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诗宋词中青梅意象与闺中恋情定稿

发布时间:2019-02-22 16:59: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唐诗宋词中青梅意象与闺阁恋情

摘要】:该文是以青梅这一传统经典的意象,论述与这一意象相关的闺阁恋情。并且主要论述的是恋情中女子的心境与情绪。与男子的初相识、在热恋中的欣喜、与爱人的离别之境、离别后的相思等种种情感表现。在这之间青梅所充当的身份、媒介物以及一定的背景作用。

关键词】:青梅 意象 恋情 女子 心境

青梅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意象,与青梅有关的恋情在古典诗词中也比较多见。最早关于以青梅为意象写恋情应属李白的《长干行》,“青梅竹马”后来成为男女自小相识相知的一种恋情方式最美的表述,并且成了后人描写爱情故事的一种模式。因此,青梅作为一种与爱情有关的特殊意象,便在后来的诗词中以一定的比率出现。经笔者统计,在五万多首唐诗中,有青梅意象的诗并不多,只有17首。但在宋词,有青梅意象的次有五十六首,其中有近二十首都表现与爱情有关,尤其是侧重表现在闺阁恋情中的相关情景。下面由笔者浅析在这些恋情中,青梅所充当的身份以及所表现的作用。

一、青梅花果具有一体性的特征与表现闺阁恋情的时间性、过程性。

青梅在古典诗词意象中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即笔者发现古典的青梅意象具有“花果一体性”的特征,所谓“花果一体性”指的是青梅时而指果,有时指花。《浅谈古典诗词中的青梅意象》对青梅是这样解释的“梅是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为落叶乔木,属蔷薇科,冬季开花,有白色和淡红。味道清香,四五月结实,未成熟时称青梅,成熟后称黄梅,均可食用.在这段解释中,作者认为青梅就应当指梅子未成熟时,即青青的梅子。这种解释有正确的一面,在唐诗宋词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诗词里青梅是指青青的梅子。如:

(唐)杜牧《罢钟陵幕吏十三年,来泊湓浦,感旧为诗》“青梅雨中熟,樯倚酒旗边。”

(唐)白居易《早夏游平原间》“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偶作》“红杏初生叶,青梅已枝。”

《喜陈兄至》“黄鸟啼欲歇,青梅结半成。”

(宋)吴泳《八声甘州》“正青梅未熟,煮酒新开。”

(宋)王质《满江红》“看青梅下有,游人啧啧。”谢逸《望江南》“谩摘青梅初酒,旋煎白雪试新茶。”

(宋)王安忆《潇湘忆故人慢》“青梅煮酒,辛随分,赢得高歌。”陈允平《渔家傲》“偷摘青梅推病酒。”

(宋)曹勋《花心动》“与持青梅酒,趁凝伫、晚妆相对。”

(宋)程垓《谒金门》“春事莫催行客,弹指青梅堪摘。”

(宋)陈人杰《沁园春》“渐青梅初熟,卢橘犹酸。”

(宋)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以上含有青梅意象的诗词,这些青梅的意义基本上都可指青青的梅子。“青梅煮酒”的典故亦指用未熟的梅子。

但在一些唐诗宋词里,也有一部分的青梅就不单单指的是未成熟的梅子,它更多的应指花。即笔者认为的青梅花果一体性”的特征。如:

(唐)韩《中庭》“中庭自摘青梅子,先向钗头戴一双。”

(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宋)李之仪《菩萨蛮》青梅又是花时节,粉墙闲把青梅摘。”

(宋)赵汝光《浣溪沙》“笑摘青梅倚疏,数枝花影漾前除。”

(宋)刘辰翁《虞美人》“轻衫倚望春晴稳,雨压青梅损。”

等相关词句。这些青梅意象就并不单指青青的梅子了。尤以韩偓的《中庭》中的向钗头戴青梅,古人不分男女确实有在头上戴花的习惯。却没有听过在头上戴果实的说法。由此可见,古诗词中的青梅意象就并单指果实了。

笔者认为:意象中的青梅并不是单纯的青青的梅子。在某一方面来说,青梅的花朵与果实经过诗人或词人的艺术加工,已融为一体。由于青梅的这种特性,它在表现闺阁恋情中就有了特殊的表现,即在表现闺阁恋情中的时间性与过程性中的特殊作用:

⒈青梅在某种程度上是季节的象征。

这种象征意味在不自觉的表现了在恋人中,游子离家之久、女子思念之重。青梅具有这种花果一体性,它就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季节意义。青梅的花开到青梅果实的形成是一段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时间流逝的过程。季节的嬗变,忙碌的人或许很少注意。但对于闺中的少女、少妇,尤其是丈夫离家的女子,对于季节的转变就尤为敏感。李白《长干行》“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就是这个意思。而青梅从开花、凋落、结果,寻常人难以察觉,但殷殷期盼恋人回来的女子却细心的注意到了。时间过去,但人却未归。从中体现女子思念与愁念。如:黄庭坚《蓦山溪》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黛眉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

