可以毫不费事地想象出他怎样变成鱼,怎样顺着河向湖里游去,怎样遇到白轮船,怎样同爸爸见面,也能想象出他要对爸爸讲的一切。但再往下,事情就难了。因为,如果再往下,轮船就要渐渐靠近码头,水手们就要各自回家,爸爸也要回家。这可怎么办呢?跟爸爸走?

爸爸肯带他吗?……

白轮船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太阳眼看着就要落到水面上。

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湖面正闪着耀眼的光芒。(有删改)

4.小说以白轮船为题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白轮船是父爱的象征、孩子的希望,以它为题可以凸显孩子对父爱的期盼。白轮船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孩子盼白轮船、看白轮船、想象中登上白轮船展开情节。

5.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崖,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动作描写,通过”“”“”“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了孩子到伊塞克湖的过程,表现出孩子对登上白轮船、找到爸爸的渴望。

(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以人的情态,通过对山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夜晚漆黑、寒冷、风大的可怖情景。

6.这篇小说在写法上具有多种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两种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情节安排极具匠心。以白轮船为线索,通过心理活动展开情节。叙事集中,情节紧凑。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大段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交代了孩子的生活处境。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孩子无数次地向湖上看,用衣襟擦望远镜,变鱼时保留头、耳朵和鼻子,同石头伙伴们告别等等,这些细节有力地揭示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其形象血肉丰满。借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小说描写了群山连绵、风大雪猛、严寒少人的严酷环境,有助于表现孩子孤单寂寞的内心世界。

www.ks5u.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年关岁末

徐建英

在审计局上班的何水清接到父亲生病的信后骑着摩托车擦着黑回了家。

爹坐在堂屋前叭嗒叭嗒地吸着旱烟,烟和过往一样,一袅一袅地绕着,打着转儿,旋成一道道细细的烟圈。何水清松了口气,爹好这口自家产的老烟叶,烟杆儿是爹的命。瞧这烟雾,节奏还是过往的那几出,看来爹好着呢。

春种秋收,爹指不上他这独生儿帮上忙。逢年过节,他似做客般匆匆忙忙。想到此,何水清眼一热,眼角开始痒痒的。忙蹲下身抓了一撮烟丝,殷勤地从爹手上边接过烟杆边说:我一早计划过,忙完这阵就休年假回来好好陪陪你和娘。又掂了掂手中泛黄的新烟杆,问:爹,你换了新烟杆?

小伍昨儿一早捎来的,烟杆儿说是纯铜的哩……这小伍也真上心,你从小到大的同学论桌儿地数,谁也不及小伍识礼数,懂情义。都当上大主任的人了,还常来咱家帮这帮那的。上次来咱家送冬柴时,瞧见你爹的铜烟杆豁了口,特地请五金厂的师傅打的。娘在一旁接过嘴道。

何水清摸着烟杆沉吟半晌,又默默地对着烟窝一撮一撮地捺烟丝,摁着摁着,烟丝儿纷纷飞了一地。到何水清醒悟过来时,发现爹在盯着他看,忙不迭地地一下帮爹点上火,看了看还在絮絮叨叨地说话的娘,又望了望叭嗒叭嗒地默默吸着旱烟的爹,他悄悄地退出了堂屋。

年终的审查工作刚开始,他就接到了举报,伍思源负责的城市中心花园项目财政资金收支有问题,施工上也有不少的疑点。这中心花园本是政府斥资打造的,是给老百姓提供休闲用的。这几日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派人查勘此事,怎么样来查这事。娘突然来电话说爹病了。

院子里的柴垛高高地码着,足够娘和爹燃上两个冬的。自从他去外地上大学起,在本城上大学的高中同学伍思源就代他照顾着爹和娘,感激的话他在心眼儿里说了不下八百次。这次的事,只要他稍稍动点手脚,伍思源就会平安。只是,原本为百姓造福的城市公园,会遭人唾沫。而他的心中,从此会多了一处污印。想到此,他倚在柴垛上,重重地叹了口气。

不知几时起,爹捧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走了过来。

爹说:唠也唠过了。你工作忙,就不留你,你还是趁黑地赶了回吧,明天还得继续上班呢。你娘呢,特备了些辣椒干,都是你爱吃的。这些个辣椒干啊,别看着土里土气的,冬天里佐上菜,吃了热乎,脑子跟着灵醒呢!

