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行业企业双控建设工作手册

发布时间:2020-09-11 13:37: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关于成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岗位职工: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河北省政府2018第2号令)等相关文件要求,切实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风险分级管控,确保生产安全,本公司决定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其他各岗位负责人组成。具体任命如下:

组长:

组员: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职责如下:

组长职责: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统一思想,提高全员意识,提供组织保障,督促各岗位人员做好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部署;负责隐患治理监督。

安全员职责: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工作统一部署协调;方案的编制与制度建设的审核,并组织实施,并监督职责履行情况。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调度;负责隐患治理监督管理。

组员职责:负责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负责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负责车间隐患排查的组织实施;负责隐患治理。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工作进行中的服务工作及各部门部署工作协调、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费用保障、物资保障。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关于下发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岗位职工: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河北省政府2018第2号令)等相关文件要求,切实提高本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尽快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本公司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了《2020年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各岗位职工应认真学习方案内容,按照时间要求完成本公司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附件:2020年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

1.目的

为积极贯彻落实《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省政府[2018]第2号令)精神,全面辨识公司所属范围内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有效控制作业场所和生产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构建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与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根据省厅下发的《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指导手册(试行)》相关内容,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危险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范围要涵盖生产的所有方面,包括所有场所、所有工作过程、所有环节、所有设备设施和所有人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涵盖“人、机、物、环、技”等各个方面。

3. 术语和定义

3.1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组合。风险(R)=可能性(L) ×严重性(S)。

可能性:事故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后果的严重程度。

3.2风险点(评估单元)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和系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和系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也叫风险源。危险源存在于风险点中。

3.3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3.4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5风险评估/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对现有管控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6风险分级

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7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等级,综合考虑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风险控制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

3.8风险管控措施

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响应控制手法和手段。

4.机构与职责

4.1机构

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公司特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关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办事机构设在安全科。

组长:

组员: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工作。

4.2职责

公司根据省政府2号令要求,制定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明确各层级职责,层层落实责任。

4.2.1 主要负责人职责

公司是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为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履行以下职责:

(a)组织制定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b)组织制定并审核批准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管理制度文件;

(c)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并负责最高等级风险管控,督促落实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

(d)组织实施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排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评估,持续改进风险管控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e)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督促落实;

(f)保障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资金和人力资源。

4.2.2安全副总经理职责

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a)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

(b)组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动态管理,监督指导各分公司、分厂、车间、部门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c)组织或者督促有关部门实施风险管控排查,对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履行具体管控职责;

(d)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员责任制考核,具体组织实施安全风险管控评估工作;

(e)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年度教育和培训工作计划;

(f)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化系统建设等相关职责。

4.2.3安全风险管控机构(安全科)职责

(a)参与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

(b)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相关决策,提出改进建议,督促公司其他相关单位、人员履行相关职责;

(c)具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员责任制考核;

(d)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培训;

(e)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f)应当履行的涉及安全分级管控的其他相关职责。

4.2.4各部门、车间负责人

公司各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对本单位及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负责。

(a)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

(b)负责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c)监督从业人员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并进行考核;

(d)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和培训;

(e)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4.2.5一般从业人员

各班组长负责组织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识别、评价、落实管控措施,并对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隐患排查与治理。

各岗位职工负责具体实施本岗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与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a)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b)参与本岗位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落实管控措施;

(c)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报告;

(d)参加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和培训;

(e)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5.风险分级管控

5.1风险分级管控流程

风险分级与管控的工作步骤:制定风险判定原则 风险点确定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管控措施评审 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告知 风险管控动态评估

5.2风险判定原则

根据人的作业活动、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物料的危险性、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凡是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皆判定为风险。

5.3风险点确定

5.3.1风险点划分原则

5.3.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

5.3.1.2操作及作业活动

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5.3.2风险点排查

风险点排查方法应按生产活动、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排查。

风险点排查内容包括确定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5.4危险源辨识

5.4.1辨识内容

5.4.1.1全面辨识

全面辨识的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a)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

(b)普通设备设施和特种设备,能源隔离、机械防护等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及其检验检测情况;

(c)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生产经营环境,以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相邻的环境、场所和气象条件;

(d)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安全防护和安全作业行为;

(e)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现场作业、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情况;

(f)其他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

5.4.1.2专项辨识

(a)生产经营环节或者生产经营要素发生重大变化;

(b)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者推广应用前;

(c)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5.4.2 危险源辨识的条件 

5.4.2.1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正常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异常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紧急态:指发生爆炸、火灾等重大突发情况。 

5.4.2.2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未遂事故;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维护、改进、报废的安全状态;将来:可以预见的未来作业活动、系统、设备等即将产生的安全状态。 

5.4.2.3 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5.4.2.4 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5.5风险评价

5.5.1风险辨识、评价的步骤

(a)组织职工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作业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排查、确定所有风险点;

(b)组织职工采用“头脑风暴”法,识别出每个风险点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故类别;

(c)组织职工针对识别出的每项事故类别,结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等,通过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和资料、询问和访谈等辨识出可能造成各类事故的危险源;

(d)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e)确定风险的危险危害程度级别。

5.5.2风险评价准则

《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安全生产制度汇编》和相关方的投诉。

5.5.3风险评价、分级的方法 

5.5.3.1 依据《河北省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试行)》进行定性分级。

5.5.3.2本次工作选用风险矩阵法(LS法)。

风险矩阵法,是一种能够把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严重程度综合评估风险大小的定性的风险评估分析方法。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R值越大,说明危险性大、风险大。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赋值

发生频率

安全检查

操作规程

员工胜任程度(意识、技能、经验)

控制措施(监控、联锁、报警、应急措施)

5

每次作业或每月发生

无检查(作业)标准或不按标准检查(作业)

无操作规程或从不执行操作规程

不胜任(无上岗资格证、无任何培训、无操作技能)

无任何监控措施或有措施从未投用;无应急措施。

4

每季度都有发生

检查(作业)标准不全或很少按标准检查(作业)

操作规程不全或很少执行操作规程

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操作技能差)

