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文之云南名人的作文

发布时间:2019-02-18 00:2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云南名人的作文

【篇一:写云南的魅力的作文900字】

写云南的魅力的作文900字云南,看多样性 云南的魅力,在于多样性。如今,云南的许多地方游人如织,可以说,人们去云南就是为了看多样性。 就植物而言,如果你想领略一下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到极地的植物群落和类型,在平地上你需要从赤道出发一直到南极、北极;但在云南你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个宏愿。云南的一些大山,如:高黎贡山、梅里雪山等,以其数千米的植物垂直分布囊括了在平地上从赤道到极地的大部分植物类型。 云南的杜鹃、茶花、兰花??千姿百态,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引得西方植物采集者纷纷前往。 云南的动物种类居全国之冠,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为中国其他省所罕见。 在云南一省之内,就有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十几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和毗邻的国家两边,被称为跨境民族。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我有一个在云南专门研究少数民族的朋友,他说直到70年代,他才知道哀牢山的坝子上还有一个傣族的分支——花腰傣。 云南多样性的魅力,吸引了诸多古今中外的名人流连忘返。徐霞客在云南留下了20多万字的游记,占其游记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大理,徐霞客竟逗留半年之久。云南植物的丰富性,使得蔡希陶放弃成为文学家和动物学家的理想,毅然前往云南,开展植物调查和研究.并将自己的命运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紧紧地连在一起。俄罗斯人顾彼得和美国人洛克被玉龙雪山脚下的古镇丽江深深吸引,直到1949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他们称丽江为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 云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多样性,还在于它的位置,它的区位优势。它地处西南边境,毗邻老挝、缅甸、越南,又因为横断山的缘故,云南的几条大江向南穿越东南亚诸国人海。譬如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这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沿着这条河可去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 云南的这种位置,使得云南成为我国西南对外开放和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门户。云南对东南亚毗邻国家有着巨大的魅力,不仅仅经贸往来有优势,就是在信息、金融、教育、文化等方面云南也能成为这一个地区的热点和亮点。

【篇二: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范文、点评(word)

2015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范文、点评

【真题再现】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40分)

题一:请以语文课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有人在评价热播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时说,生活就是这样,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才是兄弟。

【材料二】杨澜说,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不了刘翔,但不能不享受奔跑,可能会有人妨碍你的成功,但没有人能阻止你的成长。这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材料三】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三则材料引发我们这样一些思考: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奔跑是另一种成长,成功和失败都是成长的印记;在最好的时光里尽情奔跑,切莫虚度??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名家解读】

昆明市今年中考仍然延续最近八年的命题形式,即:二选一。

题一:

本题为全命题作文,属于校园生活类的题材范畴。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叙写自己学习中的见闻和感受,是本题命题的初衷。语文课上是一个表明时空范围的短语,写作面看似很窄,其实则不然,它需要考生思考、拓展的内涵很多:谁在语文课上?在何处的语文课上?语文课上发生了什么?语文课给了怎样的情感体验?为什么要写它?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给予考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方向,

成为考生审题构思的具体思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题将校园生活具体为语文课堂客观上限定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这道题目对于眼下愈演愈烈、考前喜欢猜题和押题的不正之风却是有益的鞭策。命题人的创意和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构思如下:

1.事件,精心写好语文课上的一个故事。如:开心的事、幽默风趣的事、动人心魄的事、恶作剧、同学间的私密事、课上风波、刻骨铭心的事、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等等。

2.人物,刻画人物的鲜活形象。如:以语文老师为题材,通过语文老师上课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刻画其个性,突出其鲜明的形象特征。

3.课堂内容,以语文课的内容为核心,阐明某一主题。如:通过学习《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做人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

4.语文课的美丽风景,通过一组语文课中的美好事物展现语文课的。如:读《三峡》,我们领略了祖国山川河流的壮阔秀美;读《过零丁洋》,我们感悟到古代仁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浩然之气;读《陈涉世家》,我们感受到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题二:

