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5 11:40: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

对比姐姐简与宾格利的婚姻,以及妹妹莉迪亚与维克汉姆的婚姻,伊丽莎白的她对达西的婚姻看起来就中庸多了。在伊丽莎白的观念里:姐姐简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和宾格利结婚是错误的;而妹妹莉迪亚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只是基于对维克汉姆的盲目的爱也是愚蠢的。

由此映射出简奥斯汀本人,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从伊丽莎白与达西由一开始的种种误会与偏见到最后的冰释前嫌,并结婚,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与婚姻爱情的关系。一般婚姻或爱情都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达西很富有,家境很好,但态度傲慢自负,伊丽莎白并未放低自己的自尊,在达西第一次向她求婚时就答应嫁给他,而是一直坚持自己对爱情的看法。而伊丽莎白的一些其他姐妹就显得有些粗俗鄙陋。在伊丽莎白心中,婚姻爱情是建立在精神契合的基础上的,这也反应了奥斯汀本人的态度。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奥斯汀为何要塑造达西这样的人物,达西的骄傲来自哪里,是自身还是社会造成的,小说又要表达什么?达西在现代人心中又什么样的寄托意义,为什么他骄傲自负还如此受人欢迎?小说中伊丽莎白的形象又与奥斯汀本人形象有什么相似与区别?在现代这样浮躁的社会,为何大家对达西更有特别的偏好?而现代人对婚姻对爱情又是持什么样的态度,是仅追求物质满足还是遵从真爱?

简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爱情风波。

感情经历:1796年,20岁的奥斯汀遇到勒弗罗伊。情窦初开的她对这个聪明狡黠的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然而,奥 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

拥有经济实力,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从此两人便再没有相见。当年,奥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达了无奈伤心: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将与汤姆·勒弗罗伊告别。而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已结束。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后来,勒弗罗伊如家人所愿地娶了个大家闺秀,还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之爱

初恋以被迫分手告终,奥斯汀选择终身不嫁,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爱的小屋身价飙升这段恋情没有让奥斯汀成为勒弗罗伊太太,却激励她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是他告诉她,她拥有才华。是他鼓励她在写作中追随自己的思想。尽管他俩没有在一起,但这段恋情却激发她成为职业作家。雷说。另一方面,奥斯汀和勒弗罗伊第一次相遇的房子也行情看涨。这座名为迪恩小屋的房子坐落在汉普郡,充满浓郁的英式特点,典雅而舒适。悠久历史、建筑价值再加上凄美爱情故事,这座小屋已经被开出1000万英镑的高价。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事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达西的性格和外表来看,他是一个很极端的人,只有他最要好的朋友宾利能够忍受他.伊丽莎白由于曾被他羞辱过便对他心怀怨恨,但她是一个理智的女孩,并且拥有着非凡的气质.后来她好好地修理了达西一顿.

达西生于富贵家族,从未受到过这样的打击,不过也正是伊丽莎白的这番教训,才使得达西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达西后来甚至不顾亲戚的反对去追求伊丽莎白.二者的故事最后被浓缩成了傲慢与偏见.

作为女性作家,作为终生未嫁只有恋爱经历的作家,奥斯汀作品中在主人公大多为女性,她们性格多变,有血有肉,这和作家的经历有关,也显示了作家写作态度的认真。相比而言男性形象就单薄一些,达西也是如此,除了傲慢别的就不是很明显了。

达西不像白瑞得(《飘中》的主人公)浑身上下流露着流氓气息,玩世不恭,也不像希思可厉夫(《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那样心灵扭曲,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报复,明明爱凯瑟琳,却是伤害她我一句安慰你的话也不说给你,这也是你活该,你自己害死了你自己。这是人在自己喜欢的人马上就要死的时候说的话吗?这样在人还是人吗?回过头来再看达西就舒服多了,他对伊丽莎白的爱始终如一,这样虽说少了份浪漫,但同样可以打动人心。

这样来看他对伊丽莎白的傲慢就有意思多了,出于天性的不同,有的人在陌生人面前,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可以利用不长的时间就和他们混熟,溶入其中;但有的人性格偏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达西就属于后一种人,不幸的再加上他又出身豪门,拥有巨额财富,权倾四野,尤其是他明明舞跳得好,但是在男客少,女客多的情况下,他宁可自己闲坐也不跳舞,不是他傲慢还有别的理由可言吗?