有监控措施但不能满足控制要求,措施部分投用或有时投用;有应急措施但不完善或没演练。

3

每年都有发生

发生变更后检查(作业)标准未及时修订或多数时候不按标准检查(作业)

发生变更后未及时修订操作规程或多数操作不执行操作规程

一般胜任(有上岗资格证、接受培训、但经验、技能不足,曾多次出错)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但经常被停用或发生变更后不能及时恢复;有应急措施但未根据变更及时修订或作业人员不清楚。

2

曾经发生过

标准完善但偶尔不按标准检查、作业

操作规程齐全但偶尔不执行

胜任(有上岗资格证、接受有效培训、经验、技能较好,但偶尔出错)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但供电、联锁偶尔失电或误动作;有应急措施但每年只演练一次。

1

从未发生过

标准完善、按标准进行检查、作业

操作规程齐全,严格执行并有记录

高度胜任(有上岗资格证、接受有效培训、经验丰富,技能、安全意识强)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供电、联锁从未失电或误动作;有应急措施每年至少演练二次。

事件后果严重性(S):

赋值

人员伤害情况

财产损失、设备设施损坏

法律法规符合性

环境破坏

声誉影响

1

一般无损伤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

完全符合

基本无影响

本岗位或作业点

2

12人轻伤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及以上,1万元以下

不符合公司规章制度要求

设备、设施周围受影响

没有造成公众影响

3

造成12人重伤,或36人轻伤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及以上,10万元以下

不符合公司程序要求

作业点范围内受影响

引起省级媒体报道,一定范围内造成公众影响

4

12人死亡,或36人重伤,或严重职业病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

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造成作业区域内环境破坏

引起国家主流媒体报道

5

3人及以上死亡,或7人及以上重伤

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及以上

违法

造成周边环境破坏

引起国际主流媒体报道

风险等级(R):

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

风险辨识

R值取值范围

整改要求

重大风险(A级)

红色

17<R≤25

重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较大风险(B级)

橙色

13<R≤16

较大危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一般风险(C级)

黄色

8≤R≤12

一般危险:需要控制整改。

低风险(D级)

蓝色

1≤R<7

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

5.5.4风险评价与分级

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

——D级\蓝色\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黄色\一般风险,车间、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橙色\较大风险,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红色\重大风险,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并落实,将风险降至可接受,保留在重大风险清单内,并建立过程记录文件,如不能立即增加(调整)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必须立即停止相关生产作业活动。

5.5.5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d)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e)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f)企业认为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需要采取特殊管控措施的。

5.5.6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6制定管控措施

安全科负责制定较大及以上等级的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

各部门、车间负责制定本部门的风险管控措施。

a)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b)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c)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d)对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要制定专门的管控方案。管控方案主要包括管控目标或任务、管控组织及职责、较大及以上风险基本信息、控制措施、资金保障等内容。

e)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f)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5.7管控措施评审

管控措施实施前应进行评审,安全科组织:主要负责人、工程师、安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必要时邀请专家参加评审。重点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8风险分级管控

5.8.1风险点的管控分四级,分别是公司级、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a)重大风险/红色:评估属极其危险。由公司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b)较大风险/橙色:评估属高度危险。由公司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c)一般风险/黄色:评估属显著危险。由所在分公司、分厂、车间负责管控,公司安全科负责监督落实。

(d)低风险/蓝色:评估属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由所在的班组及岗位负责管控,车间负责监督落实。

说明:公司负责管控的风险,车间及班组、岗位必须同时负责管控,车间负责管控的风险,班组、岗位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同时必须逐级落实具体管控措施。

5.8.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按照管控级别各部门编制风险管控清单,应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的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8.3绘制风险分布图

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以直观反映各级别风险点分布情况,并根据现场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更新。

5.9安全风险告知

5.9.1 风险公示

厂区显著位置应设置公司主要风险公告栏、风险分布图;岗位设置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点应设置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公示牌。

5.9.2 告知培训

按照培训制度要求,各部门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安全风险告知培训,使每位职工都能够熟悉本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5.10风险管控动态评估

5.10.1公司安全科每年组织至少开展一次风险管控动态评估,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开展评估。

5.10.2评估结果要用于指导生产计划、应急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以及安全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等工作。

5.10.3 公司安全科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的风险辨识,连续三年后每三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辨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1.目的

为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风险管控排查长效机制,实施系统化管理,确保各类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实现从源头上控制风险转化为隐患,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隐患排查工作范围要涵盖生产的所有方面,包括所有场所、所有工作过程、所有环节、所有设备设施和所有人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涵盖“人、机、物、环、技”等各个方面。

3. 术语和定义

3.1事故隐患

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是由隐患发展积累导致的,隐患的根源在于风险,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演变成隐患,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故发生。

3.2隐患排查

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隐患排查,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重点,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核实确认和不断完善,是控制、降低风险的保障手段。公司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

3.3隐患治理

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公司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4. 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4.1按照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各部门分别编制本部门的隐患排查清单,经安全科审核后确定并备案。

4.2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排查清单可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大类。内容包括排查的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

a)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以各类基础管理项目为基本单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要求编制,可包括: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责任制及规章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投入、重大危险源管理、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相关方管理、应急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内容。

b)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可包括:工艺操作、个体防护、特殊作业、开停车、设备(特种)、电气、消防、人员管理等内容。

c)分层级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公司按照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在生产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风险管控排查清单中选择相应的排查内容,编制各层级风险管控排查表。如:公司级隐患排查清单、车间级隐患排查清单、班组和岗位级隐患排查清单等。

