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村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1-07-01 12:06: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罗村街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第三稿)

二○一○年十二月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1.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提升。

2.产业转型优化,集聚效应初现。

3.基础设施提升,枢纽地位凸现。

4.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动力增强。

5.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提高。

6.体制改革深化,发展活力涌现。

(二)面临的形势

1.国际国内环境为罗村街道跨越式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罗村街道实现跨越式大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战略

1.产业集聚战略

2.绿色发展战略

3.智慧发展战略

4.服务品牌战略

(三)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

(一)建新光源产业之都,打造现代制造基地。

1.打造新光源产业集聚重镇。

2.打造新光源产业智库。

3.打造新光源区域品牌。

4.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5.推进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能交通枢纽。

1.大力推进绿道建设。

2.打造佛山西站智能化配套设施。

3.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完善佛山机场周边配套设施。

5.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三)完善现代服务业态,打造罗村服务品牌。

1.发展高端休闲服务业。

2.发展高档商住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楼宇。

3.发展高档综合性商业组织形态。

4.探索发展工业旅游和文化旅游。

(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打造和谐文明罗村。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3.加快建设科技与科普事业。

4.提升智能化公共医疗服务。

5.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6.严保社会安全稳定。

7.打造城乡融合格局。

(五)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名街。

1.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与节日品牌。

2.运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打造詠春文化品牌。

3.打造孝德文化教育基地。

4.扩大罗村花灯文化的影响力。

5.提升居民文化福利。

(六)提升城市管理功能,打造特色城镇典范。

1.加强城市规划工作。

2.加快“三旧”改造进程。

3.提升智能化城市管理水平。

4.以建设绿道公共服务为中心完善城市配套建设。

(七)促进区域一体发展,打造产业融合格局。

1.南拓成为服务业的拓展区。

2.北进成为制造业的服务区。

3.东联成为交通业的增值区。

4.西上成为旅游业的组成区。

(八)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生态优化环境。

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整治。

2.加快水环境治理。治理长效机制。

3.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4.实施“一村一景”工程。

(九)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打造转型发展活力。

1.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2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3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十)建阳光党务示范街,打造创新高效罗村。

1.推进党务政务阳光工程建设。

2.推进电子政务打造行政效率品牌。

3.创新干部队伍建设模式。

4.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5.创新应急管理机制。

罗村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二稿)

20112015年是罗村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十二五”时期是罗村街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大发展、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实现富裕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全面提高我街道综合实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全面建设富裕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南海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编制,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我街道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罗村街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着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层次,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飞猛进,基础设施快速提升,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城乡融合进程加快,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为“十二五”时期实现罗村街道的跨越式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提升。

“十一五”期间,各项经济指标都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罗村街道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2010年,罗村街道地区生产总值82亿元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亿元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5%;完成招商引资35亿元2005年的3.4倍,年均增长19%;实现税收总额9.4亿元2005年翻了一番多。经济结构优化转型,产业龙头定位清晰,外源性力量与内源性力量互动良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

2.产业转型优化,集聚效应初现。

“十一五”期间,罗村街道产业优化升级,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最突出的表现是传统六大支持产业经过优化、升级、调整、转移、淘汰,逐步形成定位清晰的龙头产业。2010年,罗村街道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55.343.2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162.933,产业结构显著优化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8亿元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产值67亿元,是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14%

电光源灯饰产业转型龙头效应和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使罗村逐步从“玻璃之乡”转变为“新光源之都”。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化基地成功落户罗村电光源灯饰“千亩专业市场、万亩生产基地”产业蓝图雏形初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华南分中心揭牌,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基地1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正式封顶及基地融资服务中心成立,华南(国际)电光源灯饰城开业及核心园区迅速推进。罗村光源区域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成为罗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大力发展以商业、酒店业为主的服务业,以承接火车站建成以后带来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满足旅客的商务及消费需求。房地产、酒店、商贸物流项目进展顺利,区位、交通优势带动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做优做强。充分利用南海区的扶持政策,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协助企业积极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加大“雄鹰”民企的扶持力度,在全区率先启动无证照经营整治专项行动,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3.基础设施提升,枢纽地位凸现。

