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及其诗歌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2-05-19 16:06: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唐四杰及其诗歌艺术特色

11汉语言(2)班 林璐 2011337260209

摘要:初唐诗坛“上官体”一度盛行,初唐四杰挺身而出,创作出大量与宫体诗风格截然不同的或清新雄放、或慷慨激昂的诗歌,展现自己广阔的眼界与心胸,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同时,他们的创作对之后五言律诗及七言古诗的发展定型也有很大的影响,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

关键词:初唐四杰 诗歌艺术特色 五律古诗 七言歌行 影响

引言:

初唐的前五十年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初唐诗坛继承了齐梁诗风,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而初唐的后五十年则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风骨,为唐诗开辟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在此,我主要对初唐四杰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正文:

首先是初唐四杰。他们分别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类似的人生经历,杰出的创作才华,功力近似的诗文创作,令他们四位诗人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被人称做“四杰”或者“四才子”,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说:“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亦号为四杰。” 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 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来很高的评价。

一、王勃(649——676

王勃,字子安。多写抒情之作,辞藻华丽,风格清新雄放。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对五言格律诗渐趋成熟,甚有贡献。最有名的,莫过于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从古至今,关于送别的作品大都逃不过一种悲伤凄凉、依依不舍的情感氛围,从中传达出的都是伤感的情绪。而王勃的这首诗虽为送别之作,伤感之情却不明显那个,更多透露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于送别之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依依不舍,没有伤感惆怅,有的全是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充满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勃自身那充满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的一面。后来高适也有“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涕泪沾衣巾”(《别韦参军》)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这些都与王勃之作一脉相承。

二、杨炯650——695?)

杨炯,为人恃才倨傲,为政苛酷。其诗擅长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寄寓功业抱负,气势昂扬,风格豪放。例如他的那首有名的写塞外征战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是一首描写塞外征战生活的诗,诗中描写了世人向往赴边立功的豪情。诗中间两联尤其精彩:对仗十分工整,运用边塞的典型事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边塞图景。另外,最后一联,诗人用“百夫长”和“一书生”来比较,从而明确地表明自己立功边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怀。从这当中,我们也可以瞥见当时初唐青年世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卢照邻(632?——695?)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其诗擅长七言歌行,词采富艳,韵致流转。例如他的七言歌行《长安古意》: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

此诗题为“古意”,表示有效古之意。诗的前大部分,都是从各个角度细致地描绘出长安的繁华,例如有名的一句“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双燕”一连串作双成对的事物与后文“孤鸾”的对比,“何辞死”、“不羡仙”、“真可羡”、“好取”、“生憎”的果决反复的表态,极写出爱恋的狂热与痛苦。这些诗句通过对舞女心思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长安人们对于情爱的渴望。另外,诗中还选取了“金鞭”、“玉辇”、“画阁”等事物,充分表现出繁华之景,也透露出王侯贵戚的骄奢荒淫及互相倾轧。而在诗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上面选取的那一段诗句,作者则笔锋一转,在上文今昔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对比,以穷愁著书的扬雄比喻自己,与长安豪华人物对照作结,抒发了诗人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同时也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的意味。

全诗气势宏大,辞藻华丽,语言流畅,详略得当,借对古都长安的描写,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滞。

四、骆宾王(627?——684?)

骆宾王,字观光。长于七言歌行,对唐代七言古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五律亦有佳作。吴之器《骆丞列传》称其“五言气象雄杰,构思精沉,含初包盛,卓然鲜俪。七言缀锦贯珠,汪洋洪肆。”例如他的五言律诗《在狱咏蝉》: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于心?

此首诗前有长序,诗人以蝉自比,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而在诗中,他又运用蝉自况,用“露重”、“风多”来比喻政治环境的险恶,用“飞难进”、“响易沉”来暗示自己高洁却被诬陷而身陷狱中的怨愤。既生动形象,同时又表现出他个人高洁的品行与不屈的人格。

综上所述,初唐四杰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唐诗史上,他们是用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写宫体诗,内容也大多都是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凄凉宫体诗的痕迹。由于皇上的喜好,朝中大臣也纷纷跟上“潮流,其中大臣上官仪就秉承了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称“上官体”。

就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盛行之时,初唐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诗坛中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纷纷响应,一起投入到这场反对“上官体”的活动之中。

首先,他们在诗歌的内容题材上有很大突破,反对那些一味描写宫廷内外的风花雪月之事,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转向了广阔的山川和塞外,有咏史诗、咏物诗,也有山水诗。有抒发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也有歌唱征人赴边远,从而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他们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诗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擅长七古。他们在诗歌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4fcc06a6c30c2259019e5f.html

《初唐四杰及其诗歌艺术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