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的起源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2-06-10 17:10: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现代汉语词汇的起源及其启示

  现代汉语所采用的大量双音节词汇是怎么来的?

  再此先公布答案:绝大多数双音节词汇是从日本引进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汉字,但我们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它来表达现代概念,是日本人手把手教我们的。再换句话说,日本人对当今中国文化、文字的形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应该说,中国人接触西方文化比日本人早得多。然而,有系统地把西方各个学科的先进概念引入本国,却是日本人先走了一步。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人就开始着手翻译西文典籍,像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经典著作就是那个时候被翻译成日文的。而中国的严复等人翻译《进化论》却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严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翻译家,国学功底非常深厚。他的代表作《天演论》,即便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衡量也是一流的作品。让我们来看一看《天演论》序的翻译:

  “严子几道既译英人赫胥黎所著《天演论》,以示汝纶。曰:“为我序之。”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之本原,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因物变递嬗,深研乎质力聚散之几,推极乎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而大归以任天为治。赫胥氏起而尽变故说,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以人持天。以人持天,必究极乎天赋之能,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其为书奥赜纵横,博涉乎希腊、竺乾斯多噶、婆罗门、释迦诸学,审同析异而取其衷,吾国之所创闻也。凡赫胥氏之道具如此。斯以信美矣。抑汝纶之深有取于是书,则又以严子之雄于文,以为赫胥氏之指趣,得严子乃益明。自吾国之译西书,未有能及严子者也。”

  这段文字能看出严复译文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严格采用了先秦时代的文体,行文优雅流畅;第二,几乎没有采用双音节词汇。严格说起来,这段文字没有一个词汇能算得上正八经的双音节词汇。所谓双音节词汇,是指由两个字组成,但拆开以后字意全变的词汇。比如,“经济”,原意是指经世济民,两个字都各有各的含义,但合起来是指economy “电话”,电的汉字原意是闪电,话是指说话,但和在一起是指一种现代化的通信设备。懂中文的都知道,这种双音节词汇在古汉语里非常少,能流传到今天的更是凤毛麟角(徐光启的《几何原本》中的“几何”可以算作一例,可惜也是翻译词汇,而且是利玛窦帮着翻译的)。上述引文中的“天演”和“本原”,看似双音节词,却不尽然。“天演”意为“自然的演变”,单字的含义和他们在词中的角色是完全吻合的。“本原”,本和原都是指original,也算不上真正的双音节词。

  严复国学功底深厚,翻译西文词汇自然要秉承古汉语单字传意这一传统。因此,严复的翻译能用单字就绝不用双音节字。基于这么个思路,严复把逻辑翻译成“名学”,把形而上学翻译成“玄学”,把经济翻译成“计学”,把哲学翻译成“理学”,等等。然而,恐怕是盲人也能看得出来,把一种迥然相异的文化和学科体系翻译成中文,仅仅用一个单字来完成会有多么困难。对于每个学科,严复总要苦苦寻找中国古代相类似的学科和概念,然后命名为X学。用 “名学”来翻译logic,我个人猜测严复可能是认为中国先秦时代的名、辨的研究与古希腊人提出的logic相类似。其实,名、辨的研究跟逻辑完全八杆子打不着,像公孙龙的“白马非马”顶多算是个经典的狡辩,是利用了中文语法不够严格的弱点玩的鬼把戏,算不上是什么逻辑。因此,“名学”这个帽子硬扣在 logic的头上是不合适的,最终这个翻译不可避免地要被“逻辑”所取代。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计学”(经济)等概念上。

  与严复的捉襟见肘相比,日本学人利用汉字翻译西文词汇却是天马行空,挥洒自如。一方面,他们对汉字本原的研究和理解不可能有严复那么透彻和深刻;另一方面,他们对汉字也不可能有严复那么深厚的感情,想糟践就糟践。因此,我们今天审视日本学人当初的翻译,尽管他们的翻译与汉字本意相差甚远,但却值得玩味。“经济”的原意是经世济民,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本来与economy无关,但发达的经济毫无疑问是国家生存的命脉所在,也是实现经世济民理想的根本途径,因此“经济”一词是个非常有生命力、值得玩味的译法。另外一个例子是“民主”。民主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是指“庶民的主宰”,也就是指皇帝老爷子,而日本人用来表democracy,意义完全相反了,却是神来之笔。像这样的翻译,在严复眼里可能近乎胡说八道,忠实于古汉语原意的严复肯定是想不出来的。

  所以,当严复把《天演论》、《原富》、《名学浅说》等作品翻译出版以后,中国社会面临两套西文词汇的翻译:严复的“严译”词汇,和日本学人的“日译”词汇。两种翻译在中国的社会舞台上面临一场竞争。