“十一五”期间,以桂丹路改造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了罗村街道的城市功能和市容市貌。坚持规划引领,展开罗村大道片区控规编制。按照“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功能清晰、产业集聚”的原则,构筑点线面相互辐射、多极发展的城市及产业新格局。佛山机场民航成功实现复航,佛山西站建设工作进展有序,兴朗大桥建成通车,机场路改造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纵一路、紫罗路道路及排水工程、兴朗路绿化配套Ⅲ期工程竣工验收。“三旧”改造工作再现蓬勃生机,精品罗村雏形初现。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整顿市容市貌,以城区中队“示范路”为标准、桂丹路为轴心,各村实施“样板路”工程,推动村容村貌向城市市容转变。

4.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动力增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立足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环境治理再造,实现人居环境大转变。紧紧抓住沿岸拆迁、岸线整治和截污治污三大核心任务,持之以恒推进汾江河罗村段综合整治工作。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主体工程进展顺利,街道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0%。内河涌整治全面展开,完成罗村涌、王芝涌、良安涌原位就地净化工程。主干涌罗村涌整治工程全面竣工,丰岗公涌整治工程顺利推进。良安沟务庄灌溉泵站、沙坑涵洞灌溉泵站加紧实施。

节能减排工作走在佛山前列。节能减排行业、企业集中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全面胜利2007-2009年,罗村用三年时间对22家玻璃厂和19家陶瓷厂进行整治和限期关停。坚持“目标不改,措施不变,力度不减”,累计关停玻璃企业14家,8家完成环保治理;累计关停陶瓷企业19家;关停制革企业4家, 8家已按要求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关停压、熔铸企业10家,7家压铸企业完成整治提升。陶瓷、熔铸两大行业宣告退出罗村产业历史舞台。

5.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提高。

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119600元(约合17850美元),比2005年接近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12771元,比2005年增加4431元,增长5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亿元,比2005年增加47亿元,增长98%

逐步构建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健康村”建设,建成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臻于完善。罗村医院升级为佛山市首家红十字医院,并与广州军区总医院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加强就业服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大社保”工作,“新农保”工作全面启动。进一步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时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发放房屋租赁补贴。充分发挥慈善会及慈善超市作用,帮扶困难家庭。强化人口计生管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开通镇内条自主公交线路,居民出行更加便利。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在全区率先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率先实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公共管理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稳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取得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学科和文体竞赛荣誉迈上历史新高。以“叶问、春热”为契机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孝德文化节影响力不断扩大,花灯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进一步深化“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工作,全面启动“平安村居”建设,街道实现村级综治工作中心全覆盖,成立南海区法院首个派驻镇街的“法官工作室”,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基本落实农村“出嫁女”及其子女权益工作,积极推进“两确权”工作,探索农村股权固化工作。实施中介帮扶和预警机制,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验收工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建立健全大应急网络,成立南海区首个应急避难场所,罗湖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6.体制改革深化,发展活力涌现。

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进展有序。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完善招投标制度,推动阳光工程、阳光采购紧抓干部队伍建设。出台《罗村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实施办法》,实施考核日常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考核和激励机制。探索政府雇员晋升机制改革,街道机关中层选拔首次突破公务员身份限制。探索基层党建新路,通过强化村小组、小区特色支部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紧抓行政审批建设。推进服务中心建设,抓责任落实、抓制度完善、抓考核奖惩、抓检查督促、抓反馈改进,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规范管理,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村务精细化、资产公开化、经济监督化和政务社会化的“四化”管理。加快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加大对基本农田的建设力度。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在全征地村试行股权固化和宅基地固化。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发展战略。

(二)面临的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新的调整和变化,准确把握国家和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深入分析罗村街道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对于罗村街道“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至关重要。

1国际国内环境为罗村街道跨越式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趋缓,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之后的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将为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也为罗村街道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正孕育着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战略性新型产业建设如火如荼,由此可能引发第五轮的国际产业分工的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罗村街道新光源产业要抓住机遇,主动加入全球价值链。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但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随着经济恢复常态和为应对危机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效应的逐步减弱,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微妙变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统领五年规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这对罗村街道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指明了罗村街道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引导罗村街道向健康和谐的新品质社会转型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罗村街道新光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理念,为罗村城市化建设注入新的理念与内涵。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及补充协议大陆和台湾地区《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实施,为罗村街道开展与港澳台合作提供了机遇,为学习、引进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提供了机会,为新光源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渠道和平台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变化”工作方案》、《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罗村街道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集和提升产业结构提供了新的机遇。