这是一首词人赠别歌姬的词。“此词为崇宁三年,作者被贬宜州,路过衡阳时所作。”相传是为衡阳的名妓陈湘作的。“黛眉敛秋波”将词中的女子的神态描画出来。“娉娉袅袅”是女子的形态美。然而美好的时候并不能成为女子快乐的理由。春季未完,花欲落未落,确实女子惆怅的时候。“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是对恋人的埋怨,可能也是事实。女子害怕的当男子回来的时候,青梅已结了满满的果实,“绿成阴”说明已是夏天了。女子由冬天盼望到夏天,但恋人不一定就回来。而“如豆”指的是青梅结子,大小如豆,暗喻女子嫁人生子。所以“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是女子的恐慌,光阴流逝,岁月不待。女子望着青梅,与恋人分割。此时青梅结子就不仅仅指的是自己嫁人,更是指在季节的转换中时间的流逝,自己等待的凄苦写照。

2伤春惜春的代表

春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永久主题。在美学中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所以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美,感受美是一种永恒的基本活动。在四季中春无疑是最具美的代表,《诗经》中的第一首《关雎》就有对春的描写“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古人歌颂春、赞美春,也希望春永驻人间。但现实总与事实矛盾。于是伤春、惜春就成为诗词中凄美的一章。青梅的花果一体性在这里体现也很明显。青梅的花一般是早春,姜夔《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而春结果是在春末夏初。青梅由开花到结果恰恰占遍了整个春天。在闺阁中女子对春的意义的感受更深,青梅的开花结果,暗示春来春去。闺中的女子看青梅花开花落,借惜春、惜青梅来感叹自己红颜寥落,游子不归。如:(宋)王冼《撼庭竹》“绰略青梅弄春色,真艳态堪惜。”

(宋)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等。尤以沈唐的《念奴娇》:

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流水飘香人渐远,

难托春心脉脉。恨别王孙,墙阴目断,手把青梅摘。

金鞍何处,绿杨依旧南陌。消散云雨须臾,多情因甚

有轻离轻拆。燕语千般,争解说、些子伊家消息。

厚约深盟,除非重见,见了方端的。而今无奈,寸肠千恨堆积。

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词的一开始就点明了时间是在晚春,杏花经过了雨的打击,只剩一地的残红,随着流水渐渐飘去,就如同那远去的人慢慢消失。词的开头就奠定了一种忧伤而惆怅的情绪。“难托春心脉脉。”则是说明了词中人的身份为一个女子。“恨别王孙”就解释了词中主角如此惆怅的原因了。“墙阴目断,手把青梅摘。”是女子无意思的动作,如果园中花已凋落完,那么青梅就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女子日日望着墙的那边,看着青梅由开花到结果。自己是否也如同那春天的花,如同那青梅,慢慢的凋谢。词的下阙则是想象恋人在哪里,回忆往昔的深情厚约。

、青梅意象充当的多重角色

青梅在古代的庭院中应多有种植。因此,在唐诗宋词中,青梅就常常充当“背景”或“道具”,对表现诗词中女子的情绪提供必要的“设施”。

1作为女子“避羞”的道具

众所周知,古代的女子受到的管束很严。很难真正与外界交往,更不必说是与男子结交。有可能会在极小的可能性与自己的未婚丈夫见上几面。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爱情吧。在爱情开始之初,青梅有时候就可作为女子避羞的用品,来表现见到心爱之人欲走却又不舍的情怀。宋最有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就曾将这一幕生动的表现出来,即《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弄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相传这首词写于李清照18岁,一次见到赵明诚时的情景。有许多资料考证,词中的客人就应指赵明诚。该词的上阙写得非常的闲适、自在。一个刚荡完秋千,玩得尽兴的少女。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早晨,“露弄花瘦”说明了时间。笔者甚至认为,此花可能就指青梅。本来一切都非常的美好。但突然有客人闯进来了,打破了这一切的美好。词中的少女急忙要躲。在古代女子不宜见外客这很正常,词中的女子却不仅仅是躲。“和羞走”说明了少女的状态,同时也说明这客人对少女的特殊影响。全词最传神的是最后一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其实是不愿意离开的,她更想见客人。在快跑入门的时候,她灵机一动,顿住脚步,拉过一株青梅,此时的青梅不应是果实,一个“嗅”字点明。

