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解析

发布时间:2011-10-30 23:01: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1《高等教育学》试题解析

一、是非判断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的途径。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目的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 )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有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等。

4、(√ )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既有合理之处,也有局限性。

5、(×)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15%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P69(英才教育阶段:<15%;大众教育阶段:15%<入学数<50%;普及教育阶段:>50%)

6、(×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50%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7、(×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类学校的方针政策。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学校性质和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学校之间的关系等。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级。(只有三级,删除“博士后”)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10、(√ )权利分散型高教宏观管理体制又称为分权制。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中央集权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法国为典型;权力分散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美国为典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德国、日本。

11、(×)目前我国公立高校领导体制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P137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3、(√ )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14、(√ )高教结构是指高教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15、(×)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校的整个教育制度。

16、(√ )高教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7、(×)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8、(× )科类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9、(× )课程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宏观结构

20、(√)结合日常教学是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之一。

21、(× )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相同的目的与途径。(不同)

2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有: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23、(√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之一是,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24、(√)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之一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25、(√)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之一是,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26、(√)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之一是,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27、(√)疏导性原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之一。

(简答)疏导性原则包括疏通和引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说服教育,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加以积极的引导。

28、(√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主要指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

29、(√)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补充:(以下答案为笔者自答,与各位同仁商榷)

第一章

一、是非判断题

1、(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P1

2、(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P5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P7

4、(×政治决定了高教发展的物质基础。P10(经济)

5、(√)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P6

6、(×)高等教育不能够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P8(能够)

7、(√)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P6

8、(×)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教发展速度和规模不起作用P10(决定作用)

9、(√)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P13

10、(×)经济结构的变化决定着高考的方针目的P11(高等教育的结构)

11、(×经济发展制约高教发展的领导权。P6(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1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教体制的变革。P10

13、(√)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P13

14、(×)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不起促进作用。P11

15、(√)高教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着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16、(×广义的文化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和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P17(狭义)

17、(×狭义的文化是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P17广义

18、(×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P25(培养专门人才)

19、(√)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P26

20、(×18世纪以前大学已产生发展科学的职能。P21(直到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才产生)

21、(×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的根本使命。P25(培养专门人才)

22、(√)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P27

23、(√)培养专门人才是现在高校的根本使命。P25

24、(×)德国柏林大学的产生标志着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P22(发展科学)

25、(×)“威斯康星思想”说明了高校发展科学职能的重要性。P24(服务社会)

第七章

一、是非判断题

1、()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P171

2、(×)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各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P171(高级)

3、()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P173

4、(×)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P173(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5、()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P173

5、(× )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P173(复杂性)

第八章

一、是非判断题

1、()专业是高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P202

2、()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P205

第九章

一、是非判断题

1、()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P218

2、(×)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手段构成的系统。P218(教学方法和手段合起来称为教学媒介,此论述缺“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认识过程。P219

4、()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是大学教学基本任务之一。P220

5、()教学原则是根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制定的。P226

6、(×)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制定的。P226

7、()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P226

第十章

一、是非判断题

1、(×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了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P235(广义)

2、(×广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P235(狭义)

3、(×)从形式上,课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P236(必修课程、限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制定的。P240(删除“和教学大纲”)

5、(×)教学大纲是根据教材内容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叙述该学科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P242(教学计划、主要内容)

6、()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P245

7、()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P245

第十一章

一、是非判断题

1、()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是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P273

2、()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是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P273

3、()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P288

二、名词解释题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2文化(狭义):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

3文化(广义):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社会本位高教目的观: 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5个人本位高教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6专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狭义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书上定义: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7学科:主要指学术的分类,即按科学性质而划分的门类。教材认为,它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8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或基本准则。它属于教学的指导思想。

9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0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组成部分: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课程设置;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学年编制等。

11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分为3部分:说明、本文和附录。本文是重点。

12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1、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2、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3、注意反映学科面临的生产与社会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并能有创见性,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精选精制的插图、照片、图表,文字要通顺、流畅。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13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14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15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

补充:

1.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3.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4.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5.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内部诸因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三、简答题

1简述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简述经济发展对高教的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简述高教的经济功能

:1.促进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高素质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培养上;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2.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观点: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个人收入的增长和个人收入差别缩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5简述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答:1.通过传递与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6简述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1.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无论大学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永远不会消失;2.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从目标、规格到内容、质量都不尽相同,当代高校承担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人才的重任;3.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承担培养造就一大批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根本使命。

7、简述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答:1.高校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科学研究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2.高校在培养专门人才过程中,集中大量专家、设备先进、专业学科及资料齐全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为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于是高校就自然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或重要的方面军。3.随着大学科研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研已不仅为教学所用,而且也成为发展科学的重要活动。

8、简述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2.高校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3.高校社会服务包括了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等诸多形式。