围绕“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和把南海建设成为“适宜人居的工商名城、优美幸福的岭南水乡、四化融合的智慧城区、文明时尚的和谐家园”战略部署,南海区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这一分区定位,为处于中部地区枢纽地位的罗村街道提供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南海区对中部片区“交通枢纽”的定位,佛山西站建设及运行,对罗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将引领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2.罗村街道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产业转型有待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有待提高,面临着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矛盾,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的矛盾。资源集约利用率有待提高,相对缺乏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建设用地面临短期获利项目与都市型产业载体的矛盾,土地增量空间有限,在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产业发展空间日趋窘迫受资源环境的硬约束越来越紧环境整治仍任重道远,生态环境将会对未来时期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制约

2城镇化进程有待加快城市功能仍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城市缺乏富有主题和灵魂的包装推广不利于优化投资环境,与将要形成的产业集群配套性不强“三旧”改造面临如何引导农村土地进行产业投资选择问题。佛山机场复航、2013年佛山新火车站通车后,将带来大量的人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罗村城市功能区和产业能否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需要提前谋划

3)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佛山市及南海区,主要以民营经济为主,市外、市内各地区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罗村位于中心城区和狮山之间的特殊区位,必须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尽快找寻出路和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罗村如何与周边制造业基地融为一体,如何进行产业链分工选择,罗村如何与江门新光源产业竞争合作、如何与中山古镇、惠州陈桥等著名灯饰产业互补联动、错位发展,都需要深入谋划。

4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虽然罗村街道的社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和不同收入的群体之间还有较大的不平衡。罗村街道实现跨越式大发展所需的智力支持和基础保障有待夯实。人才资源不足,尤其专业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不足,文化建设与先进地区仍有差距。

5)体制和政策制约。在珠三角地区,经济规模大与行政权力小的不对称格局,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之一。简政强镇工作有待深入推进由于财政体制、行政体制等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而制约了发展资金的来源以及发展效率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罗村街道的发展。影响农村大局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仍有待化解,调处新型劳资关系的机制尚未完全构建,民间资本有待进一步引导和激活

二、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街道城市化发展总体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实施产业集聚战略绿色发展战略、智慧发展战略、服务品牌战略,以新光源产业发展和交通枢纽建设实现“聚二进三”,统领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与经济社会转型,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努力实现罗村街道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开创罗村“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化包容,生活富裕,社会和谐”新局面,“新光源之都”的区域品牌效应彰显,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智慧、健康、新品质”的精品罗村,努力成为珠三角区域性现代化枢纽城市

(二)发展战略

1.产业集聚战略

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南海区委对中部片区定位为“制造基地、产业智库、交通枢纽”,按照“加快崛起”的要求,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平板显示、新光源等现代制造业,促进新兴产业集聚。罗村街道新光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力促电光源灯饰产业加快集聚和转型升级,尽快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和规模优势,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商贸产业新城。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罗村力争在新光源产业领域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光源产业集聚区。同时,依靠集聚优势极为明显的牙科器械产业基础,将罗村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牙科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未来时期,佛山西站将成为罗村街道全面发展的引擎,依托这一交通枢纽地位,形成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区。

2.绿色发展战略

精品罗村需要绿色健康新品质。罗村街道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严格控制人口,科学利用资源,积极保护环境,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加强生态林、水资源等环境保护,构筑系统安全的绿色生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格局。

城市发展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借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品质理念,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把城市生活和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地降低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的发展模式,由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城市化转向为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化。

重点规划绿道建设,把罗村建设成为绿色健康的“欧洲小镇”。依托佛山西站构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通过建设辖区全覆盖的绿道网络系统,把机场限高约束转化为特色优势,把罗村打造成精品城区,成为城市功能的集聚区,市容精致舒适,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宜居宜商,成为集聚高端人才的精品罗村。同时,促进乡村生活城市化,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以“三旧”改造为契机,加速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按照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建设南部滨河新城。

3.智慧发展战略

罗村街区扩容有限,提质优先,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突出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依托新光源产业发展,实现基础设施运行与管理的智能化,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管理智能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智能化,打造智能化的交通枢纽。按照“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战略部署和打造广佛产业智库的具体要求,以新光源建设为依托,从全球视角,加强融智工作,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建立新光源国际性智力精英的人力资源贮备库。推动智能化城市管理网络逐步延伸到基层、服务到社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推广和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城乡一体化的大市政工作模式。集全球智慧,通过科学发展,使罗村成为居民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4.服务品牌战略