爹动手把鼓鼓囊囊的塑料袋绑在摩托车后座,边捆边自言自语地唠开了:这人啊,明眼看得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那包着裹着的,谁包准就没人晓得?工作上的事儿,我们也不懂,也帮不上啥忙。这天黑了,路上小心!得空了,记得常回家看看我和你娘。

何水清轻轻地推过摩托车,车灯又一次刺破漆黑的村庄小道,向城里驶去。

坎坷的土路上,车身一颤一颤的,屁股被后座的塑料袋一下下戳得生痛。猛记起,他自幼就不爱吃辣椒干,这个,娘怎能就忘了?赶忙停了车,塑料袋被解开的那一瞬,他怔了——那把崭新的烟杆就放在辣椒干上,在车灯的照耀下,泛着刺目的金色光芒。

何水清摸了摸辣椒干,又一次掂了掂手中沉沉的烟杆。爹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他轻轻跨上摩托车,再一次庆幸没让自己的司机送。

1.烟杆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烟杆的作用有二:作为线索,串起了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小说的对话、人物的行为等基本都是围绕烟杆进行的。表现人物性格,它暗示了伍思源的贪婪,写出了的深明大义,表现了何水清的不徇私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很敬重。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责;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2.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

3.请分析眉间坊人这一人物群像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眉间坊人这一群体作为观察者,见证了鲁老师后半生的沧桑人生。作为群像,体现了社会中人性的美好与善良:眉间坊人敬重、关心鲁老师,不打搅他的生活,并最终为他送终。推动情节发展,最终揭示主题:眉间坊人集体念旧词把情节推向高潮,谴责鲁老师后人,交代故事结局,揭示出坚守传统孝道的主题。

4.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两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情节安排上,花瓷细腰鼓是小说的线索。鲁老师的生活,眉间坊人所受到的感染和熏陶,鲁老师后人的出现,所有的情节都与之有关,花瓷细腰鼓串联起各相关情节,使得情节紧凑聚焦。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花瓷细腰鼓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经的场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老宋击鼓众人念词,表现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影响,从侧面烘托了鲁老师的形象。有利于表现主题。围绕花瓷细腰鼓,老宋关心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学会念经,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敬慕。鲁老师后人打听花瓷细腰鼓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

www.ks5u.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 儿

廖沫沙

根儿把自己的衣裳包扎了几件,眼泪汪汪地指点着床上的一堆破衣,告诉我:这是爹的,这是小四的,都缝补好了。自家还留下几件衣,明儿给小四改一改还好穿。此时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从她脸上雨一般地落下来。

我叹了一口气,想安慰她几句,但我说什么好呢?我如今是把亲生女儿当破衣一样卖了出去。我的喉头像给什么塞住了似的,透不过气来。我的双眼蒙上了一层薄明的泪水。根儿把她的眼泪揩了一把,又来来往往地收拾东西去了。似乎想把家里的东西样样都打点好,使我永不操心;又好像一一向它们告别。

我好像痴了似的,坐着发呆,心里不想什么,口里也不说什么。我的心完全停滞了。

自从她娘死了以后,接接连连这几年的大水和兵荒,田里收不起东西,一家人都弄得精疲力尽,天天在饥饿中打滚;然而光景竟一天天落下去,如今就不能不卖了我这又温顺又懂事的女儿来还债了。天啊,这是什么世界?

我为什么竟一时糊涂,八十元就把她卖了?她可是我的女儿,我亲生的肉啊。

然而这事如今要反悔也迟了,我不是先收了他们拾元定洋了么?……

我不禁想起她平日的好处来。这几年苦日子,要没有她,怎能熬到现在。她给我管理家务,照顾兄弟,有时还得受我的穷气。可怜一个十六岁还不到的姑娘,竟把她娘遗下来的苦头,一手接受了。她要这儿那儿去自己寻东西来吃,寻东西来喂养兄弟,她要流着泪挺身出来,代我去听那些收债人的辱骂,向他们说好话,她还要……她跟我做了十几年女儿,竟一天好日子也没有度过,如今更要来卖她偿债。——我卖了她,失了她以后的日子,怎能再过得下去?

小四赤着身体从外面跑进来,满身灰土。根儿拉着他扬了一扬手,随又放下。她说:小四,来洗一洗吧,回头我去了,谁还替你洗?她随即舀了一盆水,把他抱到盆中开始洗起来。

小四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阿姐带我去好不好?

根儿低着头,很久才答应他:出去拾泥豆,他用不着去。后来她低声告诉他,叫他不要乱跑,要他听爹的话,不要跟前面王阿桂到泥坑里去洗澡。

她给小四洗好了以后,拿出短衫来给他穿上,便牵着他向厨下去了。我看着她的背影不禁心痛起来。我举起手来在胸口捶了几下,我希望我的身子爆炸起来,并把整个世界炸毁……

根儿把午饭烧好,吃了,收拾了碗筷,迟疑一会儿,问我道:爹,我要走了吗?周大爷不是说吃了饭,爹领我去?……”她轻轻地说着,但并没有哭声。她的声音,就好像一把尖刀,一个字在我的心里割一下。我怎能让她走?我怎样亲自领着她,领着我的根儿去交给人家?我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不要去了吧。根儿,你不要走了。

声音就好像从我的心里喷出。她凝着两眼望着我,不响。随后我看见眼泪又如断了线的珠子从她脸上落下来。她捧住脸呜咽起来。

周宝先忽然在门口立住,说道:走啊,天不早了,我不是说今天还得赶车?(原载1933 7 15 日《申报》)

1.简要概括小说中根儿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根儿是旧时代一个苦难家庭中的女孩,她勤劳能干,温顺懂事,坚强地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忍受着生活的苦难。

2.根据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句子中的人物心理。

(1)天啊,这是什么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凝着两眼望着我,不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现了的痛苦无奈、对世道的控诉和困惑。

