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

发布时间:2015-12-25 17:09: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40 )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 与时俱进

D. 博大精深

2、共产主义社会,( )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A.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B.社会精英的发展

C.统治阶级的发展

D.社会政党的发展

3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 世界统一于精神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变化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

5、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

A. 普遍的、永恒的联系

B. 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相对的、偶然的联系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B.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暂时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主观的

7、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

A. 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D.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2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11、恩格斯指出,国家不是“被废除”的,而是(

A.自行消亡的

B.被人民群众推翻的

C.统治阶级自动废除的

D.突然消亡的

12、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

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进化论观点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农民播种小麦

B.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 法官审理案件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4、科学家对 1994 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

件事说明(

A.认识具有前瞻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1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6.共产主义公用制的建立,要求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时分配

3

17、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生产劳动

D. 社会意识

18、除我国之外,也提出了其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国家是

A.前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19、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

A.它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它不能被多数人所接受

C.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它不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

20 资本的本质是(

A.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 

B.积累到一定限额的货币 

C.资本家用来剥削工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

21、在技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一般采取的剥削方式是(

A.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

B.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 

C.超额剩余价值的方法

D. 克扣工人的工资和福利

22、垄断是(

A.私有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B.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必然趋势 

D.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23、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已经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本质未变,但有局部调整

24、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

A.资本原始积累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5、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4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26第一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进行社会主义实践和探索的国家是(

A.法国

B. 中国

C.俄国

D.越南

27.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

B. 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局限性

C. 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 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对社会进步的反抗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9.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30.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人的先天禀赋

B.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个人的主观努力

31.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A. 生产关系的单一性

B. 经济结构的一元性

C.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D. 现代经济的多元性

32.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A. 欧洲联盟

B. 黑海经济合作区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非洲经济共同体

3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

A. 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 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 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5

D. 既无积极作用,又无消极作用

34、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求我们(

A. 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 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东西

D. 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35、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按劳分配要通过(

A. 商品货币关系实现

B. 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实现

C. 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实现

D. 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实现

3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提高劳动生产率

C. 一部分社会成员先富起来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37. 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B. 产品的分配及分配方式

C. 产品的交换及交换方式

D. 产品的消费及消费方式

3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货币转化为资本

39、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40、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

1、下列科学发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6

D. 细胞学说

2、规律的特点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重复性

D.稳定性

3、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A.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5、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6、“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这说明(

A.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B.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D.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惟一源泉

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8、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A. 劳动者及其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平均的劳动强度

C.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D.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9、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A. 简单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一般价值形式

10、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7

A. 货币资本

B. 流通资本

C. 生产资本

D. 商品资本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 20 分)

1.简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简述人生观、社会历史观和世界观相互间有什么关系?

3.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4.简述为什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 试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的观点。

2.如何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特点来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__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十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A 5.C 6.C 7.D 8.B

9.B 10.C 11.A 12.B 13.A 14.D 15.C 16.C

17.C 18.C 19.C 20.C 21.B 22.C 23.D 24.C

25.C 26.C 27.B 28.B 29.C 30.D 31.A 32.A

33.C 34.C 35.A 36.D 37.A 38.B 39.A 40.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ABCD 4.ABCD 5.CD

6.ABCD 7.CD 8.BCD 9.ABCD 10.ABD

三、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作出不同的回答。从他的创造者

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

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

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无

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

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

遍规律的学说,是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从狭义上主,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

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

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 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

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 答案要点」

(1)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社会历史观

是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及其发展的根本看法。人 生观则是人们关于自身生活

2

的目的、态度和所选择道路与方向等问题的根本观点。(2)世界观包括社会历史

观和人生观,并对后者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人们的社会历史观怎样,对于树立和

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也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3)但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也往

往直接影响着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中都具有人生观的印

迹。(4)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世界观和社会历史也总会表现为一

定的人生观。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就很难树立和坚持彻底的革命的

人生观;而在人生观上缺乏革命性,也很难真正确立并坚持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

社会历史观,因此,三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 答案要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自发地调节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二 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

和改善经营管理,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是造成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起

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4、「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贡献。①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

主义,是 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 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革命实现的。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矛盾特别尖锐,出现很好的革命形势,以及革

命的主观条件的成熟,使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②经

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 不违背生产

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 定的社会形态的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

发展水平上,但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的了,某个阶段,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

交错的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

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方面。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

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四、论述题

1、「 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误的。(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

3

使用价值。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

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 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 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 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

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

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

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 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 不是知识。知 识不创造价值,

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 为商品价

值的一个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商品的新因素会不断出现,这不仅会

影响商品生产的方式与途径,同时也会创造出存在方式完全不同的商品(比如软

件等智力商品),然 而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基本原理。

2、「 答案要点」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及其运动规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之

所在,也是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本质上是相

适应的。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还存在着

某些不相适应的情况。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来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所有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还存在着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

面;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来说,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还存在着某些制度与环节的

缺陷,如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方面的某些环节还不完善,管理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作

风,剥 削阶级思想影响的存在,等 等。这 些都是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

③上述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不会导致象旧社会中发生的那种社会革

命,而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无产阶级政党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

律的基础上,能够领导群众通过调整和发展等方法,解决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

不适应生产发展的弊端和薄弱环节,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自身完善和进一步发

展。

④改革必须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

4

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生活需要。要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验一切改革是非成败的主

要标准。_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6232c1676a20029bc642d63.htm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