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考核试题

发布时间:2019-03-31 12:06: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培训考核试题

(说明:在试卷中,《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被简称为“本办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2007830

B2007111

C200811

D20071231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县人民政府的()。

A.办事机构;

B.办事机关;

C.派出机构;

D.派出机关;

3.某县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县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

A5万元;

B10万元;

C15万元

D20万元;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D.处置与预防并重;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D.黄、红、橙、蓝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

A.警告;

B.罚款;

C.停止其业务活动;

D.以上三项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县人民政府应当在何时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

A.应急准备阶段;

B.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C.恢复重建工作结束;

D.应急处置期间;

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几章和几个条文()。

A7章、70条;

B8章、70条;

C6章、60条;

D5章、60条;

9.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阐述,错误的是()。

A.它属于公法范围;

B.它具有强制性;

C.它是一部行政法规;

D.它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10.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管辖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下列哪一项规定是正确的()。

A.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B.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C.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D.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单位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11《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自()起施行。

A2007101

B2007111

C2007121

D200871

12.国务院()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13.国务院和()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1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Ⅰ级,用()表示。

A.橙色;

B.红色;

C.黄色;

D.蓝色;

15.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应急队伍的建设;

C.事故损失评估;

D.应急预案的演练;

16.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

B.预测预警;

C.信息发布;

D.评估;

17.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

B.影响生产;

C.引发地区;

D.影响区域;

18.应急演练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评价和()应急能力。

A.保持;

B.论证;

C.协调;

D.保护;

19.()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

B.统一指挥;

C.公众动员机制;

D.以人为本;

2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

B.救援措施;

C.预警级别;

D.公共信息;

21.需要多个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类突发事件的()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A.业务主管部门;

B.上级领导机关;

C.行政主管部门;

D.行业指导部门;

22.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

A.保留;

B.撤销;

C.升级;

D.解散;

2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

A24小时;

B12小时;

C2小时;

D1小时;

24.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

B.快速通道;

C.特殊通道;

D.直线通道;

25.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经济责任;

D.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有 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

A.市有关负责人

B.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C.北京卫戍区和武警北京市总队的负责人

D.区、县应急委的负责人

2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本区、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类型是

A.部门应急预案

B.总体应急预案

C.专项应急预案

D.应急保障预案

3办法对城乡规划的要求是

A.应当符合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B.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C.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D.已有的城乡规划不符合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

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的管理制度,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 。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A.调查、登记、风险评估

B.定期检查、监控

C.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D.分点和分区域配备应急人员

5.供水、排水、供电、供煤、供油、供气、供热、交通、通信、有线电视网络等公共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 ,保障安全运营。

A.制定具体应急预案

B.建立安全巡检制度

C.建立风险源与风险区域调查、登记、评估制度

D.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依据本法,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影剧院、歌舞厅、医院、商(市)场、宾馆、饭店、旅游区(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除了要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还应当遵守下列安全管理规定:
A.设置符合要求并且标志明显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配备应急广播、应急照明设施、消防设备和器材
B.有关人员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熟练使用应急广播、消防设备和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C.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D.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7.本办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单位在安全运营管理方面的规定有

A.应当组织制定安全运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对供电、通信、监控等安全保障系统进行检测、维修、更新和改造

B.设置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各类安全标志

C.分点和分区域配备应急人员

D.乘客流量达到控制标准时,及时进行疏导,并采取分时进入或者限制进入等措施

8.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监督。
A.与社会单位共同建立应急教育基地

B.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C.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知识教育

D.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9.关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市人民政府依托市公安消防专业队伍,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B.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C.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D.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10.关于突发事件应对的资金和经费保障,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置应对突发事件专项准备资金,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

B.应对突发事件专项准备资金的使用办法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制定

C.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所需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等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同级财政部门应当予以保障

D.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审计、财政、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费使用的监督
11.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国务院及其部门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A.汇集

B.储存

C.分析

D.传输
12 .行政机关获悉下列哪类事件的信息时应当立即报告?
A.事件本身比较重要的突发事件

B.事件处置的进展情况

C.发生在重点地区的突发事件

D.发生在特殊时间的突发事件 

13.发布一级、二级警报,由 ,宣布进入预警期,并向驻京部队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A.市人民政府统一发布

B.区县人民政府发布

C.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布

D.或者由市人民政府授权市政府有关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发布
14.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市人民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除了启动应急预案外,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A.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B.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C.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D.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15.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

A.组织进行人员疏散、引导救援等工作

B.并立即向区、县人民政府报告

C.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D.及时续报事件处置的进展情况
16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可以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选项是 下列一项或者多项:
A.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B.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C.进入相关场所进行检查和封存物品

D.拆除、迁移妨碍应急处置和救援的设施、设备或者其他障碍物等 
17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调查、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

A.对信息报送、应急决策与处置等应对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B.总结经验教训

C.制定改进措施

D.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核实

18本办法对于参加应急救援与处置的公民的工资、补贴及抚恤等善后措施的规定有

A.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B.没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C.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D.由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
19.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未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A.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未对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维护、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的

B.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建立安全巡检制度,或者未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的

C.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遵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

D.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为公共交通工具配备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的

20.本办法开始施行的日期是

A200888

B200811

C200871

D200911

、判断题

1. 本办法所说的“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应对”,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与救援。(

2.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3. 本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属地领导、专业处置的应急管理体制。

4.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或者确定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6. 本市建立健全与国家有关部门,驻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央驻京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
7. 本市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职责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8.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责任制,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

9.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向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

10. 制定应急预案执行国家规定的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国家尚未制定分级标准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先行制定,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备案。
11.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应急避难场所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使用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使用。

12公共交通工具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公共交通工具配备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设备、消防器材、应急避险工具等应急救援设备,注明其使用方法,并确保正常使用。

13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建立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定期研判突发事件应对的总体形势,部署相关工作。
14.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对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决策和处置建议。
15.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和应急知识的公益宣传。
16. 本市统筹规划建设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开展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应当免费向公众开放。

17. 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应急演练。

18. 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19.获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信息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向区、县人民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信息。

20.本市依托市气象部门建立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规范预警发布的权限和程序。

21.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在城八区的,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2.当本市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事态,或者不能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时,市人民政府应当报请国务院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23.配有统一应急标志的交通工具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期间优先通行;有关通信运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2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采取授权发布、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发布信息。

25.市或者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当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服从市或者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和安排,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6.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宣布应急处置结束,但不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以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27.本办法规定的突发事件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原则是“短期恢复与长远发展并重”。

28.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因应对突发事件采取措施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国家没有规定的,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补偿办法。

29.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应当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抚慰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30.本市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档案管理制度和案例库,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记录和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bfc8a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5.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考核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