(2)表现了根儿对父亲言语的不解,对父亲、弟弟的留恋,以及希望父亲留下自己。

3.根儿随周宝先走了吗?请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走了。理由:(1)根儿温顺懂事,知道家庭的困难,会主动随周宝先走。(2)家庭已到了破碎的边缘,只有卖了根儿才能解决生存问题。(3)父亲已经收取了定金,要反悔也迟了。

(示例二)没走。理由:(1)意识到,这个家庭无法离开根儿,我卖了她,失了她以后的日子,怎能再过得下去?(2)从第12段可知,对根儿充满了愧疚与不舍之情,最终下定决心不卖根儿。(3)根儿舍不得离开这个家,内心也希望留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苇叶青青

刘绍英

岸边的芦苇收割完毕,一捆一捆地和芦苇滩睡成了一个姿势。澧水河日渐消瘦,苗条得像一条绿腰带。唰唰的一阵秋雨过后,天气就凉了。

泥鳅和爹把几条丝网放在河里,整天整天地懒得收。澧水河的鱼安静地沉入了水底。只在阳光和好的时候,一两条浮出来觅食,就成了泥鳅和爹的下酒菜。

泥鳅看着爹皱着眉从嘴里吐出的烟雾,闷闷地说,爹,我去城里打点短工,要不,这个冬咋过?

爹把望向空旷芦苇荡的目光收回,看了看泥鳅,点了点头说,也好。反正也打不到鱼。

泥鳅背包一打,就上了岸。

泥鳅没费多少力气,在一个建筑工地找了份事做。工地包头扔给泥鳅两只灰桶说,一天20元钱。月底结工资。

泥鳅默默地捡起了地下的灰桶。工地上,就有了泥鳅勤快忙碌的身影。

吃过晚饭,工地歇了。那些工友洗掉了一身的泥水,换上了体面的衣裳,在城市的角落找各自的乐子去了。泥鳅上街买了两斤毛线,就回到了工地。

做饭的阿春看见泥鳅提了一袋毛线回来,就问,泥鳅师傅,给媳妇买的毛线?

泥鳅红了脸说,买给我爹的。我还没媳妇。

那要请谁帮你织?

泥鳅说,我自己织。

阿春一脸愕然地看着泥鳅,像看个怪物。泥鳅又说,我娘死得早,我就跟别人学会了织毛衣。冬天来了,我爹的毛衣早破了,不保暖。

阿春看见泥鳅的手指,一针一针慢慢地上下翻动,显得格外的粗笨。

工友们回来的时候,泥鳅早进入了梦乡。泥鳅的床头摆着织了一小截的毛衣。一个工友高声咋呼,阿春跟这打渔佬勾上了,织的毛衣都忘在了床上。

另一个工友神秘地说,工头想搞阿春的,听说,都没上手。一伙人把熟睡的泥鳅看了又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都咂着嘴,摇摇头,睡觉去了。

第二天,工地上的人就说,泥鳅和阿春睡觉了。

泥鳅听见了这些闲言杂语,不吭声,只顾低头干活。中午去打饭时,泥鳅看见阿春,脸就不由自主地红了。

晚饭后,照例工友们都出去了。泥鳅缩在工棚里织毛衣。阿春洗刷完毕,风一样地飘进了工棚。

阿春看了泥鳅织的毛衣,说,织得还好,可是太慢了。我帮你织袖子吧。

泥鳅护住毛线说,别。人家要说闲话的。

阿春嘴一撇说,嚼舌根的,随他们嚼,你怕什么?

阿春从泥鳅手里抢过毛线,就又风一样地飘走了。

泥鳅把毛衣织到分袖的地方时,阿春把两只袖子送了过来。

泥鳅不好意思地说,我比你织得慢多了。

阿春掩嘴好笑。然后又把泥鳅没织完的毛衣连同两只袖子一起拿走了。

月底结工资,泥鳅把几百元揣进了口袋,上了街。

泥鳅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件大红的羊毛衣。

泥鳅和大红羊毛衣一起进了阿春的房间。泥鳅把羊毛衣搁在阿春的床上,跟正在织毛衣的阿春说,结工钱了,感谢你帮我织毛衣。

阿春拿起惹眼的大红羊毛衣,笑了笑,就收在了枕头下。

干到年底,工地放假,工友们结了工钱纷纷回家。泥鳅惦记独自一人在船上的爹,去结工资,工头给泥鳅只肯给一半的工钱,说年后再结,泥鳅嘴里嗫嚅:为什么单单只扣我的?老板没回答泥鳅,起身锁好抽屉就出去了。

下午,工地的食堂里,只见阿春一手拿着刀,一手舞着锅铲,像个母夜叉,跟老板吵得凶。

泥鳅在宿舍清理背包,准备回家。阿春拿着已经织好了的毛衣,出现在工棚的门口。阿春说,回去,也不吭一声?

泥鳅停了清理背包的手说,听说跟老板吵架了?

