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2-10 14:20: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读后感 - 规划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是随着城市的产生,人口的增长,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公众集体活动为特征的活动场所的建筑涌现,以及与建筑相连的环境或区域的形成,最终形成了专供人们行走的街道、聚集的广场、交易的市场等等的公共环境空间。这是时代的结果、现代化的结果,是人类活动自我实现的结果。城市开放空间是由具体地功能性、技术性、经济性、文化性、艺术性、审美性等内容综合统筹出的公共空间艺术,是利用人的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并塑造环境的设计,才是必然的正确的途径。

但是现代人更在乎土地的效率最高、产出投入比最大,把经济价值和土地利用的最大化作为城市规划的优先原则,某种程度上将城市的公共空间推向对立面,使公共空间成为被压缩的对象。

这本书讲述了空间的设计导则,还说明了开放空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1、城市广场

现代广场虽不同于昔日的广场,但在环境和功能上仍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两者都有人流发生器(大教堂和公司办公楼),这两种人流发生器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空间形式和空间使用上的吸引力。许多人喜欢在欧洲度假,这并不奇怪,这种吸引力部分来自于许多欧洲城市中心采取的步行交通。在城市总人口数目基本未变的情况下,在城市广场内停留的人数却数倍的增加。这种趋势增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装康的原因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家里携带午餐出来;单身公民在广场轻松的交谈和相处;办公环境的紧张压力也是因素之一。

2、邻里公园

这一章的导则是操作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可以应用到具体设计工作中去,或用来评估和发展一个公园的设计计划。对于自然环境的渴望和与人交往的需求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公园中游憩,这就需要公园能够满足整个社区物质和精神健康的需要。

3、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

小型公园的概念是相对的,小型公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公园周围的任何因素都会决定公园的用途、使用者的类型、使用时间和活动内容。公园只有位于潜在使用者秘籍的地点,它才能服务于大量的使用者,这些地点包括高密度居住区附近、活动中心、商店以及交通枢纽。

4、大学校园户外空间

校园规划无论选择哪种模式,无论位于哪隔场地、位置和地区,它都是对建筑及其之间空间的某种组织,但是,户外空间却常常被校园规划设计的书籍所忽视。这些户外空间----它们的交通、学习、休闲和美学欣赏等共个能----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对许多大学校园的观察表明,在天气允许时,大量的随意江流、偶遇、娱乐及班级间的学习交流都发生在户外,这是因为在现代城市中,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在既定活动和固定建筑之间,有人认为这正是生活的内容:没错,在学术环境中,这种随意性的交流正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5、老年住宅区户外空间

专门为老年人设计住宅正成为解决目前老年人住房问题的普遍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离开他们的孩子,离开与他人合住的住房而独立居住。毫无疑问,居住老年住宅的老人们非常重视宜人的户外环境。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的关注及其对空间的需求和偏好,要求我们在针对健康状况不佳、社交圈狭小的老人进行设计时,应提供一个具有适当挑战和所需帮助的辅助环境

6、儿童保育户外空间

空间质量越高,教师越有可能对孩子们采取理智和友善的态度,鼓励他们的自选活动,教导他们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权力和感觉。而在质量低劣的环境中,孩子们则较难融入且兴趣低迷。教师们则更可能采取中性或漠然的态度,更多地采用训斥和禁令。以及向孩子们灌输生活中的强制性原则。

7、医院户外空间

医院户外空间的使用者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病人、探访者和员工,每一类型都有各自的要求以及使用模式。透过窗户观赏它、打开窗户接受新鲜空气或者只是意识到它们在那里的存在提高了医院在环境的质量。户外空间的视镜能够有效的宣传它的存在,并提高其使用率。如果能从休息室、餐厅或者主要的走廊中看到一个庭院或花园,许多人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从而自发地去使用它,或者是决定以后要去参观一下。

人们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行为活动是与对该空间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有关,强调大众审美的公共性。当城市开放空间的位置、形态及设施相协调,结合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使人们在其中的潜在各种行为意识得到积极的反映,达到共同的审美意趣,此空间与大众产生亲和性,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在美国,有许多利用率很低的公共空间是模仿欧洲的例子,毫不考虑这些例子在欧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周围的环境、历史文脉、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城市开放空间构成是一种长期传承的深厚文化因素,在世代相传中被人们接受并转化为大众审美情趣,产生认同感。如美国的公共生活在形式和场所方面充满活力且美好,是许多欧洲城市主义所未认识的,比如跳蚤市场、农贸集市、户外艺术表演等。在美国,这类公共生活发生在小镇、郊区,而欧洲这种高密度的公共生活则发生在街道、广场和公园中。不同背景、文化层次、信仰、民族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各有差异,促使这种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公共生活各方面能涵盖更多的人群。如无障碍设计,即无障碍物、无危险物、无操纵障碍的设计。现在已经出现了从老年人、残疾人的角度审视社会的倾向,无障碍设计思想开始得到普及,同时为弱势人群及不同层面的人群进行设计也是人性化设计向全面纵深方向发展的趋势。如满足残疾人的需求,不再仅是设计几处坡道,而是基于所有人的利用度的概念、入口、标识、场地设施等得到整体考虑。另外,像道牙坡这类设施的设置,不光要符合轮椅的需要,还要兼顾到行动缓慢的拄拐老人、推婴儿车的人、拉行李箱的人。以往那种适应特定需要或某类需要的调节措施最终将让位于为更广泛的使用者提供便利。正是由于对人的关注,加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把对人性的关爱作为衡量的标准,无疑使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有序的保证。

城市开放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有一种历史的进程,在同一时空中,在四围空间中相互协调发展,强调人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主人翁地位,重视在人与城市开放空间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根基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们对生存需要、生活质量、审美情趣的追求与渴望,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种具有与后代休戚共生的前瞻思想。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是要提供给大众以完美的自然、文化环境,使精神与物质相结合,贴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陶冶情操,使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其意义深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2f04f0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5.html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