青梅在时就成了少女的遮羞物了。青梅即可遮掩少女的身影,而少女又可此时借青梅偷瞧几眼来客。嗅青梅的动作将少女的羞涩化于无形,同时青梅也似乎帮少女躲如了慌乱。也有类似的鉴赏是这样说的:“更妙的结尾两句,词人以其精湛的笔墨描出了少女怕见又相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而有细致的心理。最后她还是利用尚未走进屋内的机会,伏在门框上以嗅青梅的的假动作来掩饰自己。以便偷偷的看上那少年几眼。‘倚门’已是有所期待和准备,回首嗅青梅则描尽了矫饰之态,鼻子在‘嗅’,眼睛却在‘看’”。

2成为转移女子感情的寄托。

青梅的这种作用多体现在离别之时,离别亦是古典诗词中一个古来的主题。古时男子多出外游历、经商、求学等,写情人间的离别诗词也多如牛毛。女子没有权利留下自己的恋人或丈夫。这或者古代女子的地位有关。

古代女子一出生就被认定为是低于男子的人物。在《诗经 斯干》中对生女子与男子就有了不同的定义“乃生男子,载寝在床,载之衣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在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在这样的氛围下,女子被看做是男子的附庸,没有名字,没有财产,甚至连一些基本的人身权利都没有。《礼记 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能私假,不能私与。”而女子的出嫁更是被定义的屈辱“嫁者,家也。妇女外出,以出适为家。”在加上一些教材的奴化教材如:刘向的《列女传》、班昭的《女诫》、长孙皇后的《女则》等等书,将女子压得喘不过气了。更别提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是在怎样的熏陶之下了。所以在恋人的送别,女子心中如何的酸苦,也无法对远行的游子说一句留。女子无权干涉男子的任何行为,就是在妇女观较为开明的唐朝,丈夫要外出经商、游历、学习等行为,女子只能支持。

在描写恋人间的离别,青梅在这时也可起到特殊的作用。笔者前面已经说过,在“青梅竹马”的成语中,除了带指一种爱情模式之外,还可将青梅代指女子。因此在含有青梅的离别诗词中,应该就有了特殊的意味。不能说留,但女子心中的酸楚又将如何排解?尤其是当心爱的人即将远行,女子此时就需要一个遮掩其痛苦的对象,转移她悲伤的情绪。如:贺铸《芳草渡》:

留征髻,送离杯。羞泪下,拈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

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君去也,远蓬莱。

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遍,送将来

这是一首以女子为第一人称的离别词。开篇第一句就点明了男子即将远行,“留征髻,送离杯。”征髻是男子远行是梳的髻发。但第一句没有说明送行的人是谁。第二句“羞泪下,拈青梅。”说明是一个女子送别男子的词。“羞泪下”是在描写此时女子的凄苦的心境。“拈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则是将女子在离别是的神态,动作勾勒出来。女子似乎并不想让男子看出自己的难过的样子,才会拈过一株青梅,低低的问男子何时回来。这株青梅在此时生的地方正好,成为女子转移痛苦的对象,也是女子遮掩自己的一个很好的对象。此时的青梅比任何一种植物都有独特的作用。在以爱情婚姻的诗词里,青梅无疑是比较典型的意象。贺铸的这首以女子为第一人称的词,以女子的角度描述送别恋人的心境与情绪。古代的女子不会说出留下来,别走这样的句子。对于丈夫或恋人的远行,她只有无条件的支持。尤其是在宋朝,对女子打压更是变本加厉。词中的女子只有无奈、悲苦的心境只能通过“拈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来表达自己微小的心愿。青梅似乎成了她依靠的对象。即笔者认为的青梅转移了她的痛苦。

三、担任“中间物”的身份,起传情的作用

青梅虽然只是一种无感无心的植物,在唐诗中最早出自李白的《长干行》开始有了爱情的意义。在这首唐诗的爱情里,青梅就具有媒介的作用,在爱情里,媒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尤其在中国的古代就有儿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中国的“媒婆事业”发展也是非常之早。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己口卜,使人妇伯。”相传夏商之时的“媒”不称“媒”,而是“使”。在《诗经 南山》中也有关于媒人的记载“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由此可得,媒介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青梅在传输爱情过程中也有很鲜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男女主人公感情发展的连线。

任何情感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爱情同样如此。爱情里需要一些细小的事情发生来催醒它。青梅的存在有时候就帮助男女感情的发展。

这种特征在李白的《长干行》的诗中有具体表现。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换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