阿春笑了笑,把几张钱和毛衣递给泥鳅,低着头,说,我想跟你回去。声音轻得似蚊子叫。

泥鳅瞪大眼睛,看着阿春。慢慢地,红了脸,也把头低了下去。

泥鳅带着阿春回到了船上。爹不放心地把泥鳅喊到船头问,泥鳅,这回可靠了?

泥鳅看一眼阿春说,是个好姑娘咧,爹。

阿春正在伙舱边帮着生火做饭,袅袅炊烟飘荡在澧水河上,又飘向静静的芦苇滩头,几只觅食的白鹭立在澧水河的浅滩,把一条鱼啄食得只剩下了一条刺骨。

爹说,今年的春来得早,鱼已经出来找食了。

word/media/image2.gifword/media/image2.gif 此为小说的第三部分,也是结尾。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与泥鳅青梅竹马的小苇进城打工而见异思迁的故事,第二部分讲述了泥鳅父子体恤乞丐女子结果被骗的故事。

4.小说在刻画泥鳅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孝顺顾家。捕鱼淡季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打工之余给父亲织毛衣。勤劳本分。工地上勤劳忙碌的身影,工友外出找乐子,自己在工棚织毛衣。通情达理,渴望爱情。为感谢阿春而给她买毛衣,也暗暗地表达了对阿春的好感。沉默胆小。面对工友的闲言碎语不吭声,面对工头的克扣工资不敢争取。

5.小说三次写到了泥鳅脸红,每一次脸红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具体分析:第一次是被问及给媳妇买毛线时的局促与害羞;第二次是听到工友的闲言,见到阿春时,因暗暗喜欢而激动的脸红;第三次是听到阿春的表白后,因高兴而幸福的脸红。

表达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泥鳅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所要表达的勤劳善良的人终获爱情和幸福生活的主题。

www.ks5u.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菊 花

[]约翰·斯坦贝克

萨利纳斯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浓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萨利纳斯河这边的山坡上有个农场,残存着庄稼茬的黄色田垄浴在薄薄的、冷冷的阳光中;但在这十二月份,阳光是射不到谷底的。

河这边,亨利·埃伦家位于丘陵上的农场里已经没什么活计了。爱丽莎·埃伦正在山坡的花园里干活。她35岁,脸庞瘦俏并透着坚毅,一双眼睛清澈如水。她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她这会儿正用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剪掉去年残留的菊茎,与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纤细柔弱,太不堪一击了。她的丈夫亨利正在篱笆外面和人谈着什么,她很好奇,又觉得有点无聊,瞧了一会儿,又接着干自己的活。

又侍弄你的花儿啦,亨利说,它们今年长势好啊。嗨,对了,今年卖出的30头小公牛,成交的价钱和我要的差不多。

听到丈夫搭话,爱丽莎直起身,顺手把那只手套又戴上:对,今年长势会很好。不管是言语中还是脸上,她都洋溢着得意。

的确有点本事,亨利说,真希望你去侍弄果园,也结出那么大的苹果来。

爱丽莎目光锐利地望着他。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

这时,从公路那边传来了车轮的吱嘎声和马蹄的声响。一个男人赶着大篷车走来,对她说:我是补锅磨刀的,我一天没找到活干,今晚多半吃不上晚饭了。

对不起,她急躁地说,我没东西让你修。

他的目光离开她的脸落在地上,四处张望,最后看见她刚刚修整过的花床。这是些什么花?菊花吗?公路那边的一个太太要我替她讨些良种菊花……”

爱丽莎听到这句话,十分兴奋,她立刻在花床边的土地上跪下,手套也忘了带,直接用手指挖出一些沙土,捧进花盆里,然后捏起她刚才掘起的菊苗。强有力的手指把菊苗栽进沙土里,用指关节把菊苗周围的松土捣实。她朝他递过花盆,轻轻地放到他的怀里。又来到后院破罐头堆里扒出两只变了形的平底铝锅,交给他。

锅很快修好了。爱丽莎从屋里拿来五角硬币放在他手心上。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要出去,我也会磨剪刀、敲平锅底,我可以让你相信这些事女人也能做。她高声说。

爱丽莎站在铁丝网前注视着缓缓离去驶向城里的篷车,她的唇动了几下,无声地说:再见——再见!接着她低语道,那边真亮,那儿有发光的东西!低语声把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她甩了甩头,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朝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听见。

回到屋里,爱丽莎仔细地梳好头发,画了眉,涂上口红,穿上最漂亮的衣裙,在家里等亨利带她去城里看电影、下馆子。亨利回来后,匆匆拾掇,抬头看到爱丽莎后,一下子站住,盯着她看:嘿嘿,爱丽莎,你真漂亮!爱丽莎自豪地说:我的确身强力壮,以前我从没发现自己这么身强力壮!

