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4-12 19:27: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大意。

2、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典故及用法。

2、体会辛弃疾的爱国热情。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前小测试: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2.《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3.《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诗歌所描写的“古”(古人、古迹、往事等)是怎样的。

2、结合诗人的情况,把握写作目的。

(三)知人论世,明确写作背景

1、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这期间,1203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2、题解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即镇江。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诗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4)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注意诗歌节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积累重点字词

居胥(xū) 佛(bì)狸祠(cí)

觅:寻找 风流: 英雄业绩 金戈: 精锐部队 寻常: 普通

草草: 草率 赢得:落得 可堪:不堪,哪堪

3、请同学翻译词

明确: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译文: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下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功业,结果只落得仓皇南逃,时而还掉头北顾。四十三年过去了,遥望中原,还记得战火一直烧到扬州。 过去的事哪堪回首,如今异族皇帝佛狸祠下,竟是一片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4、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豪迈、痛恨

恬淡、闲适、悲愤、思念、 激昂、消沉

(5)分析词作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①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景: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孙权和刘裕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都和“京口”有关,都建功立业,令人羡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孙权典故。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刘裕典。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

2、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3、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指出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的庙。在瓜步山上。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小字。当年他率兵击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挥师攻入宋,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之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辛弃疾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突骑渡江南来效命的往事,不胜身世之慨!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在80岁左右时,赵王想起用他,但又不知他的身体状况能不能担当重任,就派使者去廉颇住处观其进食的情况,使者回朝后告诉了一个宦官,宦官与廉颇有仇,便对赵王说:“廉颇老了,他虽然吃了一斗米饭和十斤肉,但是上了三趟茅房”。

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4、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5、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五、总结

1、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用典)

对比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借古喻今,借古讽今

廉颇——自己

2、小结

孙权 仰慕英雄  慨叹难觅 刘裕 报国抱负  讽刺朝廷

刘义隆   借古讽今  批评告诫    佛狸祠   今昔对照  隐忧愤懑

廉  颇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豪迈激越 深沉悲壮

六、拓展延伸

1、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

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

上片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综观全词,用事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人的思想感情清晰可及。

2、将《永遇乐》和《水龙吟》进行对比阅读,填写表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

《永遇乐》

登临地点

建康(南京)赏心亭

京口(镇江)北固亭

登临时间

1174年秋,时年34岁

1205年,时年66岁

登临背景

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南渡12年之久,其间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

镇江知府任上,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积极作北伐准备,可其正确意见不能被韩采纳,并被降官,北伐愿望又一次落空了。

《水龙吟》

《永遇乐》

所用典故

①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

②求田问舍、怕见刘备的许汜;

③桓温的流年之痛。

①孙权在京口建都,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②南朝宋武帝刘裕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建立政权;③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④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还;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⑥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

主要内容

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并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感情基调

高亢昂扬,悲愤激切。

感慨深沉,慷慨悲愤。

《水龙吟》

《永遇乐》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3、苏辛均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4、课外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七、板书设计

孙权 仰慕英雄  慨叹难觅 刘裕 报国抱负  讽刺朝廷

刘义隆   借古讽今  批评告诫    佛狸祠   今昔对照  隐忧愤懑

廉  颇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豪迈激越 深沉悲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e9c5d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d.html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