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布时间:2019-03-24 13:06: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敢于创新为前提、乐于创新为保证、善于创新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思路。即: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还要使学生感受到创新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产生创新的动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同时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还要让学生敢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要人才,而人才就要靠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活动课程的发展和规范。它是让小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年龄、客观条件具体安排,加强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树立自信使小学生初步建立创新意识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好奇是创新的动力。那么,什么是打开创新大门的钥匙呢?是自信。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让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新的潜质。不相信自己能创造的人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不会有创造的行为和创造的结果。因此,虽然并非有了自信就会有所创造,但可以说不自信就不会有创造,所以说,自信是实现创新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与许多发达国家的儿童比较,我们的学生更缺乏自信。在挑战面前,他们往往表现出退缩性的心理倾向,遇到困难,往往依赖于他人。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先生),都把读圣贤书、遵从长辈教导作为好孩子的标准,他们排斥甚至厌恶具有独立见解、叛逆思想的儿童。这些都在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事实上每个儿童都是怀着新奇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的,他们生来就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只是在生活轨道的运行过程中,许多有助于创造的个性特征,或被社会拒绝、或被群体排斥,只剩下了被社会接纳的那一部分个性特征,而这恰恰不能很好的使个体的创造性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兴课程,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忽视学生个性的弊端,以新的视角看待学生,以新的思路改进教学行为,学生由从属地位变成了真正的主人,他们不必再看着老师的眼色行事,不必再揣摩老师的意图。他们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认识。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以下是培养学生树立自信敢于创新方面的几点做法。

1、引导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思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索,常有创新。”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唯书唯上”的。他们不用考虑所学的东西的正确与否,只要努力记住就可以了。但是,常规的、经典的东西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只有当人们用怀疑的眼光审视它,用科学的头脑分析它时,才会发现其中的一些谬误,从而加以修改和完善。正如哥白尼不敢怀疑“地心说”就不会有“日心说”,人不敢怀疑,就不会有新的发现,更谈不上发明创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突破,它不仅提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标新立异,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 “书上写的完全都对吗?”(见活动资料五年级第一课《乌鸦和石子》)让学生通过对故事内容的思考与研究,感受到:书上说的也不一定都对!这样的内容安排,反映了教材编写人员教育思想的先进以及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儿童来讲,这种问题无疑是一次思想上重大的解放。它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他们提出独立、新颖的见解。《乌鸦和石子》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对乌鸦所采用方法是否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立提出了质疑,而且还提出了另外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把小口瓶子推倒更容易喝到水;抓一块石头飞上天,再扔下来把瓶子砸碎更容易喝到水;如果找到布条或海绵利用毛细现象把水吸出来可以喝到水;叼一根空心草杆也可以喝到水……他们的方法虽然也不能适用于一切条件,但在某种条件下不是更巧妙吗?不是我们的学生不会质疑,而是他们以前不知道也不敢质疑。要让学生真正作到敢于质疑教师应该做到:

1)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

2)让学生明确人无完人、学无止境。每个人都有可能出错,专家、教师也不例外,他们说的话大部分是对的,但也难免会出现差错。人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去看来是正确的,将来有可能被证明是不完善的,所以要敢于质疑。

3)教育学生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怀疑并不是无端的怀疑,而是要发现真正的问题。这需要教师有意识的长期的培养。

4)把握好“答案不惟一”原则。教师对答案限制的过死,就会限制学生的思路。我在教学中一向强调,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是对的。

2、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在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创造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就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较为狭窄,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越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越强。我们就要利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不仅可以产生一种“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更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外在的情境不断刺激与内在的好奇、需求不断撞击,不断协调,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自觉地参与学习和探究过程。例如在教学《孤岛自救》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残疾木匠沃特曼一家自救的经历,接着就让学生尝试去想象当时荒岛上的情景,在那种情景下应该怎样自救,然后让学生读者讨论交流。结果,学生纷纷汇报:有的说先要找寻火源,有的说先安排栖息地,有的说先寻找食物……老师根据学生关于孤岛自救的讨论及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设计求救方案,并评选出最佳方案,而且让学生把自救方案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跃跃欲试,气氛高涨,教师充分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学生想象、讨论、评述、讲故事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兴趣,使小学生乐于创新

如果说敢于创新是创新的可能性,那么乐于创新则是创新的必要性。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不一定能表现出来,因为创新是自主性很强的活动,它不能靠别人催促,创新活动只有转化成自觉行为时才标志着一个人具有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动力是不行的,只有使学生对创新活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创新的乐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创新的动机,创新活动才能由偶发性变为经常性,创新才能由一种潜能转化为一种能力——创造力。