跨区域的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周边地区和罗村自身产业聚人,罗村街道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留人为产业集群提供配套服务。参照国内外经验,交通枢纽大多是商贸中心,是一个包括金融保险、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医疗保健等诸多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加快服务业的升级和集聚,提升城市品位,使罗村服务成为区域品牌。依托大型交通枢纽地位,处理好与周边地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大与制造业重镇狮山的产业融合,做到“制造在狮山,服务在罗村”,成为丹灶、大沥、里水、桂城的产业服务集聚区,成为禅城、桂城服务业的拓展区。

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文化产业是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的自主产业,成为新一轮国家发展引擎,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语境下,城市发展对文化倚重加强,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内生动力,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内核,满足城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罗村街道要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跨界融合。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发挥文化产业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带动提升作用;强化文化产业与传统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促进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注重文化行业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文化强省”战略,按照“文化强区”的行动计划和中部打造成现代产业文化高地”的具体要求,罗村街道要促进工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建设和谐文明新街区为目标,增强居民文化福利,以叶问詠春文化内涵拓展为重点,提升孝德文化节的影响力,壮大花灯文化产业,塑造文化品牌使文化融入产业,融入城市,融入群众,发挥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把罗村建设成为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率先跃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罗村街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跃上新台阶。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文化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城市和产业发展布局更加优化,以新光源产业为龙头的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富裕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初步民富街强、文明和谐新罗村,建成具有特色生活品位的精品城镇,“新光源之都”区域品牌具有重要影响力,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智慧、健康、新品质”的精品罗村和珠三角区域性现代化枢纽城市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15年,罗村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约12%;三次产业比例为1.0534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0亿元,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产值180亿元,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2亿元,年均增长25%;完成招商引资107亿元,年均增长25%;实现税收总额24亿元,年均增长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效显著,产业协调有序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低4%以新光源为主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高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快速增加,接近50%;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全员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年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快速提高。佛山西站及其配套设施、佛山机场配套设施投入运行,智能高效有序。建成覆盖辖区的绿道网络系统。实施“村村通”工程,2015年实现公交系统覆盖100%村小组。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辖区内互联网普及率100%,家庭宽带普及率95%,无线宽带网络普及率90%

——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高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河涌治理和河岸绿化工作,废物、垃圾处理设施、管道、网络全覆盖。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不断下降。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到2015年,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设施加快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优化学前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超过50%率先实现12免费义务教育,公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社会和谐程度提高形成文明法治、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更加协调、和谐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辖区户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接近100%,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约24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0,年均增长13%

、主要任务

(一)建新光源产业之都,打造现代制造基地。

1.打造新光源产业集聚重镇。按照“生产基地+专业市场”模式,加快土地整合协调,推进华南(国际)电光源灯饰城建设,“千亩市场”迅速成型,完成三期建设并投入使用坚持“以商促工、贸工联动”,以要素市场和第三产业相配套,以现代交通通讯为媒介,利用电子商务形成智能化的专业市场,到2015年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市场,成为新光源产业领域的“义乌市场

加快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建设,完成综合示范区、总部经济区、科技研发区、专业生产区、生活配套区等功能区建设并投入使用,形成南部新城的产业经济带。通过“三旧”改造加快建设新光源产业载体。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新光源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游企业;着力引进科研、检测、鉴定等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华南分中心投入运作;大力发展与新光源产业相配套的物流、会展、融资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新光源展室,实品陈列与虚拟展示相结合,以虚拟光影的全景展示,增强新光源产业的现场感、参与态与多重体验。建设新光源创意产业链,新光源基地和专业市场成为新光源华南梦工场与华南康城。设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关键技术研究。多渠道建设新光源产业融资平台,逐步培育新光源上市企业。

2.打造新光源产业智库。成立新光源产业专家委员会,发挥其行业研究与技术指导作用。建立新光源国际性智力精英的人力资源贮备库,做到及时了解国际上特定领域领军人物及其团队的基本信息。加强融智工作。可支持企业派遣技术人员赴欧、美、日学习,也可请国际知名专家讲学与帮助企业培训技术人才。鼓励企业与行业协会,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加强国际交流,了解吸收新光源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构建新光源产学研机制。依托广佛同城效应,利用香港高校来广东办学与广州中新知识城推进的机遇,鼓励和协助企业与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发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在新光源产业基地设立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培育新光源人才。在新光源领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物。组建行标委员会,争取产业话语权,形成新光源产业的罗村标准。