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5.1事故隐患排查方式

公司隐患排查应采用日常隐患排查、综合隐患排查、专业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节假日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等不同方式。

a)日常隐患排查: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负责人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

b)综合性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每季度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各单位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对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进行的全面排查;

c)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由公司安全科、保卫科、基础设施部及技术中心对工艺、特种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建筑结构、消防与公辅、危化品、易燃易爆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相关方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或专项排查;

d)季节性排查:根据季节特点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由分管职能部门领导组织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等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超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等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等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防中毒等为重点;

e)节假日隐患排查:节前由安全科、保卫科等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排查,特别对节日期间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及物资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排查;

f)临时性检查:紧急情况下的抢修、大修项目的开工、长期不用设备开车、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投产等,都应进行临时性的安全检查,该项检查由主管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分别负责进行。

g)事故类比隐患排查:对公司内或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排查。

5.1.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开展专项排查

a)与公司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程制定、修改或者废止的;

b)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生产经营条件、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c)停工停产后需要复工复产的;

d)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险情的;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组织开展安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

f)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

5.2事故隐患的排查级别及频次

a)公司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并参加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主要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较大及以上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保留检查记录;

b)安全管理部门每旬至少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依据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的职责分工,检查各自分管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保留检查记录。并在月末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事故隐患发生的原因,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月的隐患排查工作。

c)车间每周至少组织本单位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保留检查记录,同时将隐患排查结果向公司安全科报告。

d)班组每天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并在班前、班中、班后工作区域内的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安全标准化进行安全确认,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及时向车间报告。

e)单人作业岗位和流动作业人员,随时对本岗位或作业范围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向班长或值(带)班领导报告情况,班后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车间审核存档。

5.3事故隐患排查的内容

a)人的不安全行为:从业人员是否存在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b)物的不安全状态: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标准要求;

c)管理缺陷: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规定建立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d)其他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

5.4事故隐患判定分级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对排查出的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按照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和治理难度划分为A、B、C三级。A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严重或整改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需装备集团指导、协助整改才能消除的隐患。B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比较严重或者有一定的工程量,需要厂级单位安排整改消除的隐患。C级事故隐患为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车间级能够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参照《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

5.5 排查结果记录

各相关层级的组织部门和单位对照确定的隐患排查清单进行隐患排查并记录,形成隐患治理信息台账,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应当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完成时限、复查结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

6.事故隐患治理

6.1一般事故隐患的治理和验收

a)事故隐患整改的“三定”原则

对于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或安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责任单位或个人能立即整改的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然后“定整改措施、定完成时间、定整改负责人”进行整改。

b)事故隐患整改的“四不推”原则

对于各类事故隐患排查或安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坚持个人能整改的不推到班组、班组能整改的不推到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推到公司、公司能整改的不推到上级主管部门。

c)事故隐患整改后的验收

事故隐患整改后的验收坚持“谁检查,谁验收”的原则,检查人员负责对检查发现问题的监督整改、验收和关闭。

d)上级部门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公司排查的事故隐患,由公司安全科负责汇总,建立隐患治理信息台账,并以通报(或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下发有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同时在车间张贴有关通报依法向职工进行公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验收。

6.2 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和验收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具体负责整改人员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消除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隐患清单;

(二)治理的标准要求;

(三)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四)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五)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工时安排;

(六)治理的时限要求;

(七)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八)复查工作要求和安排;

(九)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制定的隐患整改方案必须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对于公司主动上报并按规定停产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并经公司验收合格,确认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可自行恢复生产,同时及时报告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对于上级部门检查发现的或上级督办的其他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应当书面报请上级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7.事故隐患治理公示

通过安全风险管控系统以及公开场所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时间、隐患排查层级、隐患内容、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单位、整改责任人、验收责任人等。

8.资料建档和报送

8.1所有隐患从排查、治理到复查验收,都要形成完整的闭合管理,并建立闭合管理档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8.2公司、车间必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和隐患整改消除后的复查验收情况。台账保存至少三年。

8.3班组每班必须把当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送车间,由车间对报送的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归档,遇有重大情况须上报的,要及时报送。

8.4车间每月5日前必须把上月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送公司安全科,由公司安全科对报送的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归档。

8.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公司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材料。重大事故隐患报送内容应当包括:

a)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b)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c)隐患的治理方案。

8.6公司应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确保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及时投入到位。



风险辨识公示制度

1.目的

为强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好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层层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确保从业人员充分了解公司存在的安全风险,督促公司员工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特制定本制度。

2.风险辨识公示内容

按照双重预防机制要求,公司组织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并进行风险评价,形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明确风险点危险因素及管控措施、风险级别、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将其在风险部位、岗位或者车间进行公示。

——公司显著位置设置主要风险公告栏、风险分布图;

——公司、车间出入口设置本单位主要风险公告栏、风险分布图;

——各岗位设置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明确辨识部位、风险等级、责任部门责任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警示标识、应急电话等内容。

——在有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的场所显著位置、关键部位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识,设立包括疏散路线、危险介质、危害表现和应急措施等内容的公示牌。

3.安全风险公告的具体要求

3.1各单位正职负责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公告工作,确保落实到位;

3.2现场设置的安全风险公告栏、风险分布图、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较大及以上等级风险公示牌需及时更新内容;

3.3公告内容要与公司风险管控清单一致,不得漏项。

4.监督管理

4.1公司总经理负责监督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的落实与执行。

4.2公司全体职工均有权监督安全生产风险公告的落实执行、信息更新等工作,有权向车间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副总经理提出建议或意见。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风险管理,防范单位事故和人身事故,维护单位安全经营和单位稳定,根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通则》和《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规定》及《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通则》,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机制及工作职责

(一)责任机制

组长:

组员:

领导组职责:审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风险管理有关问题,定期检查各区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对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整改意见,制定管控措施,总结经验,确保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有序推进。

(二)工作职责

1、主要安全负责人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组织各岗位人员进行年度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用电设备、消防设施等危害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安排布置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督促各岗位人员履行职责。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安全宣传教育和三级入厂培训风险管控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各岗位人员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定期检查分析及效果评估,并检查各岗位人员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负责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经常对工作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督促整改,消除事故隐患。

二、安全风险辨识范围

企业各种危险源辨识,通过辨识分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监控、预警,制定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采用R=LS公式计算安全风险值,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四、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规定

主要负责人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2021年前每年至少一次,发生事故后立即辨识;2021年起,每三年一次。每年年底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各岗位人员进行年度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企业消防设施、用电设施等各大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做好会议记录,各岗位人员负责将各自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形成报告交至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汇总编制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由主要负责人组织检查分析,分析会主要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安全管理人员每旬组织对单位内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召开专门会议,会议主要对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逐步完善管控措施。