9、简述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0、评述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说(在名词解释的基础上阐释)

: 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说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密切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会给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没有分清适应社会的哪些方面,只要社会需要就适应;没有区别社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而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谋杀。

11、评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说(在名词解释的基础上阐释)

答:高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说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为后世的教育指明了一条不同以往的变革新路。但由于它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将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简化,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导致教育的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12、评述高校的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关系:1、在现实中,没有纯粹的通才与专才教育,二者联系很紧密,常常出现钟摆现象:社会出现新的分工,倾向专才教育;社会需要综合性人才,倾向通才教育。2、不同历史时期,二者内涵和外延有较大差别。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当代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使然、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的需要、国情的选择)

13、简述高校教师的作用

答: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发挥较大的作用(高校教师的任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b.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14、简述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答: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

15、应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答:1、坚持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为辅;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3.建立激励机制。4、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要有激励机制)。

16、简述当前大学生问题研究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答:1、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由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有的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性不强。2、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分化严重:家庭条件好的奢侈,困难生比重很大,学费和生活费难解决。3、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态度两极分化。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7、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答:1、在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2、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

18、简述应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答:1、加强理解和沟通;2、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

19、简述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促进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20、简述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1、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2、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21、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22、优化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1、课程体系必须服从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以教师需要来设置课程或课时安排;2、要从剖析专业所需的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削枝强干,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突出主干课程。3、根据人才市场和培养目标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但不能过于频繁和随意。

23、简述课程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答: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1、课程教师梯队建设;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3、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4、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5、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

呼应上述内容,课程建设的目标有:1、拥有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2、具有富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合适的教材、完整的教学资料;3、拥有比较先进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手段和实验设施;4、有一套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科学的考核手段等。

24、简述高校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答: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主要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个方面。基本要求:首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其次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最后在此基础上补充有关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并反映到教案中。

25、简述大学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

答:上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上好一堂课基本要求:认真备课;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用准确、生动、清晰的教学语言;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

26、简述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意义

答:(1)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机动性。(3)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4)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新课程的不断增加,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27、简述大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答:1、遵循教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2、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3、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点。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条件。

28、简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所谓“三育人”就是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干部要管理育人,后勤职工要服务育人。);3、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4、校园文化;5、社会实践。

29、简述高等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内涵

答: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启迪,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内部因素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施教的最终目的一定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因此,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方面。

补充:

1. 简述高校教学计划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它的组成: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课程设置;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学年编制等。

2. 简述疏导性原则的内涵。

内涵:包括疏通和引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说服教育,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加以积极的引导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阅读教材(73-74页),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一、发展速度要适度。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经过一个大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不能为某些表面现象和短期行为所迷惑,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校自身条件,盲目扩大某些专业的招生规模,造成结构性的供过于求,或者是因为办学条件跟不上而降低教学质量,影响社会效益。

二、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我们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不建或少建新学校,集中力量使现有学校尽量达到合理规模;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史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

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除了政府拨款,各社团、企业的捐资助学外,个人分摊高教的成本也正成为必然趋势。在公立大学中创建民办机制的学员,实行成本收费,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发展终身教育。在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除了数量上的增加外,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应包括任何年龄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

2、论述高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答: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认识过程,或者说是学生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基本要点: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高校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或者说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体现教学相长性规律(揭示教与学的关系)。1)教师教起主导或指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能力决定了能起主导作用。2)学生要有主动性。学习主体;内因与外因关系。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体现教学间接性规律(揭示学习书本知识与学生实践的关系)。 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认识,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这种知识就人类总体来说是已知的已被时间证明了的。

三、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知识本身含有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当学生接受所传授的知识时,也同时接受了种种思想观念,而教师的信念、态度、作风、行为等等无时不在起熏陶作用。另外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构成。体现教学发展性规律(揭示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能力会影响知识的掌握。主要影响数量、速度和质量。3)二者同步发展的条件:掌握有结构的知识;教学过程具有智慧成分;活用知识。体现教学教育性规律(揭示掌握知识与培养品德的关系)。知识本身和教师教学过程具有教育作用;品德水平会影响知识掌握,如学习态度和动机。

3、论述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的内涵与应用要求

答: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能力是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时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密切联系。知识积累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发展又是知识积累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运用要求:在讲课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展开讨论;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注意考出学生的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教材(230-231页),可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4、论述教学过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内涵与运用要求

答: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发挥的,学生主动性除了以积极、能动地学习这一形式表现外,主要是通过独立地、自主地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到实现。教师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不可偏废。

运用要求: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要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阅读教材(231-233页),可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5、论述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

答: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

1、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二者根本区别:积极主动——消极被动;思考理解——死记硬背;全面发展——片面发展。

2、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

传授知识是传统教育首要的教育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以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应变能力。

