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马上金融靠谱范文

发布时间:2019-09-23 09:41: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马上金融靠谱范文

篇一:20XX年:最好的时候才刚刚开始!1

20XX年:最好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20XX年的春天即将迎来,20XX年的冬天马上就要结束!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过去了一年。在20XX这一年间,网贷行业风起云涌、各路监管政策不断出台,随着《暂行办法》的正式颁布,网贷行业告别野蛮生长的上半场,进入了规范发展的下半场。作为运营两年之久的网汇贷也经历了许多跨越式的发展,迎合政策不断自我调整,网汇贷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合规。我们有理由相信:20XX年,最好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政策引路合规路上风雨无阻

20XX年对于网贷行业而言是风云变幻的一年,监管政策开始明确,行业自律和信息披露正逐步促使网贷行业转型和规范发展。8月24日,银监会出台了《网贷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P2P网贷行业实行依法、适度、分类、协同和创新监管,既满足了该行业的创新要求,也改变了无规则约束的行业现状。11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出台,该文件详细说明了网贷平台备案所需材料等,进一步细化了对网贷平台的管理和规范。在行业政策频出的背景下,网汇贷一直保持着不骄不躁的,稳中求进。相关政策出台后,网汇贷积极进行自我调整,为了迎合政策,做合规自律的平台正在积极布局谋划中。11月17日,安徽汇生科技有限公司盛大开业,安徽汇生是安徽友汇金融旗下第一家独资技术子公司,公司专注于网贷平台搭建、维护及第三方功能的开发等业务。为积极寻求优质资产端,网汇贷还与安徽豆宝宝投资有限公司强强合作,为网汇贷业务锦上添花。

步步为营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友汇金融是20XX年7月1日成立,同年10月9日网汇贷正式上线运营。20XX年,网汇贷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APP,这简单的进步却为众多投资者带去方便和快捷。这一年,网汇贷签署了第三方资金托管协议,新的托管系统正式上线运营,为我们的投资者资金保驾护航。这一年,网汇贷吉祥物“小汇哥”在网汇贷投资人的见证和努力下正式亮相,从此小汇哥将伴随网汇贷和投资者一同成长。这一年,安徽友汇金融被评为“安徽民企最具创新力的十大优秀企业”称号,获此殊荣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些。这一年,网汇贷交易额突破4亿大关,4亿是无数投资者对我们信任和托付。

这些看似简单的脚印背后其实是友汇人不懈的努力和付出的成果,这些看似简单的脚印背后其实是诸多投资者对网汇贷的信任和支持,这些看似简单的脚印背后其实是网汇贷稳步发展不断前行的见证!20XX年,请相信我们会始终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并带着一颗赤诚的心一路走下去。

感恩有你最好的时候才开始

时间,记录着发展,也丈量着品性。两年来,网汇贷从默默无闻发展到今天已经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800多个日日夜夜,正因为有数以万计的投资者们的陪伴我们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平稳顺畅。网汇贷正式运营了810天,我们只专心做着一件事那就是让所有的投资者每一次的投资都更加安心和便捷。810天,我们经历了起起伏伏却多了许多从容。810天,我们一路点燃希望,一路追寻梦想,810天,我们渐渐明白越是发展壮大越是责任重大。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感恩一起陪我们走过的你们,也将邀请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走下去。20XX年,我们期待着这个年轻的行业能创造出新的奇迹,也相信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最好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篇二:20XX投资理财什么好

20XX年投资理财什么好?

马上就要到20XX年了,在20XX年中,互联网行业又获得了大丰收,双11那天淘宝交易额912亿,与实体经济的哀鸿遍野相比,网络经济虽有小挫折但依旧坚挺。

整个20XX年内,股票跟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从前期一路猛涨到现在的一蹶不振,比过山车还猛,不过还是有不少的有识之士在大跌之前就明哲保身,虽然略有损失,但前半年的疯涨倒也赚得盆钵满盈,其他类的,如期货更不要说了。至于储蓄等,由于政策调整等缘故,收益率也在逐渐走低,像余额宝之流已经跌破3%,少于银行定期利率了。那么20XX年投资理财什么好?

综合看来20XX年还算成长的理财方式就剩下P2P投资理财平台,经过行业内部的不断整合,相关法规不断出台,整个P2P投资理财平台走向一个正规化的过程,但是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们发现,理财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迄今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而总量截止到20XX年4月底已有3054家,可以看出来P2P投资理财平台的整体趋势还是一个增长的水平。

20XX年投资理财什么好?到20XX年,相信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还会继续降息,这样对于我们个人的理财投资来说,选择一个P2P投资理财平台才是好出路,例如:千林贷,他的起购金额低,只需要100元便可加入千林贷的理财业务之中,

相比较其他动辄就几十万,几百万的理财产品,千林贷才更受我们这些小额投资理财人的欢迎。而且千林贷大多数产品周期都在一个月左右,年收益率高达10%~18.8%左右。周期短,收益高,这样才不会对我们这样的小额投资理财人造成影响,万一有个什么大事件之类,只要合理安排好周期就能周转过来。最后,千林贷的承诺本息保障产品,只要产品到期没有收到收益,千林贷可以直接垫付给客户,不会让客户吃亏。

所以20XX年投资理财什么好?选择P2P投资理财平台,选择千林贷!