五、专项辨识评估

1、单位发生事故后或我单位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主要负责人和各岗位人员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立即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编制,报告完成后进行存档。

2、在经营条件、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变更工艺技术,改扩建建设项目,高危作业实施前,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者推广应用前,由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随时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编制,报告完成后进行存档。

六、安全风险管控

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加强管理,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以下要求: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安全风险管理运行模式;

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

5、在进行较大以上风险工作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七、安全风险信息管理

1、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带班制度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督促整改。

2、各岗位人员要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使全体职工能了解各个区域的风险。

3、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对各专业的安全风险登记、汇总、更新、公示、上报。

八、安全风险教育培训

1、由安全管理人员牵头负责安全风险培训,组织各岗位人员及相关人员强化培训,使其了解、掌握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定级工作。

2、安全管理人员每年至少组织全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九、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检查要求,规范检查流程管理,充分发挥安全检查对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促进作用,及时发现和查明生产系统中的各种事故隐患,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的法律、行政法规,特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

三、职责

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安全检查领导小组。

(一)负责组织对单位的各专项检查、季节检查、节假日检查等;

(二)负责指导隐患排查清单的建立工作。

2、各岗位人员负责对辖管范围安全隐患的日常检查并组织安全自查活动。

四、隐患排查方式、内容

1、隐患排查方式

1)隐患排查工作可与各专业检查工作相结合:

(1)岗位、班组隐患排查; (2)车间主任每周隐患排查;

(3)安全管理人员每旬隐患排查;(4)主要负责人每季度隐患排查;

(5)季节性隐患排查; (6)有重大变更或事故发生时的专项检查。

2)岗位、班组日常隐患排查是指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作业结束时对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岗位日常隐患排查要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确认,确保安全有效,当出现新的危险源不能及时排除时采取可靠地安全措施后告知接班人员。

3)安全管理人员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隐患排查和治理落实情况为重点,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

4)主要负责人参加隐患排查是指每季度至少对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五、隐患治理

1、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向责任岗位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一份给责任岗位,一份留安全管理人员存档备查。

2、责任人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应立即对隐患进行核实整改。安全管理人员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实行动态管理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各方面问题,直到事故隐患消除。

3、掌握单位隐患分布情况,对一般事故隐患,由各岗位人员或者安全管理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重大事故隐患,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上报县级应急管理部门。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4、隐患整改完成后,责任人应及时填写隐患更改反馈单,连同隐患整改通知单一并交安全管理人员备案,安全管理人员应对隐患整改情况复查验收,并签署复查意见,留档备查。

5、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

六、本制度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解释。

七、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和监督管理,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规范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作业区域内重大事故隐患上报范围。

3、重大事故隐患上报要求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严格责任、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做到隐患整改“五落实”到位,即: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

公司内所有员工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属地和行业应急管理部门报告,配合相关部门核查,整改结束后立即报告行业应急管理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予以销案,更新内容并及时录入系统。

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由当地应急管理局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4、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事故隐患报告奖励制度

第一条 为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和鼓励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提倡实名举报,便于及时核实、查处和消除隐患。举报人要求保密的,单位应为其保密

第三条 本单位区域内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任何个人均有权举报。

第四条 安全生产事故、 隐患举报实行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对一般事故、隐患的举报给予 100元至1000元奖励。

第五条 安全管理人员应建立事故、隐患举报处理统计和报告制度。

第六条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实行一事一评、一事一奖励。奖励资金由单位列支。

第七条 对员工举报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尽快组织核查,对查实的事故、隐患要迅速采取措施,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限期整改, 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八条 本办法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双重预防体系培训教育制度

1.编制目的

为使岗位职工知道岗位操作过程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风险,熟悉岗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内容,明确相关应急措施及避灾原则和路线,提高员工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减少违章行为的产生,提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机构和人员有关“双重预防体系”的培训教育工作。

3.职责及分工

3.1安全科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必须安排有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专门计划或课时和内容,并负责编写培训内容;

3.2安全科负责新入厂员工的厂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各车间负责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3.3安全科负责中层以上领导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每年组织一次,并保存相关记录;

3.4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所有员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每年组织一次,安全科负责监督;

3.5 各部门负责涉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安全风险识别,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培训。

4. 培训方式、范围及要求

4.1培训方式:采取专题培训、安全会议、安全活动、宣传栏、内部网络等形式。

4.2培训范围:全员、全过程、全岗位。

4.3培训要求: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培训需求分析,督促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要求岗位员工掌握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5. 培训内容

5.1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编制的标准和依据;企业制定的组织机构文件、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考核制度、风险信息等。

5.2 评审更新后的告知培训

6. 培训考核

6.1培训考核标准为80分及格。要求每位员工,能够辨识工作岗位中存在的风险,参与到风险评价工作中,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

6.2每次培训由组织者负责考核。



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奖惩制度

1. 目的

为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及公司有关要求,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规范建设和责任落实,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有效运行,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机构和人员有关“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运行情况的考核、奖励与惩罚。

3. 考核标准和依据

考核标准及依据包括但不限于《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指导手册》、《河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评估办法》。

4. 职责及分工

4.1 安全科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公司各单位“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考核频次:每季度考核一次。

4.2各车间负责对本车间各班组及各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考核频次:每月考核一次。

4.3安全副总经理负责考核较大及以上风险点的运行情况;

4.4安全科负责考核车间级一般风险点的运行情况;

4.5车间正职负责考核班组级一般风险点、低风险点的运行情况。

4.6职能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各风险点进行管控和排查。

5. 实施细则

5.1 未按规定成立双重预防机制领导小组的,处罚500元;

5.2 未按规定对全员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培训的,处罚200元;

5.3 未按规定组织风险辨识、建立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或不完善的,处罚200元;

5.4风险辨识不全面、风险分级不合理的,每项处罚100元;

5.5未按规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清单的,处罚100元;

5.6未按规定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治理信息台账或不完善、隐患排查记录不全面的,处罚200元;

5.7未按规定及时更新台账信息、排查清单的,处罚100元;