3、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实践证明,各种教学形式的结合使用可能是提高学生投身学习的有效方法,如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项目和学习有关的课程,鼓励多种形式的实习和其他有严密指导的实践性学习,组织讨论小组,要求课堂发言和争论,在适当的学科中发展模拟教学等。

6、论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及各原则的精神实质。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规律性的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必须遵循和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

1)方向性原则(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

2)疏导性原则(包括疏通和引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说服教育,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加以积极的引导)

3)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启迪,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内部因素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方面)

4)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在保证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受教育者个性的多样化)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简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及各方法的精神实质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包括:

1 调查研究法(收集事实、数据,占有材料,熟悉情况,并从现象后总寻求本质,从经验中推导出理论)

2 说理启迪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

3 情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在互相信赖、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4 榜样教育法(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榜样来启发、激励青年学生)

5、参观访问法(利用社会大课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典型的事物进行实地考察,对典型人物进行采访,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8.论述题: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答: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①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其中心的政治任务是夺取政权。在无产阶级夺取和稳定政权以后,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无产阶级就必须从事国家建设的政治使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在当前,我国政治的中心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政治对高教的影响。政治对高教影响有过负面作用。但改革开放后,其影响作用是正面的,促进了高教的高速发展。同时高教不可能超政治、超党派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此外,高校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9.论述题: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答: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另一个方面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联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10.论述题:请结合本校特点,谈谈应如何处理好各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从大学职能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期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二、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一是从高校发展历史来看;二是从高校性质来看。培养专门人才主要途径是教学,所以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当前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义就在于此。

三、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现代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明显优势;学科比较齐全,基础学科研究更显实力;研究队伍素质高、数量较多;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比较到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比较频繁。所以,高校教师在任何国家都是科研的重要主力军之一。

四、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等。

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总之,高校社会服务包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装让等诸多形式。

11.论述题:论述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答:内容:教师梯队建设;内容、体系的改革;教学设施的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组织与管理等。

准则与目标:拥有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具有富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合适的教材、完整的教学资料;拥有比较先进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手段和实验设施;有一套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科学的考核手段等。

12.论述题:论述高校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可结合实际展开)

答:上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师的备课,最终都要落实并反映在每一课的教学中。1)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启发性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2)选择有效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3)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4)使用准确、生动、清晰地教学语言。5)合理、严密地组织教学过程.6)善于调动和控制教学气氛。一堂好课的标准我认为要“4:看学生课堂的表现;看学生实际的收获;看课堂的智慧成分;看是否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关于课堂教学艺术它体现教学的真善美。特征是:价值性;欣赏性;独特性;情景性。

一般的教学艺术是可以传授和推广的,但个性化特强的教学艺术是别人难以效法的。

13.论述题:论述如何看待教育目的观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

答: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这种目的观一般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个体社会化、公民品德、政治品质是其所特别关心的。

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个人本位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美幸福及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及教育。

看待社会本位目的观和个人本位目的观应遵循一下三点:

1)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揭示各种抉择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既要看到这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3)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在高等教育的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一边倒”的教训,二应针对 我国高等教育的时弊在特定地区、特点条件下做出动态调整。

14.论述题:论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现实选择(论述题需要对以上问题进一步阐释)P60-68

答: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或称博雅教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专才教育,则相反。在现实中,没有纯粹的通才与专才教育,二者联系很紧密。

融合的意义:(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现有国情的选择。

评价:不能简单判断孰优孰劣。二战后典型的2种模式:苏联与美国。

选择重要依据: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就业制度(自主择业——统一分配);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大众教育——英才教育)等。

15.述题:如何理解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以此特点说明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重要性

提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体现在备课、上课、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方方面面(要展开说明);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重要性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答:一、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教师要遵循高校学生成长的特殊规律去教育影响学生,需要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培养,只有具备深厚的专门知识,才能从事这种复杂的劳动。

二、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如何理解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

他体现在备课、上课、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方方面面(要展开说明)。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重要性在哪里?如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教师从事的是特殊的脑力劳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小,在教学、科研中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人才的造就和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专业教师的协调配合,通过教师的个别劳动与教师的群体劳动密切结合才能完成。

16.论述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请解读“贵在得法”。

判断是否“贵在得法”就是看选择教学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注意优化组合:任何方法与手段都是具体的,各有独特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答:是否得法就是看选择教学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即大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大学教学的选择依据:符合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相适应;为教学条件所允许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判断是否贵在得法就是看选择教学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1) 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本质上是对教学规律认识的结果,按照教学原则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符合教学规律。

2) 高等学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目的是哦诶杨高级专门人才,把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和从事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3) 注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点。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或手段时,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进去。

4) 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包括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和教师自身条件。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力求最优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d2c285e53a580216fcfed6.html

《2011年福建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