篇三:介绍投行和金融类工作的好文

一篇介绍投行和金融类工作的好文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side和sellside两大类。sell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in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trading,equityresearch,asset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management)或者AM(asset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fund,pensionfund等等。

就career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career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sideequity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补充一下,本文的职业分工主要是指成熟市场的情况。国内情况有所不同。

金融领域的开放让国内很多年轻的朋友一下子豁然开朗。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扭曲的价值观:进投行的是牛人,进四大的是凡人,进企业的是土人之类。在此还想表明以下我一向的观点:工作本身没有等级之分,我决不赞成投行就比四大“高级”之说。任何一个人能在本行干的出色的才是牛人。选择职业道路应该看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然后尽量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果一心只想往“高级”的工作钻的话,可能回头看来还是一事无成。

hedge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

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hedge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fund的身影。由于hedge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几个billion的fund都算很小的。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side和sell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side取得。sellside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

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fund)。而PE是一个相对于public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or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挑战投行IBD:10本必读书、6个必用网站、10个重要习惯

10本必读书

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SecuritiesAnalysis)

如果整个证券研究领域的书籍全部被焚烧了,仅仅凭借这样一本书,这个行业也必将重建。

作者没有建立任何精确的学术模型,却恰到好处地切入了学术和实践之间。他既不向浮躁的现实低头,也不向自大的学术低头。通过众多纷繁复杂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非常具体的基础上。虽然以知名股票投资家著称,但作者的《证券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债券和优先股,而且其价值并不逊色于股票部分。选择良好债券的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选择良好股票的艺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想象的紧密。

2.理查斯-盖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inginFinancialSystem)

清晰详尽的投资银行学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讨论了广义投资银行业的每一个领域——证券承销、并购咨询、资本市场、销售与交易、证券研究、零售经纪和基金管理,还探讨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者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难能可贵的是,盖斯特特别注重探讨投资银行界,并将华尔街史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盖斯特的重点描述放在华尔街,但他并未忽视欧洲和日本。遗憾的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监管政策是美国的政策。这些政策或许不能解释其他国家投资银行业的深刻变化。

3.斯蒂芬-戴维斯:《银行并购:经验与教训》(BankMergers:LessonsfortheFuture)

银行并购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并购真的给股东带来了价值?驱使管理层不断收购或被收购的动机是什么?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和银行管理层在并购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作为管理咨询顾问,戴维斯用许多亲身经历的案例和访谈讲述了许多典型的并购故事。作为一种复杂而且不稳定的金融机构,银行并购可能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并购,所以了解银行并购无疑就了解了并购的核心。

4.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TheAlchemyofFinance)

索罗斯的大部分言论都充斥着狂妄自大的气息,但考虑到他的宏大功业,这样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炼金术》中,他试图建立金融市场的所谓“反身性”原理,即投资者与投资标的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用这种原理来解释整个社会科学。为了证明他的理论,索罗斯声称他运用自己的对冲基金进行了“历时实验”,包括实验期和对照期。这个历时实验发生在量子基金最辉煌的时期——1986年至1987年。

5.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再发现》(RediscoveringBenjaminGraham)

《价值再发现》一书收录了大本晚年发表的最有价值的文章和演讲,不仅涉及财务报表分析和投资学原理,还涉及货币银行和宏观经济学内容。大本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所以他在华尔街并不是受欢迎的人。几十年过去,今天的读者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体会他的教诲——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对风险控制的执著以及对频繁交易的厌恶。这些教诲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执行。

6.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LetterstoShareholders)

巴菲特没有撰写过什么专业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写给伯克夏哈撒维公司股东的信。他每年都重复一些似乎早已过气的言论,例如现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层的重要性,在折扣价格购买资产的重要性以及“为增长付出恰当代价”的重要性。仅仅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伟大——在目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财务”。人们往往把巴菲特视为财务和税务专家,但他在鉴别公司经理人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其实他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归结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只是用一种非常简洁朴实的方式来表达而已。

7.布鲁斯-格林威尔:《价值投资》(ValueInvesting)

价值投资究竟是什么?它应该购买濒临破产的低价股,还是购买气势如虹的蓝筹股?从格雷厄姆开始,产生了许多价值投资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经理人拥有独特的模型和选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与格雷厄姆差别不大。格林威尔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来最成功的价值投资经理人——马里奥-加比利、沃伦-巴菲特和保罗-索金等等,分析了他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指出了在绚烂的投资行为背后的枯燥无味的模型。作为一位学者,格林威尔对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畅文笔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价值投资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8.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资产管理》(TheIntelligentAssetAllocator)

作为金融学家,伯恩斯坦指出,尽管有效市场的存在使大部分证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价值,但是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来优化自己的回报。这本书花了大量时间讨论投资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风险,为什么要用方差来度量风险,以及股票为什么对债券具有很高的溢价。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讨论尤其重要。

9.理查德-费里:《指数基金》(AllAboutIndexFunds)

费里是一位投资组合分析师,也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信奉者。他通过实证数据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经验证明,积极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败市场是不现实的,所以最佳的投资策略就是把资产妥善配置到各种指数基金中去。

这本书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数编制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数基金怎样做到尽可能模仿指数?怎样克服流动性、交易成本和税收方面的困难?那些与有效市场假说矛盾的“增强型”“基本面型”指数基金有可能成功吗?为什么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数基金发展很慢?费里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说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管理基金仍然占据着全球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份额。

10.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PioneeringPortfolioManagement)

作为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绝大多数同行的业绩。史文森举出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持续取得佳绩是何等困难。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他并未吹嘘自己如何成功,而是严肃分析了其他人失败的原因——过于轻率的投资决策,不恰当的风险管理,过高的资产管理费用以及“买涨卖跌”的错误心理等等。这些事例证明,心理或许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94b3e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e4.html

《2019年马上金融靠谱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