5.8 未按规定制作风险分布图的,处罚100元;

5.9 未按规定制作安全风险公告栏的,处罚100元;

5.10未按规定制作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公示牌的,处罚100元;

5.11未按规定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的,每少一项处罚50元;

5.12对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积极排查事故隐患,避免了事故发生的部门或个人,经公司研究,给予个人或部门50-1000元奖励

5.13公司级检查考核结果与年度评先争优挂钩并与车间、部门领导安全风险抵押金考核挂钩。

5.14公司严格落实《生产安全事故与隐患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及《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对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安全检查、上报隐患并及时整改消除隐患的员工给予一定额度的经济奖励。对不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要求排查、上报隐患,或隐患整改不到位的,给予经济处罚。

一、奖励

(1)在隐患排查中积极排除事故隐患,避免了事故发生;对安全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采纳,收到显著效果的,给予50—200元的奖励。

(2)在隐患排查期间和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200—500元的奖励。

(3)按时上报事故隐患的,一次奖励20元,否则一次罚款20元。

(4)隐患排查的数量及工作质量将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惩处

(1)违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和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隐患排查责任制的,罚款50-200元。

(2)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按情节严重程度并处200-400元的罚款,并督促其继续整改,否则加倍罚款。

(3)安全管理人员连续两周未登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如期进行事故隐患申报的,给予其部门负责人500元的罚款处罚。

(4)对重大事故隐患瞒报的个人,一经查出,除给予批评教育外,并处相应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责任,给予严肃处理。

(5)重大隐患整改前和整改期间未采取适当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的,给予严肃批评,造成事故的追究其事故责任。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使所有作业人员了解哪些类型的作业是相当危险或者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并对此类作业予以有效控制,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管理范围内危险作业许可活动的安全管理。

3. 职责

3.1危险作业人员的职责:严格执行、落实有关安全措施,不违章作业。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对于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正确使用和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和用品。

3.2监护人的职责:监督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的落实。对违章作业及时纠正。在发生危险时采取救援措施。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和清理。

3.3危险作业施工部门的职责:提出并督促落实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作业现场的检查与指导。

3.4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对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进行审查。检查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督促相关人员履行其职责;负责对申请危险作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检查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现场作业安全条件的确认,有权立即终止危险作业等。

4. 工作程序

4.1 危险作业活动及安全管理要求

4.1.1危险作业活动包括:

4.1.1.1高处作业;

4.1.1.2动火作业;

4.1.1.3电工作业(带电作业、临时接电);

4.1.1.4吊装作业;

4.1.1.5盲板抽堵作业;

4.1.2危险作业活动实行“作业许可审批单”制度。

4.1.3 基本要求:

4.1.3.1任何危险作业活动,必须先申请办理作业许可证,未办理作业许可审批单和签发批准前不得实施作业;

4.1.3.2所有作业许可(包括承包商)都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作业指导;

4.1.3.3在向相关方委托施工任务时,必须明确交代需要办理作业许可的所有危险作业活动;

4.1.3.4作业许可审批有时效限制,超过时效必须重新办理。

4.1.4作业许可审批有下列情况之一出现,则许可视为无效:

4.1.4.1危险条件进一步恶化,许可证的措施无法有效控制时;

4.1.4.2主要作业人员发生变化时;

4.1.4.3发生险情需要撤离时。

4.2各类危险作业活动的适用范围

4.2.1高处作业许可的适用范围:离基准面2米及其以上高度的其它作业。

4.2.2工业动火作业许可的适用范围:气焊、割作业;电焊作业;

4.2.3带电作业许可的适用范围:

4.2.4.1在低压配电盘、控制柜、配电箱、电源干线上进行的一般带电维护作业;

4.2.4.2 在400V以上高压用电设备、配电系统上进行带电或不带电的安装或维护作业;

4.2.4.3其他可能导致触电伤害的带电作业。

4.3 危险作业许可证的签发:

4.3.1安全员负责危险作业活动的作业许可证签发。危险作业活动包括:

4.3.1.1动火作业;

4.3.1.2带电作业;

4.3.1.3 高处作业;

4.3.1.4其他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

4.4 危险作业许可的相关职责

4.4.1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理者管安全”的原则,确定许可证的审批签发人及相关人员,并落实其职责。

4.4.2作业许可证签发人职责:

4.4.2.1负责管理范围内作业许可证制度的落实;

4.4.2.2指定一名安全监护人员,负责现场具体作业的安全检查、监督;

4.4.2.3负责对作业施工方案和安全环保措施进行审查;

4.4.2.4负责对作业负责人和监护人员提出具体安全要求。

4.4.3 现场安全监督职责:

4.4.3.1负责对作业设备、设施及作业人员进行检查,落实许可证上的各项工作要求和安全措施;

4.4.3.2指定作业监护人,并对其进行必要指导和培训,确保监护人对设施的安全状态和人员的安全作业实施全程监控;

4.4.3.3每次作业前对作业现场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认;需要检测时,达到作业要求后,向作业申请人发出作业指令;

4.4.3.4对作业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不符合健康安全环境要求的情况有权要求作业人员立即整改;当作业出现不安全隐患或情况时,有权终止或暂停作业,并收回作业许可审批单;

4.4.3.5定期向签发人报告作业的安全状态,发现危急情况时,按规定的应急程序指挥应急处理。

4.4.3.8 作业完成后负责对作业区域进行全面检查。

4.4.4 作业负责人(作业许可申请人)职责:

4.4.4.1根据作业危险程度,申请办理作业许可证;

4.4.4.2对作业活动的安全负责,负责落实施工辅助机具、材料、设备、人员,按许可证的要求做好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4.4.4.3把所有的危险及安全预防措施告知所有与此项作业相关的员工,负责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

4.4.4.4督促、检查、指导相关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许可证要求进行作业;

4.4.5 作业监护人职责:

4.4.5.1 熟悉作业情况并懂得操作和使用灭火器材,熟悉报警和紧急关断要求;

4.4.5.2 准备应急器材,对作业现场进行不间断的守护和监视;

