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0-01-17 15:57: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单元单元导读

单元学习内容与分析

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其中《桃花源记》是记叙文。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陋室铭》和《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核舟记》介绍一件工艺品,内容新奇有趣;《大道之行也》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又选有杜甫诗三首:《望岳》是诗人青年时代的作品,《春望》和《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初期,此时杜甫己步入中年。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大诗人风格的发展变化。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有的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谈到知识分子处世立的态度,有的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的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这些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学习。

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古诗文名句。

2、理解、把握这两个单元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文言文。

2、能根据要求查找一般的资料,初步懂得利用资料来帮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单元重点难点

1、 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2、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

4、理解文章寄托的思想感情

单元学习建议

1、熟读成诵,注意古文的朗读韵律和停顿,不要将句子读破。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3、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

课时安排:
《桃花源记》 2课时
《陋室铭》、《爱莲说》            2课时
《核舟记》                      2课时
《大道之行也》                  1课时
《望岳》、《春望》、《石壕吏》      2课时
综合性学习                     2课时

《桃花源记》

设计人 胥淳 审核人 课型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全文,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词。

2.理解陶渊明创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一案两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有效导入,预习展示

1.注字音,写汉字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诣(yì)太守 垂髫(tiáo) 刘子骥(jì)

便要(yāo)还家 wǎn( ) bīn( ) qiān( )mò ( )交通

2.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名 ,字 元亮 东晋 著名田园诗人。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理解划横线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作为)业。沿着,顺着)溪行,忘路)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间)无杂树,芳草地上的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对……感到惊奇代这种美景),复前行,欲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林。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 )水源,便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便舍弃)船,从口入。(起初)极狭,仅,只)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开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旷平坦开阔),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肥沃的田地美池美丽的池塘)桑竹之)。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同),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其中往来种作耕种劳作),男女衣着穿戴),悉如外人。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怡然自乐。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3. 见渔人,竟然)大惊,问地方,处所)从来。完全,详尽)答之。便通邀,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打听,探问)。自云先世去世的祖先)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孩子邑人(同乡的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于之,兼词,从这里。),)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竟然)不知有汉,无论更不要说)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感叹、惋惜)。余人各复邀请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离开)。此中人(告诉)云():不足(不值得)对,向)外人道也。

译文:(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 (已经)出,找到)其船,便沿着(从前的)路,处处做标记)之。及郡下,到……去,这里是谒见)太守,报告如此像这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找)向所标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找不到原来的路了。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计划)往。未果没有实现),不久)病终。 后遂()无问津探访、探求)者。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是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

2.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四、质疑问难,拓展延伸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如此 古义:像这样。如,说如此。今义:这样。

(三)一词多义 

便舍船 ( 舍弃    屋舍俨然  房子 ) 

寻向所志( 寻找 )    寻病终 (不久  
处处志之(做标记 )  寻向所志 (标记 ) 

(四)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活用动词,走到尽头。

(五)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六)省略句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七)出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训练内容:

⑴ 一词多义

word/media/image1.gif 便舍船 ( ) 寻向所志 ( ) 处处志之 ( )

舍 寻 志

屋舍俨然 ( ) 寻病终 ( ) 寻向所志 ( )

word/media/image2.gif 寻向所志 ( 见渔人,乃大惊 (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向 乃 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耽耽相向 ( ) 乃不知有汗 ( ) 捕鱼为业 ( )

word/media/image3.gif 遂与外人间隔 ( )

遂 遂迷 ( )

后遂无问津者 ( )

⑵ 古今异义

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重点字词

落英_________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俨然_______________

属___________ 阡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 ___________________

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扶,____________. 向 ___________

不足 ____________ 郡下___________ 太守 ____________ 欣然________ __

归往_______________ 未果 _____________ 问津 ___________________津,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5)默写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渔人甚异之

2、阡陌交通,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归纳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3.摘抄文中出现的成语。

七、自我反思

相关链接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生于一破落官僚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彭泽令等职务。因不满当时士族把持的政权的黑暗,在任彭泽令不足三个月时即辞官归隐,并作《归去来兮此》以明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清贫生活,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极其在农村的生活情景。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此》、《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了解背景 东晋末年,士族地主把持朝政,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恭帝自立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南朝宋政权。饱经战乱的人民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作,代表了民众的这一心声。

3、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8d2a7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6.html

《《桃花源记》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