3.打造新光源区域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内外行业交流与展业会展,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积极承办各项活动,主办绿色照明设计大赛,承办国家灯饰照明设计大赛。积极申报国家、部委与省的各类示范项目、重点项目与基地,成为广东省产业集群省级示范区。吸取世界最大领带生产基地浙江省嵊州市痛失产业话语权的经验教训,借鉴“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的模式依托广东价格指数平台,形成新光源产业发展“罗村指数”或新光源“罗村价格”。推进罗村街道新光源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使人一到罗村即知新光源。

4.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建成牙科设备基地。制定《牙科设备行业发展规划》,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土地整合协调力度,统一规划和建设园区,成立广东省首个牙科设备生产基地,促进西洛德牙科设备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引进行业公共服务机构。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扶持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的装备制造企业,促进其迅速成长,培养“单打冠军”。

5.推进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分类扶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解决传统产业的融资难问题;淘汰落后产业,壮大传统产业的企业组织,提升玻璃产业的市场影响力。扶持企业做强做大。深入实施“雄鹰计划”,突出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帮扶和支持,实施“一企一策”,解决不同企业最迫切的问题。倡导和推动品牌战略,支持和协助企业申报各级名牌。鼓励和引导企业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加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力争在特色优势产业中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业和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能交通枢纽。

1.大力推进绿道建设。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倡导低碳生活,罗村街道应全面布局绿道规划与建设,绿道线路分布科学有序,绿道基本贯通成网,推进城市景观林、城区公共绿地、环城绿带建设,加快建成沿公路和铁路的绿化带,维护农田保护区、农田林网等绿色敞开空间,形成网络化的区域生态廊道。绿化、标识、公厕、驿站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完善,重点推行公共自行车服务,停车场、景观节点、康体等设施逐步完善,绿道与其他交通系统接驳便捷,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道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发挥绿道的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

2.打造佛山西站智能化配套设施。参照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向导的土地开发模式,科学规划佛山西站的产业与功能的空间分布,先商贸服务业后生产区与居住生活区。做好佛山西站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佛山西站片区规划编制并启动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枢纽作用。罗村应学习新加坡模式。新加坡以健全发达的交通路网和运输系统,富有远见的交通管理与调节策略,有计划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展政策,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卓有成效地开发和运用智能交通系统,是新加坡在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和实践中引人注目的一环,并且为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现代都市发展的典范。罗村应借鉴新加坡智能交通系统模式,引导交通流合理分布,优化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交通服务管理水平,做到各种交通工具的智能化无缝对接,客货运分流有序。加快配套酒店业、商业和物流业的发展。以佛山西站为核心形成CBD区域,成为金融、保险、房地产业集聚区,成为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区,成为珠三角区域性最受欢迎商务投资之城。

3.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佛山西站与佛山机场衔接路网,推进机场路、禅西大道及其北延线、季华路北延线建设,完善区域内公交系统,加强镇内外和到达、过境交通系统的衔接,实施“村村通”工程,到2015年公交系统覆盖100%村小组。

4.完善佛山机场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佛山机场出入交通路网和公交系统。充分发挥佛山机场支线牌照的长期作用,规划并建设空港经济区,发展“高、精、轻”产品生产项目和航空物流。未来时期,把佛山机场建设成为绿色高效智能化机场。

5.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为促进新光源产业发展与智慧罗村建设,必须把传统电网改造成智能电网,推进电网结构完善与电网智能升级。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实现辖区内互联网全覆盖。

(三)完善现代服务业态,打造罗村服务品牌。

1.发展高端休闲服务业。依托周边地区制造业发展和罗村新光源集群建设,发展高端生活性休闲服务业,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有品位的休闲会所。配合绿道建设,建设开放式的文化体育中心公园。

2.发展高档商住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楼宇。优化现有土地载体建设,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开发商,发展高档次的精品房地产和酒店业。建设环保、低碳、高效能的智能楼宇,空调系统、供水系统、照明系统、幕墙、楼宇自动化系统等整体优化升级。与智能化交通枢纽项配套,建设立体化智能停车场,推行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与智能停车诱导系统。

3.发展高档综合性商业组织形态。引进具有知名度的大型品牌超市、综合性购物广场与购物中心,为新品质罗村建设提供现代化的商贸服务。

4.探索发展工业旅游和文化旅游。以新光源产业为核心,融合詠春文化、孝德文化、花灯文化,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与网点。