4.4.5.3对作业现场周围至少5m范围内(包括任何隔墙或障碍物的另一边)进行检查;

4.4.5.4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违章和不规范行为;

4.4.5.5发现异常情况时要求施工人员立即停止作业;

4.4.5.6提醒进入作业现场的人员注意存在的风险或环境影响。

4.4.6 作业人员职责:

4.4.6.1 具有相关的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和技术素质;

4.4.6.2懂得使用现场防护和必要的应急设备,掌握安全环保措施;

4.4.6.3 对作业场地进行检查,确保安全良好的工作环境;

4.4.6.4 密切注意作业场地的周围情况,做到“四不伤害”,如条件发生变化,随时准备停止工作,并向现场负责人汇报;

4.4.6.5每天工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好工作现场。

4.5 作业许可审批单申请、审查和签发的办理

4.5.1提出申请:

4.5.1.1 需要办理作业许可证的危险作业,在进行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查看现场和环境状况,确认进行何种许可作业后,填写《作业许可审批单》,提出作业许可申请;

4.5.1.2 根据作业许可的类型,填写《作业许可审批单》内容;

4.5.1.3 作业许可证上应明确作业内容、作业起止时间、作业地点、直接作业人员、监护人、作业负责人、签发人等内容。

4.5.1.4 申请者应在“作业起止时限”栏内注明作业的大致起止时间。根据作业许可审批单规定的时限要求(特殊情况具体确定),若超过时限,作业许可证自动作废,应重新办理。

4.5.2作业许可审批单的审查、签发

4.5.2.1作业许可审批单由安全员签发,安全员负责对许可证进行审查;

4.5.2.2审查者接到申请人的作业许可证申请后,应对所申请的作业许可内容和安全措施进行审查和确认(包括到现场察看),有问题时,及时提出并整改;

4.5.2.3审查者在确认符合要求后,交相应的领导签发。

动能隔离上锁挂牌管理制度

1、目的

  在安装、检修、维护、清洁设备或设施时,为防止因设备意外启动、运转或能源的释放造成伤害,隔离并锁定电能、热能、势能、化学能、机械能等能量源。

  2、适用范围

  各岗位人员任何时候执行电气或设备等隔离、断开有关的作业,为避免设备设施、系统区域内危险能量蓄积或物料意外释放,都要进行能量隔离并执行上锁挂牌程序。

  3、引用文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本单位的《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4、锁具要求

  4.1通用要求:所有安全锁及标牌由单位提供,电气、维修、巡检等人员安全锁分别统一规格和颜色,安全锁钥匙必须是单独的。安全锁、标牌、钥

匙、数量和领用人的清单张贴在直线主管的安全管理部门内。

  4.2隔离装置:防止危险能量和物料传递或释放的机械装置,如电路隔离开关、保险开关、管道阀门、盲板、机械阻塞或用于隔离能源的类似装置。

  4.3安全锁是用来锁住能量隔离设施的安全器具,在防爆区域的安全锁

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4.3.1个人锁:用于锁住单个隔离点或锁箱的标有个人姓名或编号的专用安全锁,每人只有一把锁且只有一把钥匙。

  4.3.2集体锁:用于锁住隔离点并配有锁箱的安全锁,可以是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也可以是一把钥匙配多把锁,但必须保证一把锁只能由唯一的钥匙打开。

  4.4标牌:标牌的设计应与其他警示标牌有明显区别,内容包括员工姓名、电话、所在单位以及上锁理由、日期。标牌与安全锁配套使用,一次性标牌使用后集中销毁,避免误用。

  5、上锁挂牌步骤

  5.1准备:通知相关设备或工艺的作业人员,说明上锁挂牌的原因,确

认设备可以安全关闭且不影响操作运行。

  5.1.1辨识作业区域内危险能量和物料的来源及类型,选择匹配的隔离装置如开关、阀门、盲板或其它装置,确应上锁挂牌的位置,并填写上锁点清单。

  5.2停机:有关装置上说明上锁挂牌的原因,如机器正在运行,操作者通过正常停车步骤停车。

  5.3隔离:关掉启动装置的动力和其他动力隔离装置,将启动装置和其他动力隔离装置可靠地置于“关闭”位置上。对电器隔离点由电气专业人员上锁挂牌,作业人员确认。

  5.4上锁挂牌

  5.4.1单个隔离点单人作业:作业人员用个人锁对隔离点进行上锁,将标

牌挂在个人锁上。

  5.4.2 单个隔离点多人操作:所有作业人员将个人锁锁在隔离点上,或者使用集体锁隔离点上锁,集体锁钥匙放置于锁箱内,然后所在作业人员用个人锁对锁箱实行上锁,将标牌挂在集体锁扩个人锁上。

  5.4.3 多人隔离点多人作业:用集体锁对所有隔离点进行上锁挂牌,集体锁钥匙放置于锁箱内,所在作业人员用个人锁对锁箱实行上锁,将标牌挂在集体锁扩个人锁上。

  5.5确认零能态:上锁挂牌后属地单位与作业单位共同确认能量已隔离或去除,如观察压力表、视镜或液面指示器确认贮存的危险能量已去除或已适当地阻塞;目视确认组件已断开、转动设备已停止转动;检查电源导线已断开。

  当有一方对隔离、上锁的充分性或完整性有任何疑虑时,均可要求对所有的隔离再做一次检查。

  5.6测试:测试方法考虑正常启动方法及其他的运转方式,测试人员避免

  自已处于风险之中或造成另外的危险,对于一些暴露于电气的工作危险的工作任务,用肉眼检查是否已断开电源导线。对设备进行试验前,应清理该设备周围区域肉摊人员和设备,在进行试验时,应屏蔽所有会阻止设备启动或移动的限制条件。

  5.6.1在测试后一定要把操作状态回到中间或者关闭状态,测试结束后在上锁点清单上签字确认。

  5.7作业:初始作业时假定系统仍有能量残留,并据此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和选择作业位置,在作业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试运转、试送电,此时必须对上锁挂牌状态进行再确认,作业人员在任何时候都有权要求再次进行确认、测试。