等到爱上伊丽莎白,他不按正常的逻辑去表白,相反他听伊丽莎白和别人的谈话,明明是自己想请她跳舞非得说成难道你不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场瑞乐舞吗?这样给人的感觉是请他赏脸,而不是他请她了,其结果可想而知。

爱了人家,就应该创造机会表白。但是达西拥有这样的机会是怎样做的呢?他俩单独呆了半个小时,他却聚精会神看书,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在夏洛蒂家,他可以看地就是不看她,在第一次求婚时,他把自己的爱,把和她缔结良缘的反对思想和她说了,还满心认为她一定也在盼望他向她求婚,而且还带有她不会拒绝的神情,如果不是傲慢还有别的理由可以吗?

在对魏肯的态度上,他明明知道魏肯的种种不好,但是他不说出来,他认为时间长了人们发现的。在伊丽莎白对魏肯怀有好感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不是面对伊丽莎白的无理指责 他还是不会说出来,高贵的傲慢呀,差点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也许要说他对伊丽莎白的误会还是一如既往的爱她是因为爱情使然的话,那么对佣人慷慨对佃农的大方,只能说明他有一颗爱心。

伊丽莎白的性格经历了陷入偏见,克服偏见。在对待婚姻上像所有的少女一样充满幻想,柯林斯的求婚以及朋友夏洛蒂的所作所为,使她愤慨于爱情受到了物质利益的亵渎,魏肯的翩翩风度吸引她时,她几乎相信他具备了一切美德。直到了解魏肯各种劣迹之后,她才认识到对仪表的心醉以及令人神往的交谈都不是心的契合,爱情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

达西对伊丽莎白的爱从没发生过改变,只是被拒绝了一次,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在伊丽莎白拒绝了姨母的无理要求,心中重又燃起了希望,再次求婚,终于如愿以偿。

伊丽莎白答应嫁达西不是原来的达西,而是个革除了傲慢的达西,以真心实意对待爱情的达西。不能算是对达西的屈服,而是达西在爱情面前的屈服,在未来幸福的理想面前的屈服。这样说来即使达西不是富翁伊丽莎白也会嫁给他的,因为他们真心相爱。

我个人觉得,傲慢与偏见描述了简奥斯汀心中理想的婚姻。她本人在年轻的时候和一个年轻的、不太富裕的男人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但是这段感情却因为当时家庭的压力而无疾而终。我觉得这对她来说算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对于像她这种性格比较坚强、不肯向现实低头的女性。同时,这段经历也为她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傲慢与偏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本书充分的体现了简奥斯汀的人生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她的价值观。剧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可以说是简奥斯丁的真实写照,而男主人公达西则是简奥斯丁想象中的理想对象,虽然两人从一开始就产生了不易化解的误会,但是最终还是打破重重困难走到了一起。这与现实中简奥斯汀的结局恰恰相反。这也是读这本书让我觉得最无奈的地方。同时我觉得书中其他的几段婚姻也不能忽视,它们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比如有的女人结婚只为了婚后有张长期饭票,有的则只中眼前感情,要水仙花不要面包。我觉得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面包和水仙花是一段婚姻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从这方面来说,伊丽莎白是把握的最好的,也就是说简奥斯汀的婚姻观虽然在当时,甚至是现在都可能会受到质疑,但我个人觉得是正确的。我能因为爱情放弃面包,更加不能只看重面包全然不顾爱情。而达西则是爱情中面包和水仙花兼容的一个化身,这也是他受到广大女读者喜欢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f0599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e6.html

《傲慢与偏见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