那辆双人敞篷小汽车颠簸在沿河边,奔向城里。不一会儿,爱丽莎看见路前方远处有一个小黑点,她知道那是什么。他只带走了花盆,扔掉了她精心挑选的菊苗。

汽车转了一个弯,她看见篷车就在前面了。为了使汽车走过时不看见那篷车和牲口,她把整个身子扭过去,转向她的丈夫。她把大衣领子竖起来,为的是不让他看见她正像老妇人那样——虚弱地哀哀哭泣。

刹那间,汽车驶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她没有回头。

(选自《人与鼠》,上海译文出版社,张澍智译,有删改)

1.爱丽莎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丽莎在文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试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爱丽莎先是对现实感到孤寂压抑,接着有了追求平等、向往美好、走出农场的渴望,再接着又因自我价值不被认可而痛苦,最后走向内心坚强,重新认识自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苦命人

[]维克多·雨果

芳汀看到自己能够生活,就有了暂时的快乐。她买了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美丽的头发和牙齿,忘了许多事情,只惦念她的珂赛特。

她时常寄信。这就引起了旁人的注意。确实有人发现她每月至少写两封信,并且老是一个地址——孟费客店主人德纳第先生;也确实有人看见她在车间里常常转过头去揩眼泪。天地间的怪事莫过于侦察别人的一些和自己绝不相干的事了。她一定是那种女人了。恰巧有个长舌妇到孟费走了一趟,和德纳第夫妇谈了话,回来时说:花了我三十五法郎,我心里畅快了。她有个孩子。她的过失,到现在已众所周知了。

芳汀被撵走了,在冬季。

冬季完全没有热,完全没有光,紧接着早晨的是迷雾、黄昏,窗棂冥黯,什物不辨。天好像是暗室中的透光眼,太阳也好像是个穷人。

芳汀挨家挨户找人雇她当仆人,没有人要她。后来她去兵营替士兵们缝粗布衬衫,每天可以赚十二个苏。在这十二个苏中,她得替女儿花十个。从那时起,她就没有按时如数付钱给德纳第夫妇。这时,有个老妇人,那个平时在芳汀夜晚回家时替她点上蜡烛的老妇人,把过苦日子的艺术教给她,并劝慰她,生活就好比是两间屋子,第一间是暗的,第二间是黑的。

她所赚的钱太少了,债主们紧紧催逼她。每天早晨,芳汀依然对着镜子梳那一头光泽闪亮、细软如丝的头发的时候,但常常木然出神。

德纳第夫妇没有按时收着钱,便时常写信给她。有一次,说她的小珂赛特在那样冷的天气下需要一条羊毛裙,母亲应当寄去十个法郎。她收到那封信,捏在手里搓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她走到一个理发店,垂下一头令人叹赏的金丝发。

好漂亮的头发!理发师喊。

您肯出多少钱?

十法郎。

剪吧。

她买了一条绒线编织的裙,寄给了德纳第,心里想:我的孩子不会再冷了,我已拿我的头发做她的衣裳。她自己戴一顶小扁帽,遮住光头,仍旧美丽。

一天,她又接到德纳第夫妇的信:珂赛特害了猩红热。假使您不寄四十法郎来,孩子可完了。

她放声大笑。随后,向大门外跑,一面跑,一面跳,笑个不停。她走过广场,看见一个走江湖的牙科医生正对着观众们演说。芳汀钻进人堆去听,也跟着他们笑。

那牙科医生突然对着她叫起来:您的牙齿真漂亮!假使您肯把您的瓷牌卖给我,我每一个出价一个金拿破仑。

瓷牌是什么?芳汀问。

就是上排的两个门牙。

好吓人!芳汀逃走了。但那人仍喊:想想吧!假使您愿意,今晚到银甲板客栈里来。

芳汀回到家,出了半天神,跑到楼梯上又去读德纳第夫妇的信。到晚上,有人看见她朝着巴黎街走去,那正是有许多客栈的地方。

第二天,邻居玛格丽特走进芳汀的房间,看见她坐在床上,面色惨白,一夜工夫老了十岁。

耶稣!玛格丽特说,出了什么事,芳汀?

我的孩子有救了,我也放心了。她微笑着。那是一种血迹模糊的笑容,一条红口涎挂在她的嘴角,嘴里一个黑窟窿。

她把那四十法郎寄到孟费了。那却是德纳第夫妇谋财的骗局。

芳汀把她的镜子丢在窗子外面。她搬进了破楼,没有床,只留下一块破布做被子。她早已不怕人耻笑,常穿着一触即裂的破衫上街。她每天缝十七个钟头,但是一个以贱值包揽女囚工作的包工,忽然压低了工资,每天只给九个苏。她的债主们的狠心也更是变本加厉。

正当这时,德纳第又有信给她,说他立刻要一百法郎,否则他就把小珂赛特撵出去,让她冻死在路边。一百法郎!芳汀想道,但是哪里有每天赚五个法郎的机会呢?