  5.8变动:如果作业人员发生变动,前来接替作业的人必须先上锁,然后被接替的人才能取下锁。

  5.8.1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发生安全锁和标牌需要摘掉,在重新上锁挂牌后必须进行测试。

5.9解锁:维修完毕在开启设备以前,必须检查、确认是否有人员处在危

险的位置,在维修工具取走以后,防护装置要重新放回原来的位置,清点人数,然后把安全锁和挂牌去掉。

  5.9.1解锁依据先解个人锁后解集体锁、先解锁后解标牌的原则进行。

  5.9.2只有上锁挂牌的人才有权在工作完成后解锁摘牌。

  5.10非正常解锁:当执行上锁挂牌人员不方便或者不可能去掉安全锁和

标牌锁,必须取得安全锁所有人的允许或经属地单位和作业单位双方主管确认后方可拆锁。

  5.10.1 如果留有备用钥匙,应制定备用钥匙控制程序,原则备用钥匙必须在其他办法解锁的时候才能使用。其他任何时候,除备用钥匙保管人外,任何人都不能接触到备用钥匙,严禁私自配制备用钥匙。



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深入落实安全责任,提高全体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认真落实安全承诺制度,是企业职工履行岗位安全职责的基本保证,全体职工均应向本单位进行书面安全生产承诺,即签订安全承诺书/卡。

第三条:安全承诺书/卡由公司统一制作,承诺人必经在安全承诺书/卡上亲笔签字,并认真履行安全承诺。

第四条:各级领导要以岗位安全职责为主要内容,带头落实安全承诺制度。

第二章 安全承诺内容

1、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抵制违章指挥,纠正违章行为。

3、严格执行安全作业票证制度,特殊作业、危险作业前进行作业审批,按规定程序申请办理作业许可证,不得无证作业。

4、按规定着装上岗,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格遵守公司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其他相关规定。

5、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会报警、会自救、会互救,会熟练使用灭火器材和其他应急救援设施器材。

6、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即安全生产"一岗一责制"是承诺人的重要承诺内容之一。

第三章 安全承诺的范围和程序

7、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都应进行安全承诺。

8、新入厂职工在完成"三级"教育后签订安全承诺书,转岗职工在完成新岗位的安全教育后重新签订安全承诺书,如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职工不应在承诺书上签字。

9、承诺人必须熟悉安全承诺内容,并在安全承诺书/卡上亲笔签字,不允许他人代签。安全承诺一式两份,一份由承诺人随身携带,一份由安全科存档。

10、安全承诺书每年一月份签订,有效期为1年。

第四章 安全承诺的要求

11、单位主要领导是实施安全承诺签字的总负责人,安全科是组织实施和考核安全承诺的责任部门,应定期对承诺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12、职工进厂必须携带有效地安全承诺书/卡,无安全承诺书/卡者不准入内。

13、安全承诺誓词:作为一名岗位员工,我熟知本岗位风险,掌握本岗位操作规程,本岗位应急处置措施。公司已对我进行了三级教育,包括安全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岗位风险告知和职业病告知、预防等培训,接受了岗位应急处置培训,并参加了应急演练。我承诺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操作,有效防控风险,如有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况,自愿接受公司的相关处理

第五章 违反承诺的责任

14、承诺人违反承诺,造成责任事故或情节严重的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及安全管理奖惩办法等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六章 附则

15、安全科参照本制度,制定外来施工队伍临时用工的安全承诺规定。

16、各科室、车间要将安全承诺制度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

17、本制度由安全科负责解释

18、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一表 三卡”工作制度

1、总则

以贯彻落实《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省政府2号令)为抓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源头管控、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企业“双控”机制建设的质量,全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一表三卡”工作。

2、职责

2.1 安全科负责编制及修订本制度

2.2各职能部门监督制度的实施

3、“一表三卡”主要内容

“一表三卡”是双控机制建设的主要工具,通过推行“一表三卡”,把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结果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风险因素辨识与实际安全管理“两张皮”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双控”机制建设在企业落地生根,切实建立起以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为重点、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以层层落实岗位责任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1安全隐患检查表。根据风险辨识结果,针对风险源点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及风险等级,结合设备使用要求、工艺技术要求及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定科学、实用的《安全隐患检查表》。检查表要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员、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和频次要求内容等。实施检查的相关资料,要及时进行归档管理。

3.2岗位风险告知卡。针对岗位风险情况,制定《岗位风险告知卡》,并在风险源点显著位置进行张贴。《风险告知卡》要分析清楚风险因素的主要危害和安全防范措施,告知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危险部位名称、编号、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可能伤及人员、紧急应对措施、应急处置方法、责任部门、责任人、救援电话以及安全警示标志等。对日后发现的风险告知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加以规范和完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组织对危险源点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分级和告知。

3.3应急处置卡。对重点岗位、部位,组织相关人员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岗位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编制科学实用的《应急处置卡》,强化安全风险因素辨识效果,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处置的能力。《应急处置卡》的编制要按照全员参与、做好培训、固化模板、桌推实演、评审论证、不断修编等流程有序开展,缺一不可。《应急处置卡》中要明确岗位易发事故的类型、应急处置方法、注意事项及应急联系方式等。编制结束后,要在生产一线进行张贴。

3.4安全生产承诺卡。建立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以岗位安全职责为主要内容,以召开职工大会等形式,组织从业人员向企业进行书面承诺,即组织签订《安全生产承诺卡》。承诺卡由企业统一制作。承诺人必须熟悉安全承诺的内容,并在承诺卡上亲笔签字,绝不允许其他人代签。承诺卡要一式两份,一份由承诺人随身携带,一份由安全管理部门存档。承诺卡每年一月份组织签订,有效期为一年。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实施安全生产承诺签字的总负责人;安全科是组织实施和考核安全承诺的责任部门,并定期对承诺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承诺人违反承诺,造成责任事故或情节严重的,要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及安全管理奖惩办法等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应责任。

