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李白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11-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李白的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酒仙剑仙之美称,与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合成李杜。其文字里充满着浪漫的想象,文风奔放不羁,极富才华。李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年)在年少时大量涉猎文学典籍,由于盛唐时期,人民普遍尚武,李白也修习得一手好武艺,尤其擅长使剑。
少年时的李白,既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也受到了修仙方术的影响,所以李白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是很矛盾的。既有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儒家追求,也有出世成仙闲云野鹤的隐士梦想。
李白在开元十三年时,离开了久居的蜀地,经过长江,在江陵之地见到了天台道士司马帧,更加坚定了求仙问道的想法。过江陵,李白南下进入了庐山境内,这时写就了闻名于世的《望庐山瀑布》。
随后,经过了六代故都金陵、扬州、姑苏。在姑苏这个充满故事的城市,夫差和西施的浪漫爱情激发了李白的诗人情怀,下了著名的《乌栖曲》。最后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这是李白第一次重要的远行。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4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
轻歌曼舞,朱颜微酡,吴王的享乐还正处在兴奋之中,却忽然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
吴王与西施寻欢作乐已慢慢进入尾声。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一轮秋月越过长空,天色已
近黎明。
唐玄宗即位后,经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引荐,唐玄宗对李白的诗篇赞不绝口,这也让李白迎来了自己的仕途生活。
在都城长安的年月里,李白只是终日以诗文献给君王,做的都是一些闲散零碎的书生活儿。这让他对仕途感到隐隐的忧虑。虽然唐玄宗可以下龙辇相迎接,对李白礼遇有加,但是在唐玄宗和王公大臣心中,李白仅仅是一个闲暇时的文人玩物,并非不可或缺,这让心高气傲的李白十分不满。
闲暇里,李白也穿行于大大的长安城内。他渐渐发现,这天子富贵地也是藏污纳垢之所,百姓的艰辛不幸和既得利益阶层的骄奢淫逸在李白心中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他开始觉得,自己无法习惯于这种地方,此时离开长安的想法已经开始萌发了。
性格豪放不羁的李白,在宫廷中处处碰壁,与翰林学士们的深刻矛盾,让他无法忍受。加之唐朝的外戚和宦官专权,让李白的仕途敲响了警钟。

不久,在各种机缘下,李白体面的离开了长安城,结束了这段仕途生活。
在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后,李白为了躲避战时袭扰,就回到了蜀地居住。在上元二年,花甲之年的李白返回金陵养病。贫困的生活让他不得不投靠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李白因病不治,享年62岁。
一代文豪,终不敌历史大潮的裹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人唏嘘。

扑朔迷离的身世
在李白的生平中,有一件事非常可疑——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唐代主要诗人中,只有李白没有参加科考,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李白自己的说法是:我是天才,懒得考进士。实际上这只是托词,李白有他的难言之隐,他根本没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跟他的身世有关。
李白的祖上因为犯了法,被贬到当时的边疆——碎叶城一带。被流放地以游牧为主要谋生手段,中土之士不一定擅长。但李白的祖先是从中土过去的,对中土有什么物产,西域有什么物产,都比较清楚。李白的先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生存方式,最合适的
就是做商人。
根据松浦友久所著《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一书记载,李白未在任何公开场合提到其父的名字。只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里称李白的父亲为“李客”。这《新墓碑》是根据伯禽“手疏十数行”而写的,伯禽是李白的长子,史料的可靠性很大。有关部分记述如下:
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由伯禽“手疏”可知,李白的父亲因为“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真正的名字。因此,有学者推论,李白父亲是一名没有正式汉名的异族移居者。与他的这种出身相关,李白青年时期,在四川的生活大概是被排斥的,故自离川之后,再未回归一度作为“故乡”的蜀地。四十几岁在长安被放逐时,晚年流放夜郎途中得知被赦免的消息时,他并没有折返更近的蜀地,而是照旧返回江南。
按照当时唐朝的律法,科举制度虽然相对宽松,但对于考生的身份审查却毫不马虎。参加科举考试,先要通过资格审查。查中要注明:“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它名”,此外还规定,如果家里是做买卖的,或者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是做生意的,就不能来考进士;异民族的子孙也被排斥在外。当然,罪犯的后人更没有资格。

李白的身世,恰好都占了: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且恐为异民族之子。这样的出身,使他喊出了真真切切的牢骚:“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李白一生没有参加科考不足为奇,他为友人剔骨迁葬的行为,却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据李长之的《李白传》记载,李白从25岁到27岁间,曾经东游扬州(现在江都;那时他大量挥霍,一年之内,花了30两金子,都救济了“落魄公子”。李白与蜀中好友吴指南结伴游历,他们到达岳阳的时候,吴指南得重病去世。李白悲痛欲绝,伏于吴指南之尸恸哭。李白为友守丧期间,来了一只猛虎,此时李白如逃走,猛虎便会撕食吴指南尸体而不会追赶他。但李白为了保全朋友的遗体,竟冒着生命危险与猛虎对峙,最后终以手中剑逼退饿虎。
李白将吴指南的尸体暂葬于洞庭湖边。一年后,他专程赶赴岳阳,挖出吴指南的尸骸其尸体尚未完全腐烂。李白扛着他的尸体来到湖边,用刀子刮去腐肉,用湖水洗干净,将所有的尸骨拣拾装好,历尽艰险一路背着走到武昌,借钱将吴指南的尸骨厚葬于城东。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周勋初撰文对李白这一怪异行为作出了解释,文章称,剔骨迁葬的风俗,在汉族人中自古至今闻所未闻,但在中原地区之外的有些民族中,这一类的葬法现在仍然在流行。这一说法,可作为李白并非汉人的一个旁证。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一直以来,世人都知道李白是一位“斗酒诗百篇”的大诗人,然而,少有人知道,李白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古惑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的《侠客行》不仅仅在写他所景仰的古时的侠客,同时在暗写他自己的经历。《新唐书?文苑传》特别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在向别人推介自己的特长时曾说:“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明明白白地强调:自少年时,他就开始学剑。他生怕别人会因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解释性地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上韩朝宗》
李白身材不够高大,但身轻体健,有万夫不挡之勇。唐代流行斗鸡活动,年轻时的李白脾气火爆,在一次斗鸡活动中,大发神威一连手刃了好几个泼皮。“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在闹市拿刀砍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古惑仔。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檀作文就写了一本《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为了学剑术,提高武艺,李白又专门到山东。他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唐代文人裴敬写过一篇文章《翰林学士李公墓碑》,里面讲李白“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大唐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张旭和李白都是饮中八仙;裴将军是李白的师父,是大唐第一剑客。李白作为裴旻的徒弟,其剑客身份确定无疑。

李白除了有一个著名的剑客师父外,还有一个杀手徒弟,诗为证——《赠武十七谔》,他的徒弟叫武谔,排行十七。从这首诗的序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
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李白说:我徒弟武谔不善于说话,却是个讲义气的人,而且沉稳、凶悍。他听说安史之乱爆发了,就来拜我为师,准备为国效力。我的儿子伯禽在山东,我没有办法去看他。可是武谔说他有本事把少主人救出来。我在感激之余,就写下了这首诗送给武谔。武谔是个杀手,不是诗人。他拜李白为师,是要学武艺,而不是学诗文。
千古文人侠客梦,在唐代,作侠客、为大将是当时年轻人的普遍追求,是一种时髦的人生观,是太平盛世的时代精神。杨炯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李颀说:“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高适说:“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等等,概莫如是,实风尚所致。所以,李白追求高明的剑术,一点也不奇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0504e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a3.html

《行路难李白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