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结构、商业逻辑与创新精要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6: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结构、商业逻辑与创新精要
引言
进入互联网下半场,数字化转型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成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能否实现的基石。如果说改变生活方式的是消费互联网,改变社交方式的是社群互联网,改变生产方式的是工业互联网;那么,在数智科技条件下,能够将生产生活方式实现贯通并实现“交易平台+产业数字化”的则是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产业组织创新,中间层是资本运作、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基底则是产业开放创新生态圈。产业互联网作为数智科技条件下的产业组织者,依赖于多创新主体的协同推进机制。当前,大量产业互联网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重识产业互联网技术的逻辑、资本的逻辑、商业的逻辑、产业的逻辑、生态的逻辑,以便更好地服务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组织创新。
01加快拥抱互联网下半场
如今很多活跃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参与者,大多是搞技术、搞投资、要搞企业、搞学术、甚至是搞行政的,但很少有站在产业技术与经济社会变革的角度来重识产业互联网的来龙去脉与何处何从。如何全面审视产业互联网,需要在把握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代际演进的基础上,不仅要从互联网上半场的孕育看下半场的发展,还要从经济社会演进的角度把握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与使命。
(一)信息技术引领科技革命产业变革
信息技术是最能贴近人的生活方式——把万物、人人、人物都给联结在一个“小地球


村”;最能改变人的生产方式——从需求需要出发反向决定生产和配置资源;最能替代人的劳动操作——让生产更加精细化自动化;最能反映人的需求诉求——成为人的第六感官;最能拓展人的生存疆域——人工智能的出现开辟新天地;最能释放人的价值潜能——与其它技术结合提高人的机能。国家界定的“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一般共识下的“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是一个本源不变,但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的革命性力量。这个“本源”,就是知识、信息、数据等在提升生产力与创造财富面前发挥的作用要比物质、能源、资源更重要,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其内涵外延取决于信息技术的迭代。1.0的传统信息技术更多地是软硬结合、数控兼备、器网结合,更强调软件、互联网、自动化;2.0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强调线上线下、随时随地、智慧感知,更强调社交化;3.0的数智科技强调云端云台、数智兼备、智能感应、智联生态,更强调数字化、智能化。产业互联网既不是1.0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消费互联网、社交互联网,也不是2.0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而是3.0信息技术条件下数智科技应用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社交方式上的集中体现。
(二)从互联网上半场到互联网下半场
尽管“互联网下半场”并不足以完全反映新一轮业态创新、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但的的确确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从诸多新技术中脱颖而出,并对产业革命与产业发展起到了独特作用。“互联网上半场”更多的是借助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上走,打破人们生活方式、企业经营发展、产业组织发展的时空局限,产生更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消费体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的生活更加便利和泛在,甚至有些产品和终端成为人的“第六感官”;企业从区域小市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6cb653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28.html

《浅析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结构、商业逻辑与创新精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