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认识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2-10-14 09:46: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认识与反思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自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最早的哲学命题以后,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讨论在希腊哲学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其问题集中体现在:世界的本原是“一”还是“多”?是具体可感的东西还是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东西?

对此德谟克利特的回答是,构成万物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存在者,是充满的和坚实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德谟克利特之所谓“原子”具有如下基本的特点:第一,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后的实体,是构成具体事物的最基本单位。第二,原子是充实的,这种充实的特征体现出原子所具有的一种质料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原子才可能构成事物并进而使之千差万别。第三,原子是不生不灭的。充实的、不可再分的实体当然既不能将之消灭,也不能由虚空中创生,它是从来就有并且永远不会消亡的。这体现出德谟克利特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的一种基础性倾向。这种倾向显然比他之前的自然哲学家要高出一筹:赫拉克利特看到了世间万物的永恒运动,便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样的绝对的运动观。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则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将世间万物的流变与运动仅仅看成是一种假象,真正的存在者是永恒静止的。与这两位前人相比,德谟克利特的理论似乎具有更大的说服性。首先,德谟克利特并不否认运动的真实性。原子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这是他的基本观点。但原子本身却是恒定的、不变的,而不像赫拉克利特的火那样是无常的、瞬息万变的。这就将“变”与“不变”的问题统一了起来,明确了何者为变化而何者为永恒的实体。这与佛教的真理观颇有几分类似,佛教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世间万物是不真实的、变化无常的、没有自性的,唯有真如是恒然不变的真谛。两者虽有本质的区别,但在统一“变”与“不变”的问题上,可谓是异曲同工。

原子既然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那么,世界就不仅仅只是原子的存在。因为,原子是无差别的(虽然具体事物因其形状、位置、次序千差万别),由同一的、无差别的基质构成的整体必然是不可能运动变化的。所以,原子的运动必然是在某一不同于原子的什么东西中进行的,这便是虚空。虚空又有什么特性呢?首先,显而易见的一点是,虚空是不可能有质料的,它仅仅是为原子的运动提供场所,使这种运动得以可能而已。它是非实体性的纯粹形式。其次,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是,虚空究竟是存在还是非存在?如果虚空是存在的,它似乎也应该作为世界的一种本原,可以被命名和指认。但虚空又是非实体性的,它没有任何质料,即使它存在也不可以被指认为“在那里”、“在某个地方”,因为它是无差别的纯粹形式。它不足以构成物质世界的另一本原。而从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说虚空是非存在,那么原子在非存在中的运动又何以可能?这更是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虚空是否存在,其实关涉到的是更为基本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即对于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的理解。“存在”,有时也被翻译为“是”,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却似乎远未达成一致。当我们说某物“是”或某物“存在”时,意味着它有一种实在的性质。可这种性质是确定无疑的吗?在最浅的层面上,“可想象的、“可言说的”就是“是”,就是“存在”,然而,“言说”亦可以表达一些稀奇古怪、玄之又玄、难以成立的东西,如“一个方的圆”,它难道也是存在的吗?或者我们想象一些无法诉诸言语的东西,它是否也是某个存在?这些东西显然有完完全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存在的性质,因此存在的概念亦需要进一步被界定。它有时用来指那些“可把握的”或“能被认同”(这里还有认同的普遍性的问题)的东西,如“人都有思想”,这是显而易见的,可思想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呢?我们无法以任何方式确知它是某个确切的存在。如果我们要确切地指认它的存在,只能说它是什么也不是的某个东西,因此存在又需要更进一步被界定为“可感的”、“可确指的”,但是这些东西仍然有很多是让人迷惑的,“苦”是什么?“甜”是什么?“冷”是什么?“热”又在哪里?最后最精致的存在恐怕要数那些被称为“物质性”的存在了,这大约是因为我们对它们的感受性最强、认同度最高。由此可见,“存在”一词往往被混乱地使用着,当我们用这个词来指代我们需要它指代的东西时,往往自动将别的东西划入非存在,并时常理所当然。“虚空”便是如此,当我们说它是存在时,我们所谓“非存在”又是什么?当我们将它划入非存在时,我们之所谓“存在”又是什么?显然,在不同的标准之间随意地跳转造成了一种概念的混乱,从而产生出许多矛盾。从德谟克利特的叙述来看,他似乎更倾向于将虚空划入存在。只不过它是非物质的、非实体性的,在这一点上他与原子不同。虚空虽是不同于原子的存在,可它又不能被抬高到世界本原的位置上。德谟克利特似乎并没有说过世界是由原子与虚空两种本原构成的,因为虚空不构成任何事物也不参与事物的变化,它如同某种“隐居”的东西,是“在而不在”的。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中还有一点是异常为后人所重视的,那就是他的灵魂学说。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正是基于这一点德谟克利特被认为是无可争辩的唯物主义者。古希腊最初的几位自然哲学家几乎都没有特别关注过“人”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人不过是万物中极普通的一员而已。自恩培多克勒开始关注人的感觉,到阿那克萨哥拉第一次提出“心灵”概念,直到普罗泰格拉以一种智者的睿智断然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哲学中的“人”在渐渐觉醒,在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和与众不同,并为后世的哲学埋下思想的萌芽。德谟克利特亦是此中一员。他的原子论的灵魂理论与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颇有几分类似和共鸣,可是将德谟克利特称作一个唯物论者是否合适?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古希腊哲学中并没有唯物与唯心之别,整个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只是在解释世界的构成与运动。在这一点上,所有的哲学家完全一致,区别只在于解释的方式和内容不同。没有对立的概念是无法成立的,因此没有唯心主义就没有唯物主义,反之亦然。德谟克利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世界,在他那里并没有物质与意识的对立,因此就谈不上唯物唯心。也许他给了后世的唯物主义者们莫大的启迪,但我们将他也划入唯物主义者的阵营却是不合适的,我们至多只能说他是唯物主义的先驱。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象征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思想的日臻成熟,同时,它也从另一面促进了之后希腊哲学的发展,使希腊哲学从“自然”向“人”的转向渐渐明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21306fa98271fe910ef936.html

《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认识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