(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打造和谐文明罗村。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建设智能化就业信息网。全力推进“新农保”、“大社保”,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应保尽保,实现社保体系全覆盖,使群众老有所养。探索社会与家庭合理养老制度,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促使民办养老机构建立和提高品牌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2.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率先普及学前教育。重视0-3岁婴幼教育,增建1-2所中心幼儿园,建成实验幼儿园,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逐步建立经济困难家庭和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资助政策。逐步实现非户籍常住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成联星小学改建工作,完成罗村二中、沙坑、街边小学扩建工程及其后续工作,加快南部新城小学、初中的规划建设。探索高中阶段教育,普及12年义务教育制,率先普及学前到高中15年教育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推行精细化管理,坚定不移走素质教育创新之路,以优质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奠基。力争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校企合作,探索新光源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设智能化教育网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落实民办教师、学生与公办教师、学生同等的法律地位,落实民办学校应享有的国家规定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措施。

3.加快建设科技与科普事业。按照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素质成为广受重视的公民素质指标。在新光源基地和专业市场,建立运用现代科技的、具有参与度的科普展示室和生产线路,形成工业旅游与科普旅游。以社区为中心开展科普工作,举办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引导居民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营造科学氛围,崇尚科学精神,具备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与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出版科普与罗村历史文化“口袋书”。

4.提升智能化公共医疗服务。推行智能化医疗系统,建设先进的IT网络,建设电子病例和医疗信息整合平台。推进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全覆盖,加大投入,大力引进医护人员,改善医疗设备,发展专科医疗服务。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职业病防护意识。支持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创建二甲医院和高等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完善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软硬件环境,推进社区免费健康服务,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智能化急救信号网络。

5.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的智能化网络,与智能化大市政模式顺畅衔接。成立社区发展理事会,吸引社区精英参与社区治理。加大社会公民和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推动义工组织继续发展。继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探索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引入社区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社区服务。率先成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试点。

6严保社会安全稳定。深化落实“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工作,继续加强街道、村居两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探索法官工作室运作机制,推进平安村居、封闭小区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中介帮扶,全力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深入推进避难、三防、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卫生事件等应急管理工作,加大应急避难知识宣传和方法演练,全面建设大应急网络。“维稳”与“维权”并重,追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保障劳动者基本权利之间的平衡。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

7.打造城乡融合格局。借鉴日本与北欧模式,实现乡村生活城市化,居民在农村可以享受到大城市所提供的服务。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延长服务时间,改善提升卫生服务站服务质量,全部建成“健康村”,2015年四星以上达100%,五星以上达到60%。引导民间资本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加强急救措施。完善农村公共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体系,重视职业培训。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可以采用商业化方式对专门项目以企业或个人名义命名或广告标示。举办农村居民科技文化体育周。加强农村公共安全服务。加强综治中心建设,“平安村居”实现全覆盖,建成全区首个镇街视频监控和应急管理系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完善出租屋管理制度。完善农村社区治理组织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和社区发展理事会实现全覆盖,社区治理组织建设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推进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实现同步,争创南海区农村社区建设示范镇街。

(五)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名街。

1.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与节日品牌。将特色文化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年度文化活动,通过固化持久效应,形成罗村节日品牌。花灯节可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结合;孝德文化节可与重阳节、端午节相结合,詠春拳活动可与劳动节、国庆节相结合;这些活动要融入现代科技因素,要成为展示新光源产业发展的一个平台。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节假日,吸引珠三角地区居民到罗村休闲、健身、娱乐。建立文化产业数据库。

2.运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打造詠春文化品牌。注册詠春商标,设计徽章标志,发展詠春文化产业,推动詠春文化旅游,借助相关影视作品,促进詠春文化传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建设叶问纪念馆,建设一批詠春拳训练基地。借鉴桂林挖掘刘三姐故事模式,将挖掘、收集、整理、筛选过的詠春历史资源通过创意、策划、整合与包装,形成文化产品推向市场,设计詠春系列衍生品,詠春故事系列、动画系列、影视系列、书籍系列。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动态展示,文化体验。发展詠春拳简易套路,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体验詠春文化,又要得到休闲享受。借鉴西安唐乐宫“文化旅游(欣赏宫廷乐舞)+餐饮娱乐(体验中华饮食文化)”精品创新模式,提升詠春文化旅游的层次和内涵,把低层次的观光旅游提升为高层次的享乐休闲旅游。按照现代企业组织形态,成立詠春发展公司,形成以詠春创意产品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的合作模式,建设詠春文化创意园。围绕詠春文化,提升罗村区域整体价值。