全卖了吧!她说。

(选自《悲惨世界》,有删改)

3.文中三次写到镜子,分别表现了芳汀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反思

1.你觉得在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打算如何克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高考考查人物形象的两种题型有所认识吗?如何落实准确、全面这一答题的根本要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

1.爱丽莎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 [原文见自学在前”]

2.文中三次写到镜子,分别表现了芳汀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 [原文见自学在前”]

借题发挥 突破题点

一、整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阅读有道:圈点阅读

这种阅读,要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直接描写人物言谈举止心理的文字圈点勾画出来;再看有无侧面表现人物的文字,如把环境描写、他人的评价文字圈点勾画出来。然后对这些被圈点勾画出来的文字再进行圈点勾画,最好能筛选出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圈点阅读时不能遗漏文字内容。

()答题有径:准确定

整体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首先有个定性问题,即首先确定他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先要准确定性。这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考生失误较多的地方。如何准确定性呢?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和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

2.要把人物的言行、心理等表现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尤其是放在全篇中前后观照,综合评判,必要时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来评判。要把人物的言行心理、行为观念与他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联系在一起。

3.特别注意从文中寻找能直接点明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这样的词语用于答案中,能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4.对于时代距离较远的人物或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历史时代特点,以及外国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不可用我们自身固有的、现代的眼光和思维观察、思考。

5.学会使用术语答题。(详见《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江一鹤

张居祥

江一鹤是一代名厨。他早年游历江浙一带,红案白案皆工,尤其是时鲜果蔬,在他手中更显奇妙。据说他从杭州一位前辈手里得一古本,日夜揣度,终于悟得五代名尼梵正的风景拼盘的奥妙,将中国的花式冷盘、雕刻拼盘技艺推向一个高峰。

江一鹤凭这一身绝技,独步苏杭,不想六十岁那年,忽然遁身山城盱眙,打算在此安享晚年。山城名店金谷园老板三番五次登门延请,终于说动江一鹤出任首席大厨,其实只是挂名。金谷园是百年老店,资本雄厚,为了让江一鹤成为永远的金字招牌,老板特意给他辟了个很雅致的小园子。园子在半山坡上,南面正对淮河。人在园中,晴看帆影,雨看流岚,山石林泉,风景绝佳。可江一鹤将园子平整成一块一块菜地,不种奇花异卉,只种瓜果蔬菜。春来绿韭铺畦,夏至豆角满架。深秋时节,硕大的萝卜半截出土,像是正在捉迷藏的调皮小子,探出头来挑逗玩伴;冬天的大白菜,则在阳光下站成方阵,别有气势。去过园子的人都说可惜了,好端端的一个花园,被江一鹤弄成了农家菜园子。

江一鹤平时除了偶尔下厨看看徒弟做活,其余时间大多一个人待在小园子里,侍弄他的瓜果蔬菜,有时喝茶听越剧,有时也画画,但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画。

话说那年盛夏时节,苏浙沪三地书画界人士齐聚盱眙,举行华东书画名家邀请赛。这是五年一度的盛事,虽是民间活动,但因名家云集,所以规格极高。经过十天的角逐,山城书画名家汪遇农凭着一组《都梁十景图》的立轴力拔头筹。汪遇农是康熙年间进士汪元任之后,早年师从齐白石先生的得意弟子李苦禅,下笔颇有些苦禅的影子,尤其是大写意花鸟、松竹梅兰、鱼鹰龙马等题材的作品更是意态纵横。但他浪迹江南数年,并无建树,不免怅然。了解他的人都说:汪遇农学画,用情太深,得苦禅之形,终为苦禅所缚而难得其绘画之精神,可惜了!

汪遇农回到盱眙,终日悠游山水,参悟画意。盱眙古称都梁,佳山秀水,天然一派地上画卷,都梁十景更是名闻遐迩。汪遇农日日浸淫其中,如是十年,竟然跳出师门樊篱,自成一家。那天,汪遇农将十幅《都梁十景图》立轴往金谷园展厅一挂,纸上风景,烟霞满室,其他作品顿时失色。

按惯例,大赛闭幕酒宴在金谷园大厅举行。一时间,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金奖作品高悬大厅舞台之上,大家酾酒赋诗,飞觞论画。金奖得主汪遇农被簇拥着,如众星拱月。酒过三巡,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见一个年轻的厨师,手持一特制竹质砧板,阔步登台,朗声道:诸位先生,在下金波,躬逢胜饯,得为各位前辈掌勺,不胜荣幸。家师江一鹤先生为助雅兴,特制果蔬拼盘一道,敬请汪先生及诸位师友品鉴。

只见竹质一尺见方的砧板上各色果酱打底,随意涂抹,竟然涂出一片湖青山绿、天光云影。然后以芹菜、豆芽、未熟的小番茄、黄瓜切片作材料,为树,为林,为亭,为草甸,为僧舍,为栏槛,拼成一幅绝妙山水画。近水远山,平林含烟,峰峦叠翠;僧庐野径,人影竹影,浑然天成。以果子酱为墨题款:瑞岩庵清晓图,汪遇农先生雅正,都梁人江一鹤作。大厅里人声顿寂。

汪遇农更是沉吟不语。

良久,转身,长叹!随即,他猛然扯下那十幅《都梁十景图》当众撕碎,既而面带微笑,长揖不起:在下学艺不精,见笑了,诸位请回!