  当时,中国学术界对于如何翻译外来词汇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严复本人为代表的“严译”派,主张尽可能忠实汉语原意;另一派是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日译” 派,主张日本学人的双字节翻译,并尽可能多地使用日语翻译。两派观点尽管交锋激烈,但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却不是由学者的观点所能左右的。随后发生的事实是:严译词汇在竞争中全面溃败,日语翻译大获全胜。据日本学者考证,今天中国和日本使用的双字节翻译词汇,仅仅“数学”、“保险”、“银行”等屈指可数的几个是由中国人翻译的。

  严译词汇敌不过日译词汇这一历史现象,至少应该给我们如下启示:

  1.以汉字为代表的表意文字,具有比表音的拼音文字更加稳定的气质,不易改变,因此具有内在的保守、僵化、不思进取的特点。严复处处采用引经据典式的翻译,无疑极大地束缚了他的手脚。远古时期的文字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下产生的,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用古代的文字一成不变地表达现代概念毫无疑问是困难的,也是毫无必要的。然而,表意是汉字的基本特点,汉字的本原含义是汉字存在的全部价值,离开了原意,汉字将变成无源之水。因此,像严复那样不辞辛苦地挖掘汉字本意,也是国学专家们万不得已的做法。严复不过是极其出色地犯了不得不犯的错误,他的失败是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的悲剧。

  2.面对西方的先进文明,我们除了学习其先进的科技、文化以及各项制度以外,必须在文化的层面上认真考虑落后的文字对中国人的思维能力的束缚。中文里僵化的文字,杂乱无章的语法,不讲逻辑的表达方式,都注定了我们消化、吸收外来先进文明具有与生俱来的特殊困难。表意文字的最大问题是口语和书面语的脱节。口语毫无疑问比书面语更加活泼,容易随历史发展而演变,但表意文字却稳定得多,这就决定了表意文字经常无法及时吸取口语中的鲜活成分,而更倾向于忠实于远古时期文字的本意。先秦时期的口语和书面语也许能吻合的很好,但到了明清时期,书面语就已经和口语相差甚远。持续地改革文字,使之能够不断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保证汉字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水。不然的话,今天的文字很可能无法表达未来的概念,几百年后我们恐怕还得再来一场新文化运动。瞿秋白把汉字说成是“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茅坑”,虽说难听了点,可是不无形象地告诉我们,如果不加以持续的改革,表意的汉字就会在酱缸里不断发酵,到最后变得比茅坑还臭,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表意文字独有的问题。

  3.适当地引入音译,将极大地丰富汉语的内涵,也有助于缓解翻译的困境。佛教第一次引入中国是在南北朝时期,那个时候,中国的和尚们翻译佛经,基本上都采取音译,比如“刹那”、“佛”、“涅盘”等概念就是根据梵语音译过来的,到了今天已经成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常用词汇。“逻辑”这个音译词最终取代“名学”也是个很好的例子。由于中国古代根本没有逻辑,因此,仿照南北朝时期的做法,采用音译词,无疑是个明智的做法。音译还是我们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保持对外交流能力的一条捷径。Business被翻译成“商业”是很拙劣的,因为 businesscommerce的含义完全不同。到了今天,当我们面对E-BusinessE-Commerce这两个概念时,就会面临惶惑,不知道该把哪个词汇翻译成“电子商务”。同样,E-purchase, E-shopping, E-procurement,我们也不得不模棱两可地翻译成电子购买、电子购物、电子采购。中文概念的模糊性,使我们几乎无法区别购买、购物和采购,但在英文里,purchase是个广义的概念,泛指购买行为,shopping专指顾客在商店的购物,而procurement指公司之间的采购,而且不仅仅是个商品交换过程,还包括了一整套商务合作程序。这些词汇在英文里都有严格的定义,所以,即便是不懂电子商务的人,看到E-purchase, E-shopping, E-procurement这几个词也能知道是什么含义。如果我们当初对business等几个关键词汇采用音译,那么,显然这个问题在中文里也将迎刃而解。

  4.对待外来的先进文明,我们应该采取像日本人那样务实而谦逊的态度。今天的日本人,已经再也不会有人像当初中江兆民等人在明治时期那样,费劲地将“culture”翻译成“文化”,而是一律采用音译。日本的假名在接受外来语问题上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到今天,日语大概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开放的语言,任何国家发明的新概念都可以用音译的方式非常容易地被日语吸收进去,成为日语的一部分。反观中国,到今天还有人叫嚣“纯洁汉语运动”,学习法国人的愚昧。也怪了,西方人好的东西不学,这些下三烂的东西中国人学的比谁都快。日本人能创造出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成就,与日本人的谦虚和务实分不开。在唐朝,日本人毫不犹豫地学习中国的汉字;到了19世纪,日本人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脱亚入欧,走西方的强国之路。中国人当今使用的汉语词汇,绝大多数都是日本人创造的,可以说,中国和西方先进文明之间,永远隔着一个日本。说句难听的,中国现在给西方当徒弟还不配,只能当个徒孙。先向日本学会了如何学习,毕业了,也许才能上西方文明这个高级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40f78a8dd3383c4bb4cd271.html

《现代汉语词汇的起源及其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