3.打造孝德文化教育基地。制定孝德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掘孝德文化内涵,扩展外延,建设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孝德文化传播载体。继续办好孝德文化节,提升孝德文化节的省内、国内影响力。推动孝德文化进学校、进村居、进企业。发展孝德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广东省公民道德教育基地。

4.扩大罗村花灯文化的影响力。罗村可学习深圳大芬油画村发展模式。深圳大芬油画村作为一个市场自发形成的商品油画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经过当地政府的引导和第一、二届文博会的推动,吸引国内外客户、画商前来加盟、采购,吸引全国各地美术工作者投身大芬油画产业发展,目前在全球具有影响力。参照深圳大芬“油画村”特色产业模式,罗村应大力发展花灯产业,培育花灯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推广花灯产业,借鉴奥运会与世界博览会经验,争取成为国内外重大活动的配套产业。重视新光源产业与花灯产业的有机结合。

5.提升居民文化福利。罗村可以先行先试,提出明确的文化福利指标,以人为本地落实、维护居民的文化选择权、文化参与权、文化欣赏权和文化创造权。探索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采取参股、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启动“文化城市”行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精雕细琢城市细节,完成农村道路的重命名工作,体现罗村城市文化。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工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规范形成工业文明的标准意识,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引导外来工融入本地生活,满足产业工人的文化需求。

(六)提升城市管理功能,打造特色城镇典范。

1.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借鉴新加坡经验,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科学运用城市意象等规划理论,引导城市个性特色塑造。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根据发展,修正、调整罗村的总体规划及各片区规划根据区委中部“加快崛起”要求和新的发展定位,从整个中部的产业和城市布局考虑,完成对街道城市发展研究、南部新城规划和北区详细规划指引的调整加强区域审批和全过程控制城市规划有效落实,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

2.加快“三旧”改造进程。坚持“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加快“三旧”改造,改善城市面貌按照“规划先行、城市塑造、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紧紧围绕汾江河沿岸、桂丹路沿线及罗村大道沿线三大核心片区。重点引导旧村改造,争取成为全区试点,为全区旧村改造率先破冰将“三旧”改造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罗村的二次成功创业;通过政府出政策,农村出地,社会出资的形式,形成最大合力,让土地产出利益最大化,让群众在改造中获;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配足人力物力,确保已批项目快上马,正批项目先规划,拟批项目紧跟上。集约利用土地进一步落实投资强度等规定,土地开发效益不断提高加强土地执法,严厉打击“两违”用地

3.提升智能化城市管理水平。按照信息化与数字化改造大市政模式,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大市政”覆盖面2015“大市政”覆盖街道100%的村。强化城市综合执法,探索“数字城管”和精细化管理,大力改善交通秩序,推进摩托车综合治理继续实施“样板路”工程,营造清洁舒适的城市环境。按“三个一批”原则全面完成对无证照经营户的整治

4.以建设绿道公共服务为中心完善城市配套建设。加快机场路、罗村大道Ⅳ期、状元公园、歧岗公园等道路和景观绿化工程。规划一系列精品工程,营造优美的建设景观,突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下管廊”的同步建设与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城市绿化景观建设的生态效应。建设直饮水供应网络。

(七)促进区域一体发展,打造产业融合格局。

1.南拓成为服务业的拓展区。依托南部新城建设和产业集聚优势,吸引禅城、桂城服务业向罗村拓展,成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拓展区,为本地及南海西部板块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活力。构建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基地融资服务中心与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业务联系机制。

2.北进成为制造业的服务区。依托佛山国际产业制造中心优势和狮山、里水、大沥、丹灶的制造业优势,罗村成为产业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的集聚区,成为南海制造业的重要环节。成为狮山“中国(广东)平板液晶显示器产业基地”的一个服务节点。

3.东联成为交通业的增值区。依托广佛同城化、广佛肇一体化效应和佛山西站、佛山机场等交通枢纽优势,成为与珠三角制造业相配套的物流业的重要一环,从事特定的专业化增值服务。

4.西上成为旅游业的组成区。依托特殊交通地位,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环节。主动融入西樵山与鼎湖山等旅游产业链,特色文化成为珠三角地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节点。