兴趣在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使人积极地寻找满足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激发人的求知欲,它催人奋进,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土壤,是创新发明的温床。同样,对创新活动本身的兴趣也影响着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大胆设想,消除顾虑,不怕说错。对小学生“不着边际”或“异想天开”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和斥责,要示以善意的微笑,给予鼓励。还应要求同学之间不要讥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差,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条件和帮助,尽量使他们的创新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创新美。教师要重视总结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点滴经验,好的经验要大力表扬、宣传,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我会创新、我能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1、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直接体验

  小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小学生直接体验,就是学生亲身感受、亲自动手。小学生自主地活动,干什么、怎么干都由学生自己做主,这样学生就会对活动有强烈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积极地动手、动脑。通过操作悟出道理,达到内化主体的目的。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发展。

小学生自主地活动包括学生自己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案、选择活动材料;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价。因此,真正做到了小学生自主地活动,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就会五花八门,千差万别。否则,活动的内容、目标等,都由老师指定,小学生的活动由教师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他们就不用动脑了,学生就成了简单的模仿者,没有了创新。

博览古今中外教育史,很多实例说明:学生没有自觉主动性,就没有创造性;自觉主动性是创造性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没有自觉主动性、只有被动性的小学生,根本不会产生创新性,根本无法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直接体验是关键。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活动资料内容生动有趣、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以各种方式表扬、奖励创新意识

    表扬是最常用的强化物,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前进。表扬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适时评价,也可以定期宣传;可以公开表彰,也可以私下交流,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行为不断的被增强。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思维、行动上的创造性的火花,要有较高的洞察力和快速、准确的反映,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事实证明,老师对那种行为表扬的多,那种行为出现的几率就大,所以我们要利用好我们的表扬,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

  与表扬相比奖励可能更具有激励作用。奖励的方式也有很多,如记分、加分、发奖状、给称号等等,这些方式的运用也要注意及时、适时、适度。给称号是我近一年来才逐步使用的方法,经过实践检验,发现学生对于这种方式非常感兴趣。例如:在《九宫棋》的活动中,有的学生总结出了行棋的规律,就以他的名字把行棋规律命名为××棋谱,授予他×段棋手的称号;学生在《过桥游戏》的活动中找到了一笔画的规律,就把规律命名为“××定理”……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争着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努力寻找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乐于创新的局面。采用给称号的办法时要注意称号的新颖性,否则,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选择适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活动主题和相关资料,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摆弄、制作、玩耍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磁铁游戏》活动中,让小学生充分利用桌子上的材料,找磁铁有哪些本领,比一比,看谁找得最多?学生自主利用桌子上的铁砂、纸张、水杯、玻璃片、塑料板、小木板、小磁盘、曲别针、各种型号的钉子、各式各样的磁铁、水及学生自带的各种材料,大胆设想,积极实验,发现了磁铁有很多的本领:磁铁能吸铁质物质;磁铁能吸起许多小铁钉,而且小钉连着小钉;磁铁能隔着纸张、玻璃片、塑料板、小木板吸小铁钉;磁铁能使玻璃上的小铁钉站起来跳舞;磁铁不进水里,就能把水中的曲别针从水杯中取出;能用两块磁铁,做“推、拉”游戏;缝衣针被磁铁磨擦后,做成指南针,等等。如果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好的发散思维,是找不到磁铁这样多的本领的。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实验氛围中,学生们兴趣盎然,回味无穷。

三、体验方法使小学生善于创新、发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需要掌握一定思维方法的,具体的创造发明活动也有科学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学生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创造活动。培根曾经说过:“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运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这里所说的“智慧”就是对科学方法的把握。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方法在能力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引导小学生探索创新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缩一缩”等,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在创新活动中就能思路清晰,创新活动就能顺利进行。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特别安排了一些思维训练系列课,一类发明创造系列课,这些非常重要。因为解决问题要想出多种方法;制定计划要想出多种方案;遇到困难要想出多种对策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做到多中选优。例如:《代一代》一课,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课堂:老师买了一株漂亮的水仙花,打算栽入自家花盆中,在栽种时,花盆突然破碎,老师想了一个办法,用空可乐瓶子剪成花盆状,把水仙栽入了“代替”品中。以此为契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代一代”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思维训练:下雨了,没带雨伞,用什么来代替?到野外游玩,走到溪边想喝水,可此时没有水杯,用什么来代替?……在完整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又如:在《巧取物体》一课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在集气瓶中有铁砂、纸片、绿豆、木片等物,可运用一些工具,该怎样巧妙的取出物体?活动中以小组形式开展,学生不是盲目行事,而是认真讨论、研究,进行多种设想,最后制定出巧取物体的方案。方案设定后,再分工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组间合作意识,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脑、嘴、眼睛等,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次次实验操作中,在一次次修改方案后,组间合作探索,终于制定出一项既合理、可行,又方便、巧妙的方案:先用塑料棒进行摩擦,把集气瓶中的纸片都吸出来,再用吸铁石把所有铁砂吸出来,倒入水,让木片浮在水面,把木片取出,最后把水倒掉,绿豆就留在了瓶中。这样简单几步几种物体就被巧妙的分开并取出了。