本题为材料作文。命题人的构思灵感可能源自浙江卫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本题形式上虽是材料作文,实则为话题作文,或者为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真正的材料作文一般不提供主旨)。这是昆明市近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色。说它是话题作文,是因为它以奔跑为话题;说它是提供主旨的材料作文,是因为材料后面提炼出三个主旨供考生选择。本题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考生绞尽脑汁地去审题,同时也可避免考生随心所以、漫无边际地构思,浪费考试的宝贵时间。写作本题,理解材料的思想内涵是审题的关键。材料为三则名言,考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不过,考生能不能借这三则名言拓展思维,成为写作本题的一大难点。为了减少考生审题时的障碍,命题人在材料后面作出提示,这个提示其实就是可供考生直接选用的立意和主旨。一般说来,考生只要能紧扣提示中的三个主旨进行构思,就能避免跌入偏题离题的误区了。当然,从材料中可以提炼的主旨远不止提示中的三种,考生围绕上述话题进行构思行文,也是符合题意的。

构思如下:

1.在成长的路上,需要奔跑。慢节奏固然稳妥,但并不可取,效率需要我们保持奔跑

的姿态,刘翔的速度打破黄种人短跑冠军的零记录,30年改革开放取得骄人成绩的速度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百年的发展速度,奥运会更高、更强、更快的理念催生了一项又一项的世界纪录,不断地挑战着人类的生理极限。

2.奔跑的路上,团结协作很重要。列举二至三则名人事例,用小标题形式将它们串联成文。开头用简要的语言总起下文,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中间每个部分叙事完毕之后,用三言两语进行点拨、议论。

3.奔跑,与成功和失败相伴。有名人故事为例,阐明奔跑的意义,如:田晓菲不放弃奔跑,13岁就考上北大,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司马迁遭受迫害,仍不放弃奔跑,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史记》;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坚持奔跑,最终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

4.青春需要奔跑,青春因为奔跑而光彩夺目。以歌颂青春,歌颂奔跑为主题,再现青春的风采,或者以古今中外青年人的精彩人生为例,阐明青少年理想和追求。

【误区解析

1.对于语文课的理解局限于常规意义上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语文课,不能讲语文课的范畴拓展为包括课文教学、文学欣赏、文艺沙龙、文化博览、写作、朗诵、演讲、活动、辩论会、实践、口语交际等在内的语文课。

2.随意扩大了语文课的外延语文课上限定写作的空间范围只能是语文课堂之内,而非校内”“班里

3.材料作文奔跑几乎全部写成了议论文。主题方面,要么谈成功,要么谈成长,偏离了奔跑的主题;写法方面,要么是一事一议,要么是通篇说理,手法单一,缺乏创意,可读性较差。

【范文示例】

语文课上

听雨时,也是我头脑最清晰的时刻,同时也是最能让我心事如潮的时刻。——题记又是夏雨倾盆的时节,总喜欢隔窗听雨。从前不懂得聆听,是因为不曾懂得语文之美,而今,在语文课上,我将词赋诗曲如雨般聆听。语文课不只有写作、词语的解释,更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一种精神的升华。

我喜欢把上语文课比作听雨,是因为语文如雨一般能够荡涤人心。

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万马奔腾般的雨声是冷漠的外表下一颗炽热的心。听!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和煦春风般的雨声。听!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如尘咏悲叹般的雨声。听!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如悠悠羌管般的雨声。听!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愁池,如绝尘回响般的雨声??真像雨声啊,在语文课上词赋诗曲如雨般成了修饰感情、寄托心声的使者,让他俘获人的内心,肆意渲染。唯有语文能够让承担起那份感恩,那份执着。

雨雾朦胧,让人恍若走进了曾经。去聆听那天外之音——“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去观赏那长安秀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去体会那沙场悲凉——“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所以,我感到语文课如一阵雨,每当下课,却总有些从雨给我带来的幻梦中惊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的沧桑。

在语文课上,曾学过一词,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是语文告诉我们,人生境遇不同,看到的听得到感受也各异。顿时,狂风起,雷电吼,大雨下,我感受到了语文的生命,狂风告诉我,君子当行如风;雷电告诉我,君子说话掷地有声;大雨告诉我,人活得当淋漓尽致

一切又归入平静。窗外,雨淅淅沥沥。大雨依旧,风景仍旧,多了的只是心灵的喘息,岁月的回响和心灵的升华。

语文课上,书声依旧,雨声悠远??