这是一首商妇回忆与丈夫从童年到结婚一直到丈夫出外经商的故事。相传在唐朝的南京商业发达,多外出经商的商人。写这类诗很多。李白这首诗独具一格就在于诗的前几句。诗的前四句像一幅天真烂漫的图画。诗人一开始就勾勒出一场具有童趣而温馨的画面。“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一个刚留头的小女孩,一个还扎着髻角的小男娃。小女孩在门前折着花玩,她折着是什么花呢?诗的下文可能透露了答案,男孩骑着竹马过来了,“绕床弄青梅。”这里的床当然不是现代说的睡觉的地方。据有关资料考证,床有可能是指垫脚的工具。男孩弄来了垫脚的东西,去折青梅。可以猜想,女孩刚才要折的花应该就是青梅。否则就割裂了诗中小男女主角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男女主角关系非常得要好。此时的青梅不尽尽是小男女主角感情非常好的证明,而且更是两人共同美好的回忆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意象之一。青梅的存在将这两个小主角相互帮助的描画出来,也小小的塑造了诗中小男孩的“英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青梅的意象也是诗中小女孩的化身,小女孩天真、可爱、美丽的形象是与青梅相映生辉。青梅的传情作用也在这“英雄助美”的一幕里展现出来。

2男女相见的一种助机。

众所周知,古代女子受到的束缚很大,“三从四德”将她们禁锢在一小方阁楼里,要想让古代女子恋上外面的男子无疑是几率非常小的一件事。在一些元曲杂剧等戏剧中都有许多关于闺中女子的描写。白朴《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父亲对女儿的教育是“谨守闺门。”这四字就可见一般了。《牡丹亭》中杜丽娘只能从梦中去追寻爱人,在现实里却郁郁而终。因此在许多爱情诗词,戏曲中,让男女主角相遇是最为麻烦的事。青梅在联络男女主角相遇相识的过程中也起到过有力的作用。如: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锤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

读过这首诗的人都知道,其实这首诗是写一个爱情悲剧的。白居易写诗本身的目的是教导女子不要轻将自己许人,即诗的序所说的“止淫奔也。”但诗中仍然一相当大的篇幅去介绍男女主角相遇相爱的经过。这首诗也是女子以第一人称诉说爱情的始末。女子自言自己未嫁的时候,快乐的与女伴在后花园嬉戏。并且自述第一次与男子相见的情景。“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倚垂杨。这是一幅对景的画面,女子在墙头,男子在外面的路上。“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就是类似 的情景。诗中的女子是因为要踩着断矮的围墙去摘青梅,此时我们无法判断青梅是花还是果。但确实是因为这株高大的青梅女子才见到男子的。这株青梅应生长的非常高大,女子才会踩着墙去摘。

因为这株青梅女子见到了男子,但这首诗中,青梅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帮助男女主角相遇的契机,而且对塑造女子的形象也有重要的作用。由“笑随戏伴后园中”乃至后文中“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这几句可知,诗中的女子应是一名大家闺秀。家中有后园,不可能没有佣仆。摘青梅需要踩短墙,但如果是一名标准的大家闺秀,是不可能亲自踩着短墙去摘青梅。这一个举动就把一个活泼、大胆、敢作敢为的女子形象表现出来。同时也为后面她大胆与男子私奔的举动奠下了基础。

青梅的意象可能不是古典诗词中非常常见的意象,但青梅却是在许多意象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它除了在爱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之外,对于表现中国古典的士大夫的文人情怀也有特殊的意义。“青梅煮酒”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可能是由于青梅植物本身的一些特征。梅本身的意义就有孤高、清冷的意味,从而导致青梅意象也偏向与清冷的一面。只有在李清照的《点绛唇》中的青梅含有青春、热烈的感觉。其他有青梅意象的诗词就多侧重表现伤感、悲怀的情绪。

青梅的这一特性对于表现古典文人士大夫壮志难酬的情怀就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的恋情中,男女有可能长年分割或最终未能白头的情况。青梅就更能体现出来它的特殊作用。比起其他的植物,青梅就自然被纳入诗人或词人的选择,来表现自己或那些闺中女子落寞、凄凉的情怀。

本文选取古典诗词中青梅意象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在纷繁多杂的诗词里,那些描写爱情,并且借助青梅意象来表现女子在这感情中遭遇到的种种心境与情绪。并且在这其中青梅所起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作用。

注释:

1 选自《浅谈古诗词中的青梅意象》(J 王体明 2007年第12

2 选自《宋词观止》 大众文艺出版社 喻朝刚 周般主编

3 选自《唐诗宋词鉴赏词典》 崇文书局 傅德岷 卢晋主编 20092月第4次出版

参考文献:

《宋词一万首》

《宋词导读》

《宋词选评》

《诗经》

《唐诗三百首》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cd79b3941ea76e58fa047a.html

《浅析唐诗宋词中青梅意象与闺中恋情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