后来,汪遇农不再作画,他拜江一鹤为师,专攻果蔬拼盘,数年苦习,居然将地上山水、盘中风景与胸中丘壑融为一体,学会了都梁十景的拼盘。闲时闭门读书,他对宋代陶谷《清异录》那段写梵正的文字尤为着迷: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鲈酢、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他晨昏诵读,日夜研习,参照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之诗意,拼成二十道经典果蔬拼盘,复原出《清异录》中的辋川小样。此外,他还将曾游历过的胜景一一化作盘中风光。真可谓菜上有山水,盘中溢歌诗

有人问汪遇农为何不再作画,他总是微微一笑说:我何曾停止作画?(有删改)

1.作者对江一鹤的直接刻画着墨不多,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相关文字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勤学好思:日夜揣度古本,悟得拼盘奥妙。热爱田园生活:金谷园老板赠与他小花园,却被他改种蔬菜瓜果。淡泊清雅:平时主要独处园中,听剧画画,不为俗务所累。臻于化境(技艺精湛):能将画艺与拼盘技艺融会贯通,别创一格。

2.汪遇农一生钻研画艺,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各有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阶段:游学江南,师从李苦禅,颇得苦禅神韵,但没有自己的建树。心理状态是怅然若失。第二阶段:回到盱眙,悠游山水,参悟画意,形成自己的画风。心理状态是志得意满。第三阶段:不再纸上作画,师从江一鹤苦攻果蔬拼盘,使画意与拼盘浑然为一。心理状态是自得其乐。

二、局部分析人物心理情感题

()阅读有道:内切外联

首先对所给文字作内部切分、切割:在抓住描写对象后切分出是哪类()描写(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再切割出描写层次,切割出描写的关键词语。其次是外联,联系所处语段、所在的上下文,读出两部分的关联。

()答题有径:分析具体

局部人物形象题多是要求分析,而分析当然要具体、实在。为此:

扣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以及侧面描写文字。既不要架空分析,也不要以偏概全,而应实事求是、客观全面。

结合上下文情节对产生这种心理情感的原因作合理推测。

特别注意人物心理情感的复杂性、多样性,分析时不可挂一漏万。

(具体答题方法可参见《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小说形象部分)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砸 琴

张 炜

那儿有一位有名的制琴师,出自他手的琴在方圆几百里都享有盛名。他会制作好几种琴,然而最有名的还是那种蟒皮琴。城镇的一户收藏世家存有一把上百年的古琴,一切保护良好,唯有蟒皮裂开了。无奈中也只有找这个制琴师傅重新镶造了。内行人都知道,一把琴的高下贵贱,最关键的就是这蟒皮的搭配与选择,更有制作功夫的粗精。凡艺术都倚仗灵感,制琴当然是门大艺术,而这门艺术的穴位就在琴体与蟒皮之间。收藏家因为爱琴,心思不用在别处,所以家里的经济营生一般,虽然不算家徒四壁,可也好不了多少。他好大年纪才娶了一个妻子,两年后生子,老年得子疼爱得不得了,平时他和妻子与孩子是须臾不能分离的。

他的家住在城镇边缘,靠近一片林子,这里常常有一些野物跑出来玩儿,他与妻子从不伤害它们。有一天妻子正在家里灶上忙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出门去了,她一时也没在意。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尖叫声,她一听是自己孩子的声音,就不顾一切冲了出去。原来孩子只戴了个红肚兜,这会儿蜷在一个草垛旁边,不远处就有两只豺狗模样的东西,它们一纵一纵地围着孩子跳,只是不敢近前。她拿起柴棒驱赶它们,到了跟前一看,只见一条不大的蟒蛇用身子围住了孩子,高高探起的头颅四处盯视,身上满是鲜血和伤痕。她吓得不敢喘气,定下魂来才知道是这条蟒蛇刚才与两只豺狗搏斗,救下了孩子的一条性命!她呼叫孩子时,那条蟒蛇就用嘴巴摩挲着孩子的腮,孩子很快就不哭了。这时蟒蛇才把身子放开,在一旁看着她把孩子抱起,缓缓地爬回了林子里。她最后一眼记住的,就是这条蟒蛇脖子处有一块金黄色的大斑。

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这时他的宝贝古琴已经送到那个师傅手中许久了,对方回答说这种事急不得。大约又过去了一个月,制琴师傅终于把修复的古琴拿回来了。这一天算是一个重要日子,男人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他洗了脸洗了手,又换了衣服才去接那把琴,就差没有焚香沐浴了。制琴师傅当即拨弄了那把琴,声音韵味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这把价值千金的古琴就算重生了。

师傅走后,妻子凑近了正在低头抚琴的丈夫,抬头端量了一下,突然大声喊叫起来。她说她认得这蟒皮上的斑纹,这肯定是那条蟒蛇的皮。她这一叫,男人脸都白了。他赶紧放了琴,然后出门追赶制琴师傅。

他拦住那个人,开口就问蟒皮的来历。师傅说:要为这把古琴寻找合适的蟒皮就难了,所以才拖了这么久,家中贮存的所有原料都不合适,而自己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这种琴需要配的是年纪合适的雌性蟒皮,还要有金环扣的,就是脖子上长了一种奇怪金斑的,这样的蟒皮会发出一种金声。师傅长叹,然后一脸欣慰说,他为了这把古琴不得不四处寻觅那种蟒皮,几次都想作罢,巧的是本城一个老猎人告诉他,说海边林子里就发现过这种蟒,于是他约了好几个猎人,徘徊在林子中数日才得手。