【精微点评】

一、构思新颖,妙趣横生。作者将上语文课比作听雨声,源自语文课的无穷魅力,也缘于语文课和雨声的许多相通之处,如:有声、有形、有味。基于两者众多的相似之处,作者进一步将语文课具体化,将它幻成诗文名句中的各种雨声。这样的构思,大胆,富有创意,且新意盎然。

二、积淀丰厚,意蕴深远。文中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引用自然贴切,不露痕迹,显示了作者厚重的古诗词文化积淀。此外,本文的语言锤炼也很显功力,众多的短句言简意赅,内蕴丰厚,颇值得用心玩味鉴赏。

【篇三:家乡名人介绍】

马复兴,男,回族,19593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青海省残疾人自强模范,西宁市优秀教师,多次被授予湟中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1981年,马复兴开始在下麻尔村小学教书。马复兴没有双手,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2个春秋,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马复兴是个地道的农民,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莫如志(1908-1995),字能容,号牧牛翁,青海省湟中县人,祖籍安徽,先迁南京、后迁西宁居住。莫如志幼入私塾,少年入学校学习。曾任青海省政府公德会计室秘书,1944年任大通盐务局代财务科长。1949年青海解放后从事劳动改造,在新生印刷厂从事写字工作5年。1956年留厂工作,绘石板、照相板,为三级工。1963年到农村湟中堡子村家中从事农业劳动。1988年分别获青海省首届老年书画电视大赛、首届青海美书画大赛一等奖、全国农民书画大赛三等奖,入编在上下五千年电视纪录片中。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会员、青海书协原理事

,人称农民书法家。他是享有盛誉的青海书坛三老之一,以泰山金刚体在书界独树一帜;他兼擅于右任标准草书体和魏碑楷行书体,且皆自出新意,堪称一绝;他是1989老有所为精英奖得主,曾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乔应菊出生于1960年,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扎扎村人,受家庭的影响,乔应菊从小喜爱民间工艺,七八岁的时候就跟母亲、姐姐们学习刺绣、剪纸、香包等手工艺。1993年跟塔尔寺艺僧智华学习了堆绣制作,从此走上了堆绣创作的艺术之路。乔应菊经过研究创新,尝试着用国画、农民画的构图、配色技法,丰富堆绣题材,将制作国画体裁的花、鸟、古代仕女、飞禽、走兽及现代体裁的民族风情、民族人物等素材通过唐卡的堆绣工艺表现出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和喜爱,吸引了大量客户,作品销往北京、云南等地。经过十几年自强不息的努力,乔应菊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一种汉藏结合的堆绣艺术道路,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乔应菊的堆绣作品《大观园》在2002年由全国妇联、文化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中获优秀才艺奖。《刘海戏金蟾》《唐蕃古道》《金银滩》《彩云追乐》等作品在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中获奖。我曾三次参加了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被青海省评为二级民间工艺师和;双学双比 ;女能手,授予;西宁市文化中心户 ;荣誉称号,还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现在,乔应菊已做了近千幅的堆绣作品,产品销向省内外,有的还远销国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乔应菊在塔尔寺商业旅游步行街开了自己的;锦绣轩 ;店,先后收了20多名徒弟,其中有4名残疾人,他们的年收入都超过了万元,乔应菊和她的徒弟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还成为了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3a358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d.html

《云南作文之云南名人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