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链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肩胛骨内侧痛

发布时间:2018-10-08 23:44: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肌筋膜链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肩胛骨内侧痛

(这是美国著名物理治疗师ShirleySahrmann的一个经典案例,而且我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过多次这样相似的案例,今天我将此案例并配合自身的理解再次分享出来,来作为2015年小年礼物送给我热爱物理治疗的朋友们) 患者基本情况:男性、32岁、泥瓦匠,优势手为右手主诉:左侧肩胛骨内侧痛(肩胛骨与胸椎之间的区域)静态评估:患者的肩胛骨内侧缘与胸椎之间距离过大,说明肩胛骨向前移动,而且同时肩胛骨还上回旋与前倾

动态评估:当患者向前屈曲肩关节(手臂向前上举),患者的肩肱节律发生紊乱:1-肩胛骨提前向前移动;2-患者手臂上举的幅度并没有受限;3-患者的手臂在下落的过程中发生明显的肩胛骨前倾及翼状肩胛分析:1.静态姿势中的肩胛骨前移,表示有可能前锯肌和胸肌(包括胸大肌与胸小肌)过短,而菱形肌过长,导致菱形肌长期拉长而发生疼痛症状。2.肩关节屈曲时,肩胛骨前移过早启动,说明前锯肌过度主动。3.肩关节屈曲幅度不受限,说明前锯肌、斜方肌主动收缩能力正常,并且菱形肌与肩袖肌群延展性正常。4.肩关节由屈曲落回时,发生明显的翼状肩胛与肩胛骨前倾,则说明前锯肌却是无力的!为何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前锯肌既变短、又主动、还有无力?进一步分析:泥瓦匠的工作要求患者左手提着盛灰的簸箕,用右手进行操作。患者需要将簸箕长时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并维持在一定的高度上。这样的姿势造就了患者发生含胸与肩胛骨前移的体态(至少一定程度上)。当左手提着簸箕的时候,要求左侧的肩胛骨-胸壁关节的肌肉(菱形肌、前锯肌、斜方肌、胸小肌等)与肱肩关节上的肌肉(肩袖肌群、三角肌、胸大肌等)协同工作。但如果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的话,肌肉就会变得疲劳,身体就会发生代偿模式来完成任务,而且每个人的代偿模式也都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何每个患者都是一个个案,都需要详细的评估诊断才可以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该患者的代偿模式为:1.肱肩关节的肌肉会保持相对紧张,比如三角肌与肩袖肌群,从而维持肱肩关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2.肩胛骨-胸壁关节的肌群变得相对灵活,患者主要依靠移动肩胛骨来完成肩上举的动作。这样的代偿模式造就了:1-静态姿势中的肩胛骨前移,是由过紧的肩袖肌群与胸肌,和过度主动的前锯肌造成;2-手臂在下落的过程中肩胛骨-胸壁关节的上回旋肌群提前放松-前锯肌与斜方肌的离心收缩不良,而导致翼状肩胛的发生。根据传统的治疗策略的话,需要伸展过短的肌群和强化过长的肌群,但如果换一个眼光去思考的话,这些肌肉无论是变长或变短,都是不良动作模式的结果。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拉伸或者是强化的话,我们并不能改变大脑的“预设程序”-动作模式。但如果我们专注于动作模式矫正的话,肌肉的矫正则会自然的发生。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下几个矫正方法: 手指爬墙 面对墙壁,屈肘,小手指轻触墙面。然后将手臂慢慢向上滑动,直到肩关节屈曲最大角度。随后,康复师用手抵住患者肩胛骨下角,引导和帮助患者控制肩胛骨的下回旋,而让患者的肱骨主动下降,直到患者能够自己找到肩胛骨与肱骨协同运动的感觉。并在家中每天3-5组,每组20次来进行练习2. 矫正患者肩胛骨的错误位置,引导患者在站姿与坐姿时,经常提醒自己两肩向外打开,并且肩胛骨向后微收。3. 告知患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尽量不要长时间将簸箕拿在手中,尽量每5分钟就要将簸箕放下来,让左臂有一个放松的机会。结果:两周之后患者再次过来复查,静态姿势时肩胛骨的位置已经明显改善,肩关节屈曲与下落时翼状肩胛的现象也明显减少,更重要的是疼痛程度与频率也明显减少!

此案例是在ShirleySahrmann博士案例的基础上,再加入本人实践中的分析和理解,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作者:毕义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c1b45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1.html

《肌筋膜链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肩胛骨内侧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