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发展趋势和实践运用

发布时间:2013-01-12 22:32: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管理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为适应管理实践的发展要求,管理研究也将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

    1、管理学发展的哲学化、伦理化、合规化趋势。管理学的哲学化趋势,表现在从哲学的高度,对管理进行了最高层次的考察与解释,将管理与哲学沟通起来。管理学的伦理化是指管理的理念等应与道德伦理相结合,企业借助伦理道德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此外,现代企业还应注重法律理念的塑造与培养,通过合规管理,树立契约精神、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理念,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持续稳定和安全。

    2、新的管理学分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资本的管理,信息共享的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创新,新型的组织结构,如学习型组织、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等新型组织形式的管理,将形成一些新兴管理学分支。此外,还有对企业寿命周期、对企业的成长方向、成长速度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成长管理;由于企业环境不确定性而导致危机管理;将机会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探讨如何认识机会、寻找机会、利用机会,结合风险管理,为企业决策服务的寻机管理等。这些分支均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总结、研究。

    3、管理研究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结合。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发展除了管理实践创新的不断推动之外,还有其他相近学科的推动,其中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都在管理学研究中得到了运用。

    4、管理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管理研究向东方管理思想回归。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将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研究如何充分开发人的智力和体力,将成为管理学更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将人作为一种知识的载体的研究将更为突出。在管理思想的研究上,西方管理理论呈现出向东方探源回归的趋势。随着人本主义管理时代的到来,见物不见人的基于利益驱动与诱惑思想下的西方管理技术,受到了严峻挑战。人们开始认识到,人性得到充分尊重、个人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即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模式,与传统的东方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应当把对人的理性管理同感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中正式组织以及员工间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进行管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转变,新的管理理论内容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在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应灵活运用这些理论,这将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的科学水平。

管理学的实践运用:

现实中,大多数人认为管理学应属于应用科学或实践性科学,纯粹的理论管理学是不存在的,至少也是比较低价值的。这就是本不是工商管理硕士(MBA)的管理学硕士(MM)研究生们也倾向于多学习一些实用管理知识的原因所在,同时也说明了管理学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还不象经济学那样,因有较长期的研究历史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经济学体系。但在实际运用中,运用管理学已经在这一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建议:

应用管理学的代表人物很多,比如德国的欧根·施马伦巴赫(Eugen Schmalenbach1873—1955)就认为管理应该是一门工艺学,管理要重视管理技能、管理行为和经验,而不必要去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必要去寻求管理中的所谓普遍真理。他们认为管理学更接近于艺术而不是科学,工艺性的管理学带有技艺性质而不是象科学那样带有哲学性质。在那个年代,他们如此将艺术与科学截然分开是有些过分了,但当我们把他们看作是以实践为导向的管理学的提倡者时,就能很好地理解他们了。他们只是对纯粹的“完全脱离实践的所谓理论抱有反感,他们提倡的实际是相当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管理学’”。抱有“学以致用”观念的中国人大概不会对他们的应用主义提出太多的疑义。

一些专家认为,理论管理学的研究者们完全可以把一些在现有组织或企业中还不起作用或仅处于次要地位的课题提出来讨论。因为说不定会有一些意料不到的课题,即在管理实践中还几乎不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课题,会成为未来某种管理模式的基础。不能否定,理论管理学家们的求知冲动,也是推动管理理论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这好比理论物理学与应用物理学的关系和作用一样。

而我们看一看管理学者与管理者们的争论,就明白唯知性目的和实用性目的并存的情况了。管理学者们更倾向于追求唯知性目的(当然也不能排除为评职称、凑文章数量的唯职称目标等),而管理者们(包括积极深入企业的管理学者及现实中的管理者)则更重视实用性目的。前者关心的主要是各种学说、假设能否成立,是否真实和系统,而后者常常从效率和效用的观念出发,关心的主要是理论在组织(企业)中实际应用成果及其大小。那些“惟我独尊”的理论家们和“全知全能”实践家们有时很难说到一起,前者说“你那里没理论”,后者说“你那理论没有用”。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找到两者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这就造成了我们重视结合而又从来没有很好地实现过结合的“怪圈”。

事实上,要真正使管理理论有价值,或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是,这并不代表一线的管理者就没有运用管理学理论,没有构造出自己的理论。没有理论就没有行动,不管他意识到了还是没意识到,总结出来了还是没总结出来,一线管理者同样有着自己的管理理论。而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管理学和实践管理是可以完美融合的,以下就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为例说说我个人对管理学原理运用的看法:

  (一)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
  在招聘、用人与甄选过程中注重公平、公正、科学的人本管理原则。严把招聘、甄选关,在选聘人员时不仅要注重应聘者以前的工作能力与经验,还应注重岗位和其现有能力的吻合程度。在用人上,做到人才评价标准的量化与细化,坚决实施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用合适人选的三合模式。并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根据员工个人的不同能力以及个人能力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进行动态管理。
  (二)完善开发培训与激励机制
  落实人本管理必须在员工开发培训过程中按需、按个性设置培训项目,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完善的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一般都包括:岗前培训、技术培训、在职培训、鼓励员工继续教育、干部训练等,充分落实复杂人假设。此外,企业不仅要重视培训资金投入,也应该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加强对培训过程中和培训后员工行为与态度的改变情况,以及员工科学知识水平和工作绩效的提高情况的评估,追求富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丰富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面。应该建立物质与精神激励并举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管理更具人性化与适应性,从而有效地吸引优秀人才流向本企业,提高组织绩效。
  (三)员工充分参与企业管理
  员工充分参与有助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以及工作绩效的提高。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应不断改革组织管理机制,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矩阵结构的实施与分权化的方式,使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此外,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也有利于员工掌握企业对自己的期望,同时也使计划能够得到正确地执行。董事会、监事会、员工代表大会等机构中员工代表的广泛参与和员工话语权的增强,也促进了员工自主管理。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潮流,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需要,还是企业应对竞争的微观要求,都促使企业倾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制定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努力在企业内部营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b4cab2fd0a79563c1e7285.html

《管理学发展趋势和实践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