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这时妻子已经把那把古琴归到了专门的屋子里,这里藏有几十把琴。男人脸上一点儿血色都没有,他对妻子点点头,然后抄起一把锤子就进了藏琴的屋子。

他一口气砸毁了所有的古琴。(有删改)

3.揣摩下面两句话蕴含的人物心理。

(1)男人回来后听过了这场历险,特意去找过那条蟒蛇,但没有找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人一声不吭回去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意说明怀着期望仔细地找,感激蟒蛇的救命之恩,担心它的伤势;没有找到说明心里有失落,而不安和担忧更甚了。

(2)了解真相后的痛苦、震惊,对蟒蛇被杀的无言愤怒和痛惜,对自己先前的收藏爱好厌恶和悔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守桥人

赵本夫

老弥说:我一脚踢死一只蚊子。

老弥说这话的时候,一般声音不大,和正常说话的音量差不多。

只是语气有点不大一样,含着一种不动声色的骄傲。老弥有权骄傲。

一脚踢死一只蚊子,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老弥说一脚踢死一头羊,也不会有什么特别了不起。力气大就是了。但一脚踢死一只蚊子,就很不简单,那是需要神力的。

老弥说,当年周仓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才给关公扛了一辈子大刀。这故事是老弥小时候,听他爷爷说的。老弥的爷爷说,关公收周仓,根本不是书上说的那回事。当时,关公名气很大,周仓一直不服气,归顺关公,其实是想找他比武的。但关公懒得理他,只让他给自己扛大刀。周仓就很恼火。后来,关公看他纠缠不休,就答应先和他比比力气。关公在河边捡起一片野鸭毛,交给周仓,说你把它扔过河去。周仓接过鸭毛,奋力一掷,鸭毛打个旋,又落在原地。周仓就很惭愧的样子。关公接着捡起一块卵石,有鸡蛋大小,说你掂掂看,是鸭毛重,还是这颗石子重?周仓接过掂了掂,说石子重多了。关公要过石子,手一扬,石子一声飞过河去,不见影儿了。周仓目瞪口呆,说乖乖,你力气这么大!这才服气了,从此专心为关公扛大刀。

老弥说,踢死一只蚊子,和扔一片鸭毛是一回事,越轻越要力气。周仓不明白,老弥明白。

但老弥只能自言自语:我一脚踢死一只蚊子。

老弥说这话的时候,对面并没有人,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

这是一片荒原。

这里本来是有村庄的。但后来这里成了黄泛区,幸存的人都渐渐迁走了。再后来,就只剩老弥一家人。再后来,就剩老弥一个人了。

老弥本来也想走的。可他犹豫了一阵子,最后还是决定留下。

他惦记着三孔桥。

三孔桥是清朝嘉庆年间老弥的祖上修的。桥修好后,老弥的祖上听一位道士说桥要倒了,于是天天查看。三孔桥成了老弥的祖上的一块心病,直到死。临死前留下遗嘱:每天去三孔桥看看,一旦发现异常,就立刻封桥。这个遗嘱成了老弥家族的遗嘱,代代传承。

可三孔桥一直没倒。

在很长时间里,三孔桥一直是这一带的交通要道。每天都有很多车辆行人经过。

后来,情况有了一些变化。

黄河决口后,这一带成了荒原。很多村庄消失了。小河已被泥沙淤塞,成了一道漫洼,只在下大雨时,才会有一点积水,但不久就会干涸。三孔桥并没有被洪水冲垮,反被厚厚的泥沙掩埋。三孔桥不见了,只有两排石栏露出地面。就是说,整座三孔桥被泥沙牢牢沉结在大地上,不可能再倒了。

老弥家族的人说不清是应当庆幸,还是绝望。到老弥这一辈,老婆孩子都去了外地,只剩老弥一个人仍然守在这里。老弥并不缺少事做,也不缺少钱花,只是太闷了。三孔桥的故事已经两百多年了,老弥成了最后一个守桥人。

傍晚,鸡羊归圈后,他会照例来到三孔桥,摸一摸露出地面的石栏杆,坐一会儿。他的几条狗都陪着他坐在附近。

老弥会自言自语:我一脚……”

或者突然大声喊一声:老道,你在胡说!

声音在黑夜里传出很远,有点

(有删改)

4.小说中三次写老弥说我一脚踢死一只蚊子这件事,每次老弥的表现都不同,传达的情感也不同。请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具体分析:第一处是用正常音量,又带着不动声色的骄傲的语气说的。说的背后,是老弥对守桥这件事看似简单,却需要神力来做,是有一种骄傲感的。第二处是自言自语,对着一片荒原说的。说的背后,是老弥对守桥这件事觉得是一件失去了意义的事情,却不能放弃,是有一种无奈感的。第三处是在自言自语说的同时,伴着大喊的诘责。说的背后,是老弥对守桥这件事的实际意义的一种怀疑,是有一种质疑感的。

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小说坚守的主题的意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6fc2fc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1.html

《2017高考小说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