4、保障措施

开展“双控”机制建设是实现企业较大危险因素管控、规范从业人员安全作业、提升企业防范风险及事故的能力的重要举措。今年是“双控”机制建设的攻坚之年。正确认识推行“一表三卡”对推动“双控”具有的现实意义,对前期工作进行认真梳理,积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实施方案,迅即在公司范围内全面组织开展“双控”机制建设推行“一表三卡”活动,要以推行“一表三卡”活动为抓手,将企业“双控”机制建设引向深入。

5、附则

5.1、本制度由安全科负责解释。

5.2、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双控”机制年度评估考核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各岗位人员。

二、名词解释

双控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三、工作质量评价

“双控”机制工作质量评价采用定量为主的办法,每年评价一次。年度评价分6个单项进行,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70~90分为“良好”,70分以下为“一般”。

四、工作成效考核

将“双控”机制工作质量列入年度安全工作绩效考核范围,按上述评价方式对各单位工作进行年度评价后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纳入本单位年度考核和年度评先。

五、本制度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解释。

六、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双控”机制考核标准评分表

附件:

“双控”机制年度评估考核标准评分表

科室/班组: 检查时间: 成绩:

项目

考核内容

标准

检查评分办法

制度

保障

10

建立“双控”机制的过程管控管理制度

10

查文件,缺1项制度扣4分,1项制度制定不全面,扣2

规划

5

制定年度“双控”机制治理规划

5

查资料,无规划扣5分,规划不完善扣3

教育培训(10

“双控”机制相关文件、方法及清单培训

10

查资料,少一项培训扣5

“双控”机制施实(60

制定本单元各岗位风险辨识与管控清单

25

未进行辨识不得分,少一个岗位扣10分,无管控措施扣10分,未分级扣5分。

制定本单元各岗位隐患排查表

10

查记录,风险评价中的管控措施未及时转化为排查表内容一大项扣3分。

按制度进行隐患排查

10

查隐患排查台账、记录少一项扣2

一般安全隐患做到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三到位

5

查台帐,查现场,1条隐患未“三落实“扣1分,未按照“三落实”执行扣2

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5

查台帐,1项重大隐患未“五落实”扣5

重大安全隐患按期治理完成

5

查现场,未按期治理完成扣5

验收

消号

10

一般安全隐患整改验收

4

查资料,有一项未组织验收扣2

重大安全隐患内部验收

6

查资料,有一项未组织验收扣3

会议

记录

5

每次”双控”机制工作专题会议有记录

3

查纪要,未见纪要不得分,内容不全扣2

每月召开一次安全隐患分析会议

2

查记录,未见记录不得分

检查人员:



企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为实现安全生产,实现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经营活动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四、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饮,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五、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 ×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见双控报告中使用方法。

  六、评价组织

  1、单位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2、应全员参与风险评价工作。

  七、其它要求

  1、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2、评价出的重大隐患项目,应建立档案和整改计划。

  3、风险评价的结果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织全员学习,掌握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4、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的内容。



风险岗位应急处置管理制度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1、为预防和控制本单位风险岗位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做出应急预警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可能及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原则

1、实行主要领导负责下的分级管理制:在安全管理人员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应急救援制度。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安全管理及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制定和演练等工作。消防等各级应急预案每年演练一次,修订一次,强化一线一员的应急处置和逃生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4、科学实用: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三、分级响应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由主要负责人(总指挥)、安全管理人员任副组长(副总指挥)、各岗位人员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其职责如下:

1、总指挥:

负责组织相应救援预案的启动,实施及其演练,根据总结、评估的结果及时修改,不断完善更新预案,根据事故情况需要,调动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事故现场的形式,全面指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

负责协助总指挥做好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启动以及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做好成员之间的联络、协调、配合工作,遇突发事故时因总指挥不在单位的,由副总指挥代行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1)接到报案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交通部门封锁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员,确保道路畅通,保证处理事故的车辆进出有序。

2)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实施,根据事故的类别和性质及时协调相关警力参加救援。

3)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防止和处置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刑事案件。

4)负责对事故现场相关人员的监探,确保事故抢险和事故调查的顺利进行。

5)负责向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汇报实施情况和救援情况。

6)及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根据事故特点组织相应的机械和设施进行事故抢险。

7)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8)负责联系和安排有关医院进行抢救,组织急救车辆和医院人员。

9)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抢救、防疫等情况。

10)负责协调好应急救援资金的调度工作。

11)配合事故处理,协助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12)配合警方好好事故现场勘查、取证、录音录像等调查工作。

13)做好公司事故性质及成本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14)做好善后工作。

(二)办事机构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安全管理部门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三)工作机构

安全管理人员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各类应急预案的起草鱼与实施,贯彻落实有关决定事项。

四、运行机制

1、预测与预警

各岗位人员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看着危险辨识、坏境因素识别是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理。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它报警方式。

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辨识、环境因素识别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已经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姿态,一般划分为二级:公司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班组岗位级(一般——不易或可能产生较重后果)。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实行、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信息发布、打电话等方式进行。

五、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同时报告安全管理人员。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续保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3、应急响应

①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才、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②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③需要多个岗位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安全管理人员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④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消防队等。

六、事故救援

1、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各成员接到指令及时赶赴现场后,立即成立现场抢救组、后勤保障组等。并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和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高速高效、紧张有序的开展救援工作。

2、组织抢救和现场勘查同时进行。协助事故调查人员收集各类痕迹、物证,先进行登记,保证调查质量。

3、应急救援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工作。指挥成员接到报案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参加救援工作,对延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将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八、恢复与重建

1、善后处置: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2、调查与评估: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3、恢复重建: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九、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十、应急保障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人力资源: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人员是应急救援的专(兼)职队伍和骨干力量。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财力保障: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补偿或救助政策。

3、物资保障:要建立健全应急车辆和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机制,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车辆及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要及时联系医疗机构,确保医院能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5、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作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及时、安全送达。

6、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十一、监督管理

1、预案管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2、培训教育: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案、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存培训记录。

3、责任与奖惩: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它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计划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

4各类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十二、预案管理

1、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预案实质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补充备案,并负责文字修改,就应急机构人员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对预案归档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3b99c1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7.html

《工贸行业企业双控建设工作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