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9-02-18 20:48: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山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B.食品霉变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

2.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  )

A.黄瓜 B.牛奶 C.炒鸡蛋 D.烤野兔肉

3.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可以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蔗糖溶液 B.浓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稀释浓硫酸

C

CO2的验满

D

读取液体体积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铕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152.0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是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g

6.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可以与冷水发生反应,下列物质可能是钠与水反应生成物的是(  )

ACO2 BCl2 CNa2CO3 DNaOH

7.阳新盛产茶叶,茶叶中含有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8.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B.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

C.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D.汽油和洗涤剂除去油污都是乳化过程

9.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10.锌和稀硫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

A.锌的质量 B.氢气的质量

C.稀硫酸的质量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碳元素      碳酸钙中的阳离子      

两个氢分子      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2)在t2时,把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将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13.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许多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导线用铜制造是因为铜有      性.

2)铁制水笼头经常镀铬是为了防止      

3)炒菜时能闻到香味是因为      

4)用肥皂洗手,泡沫少,有浮渣说明所用水是      (填软水硬水).

5)喝汽水时常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6)塑料脸盆耐腐蚀,塑料属于      材料.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4.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一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二所示为: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从图可以看出两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3)从图三可以看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      

15.不同类别的物质间能相互反应.如图圆圈内的五种物质为FeFe2O3H2SO4NaOHNa2CO3中的一种.已知A为单质,D可以除去发酵后面团中的酸味.图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请完成填空.

试推断:B      E物质的俗名为      

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      

BC反应的现象为      

 

四、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6.小红和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 已经变质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猜想一

正确

步骤2:取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测定溶液的pH,具体方法是      

      

1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10%的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溶液配制:用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cm3 )配制50g10%的稀盐酸.具体步骤为:计算、      、混匀、装瓶贴标签,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A、托盘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E、胶头滴管

制取二氧化碳:如图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将石灰石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为      ,然后固定装置,制取CO2,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碳性质检验:如图B,现象为      ,由此推知,二氧化碳的一条性质是      

 

五、计算题(共7分)

18.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和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锥形瓶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9.3g.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具体步骤为:过滤,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9年山西农大附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B.食品霉变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弯曲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品霉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分蒸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  )

A.黄瓜 B.牛奶 C.炒鸡蛋 D.烤野兔肉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故选:A

【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

 

3.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可以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蔗糖溶液 B.浓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选择暴露于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且溶液质量变大的物质即可.

【解答】解:A、蔗糖溶液质量基本不变,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使溶液质量变小,故B错误;

C、澄清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即CaOH2+CO2=CaCO3+H2O,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溶液质量变小,故C错误;

D、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是可溶性的碳酸钠,因此溶液质量会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些物质的溶液特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知道这些溶液在空气中的一些变化,并认识其实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稀释浓硫酸

C

CO2的验满

D

读取液体体积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能正确闻气体的气味,正确稀释浓硫酸,验满CO2以及量筒的使用.

【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不能直接凑到试剂瓶口,要用手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防止中毒.故不选.

B、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选.

C、验满CO2是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靠近集气瓶口,不能伸入.故不选.

D、读取量筒的读数要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几种容易出错的基本操作,注意正确方法.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铕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152.0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是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铕,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而不是g,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可以与冷水发生反应,下列物质可能是钠与水反应生成物的是(  )

ACO2 BCl2 CNa2CO3 DNaOH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钠与冷水发生反应,反应物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是不可能的,故选项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氯元素,反应后生成氯气是不可能的,故选项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反应后生成碳酸钠是不可能的,故选项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是可能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阳新盛产茶叶,茶叶中含有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元素的概念.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和元素的存在形式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D.根据pH与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由茶氨酸的化学式为C7H14O3N2可知,它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B.由茶氨酸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这里的锌、硒是指元素,而不是单质,故说法错误;

C.由化学式C7H14O3N2可知,1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故说法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茶树适宜在pH56的土壤中生长,pH7,呈酸性,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B.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

C.氢氧化钠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D.汽油和洗涤剂除去油污都是乳化过程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硬水与软水;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进行分析;

B、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分析;

D、根据汽油除去油污是溶解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会造成污染,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会造成污染,故选项错误;

B、降低水的硬度就是减少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加热煮沸能使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物质,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一般不用氢氧化钠中和酸性土壤,故选项错误;

D、汽油除去油污是溶解过程,洗涤剂除去油污是乳化过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9.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压轴实验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利用两者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解答;

B、依据紫色石蕊通入二氧化碳能够变红分析解答;

C、依据盐酸能够与铁反应但不会与铜反应分析解答;

D、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以利用溶液温度变化可以鉴别两者;

B、依据紫色石蕊通入二氧化碳能够变红,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用紫色石蕊溶液可以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由于盐酸能够与铁反应但不会与铜反应,所以用盐酸不但不能除掉铜反而除掉了铁粉;

D、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特点,所以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相关物质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0.锌和稀硫酸反应时,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

A.锌的质量 B.氢气的质量

C.稀硫酸的质量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依据题中的图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的质量逐渐减少,不符合图象,故A错误;

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B正确;

C、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稀硫酸的质量逐渐减少,故C错误;

D、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但是不能从零开始,反应前是硫酸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有关图象中起点、线的走势的含义.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1.用化学用语填空.

碳元素 C 碳酸钙中的阳离子 Ca2+ 

两个氢分子 2H2 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Na2O4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碳酸钙中的阳离子是钙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碳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

碳酸钙中的阳离子是钙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a2+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6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Na2O4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答案为:CCa2+2H2Na2O43Fe+2O2Fe3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B (填字母序号).