(八)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生态优化环境。

1.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整治。重新制定《罗村行业准入暂行规定》严格环保执法,整治、提升现有行(企)业继续坚持“目标不改、措施不变、力度不减”,加大小五金、铝型材行业治理力度淘汰纯氧化、着色、电泳、喷涂行业,完成铝型材、工业锅炉、普炭钢酸洗、家具喷漆、抛光砖行业整治,优化提升玻璃行业,完成五金酸洗、金属喷(涂)漆、印花行业整治,优化提升制革行业,完成陶瓷制品、陶瓷原料生产行业整治

2.加快水环境治理。完成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加大内河涌综合整治力度,落实河涌治理责任制,建立水污染预防治理长效机制。完成内河涌水网规划并建成沙坑涵洞灌溉泵站和良安截洪沟务庄灌溉泵站,完成罗村涌亲水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内河涌保洁管理办法完成南部新城、西隆片区两大重点区域活水工程,罗村涌与汾江河罗村段亲水平台实现对接,内河涌综合整治全面完成,辖区水质量明显好转,岸绿水清的岭南水乡风貌呈现

3.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严格落实环保执法,加强在线监测监控,基本形成主要污染源和水、气监测网络,严厉查处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完成机动车尾气治理、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油烟治理及扬尘污染控制,重新制定和实施《罗村街道排污费征收标准》落实噪音治理,全面完成天然气管网建设

4.实施“一村一景”工程。围绕绿道建设,推动各村建设各具特色的核心景观,形成整体布局有序的绿道景观网络。

(九)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打造转型发展活力。

1.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大力推行股权固化到户,探索宅基地固化,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创新农保区管理开发方式,以村为单位,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实现农保区集中安排,围绕绿道建设统一开发小公园或“农家乐”;街道加大对农保区的补贴力度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实现集体资产公平、公正、公开交易各项管理逐步深化,农村村务精细化、资产公开化、经济监督化和政务社会化“四化”管理初步实现,建成南海农村管理示范镇街

2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发挥罗村街道财税体制的优势,推行阳光财政工程,依法治税管费,加强税收征管,公平税负,坚决实行收支两条线。健全财政、审计监督制度,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3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依靠简政放权改革,逐步建立“责权一致”、“责任与财力相匹配”的投资体制。逐步建立依法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逐步推行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代理制、BOTBT等新型投融资方式。撤除民营经济对垄断部门和基础设施投资准入的有形和无形门槛,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对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的投资,缓解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缺口。积极实施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及农户融资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中介、行业组织和社团组织的作用,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社区(农村)合作组织、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对地方公共产品的提供,建立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居民参与的基本住房共建机制。

(十)推进阳光党务工作,打造创新高效罗村。

1.推进党务政务阳光工程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预示着党务公开已从理念层面进入操作层面,从局部试验阶段进入全面实践阶段,党务公开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罗村街道可率先建成阳光党务示范街。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严从紧的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工程招投标和公物采购的监督管理,倡导“阳光工程”、“阳光采购”,加大政府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审计力度,提高投资绩效。尝试创建政府“委托购买”服务机制。

2.推进电子政务打造行政效率品牌。对行政管理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率先在辖区内推行电子政务,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借鉴昆山行政服务效率品牌模式,不断改善、提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切实提高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清理、取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加强后续监管。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提升农村经济社会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

3.创新干部队伍建设模式。探索干部培训新模式,安排培训学员到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改制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等一线进行锻炼。完善和落实人事管理的各项制度,打破身份界限,突出“唯才是举”,激发干部活力。推行工作人员轮岗,探索村级后备干部激励机制,加大对招商引资、城市规划和新光源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着眼未来,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打造能够把握新形势促进农村发展的农村干部队伍

4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总结、探索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先进经验,确保党在农村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推进基层组织优化,适应深化农村管理体制设置基层党组织,力争实现村小组、小区特色党支部全覆盖。引入面试考察机制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探索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议等党员参与村中事务、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5.创新应急管理机制。制定道路拥堵预案。完善防灾和应急事故处理预案。预防高危管道事故。加强群体性事件治理。围绕劳动关系冲突、征地拆迁、环境变化的群体性事件相对突出,要建立迅速反应机制,利用新型媒体发布政府信息,规范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aeb8303968011ca30091a7.html

《罗村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