四、在实践中点燃创新的火花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在实践活动中,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付诸于行动去尝试,初步收到较好效果。

1、实践中求“真”,激发创新热情。

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无疑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有很多自己关心而又无法解决的事情。我在实践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解决身边问题的平台,去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智慧、才干,超越时空的约束。以“解决真实的问题”为中心进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他们乐于观察、实践、分析、产生创造的动机。

在学期伊始,我必上一节“调查课”,“在假期中你有什么新发现,新体验?现在你有什么新的问题要解决?”这是在“调查课”上向学生询问的两个问题。从学生的汇报中,相应确定本学期的活动主题,每一个活动主题都代表一部分同学的心声,容易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如:有学生提出木林地区交通状况不好,尤其校门口上下学时更加混乱无序。于是我们开展了“设计我理想中的交通环境”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大家首先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那些,经多方调查发现可以归为以下几方面:人们交通意识淡薄;家长接送不利造成滞留;不能文明驾驶车辆;不讲公德停车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将它体现在自己的设计方案中,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迈出了创新的步子,有了亲自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历。

2、实践中求“异”,促成创新思维。

人之可贵在于有创新的思维。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想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亲历实践的同时,善于敞开思路,敢于对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进行挑战,寻求变革,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尝试对新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利用原有知识形成自己的创造思维假象。

我们在开展《我为校园环境做贡献》活动时,学生针对校园现有的环境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制定方案的过程是开放的。教师特意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校园现有资源,和学生一起走出狭小的课堂空间,找到校园环境管理员做调查,到花卉种植员处去采访,上图书室查阅书籍,去机房上网搜集信息等。在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之后,我有意提出:“你们现在有什么‘高招’来进一步改善我校的校园环境呢?”这个问题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热烈地讨论,大家分别做出了以下几种设想:

①选几种花色多,花期长的花卉推荐给学校花卉管理员。

②在有草坪的地方立下标牌,防止践踏草坪。

③发放宣传单,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

④和校长谈话,解决实际问题。

⑤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认领小树。

⑥给校内的树木戴上“身份证”,让全体同学形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⑥做个分类垃圾箱,并向管理人员推荐我们的垃圾箱。

我们逐一对这些方案进行了实施,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实施过程中,大家想别人之不想,能别人之不能,不断推陈出新。像树木的“身份证”采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材料制成;草坪标牌上的警示语不简单重复别人用过的,而是自己编写更温馨的话语,如:“小草有一颗爱心,你呢?”、“绿草青青,爱意浓浓”、“献出一份爱心,回报一片绿荫”等;发放的宣传单,纸张颜色鲜艳,并付有回执单,邀请全校师生加入我们的环保行动。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从学校校长到一年级的小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我们的活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实践的“异”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让我们真切地品位到成功快乐。

3、实践中求“勤”,磨砺创新精神。

创新的过程是艰辛的,它的成功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在不断的反复实践中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化腐朽为神奇。

在《文明小使者》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后,准备向不文明陋习宣战了。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各小组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有一个小组准备用同学们常随手丢弃的塑料饮料瓶、塑料袋制成一些可实用、欣赏的小物品进行展示,用来提醒大家,塑料制品是一种在泥土中不易分解的物品,最好拒绝使用,如果不得已要用,也要多次重复使用。他们的方案很有新意,但实施过程却并不是那么轻松,其间他们几次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告诉我:“老师,我们现在想不出塑料制品还能再次做些什么。”我鼓励他们:“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3000多次,我们暂时的困难不算什么,只要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实践,相信你们肯定能想出更多方案来。” 果真不出所料,在几次反复实践之后,终于“柳暗花明”。他们向同学们展示了塑料袋风筝、塑料漏斗、塑料不倒翁、塑料礼品花、彩色塑料毽子等。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成功使我们更加确信“勤”是驶向成功彼岸的帆,是创新路上的良师益友,有了这它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闯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709bf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b.html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