2)在t2时,把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25 g,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将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C时对比三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根据A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解答,并据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分析解答;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大;

4)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情况解答.

【解答】解:(1)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知,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B(填字母序号).

2)在t2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所以15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A,降温到t1时溶解度为25g,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所以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B大;

4a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1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a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c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据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故答案是:(1B;(22520%;(3)降温结晶;(4BA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许多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导线用铜制造是因为铜有 导电 性.

2)铁制水笼头经常镀铬是为了防止 铁生锈 

3)炒菜时能闻到香味是因为 分子在不停运动 

4)用肥皂洗手,泡沫少,有浮渣说明所用水是 硬水 (填软水硬水).

5)喝汽水时常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6)塑料脸盆耐腐蚀,塑料属于 有机合成 材料.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硬水与软水;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铜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2)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防锈就是破坏金属生锈的条件;

3)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5)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6)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1)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可以做导线;故填:导电;

2)在水龙头上镀铬是为了防止金属生锈,故填:铁生锈;

3)炒菜时闻到香味,说明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便闻到了香味,故填:分子在不停运动;

4)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倒入肥皂水泡沫少者为硬水,泡沫丰富者为软水;故填:硬水;

5)因汽水是碳酸饮料,喝下汽水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因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小而逸出,则会打嗝,故填:减小;

6)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填:有机合成.

【点评】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的学习真谛.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4.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一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2)图二所示为: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从图可以看出两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从图三可以看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判断反应类型,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所以可以据此来分析并判断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的原因;

3)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了水分子.

【解答】解:(1)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水分子,且个数是2,生成物的分子是两种分子,都属于单质,该反应为水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H2+O2

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为正八面体结构,石墨中的碳原子是正六边形结构,并且形成层状,因此由于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才导致了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3)由图可以看出,酸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碱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混合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消失,形成了水分子,所以其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了水分子,所以本题答案为:H++OH=H2O.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2H2O2H2+O2;(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复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示意图,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与反应相关的信息,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5.不同类别的物质间能相互反应.如图圆圈内的五种物质为FeFe2O3H2SO4NaOHNa2CO3中的一种.已知A为单质,D可以除去发酵后面团中的酸味.图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请完成填空.

试推断:B Fe2O3 E物质的俗名为 烧碱 

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BC反应的现象为 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D可以除去发酵后面团中的酸味,推测D可能为碳酸钠;根据五种物质为FeFe2O3H2SO4NaOHNa2CO3中的一种,结合图框,可推测:A为铁,B为氧化铁,C为稀硫酸,E为氢氧化钠,代入检验.

【解答】解:根据D可以除去发酵后面团中的酸味,推测D可能为碳酸钠;根据五种物质为FeFe2O3H2SO4NaOHNa2CO3中的一种,结合图框,可推测:A为铁,B为氧化铁,C为稀硫酸,E为氢氧化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根据分析,推断:BFe2O3E物质为氢氧化钠,其俗名为烧碱.

反应DE,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反应BA,即氧化铁与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其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反应BC,即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其反应的现象为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故答案为:

Fe2O3;烧碱(火碱、苛性钠); CaOH2+Na2CO3CaCO3+2NaOH

3CO+Fe2O32Fe+3CO2 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推断,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推或逆推或从两边向中间推断,逐步得出其他结论.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反应现象进行推断,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四、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6.小红和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 已经变质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CO2+2NaOH=Na2CO3+H2O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 NaOHNa2CO3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

正确

步骤2:取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测定溶液的pH,具体方法是 把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

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猜想假设】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是部分变质,也可能是全部变质进行猜想;

【实验设计】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进行分析;

【实验与结论】要证明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应该先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是否碱性;

【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猜想假设】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是部分变质,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也可能是全部变质则含有碳酸钠;

【实验设计】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酚酞试液都会变成红色,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实验与结论】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2:取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测定溶液的pH,具体方法是把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猜想一正确.

答案:

2NaOH+CO2Na2CO3+H2O

【猜想假设】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设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一

正确

步骤2:取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测定溶液的pH,具体方法是 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

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点评】此题是一道关于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在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时,先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显碱性,才能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1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10%的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溶液配制:用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cm3 )配制50g10%的稀盐酸.具体步骤为:计算、 量取 、混匀、装瓶贴标签,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BDE 

A、托盘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E、胶头滴管

制取二氧化碳:如图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将石灰石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为 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的直

立起来 ,然后固定装置,制取CO2,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性质检验:如图B,现象为 溶液变红色 ,由此推知,二氧化碳的一条性质是 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以及需要的仪器,取用固体药品的正确操作,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解:溶液配制:用37%的浓盐酸配制50g10%的稀盐酸,具体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故选:BDE;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将石灰石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为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的直立起来,然后固定装置,制取CO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性质检验:如图B,现象为:溶液变红色,由此推知,二氧化碳的一条性质是: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故答案为:量取,BDE,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的直立起来,CaCO3+2HClCaCl2+H2O+CO2,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可以与水

反应生成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五、计算题(共7分)

18.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和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锥形瓶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9.3g.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具体步骤为:过滤, 烘干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根据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析解答.

2)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就是氧气的质量,根据生成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解答】解:

1)反应结束后回收二氧化锰的具体步骤为:过滤,烘干;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就是氧气的质量,所以氧气的质量=50g+2.5g49.3g=3.2g

设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3.2g

x=6.8g

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3.6%

答案:

1)烘干;

213.6%

【点评】本道题目比较简单,是一道最基本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eb5e5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f.html

《山西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